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Nick0656
吃
Sun, Dec 20, 2020 3:34 PM
Sun, Dec 20, 2020 3:57 PM
3
//我最近在看姨淆的时候,发现“东吴”,“巴蜀”这些,和香港最大的不同就是,后者有身份认同,前者没有。香港人觉得自己是香港人,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语言,文化,自成一体。梁天琦黄台仰不需要知道姨学就早已经有自己的国族认同,几;上百万香港人也是如此。大蜀民国则一个这样的人也没有。东吴也没有//
Zhongjing Liu | 劉仲敬 on Twitter
//
認同並不直接提高倖存率,只是間接增加認同者付諸武力的可能性而已。
幸存者繼承資源以後,再反過來以認同將事實佔有合法化。
文學青年是區分不了符號和實質的,所以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
認同
符號
資源動員戰
認同政治
共識政治
國族
劉仲敬
掰噗~
@baipu
覺得
Sun, Dec 20, 2020 3:34 PM
jin很厲害呢!!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Nick0656
說
Sun, Dec 20, 2020 3:37 PM
//資源支配者加上德性足以支配資源的潛在支配者,大致相當於二十四史的豪傑,大概佔拿破崙時代英國人口的六分之一、華盛頓時代北美殖民者男性成年人口的大多數,台灣和淪陷區各有幾十萬到幾百萬人,香港有幾萬頂多幾十萬人。
真正的實力對比,都是只能算豪傑而不算總人口的。
所以華盛頓時代的英國和美洲、拿破崙時代的英國和歐洲、今天的中國和台灣,大體上都是勢均力敵。
大蜀民國淪陷區的兩百個縣,每個也就是有幾十到幾百個豪傑而已。各地情形不同,但體制內平均只佔一半到三分之一,而按照總人口計算,編戶齊民是超過九成的。秦良玉時代的比例與此相去不遠,尹昌衡時代的豪傑大概是現在的十倍到一百倍。所以將來的人口損失,大概會更接近秦良玉時代。//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Nick0656
說
Sun, Dec 20, 2020 3:40 PM
Sun, Dec 20, 2020 3:40 PM
史觀系列 (一):讀史早知今日事. 材料只是背景,意義是在格局當中自然浮現的。一張地圖要畫得清晰,並不是...
Zhongjing Liu | 劉仲敬 on Twitter
//我有一種預感: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認同政治的歷史影響將會淩駕於共識政治之上。
我之所以要給讀者提供認知訓練,就是為了讓他們在即將來臨的決斷時刻正確判斷形勢。換句話說,我之所以要分析歷史上的轉捩點,是在為將來的轉捩點做準備,而非任何考據的目的。//
/2016-09-18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Nick0656
說
Sun, Dec 20, 2020 3:41 PM
Sun, Dec 20, 2020 3:41 PM
Zhongjing Liu | 劉仲敬 on Twitter
//共識政治正在全世界垮台,包括美國。//
/2018-08-27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Nick0656
說
Sun, Dec 20, 2020 3:43 PM
Sun, Dec 20, 2020 3:46 PM
刘仲敬:共识政治的黄昏
刘仲敬:共识政治的黄昏. 认知图景的扭曲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其一源于人类固有的弱点,尤其是“近大而远小”...
//...其二源于错误教育的恶果,尤其是古典教育的没落。
我们首先要理解经典的真实意义,绝不能解释为简单的价值观训练。经典的意思是长时段浓缩的信息沉淀,能够释放超出任何个人作者的多层次和广视野。
经典必定包括一部分难以理解或难以接受的部分,这是它超越个人读者层次和视野的可靠证据。
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积攒或鉴定信息,而是矫正人类先天和后天的认知扭曲,因此其实只有古典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能够保证当事人的比例感比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强得多。//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Nick0656
說
Sun, Dec 20, 2020 3:45 PM
Sun, Dec 20, 2020 3:45 PM
//...
如果你对自己和目标的认知在大体格局上正确,那么成功就是一系列可以分析的技术问题。如果前者根本不成立,后者的所有分析都是无用或有害的。
如果你给男人吃了避孕药,然后发现他生不出孩子,最好不要愤怒控告卖假药的骗子。因为第一,你不可能说服陪审团相信:你买避孕药的目的,是为了有孩子。第二:无论吃不吃避孕药,男人都不会生孩子。
所以,“为什么我们不能实现民主”的各种药方都需要先弄清两件事。第一:“我们”到底指什么?属不属于能够生孩子的主体?第二:“民主”到底指什么?是不是人人都能生或该生的孩子?//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Nick0656
說
Sun, Dec 20, 2020 3:46 PM
Sun, Dec 20, 2020 4:01 PM
/
比一個正確的答案更重要的是一個正確的問題。
/比起一個正確的答案,一個正確的問題要重要得多。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Nick0656
說
Sun, Dec 20, 2020 3:48 PM
//...大多数人所说的民主,是一个模糊的描述,其最大公约数接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包含以下的元素:民族国家(国民共同体)、普选制、多党制、主流政党相互报以费厄泼赖的态度。
二战后的英国人称之为共识政治,因为“不争论”的“共同底线”比争论的内容要重要得多。
主流政党之所以能够费厄泼赖,关键在于他们的分歧都是细枝末节。左派的主流通常是社会民主主义者,右派的主流通常是保守自由主义者。他们的分歧会导致几个百分点的税收差异,
仅此而已。他们的冲突与其说解决了真正重大的问题,不如说掩饰了真正重大的问题。
//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Nick0656
說
Sun, Dec 20, 2020 3:49 PM
//...
近代以前和欧洲以外,亚国家组织和超国家组织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黎巴嫩、叙利亚和伊拉克的边界无论如何划分,都不可能实现地理、政治和认同的一致。中东各教团的组织和认同根深蒂固,甚至可以追溯到拜占庭帝国和萨珊帝国的时代。伊斯兰教的兴起、突厥人和蒙古人的阑入都没有动摇教团体制。
教团是其成员的真正祖国,为他们提供了安全保护和公共服务,对其他教团行使近乎国际交涉的权力,维持自身秩序的时间超过了近代民族国家(国民共同体)。
帝国和征服者来去如风,而教团长期存在。中东版图的碎片化,毋宁说是恢复了当地社会的自然状态。
//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Nick0656
說
Sun, Dec 20, 2020 3:50 PM
//...
不同演化体系抵抗恶劣环境的能力差异,本身就是适应能力的重要指标。
苏联摧毁世俗知识分子和理性经济人,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企图摧毁民族主义者,困难更大而效果更差;企图摧毁教士和宗教信徒,遭到了最大的失败。
冷战结束后,以上三种因素的发展演变没有违背前述历史形成的合理预期。只是现代的知识生产者和信息生产者绝大多数属于第一类人,将认知结构的扭曲带进了自己制造的世界。
巴黎血案这样的事件之所以给人以意外的印象,就是因为比例扭曲的虚拟世界在刹那间压垮了自己。
//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Nick0656
說
Sun, Dec 20, 2020 3:51 PM
//...
认同政治在时间上先于共识政治,在空间上大于共识政治。只有在认同政治高度成功的时段和区域,观察者才会把共识政治的鸡毛蒜皮当做重要问题。
福利问题长期构成欧洲选举的关键因素,因为认同问题已经像空气一样退居幕后。穆斯林征服者给烈士和信徒家属的福利一般不会成为重大的争议问题,因为他们所属的团体非常清楚:较之不同共同体的生死存亡斗争,共同体内部的琐细问题算不上什么。//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Nick0656
說
Sun, Dec 20, 2020 3:52 PM
Sun, Dec 20, 2020 4:02 PM
//恐怖分子无论有意还是无意,反正已经打破了旧欧洲共识政治的边界条件。
自由经济还是福利国家,已经不再是重要问题了。文明延续还是文明替代,才是未来的焦点。这个过程肯定会伴随主流政党的重新洗牌,只有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变局可以与之相比。
十九世纪保守党和自由党的争论,在共产国际的渗透面前丧失了意义。自由党在二十世纪找不到自己的议题,迅速沉入水底。保守党和社会党以挑战者为参照系,调整了自己的生态位和策略。
今天的英国工党和日本民主党,已经表现出类似二十世纪自由党的迹象。
未来的主流政党可能围绕两面大旗集结:基督教文明传统的维护者和多元文化的维护者。
//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Nick0656
說
Sun, Dec 20, 2020 3:55 PM
--
我的直覺仍然正確無誤:比我的大腦還正確許多。(苦笑
看了阿姨的一堆文章與預言,還在試圖抓出重點時就敏銳地注意到了「認同政治」v.s.「共識政治」的話題。只是我以為太過艱深難以理解,所以暫時擱置了。
如今一看,這正是我的認知圖景中缺少的那一片關鍵。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Nick0656
說
Sun, Dec 20, 2020 4:00 PM
安蘭德與麥卡錫 — — 冷戰自由主義與新保守主義(下). 2016年3月10日在啟蒙編譯所主辦講座上的錄...
//問:您剛剛說共和政治的黃昏,下一步是什麼?
劉仲敬:(“共和政治”應該是)共識政治。
問:下一步是什麼?
劉仲敬:認同政治。//
--
最早注意到是因為這段,之後就一直找不太到相關文章談這點,原來是因為早就有了(摀額)。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Nick0656
說
Sun, Dec 20, 2020 4:04 PM
Mon, Dec 21, 2020 9:27 PM
//問:川普跟羅姆尼和那些建制派撕逼,會不會對共和黨選情造成劣勢?如果在大選當中失利的話,共和黨在今後的幾年之中會不會發生劇變?
劉仲敬:
現在是共識政治的黃昏時代,無論如何都會發生劇變的。如果不發生劇變的話,川普這樣的人根本就不會產生。他的出現就已經是釋放了信號:後冷戰時期的共識政治已經到了非做結構性修改不可的地步了。
在比較穩定的時期,黨派政治的基本生態位是一致的;在動亂時期,例如在造就林肯那個動亂的過程中間,老輝格党完全消失了。未來很可能會發生同樣的事情。//
@lester850 - 超好笑, 沒人覺得象党可以贏GA明年1/5的選舉XD 不知道會不會造成象党徹底...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Nick0656
Mon, Dec 21, 2020 9:30 PM
@PlayStationPortable - 民主在什麼時候能有效運轉呢?就是兩個主流政黨只在細節有差別...
載入新的回覆
//我最近在看姨淆的时候,发现“东吴”,“巴蜀”这些,和香港最大的不同就是,后者有身份认同,前者没有。香港人觉得自己是香港人,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语言,文化,自成一体。梁天琦黄台仰不需要知道姨学就早已经有自己的国族认同,几;上百万香港人也是如此。大蜀民国则一个这样的人也没有。东吴也没有//認同 符號 資源動員戰
認同政治 共識政治 國族 劉仲敬
大蜀民國淪陷區的兩百個縣,每個也就是有幾十到幾百個豪傑而已。各地情形不同,但體制內平均只佔一半到三分之一,而按照總人口計算,編戶齊民是超過九成的。秦良玉時代的比例與此相去不遠,尹昌衡時代的豪傑大概是現在的十倍到一百倍。所以將來的人口損失,大概會更接近秦良玉時代。//
我之所以要給讀者提供認知訓練,就是為了讓他們在即將來臨的決斷時刻正確判斷形勢。換句話說,我之所以要分析歷史上的轉捩點,是在為將來的轉捩點做準備,而非任何考據的目的。//
/2016-09-18
/2018-08-27
//...其二源于错误教育的恶果,尤其是古典教育的没落。
我们首先要理解经典的真实意义,绝不能解释为简单的价值观训练。经典的意思是长时段浓缩的信息沉淀,能够释放超出任何个人作者的多层次和广视野。经典必定包括一部分难以理解或难以接受的部分,这是它超越个人读者层次和视野的可靠证据。
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积攒或鉴定信息,而是矫正人类先天和后天的认知扭曲,因此其实只有古典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能够保证当事人的比例感比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强得多。//
如果你给男人吃了避孕药,然后发现他生不出孩子,最好不要愤怒控告卖假药的骗子。因为第一,你不可能说服陪审团相信:你买避孕药的目的,是为了有孩子。第二:无论吃不吃避孕药,男人都不会生孩子。
所以,“为什么我们不能实现民主”的各种药方都需要先弄清两件事。第一:“我们”到底指什么?属不属于能够生孩子的主体?第二:“民主”到底指什么?是不是人人都能生或该生的孩子?//
比一個正確的答案更重要的是一個正確的問題。/比起一個正確的答案,一個正確的問題要重要得多。
主流政党之所以能够费厄泼赖,关键在于他们的分歧都是细枝末节。左派的主流通常是社会民主主义者,右派的主流通常是保守自由主义者。他们的分歧会导致几个百分点的税收差异,仅此而已。他们的冲突与其说解决了真正重大的问题,不如说掩饰了真正重大的问题。//
黎巴嫩、叙利亚和伊拉克的边界无论如何划分,都不可能实现地理、政治和认同的一致。中东各教团的组织和认同根深蒂固,甚至可以追溯到拜占庭帝国和萨珊帝国的时代。伊斯兰教的兴起、突厥人和蒙古人的阑入都没有动摇教团体制。
教团是其成员的真正祖国,为他们提供了安全保护和公共服务,对其他教团行使近乎国际交涉的权力,维持自身秩序的时间超过了近代民族国家(国民共同体)。帝国和征服者来去如风,而教团长期存在。中东版图的碎片化,毋宁说是恢复了当地社会的自然状态。//
苏联摧毁世俗知识分子和理性经济人,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企图摧毁民族主义者,困难更大而效果更差;企图摧毁教士和宗教信徒,遭到了最大的失败。
冷战结束后,以上三种因素的发展演变没有违背前述历史形成的合理预期。只是现代的知识生产者和信息生产者绝大多数属于第一类人,将认知结构的扭曲带进了自己制造的世界。巴黎血案这样的事件之所以给人以意外的印象,就是因为比例扭曲的虚拟世界在刹那间压垮了自己。//
福利问题长期构成欧洲选举的关键因素,因为认同问题已经像空气一样退居幕后。穆斯林征服者给烈士和信徒家属的福利一般不会成为重大的争议问题,因为他们所属的团体非常清楚:较之不同共同体的生死存亡斗争,共同体内部的琐细问题算不上什么。//
十九世纪保守党和自由党的争论,在共产国际的渗透面前丧失了意义。自由党在二十世纪找不到自己的议题,迅速沉入水底。保守党和社会党以挑战者为参照系,调整了自己的生态位和策略。今天的英国工党和日本民主党,已经表现出类似二十世纪自由党的迹象。
未来的主流政党可能围绕两面大旗集结:基督教文明传统的维护者和多元文化的维护者。//
我的直覺仍然正確無誤:比我的大腦還正確許多。(苦笑
看了阿姨的一堆文章與預言,還在試圖抓出重點時就敏銳地注意到了「認同政治」v.s.「共識政治」的話題。只是我以為太過艱深難以理解,所以暫時擱置了。
如今一看,這正是我的認知圖景中缺少的那一片關鍵。
//問:您剛剛說共和政治的黃昏,下一步是什麼?
劉仲敬:(“共和政治”應該是)共識政治。
問:下一步是什麼?
劉仲敬:認同政治。//
--
最早注意到是因為這段,之後就一直找不太到相關文章談這點,原來是因為早就有了(摀額)。
劉仲敬:現在是共識政治的黃昏時代,無論如何都會發生劇變的。如果不發生劇變的話,川普這樣的人根本就不會產生。他的出現就已經是釋放了信號:後冷戰時期的共識政治已經到了非做結構性修改不可的地步了。在比較穩定的時期,黨派政治的基本生態位是一致的;在動亂時期,例如在造就林肯那個動亂的過程中間,老輝格党完全消失了。未來很可能會發生同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