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i
@ohole
Fri, Dec 11, 2020 5:15 PM
Fri, Dec 11, 2020 5:34 PM
137
19
不讀會死
「結果正如鄂蘭所恐懼:『人與人之間的仇恨急遽升高,普遍而言,所有人都能輕易被任何人激怒」,又或者可以直接描述為『怨憤』(ressetiment)。那是針對他人存有的一種存在憎惡,其中混合了強烈的嫉妒、受辱及無力感,而隨著這種怨憤揮之不去,逐漸深化,公民社會就會遭到憎惡的毒害,政治自由基礎遭到侵蝕,而全球也轉而追求威權主意以及各種有害的沙文主義形式。」
憤怒年代:共感怨憤、共染暴力的人類歷史新紀元
讀完這本有點辛苦,等同讀了一圈思想史,咕狗後發現有一篇作者濃縮的文章,把書中大概重點都概括談了談:
憤怒年代:當所有人都自覺受虧欠,暴力就是這樣來的|潘卡吉.米什拉(Pankaj Mishra)/獨評讀好...
🧃CHAi
@ohole
Fri, Dec 11, 2020 5:20 PM
「激進伊斯蘭主義的步兵應運而生,另外還有印度教和中國的民族主義。
這些人大多不是窮人中最窮的那一批,通常也不是出身農民或都會下層階級。他們是受過教育的年輕人,往往沒有工作;他們是從鄉村來到都會的移民,又或者是出身下中產階級的人。他們拋棄了身處社會中最傳統的經濟部門,臣服於消費主義的夢想,但又無法從中獲得滿足。
他們感覺失落、迷惘,並因為誤以為自己能因現代性受益而憎恨;他們開始大肆宣揚自己出身文化的優點,或主張其優越性,但其實他們早已失去跟自己文化的連結。」
🧃CHAi
@ohole
Fri, Dec 11, 2020 5:25 PM
Fri, Dec 11, 2020 5:29 PM
「這名西班牙哲學家害怕的那種激烈的『一無所知運動』(或者說神話)正雪崩般襲來。當代的煽動者之所以派出大量網軍及推特機器人去對抗人民的『敵人』,似乎也是跟馬素.麥可魯漢 一樣,
意識到數位溝通科技可以幫助創造、鞏固新的統一及社群神話。
在個人主義的時代,專制主義仍然橫行,只不過都是柔性而非硬性的專制主義,
也就是透過民主而非專制主義,而且不只於上層強人中展露,也包括底層群眾。
今日的『胡亂、發狂,以及離軌政治』也就是一種關於民族、種族和文化,且服誇到奢持的理想主義,往往是沒有政黨也沒有參與運動的人民創造出來的產物。
通常也是這些人願意放棄好不容易贏來的公民自由權利,默許或甚至激情支持發動先發制人的戰爭、法外處決及酷刑折磨。」
🧃CHAi
@ohole
Fri, Dec 11, 2020 5:28 PM
「民族主義就算不是一個承諾
能讓國家『再次偉大起來』並將『他者』妖魔化
的騙局,也可說比以前更為神秘化;民族主義是想在蒼涼的俗世視野中,
尋求如同慰藉香膏般超越生命的理想,卻隱匿不談真正的生存條件,也不談苦難的真正源頭
。」
🧃CHAi
@ohole
Fri, Dec 11, 2020 5:31 PM
「當今電影中流行的殭屍末日情節,似乎已可以在全世界的城市人行道上瞥見端倪,畢竟行人總是一邊蹣跚前進,一邊眼神空洞地盯著螢幕。由於移動媒體科技不停進化,例如智慧型手機、平板和可穿戴式裝置,每個片刻似乎都孕育著某地將送來某種徵兆的可能性。這種可能性每天早上都會重新湧現,包括你在社交媒體上被按的「讚」及增加的追蹤數,於是,數百萬人中的每個人原本平凡的形象意識,受到這樣的推波助瀾之後,開始出現偏執的自我投射。」
🧃CHAi
@ohole
Fri, Dec 11, 2020 5:31 PM
「那種必須將最佳面向展現出來的義務變得難以抗拒,而且具有傳染性。數位平台的設計,就是為了將這些試圖自我展現(或者說,自我美化)的強迫性嘗試探勘出來,而廣告商則在一旁等著銷售那些幫助人們偽造美好形象的商品。
在此同時,在全新湧現的眾多線上社群中──也就是透過臉書分享、轉推、快速滾動的時間軸,以及各種推特風暴所存在的社群──個人與個人之間的空間正在縮減。」
🧃CHAi
@ohole
Fri, Dec 11, 2020 5:32 PM
「盧梭早已針對個人自由的新自由主義概念提出先見之明的批判,他宣稱人類不是為了自己而活,也不是為了其中社會價值根據金錢價值而塑造的商業社會國家而活;
他們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而活,或者可以說是愛己(amour propre):那是一種希望確保得到他人認可的欲望及需求,也希望他人能如同自己那般看重自己。
」
🧃CHAi
@ohole
Fri, Dec 11, 2020 5:33 PM
「正如盧梭所警告,愛己注定是一種永恆無法被滿足的情緒。
愛己經常展現、寄生於人類反覆無常的意見中,並因此助長了人類靈魂中的自我厭惡,同時挑起面對他人時感到無能的仇恨
;愛己可以迅速墮落為一種攻擊性需求,而仰賴此需求的個人只有在比別人更受偏好,以及
為了別人的屈辱而歡欣鼓舞時,才能感受到認可
──根據戈爾.維達爾簡潔有力的陳述就是:
『成功還不夠。其他人還得失敗。』
」
🧃CHAi
@ohole
Fri, Dec 11, 2020 5:42 PM
對西方思想史不熟的人讀這本或許有點吃力,作者把論述和思想史攙雜在一起,夾敘夾議,海納歷史與現代政治趨勢交互呼應談論,提供了民族和民粹主義在世界各地和歷史裡的宏觀研究與脈絡。
是說川普崛起後,這類書出版好多XD 而且書中必提川普崛起代表的意義。
薑汁汽水
@walkonwater
Sat, Dec 12, 2020 12:50 AM
會想看但沒時間。歷史是不斷重演的...
推Erich Fromm這本輕薄短小
逃避自由:透視現代人最深的孤獨與恐懼
載入新的回覆
「結果正如鄂蘭所恐懼:『人與人之間的仇恨急遽升高,普遍而言,所有人都能輕易被任何人激怒」,又或者可以直接描述為『怨憤』(ressetiment)。那是針對他人存有的一種存在憎惡,其中混合了強烈的嫉妒、受辱及無力感,而隨著這種怨憤揮之不去,逐漸深化,公民社會就會遭到憎惡的毒害,政治自由基礎遭到侵蝕,而全球也轉而追求威權主意以及各種有害的沙文主義形式。」
讀完這本有點辛苦,等同讀了一圈思想史,咕狗後發現有一篇作者濃縮的文章,把書中大概重點都概括談了談:
這些人大多不是窮人中最窮的那一批,通常也不是出身農民或都會下層階級。他們是受過教育的年輕人,往往沒有工作;他們是從鄉村來到都會的移民,又或者是出身下中產階級的人。他們拋棄了身處社會中最傳統的經濟部門,臣服於消費主義的夢想,但又無法從中獲得滿足。
他們感覺失落、迷惘,並因為誤以為自己能因現代性受益而憎恨;他們開始大肆宣揚自己出身文化的優點,或主張其優越性,但其實他們早已失去跟自己文化的連結。」
在個人主義的時代,專制主義仍然橫行,只不過都是柔性而非硬性的專制主義,也就是透過民主而非專制主義,而且不只於上層強人中展露,也包括底層群眾。
今日的『胡亂、發狂,以及離軌政治』也就是一種關於民族、種族和文化,且服誇到奢持的理想主義,往往是沒有政黨也沒有參與運動的人民創造出來的產物。
通常也是這些人願意放棄好不容易贏來的公民自由權利,默許或甚至激情支持發動先發制人的戰爭、法外處決及酷刑折磨。」
在此同時,在全新湧現的眾多線上社群中──也就是透過臉書分享、轉推、快速滾動的時間軸,以及各種推特風暴所存在的社群──個人與個人之間的空間正在縮減。」
是說川普崛起後,這類書出版好多XD 而且書中必提川普崛起代表的意義。
推Erich Fromm這本輕薄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