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出現過刻意擴散疾病作為贏得戰爭或殖民地的手段。著名的「天花毯(Smallpox Blankets)事件」,是以1763年Siege of Fort Pitt(Pittsburgh)戰役中的書信為證據,英國軍官Jeffery Amherst跟Henry Bouquet認為「要用天花毯對付(消滅)印地安人(歧視用語,此保留舊譯)」 見史料:Amherst and Smallpox
另一個狀況是,1813年通過鼓勵疫苗接種與管理法案An Act to Encourage Vaccination(Vaccine Act of 1813),希望能夠將疫苗接種的知識跟疫苗本身,擴散到美國當時的領地與各地政府,然而許多區域衝突導致資訊無法傳遞、或是壟斷疫苗、消極處理接種疫苗、反對疫苗的事件頻傳。法案最終因1821傳遞/運送疫苗出錯,造成接種者死亡,而在1822年廢止告終
除了原住民族,兩百年前還沒有人體實驗相關的倫理規範,許多弱勢族群成為疫苗研究的消耗品與犧牲者。著名的例子是西班牙皇家醫生Francisco Xavier de Balmis在1803年,接受國王委託將天花疫苗帶到西班牙的各個殖民地好讓當地得以接種,方法是找22個孤兒,兩人一組來交棒接種疫苗,以保持到達目的地之前仍能提供新鮮的膿疱。儘管這個案件視為跨國傳遞疫苗的重要里程碑,但從後世看來,這是一個風險高而且違反倫理道德的行為
Jacobson v. Massachusetts案在1905年判決出爐,確認為了為了市民的健康與安全,在緊急狀態下公部門透過警政強制執行疫苗接種或依法處罰,並不違反憲法保障的權利。Henning Jacobson最終支付罰金,而沒有違憲的結論,到2020的今天,仍是地方政府面對疫情爆發後,要求民眾戴口罩、強制檢驗的依據
如果看到國外「Vaccine hesitancy(疫苗疑慮)」或是「反疫苗(anti-vaccination)」的陰謀論,可能要考慮是否當地曾有宗教種族衝突、戰爭輸入病毒、防疫政策失敗、或政商勾結、政府派系互鬥的歷史因素,而這些歷史因素才是導致民眾對該地公部門極端不信任的主因
我們不會看到這些疫苗史,只會看到「拒打疫苗的行動被政客跟選民拿來指責對立政黨跟支持者的口實(例:都是某黨、某派、某主義者的錯)」的新聞或評論,但這些指責不會改變現況,只會加深嫌隙,使共同防疫變得更困難......
自己不是防疫或疫苗相關專業,資料有誤歡迎糾正跟補充 推薦消音
Alfred Crosby提出「處女地」效應,以解釋美洲原住民因流行病死亡減少人口的現象
‘Virgin-soil’ epidemics devastate Native populations
維基整理加減看一下
Native American disease and epidemics - Wikipedia
見史料:Amherst and Smallpox
Did the U.S. Army Distribute Smallpox Blankets to In...
可見1777美國由喬治·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實踐的強制性軍隊疫苗接種
George Washington and the First Mass Military Inocul...
咦,怎麼有種既視感,美國1800年由Benjamin Waterhouse建議湯馬斯·傑弗遜總統使用牛痘疫苗,總統的支持開啟了美國(強制)疫苗接種的先河Benjamin Waterhouse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Vaccinat...
U.S. vaccinates Native peoples on the frontier again...
Section 3: Smallpox Epidemic of 1837 | North Dakota ...
The Report of the Royal Commission on Vaccination
Reports of the Royal Commission appointed to inquire...
Tuskegee Study - Timeline - CDC - NCHHSTP
Junk Science in the Courtroom -- Huber, Overlawyered...
反疫苗運動與麻疹危機,醫事綜探,
〈不打疫苗的哲學論點-自由意志主義者應支持政府強制人民接種嗎?〉
另外不管左派右派的民粹運動,也可能加深疫苗疑慮、或是反疫苗的力道
所以看到某黨在那邊質疑疫苗自製問題都想掐死他們,面對歐美的反疫苗真的就是看看就好,不要跟著嘲笑或加入筆戰,這樣只會讓共同防疫變得更困難而已我國預防接種紀要
http://www-ws.pthg.gov.tw/...
台灣的歷史
疫苗、藥物多少會有副作用/不良反應,每個人體質大大小小不同,所以很仰賴醫護的臨床經驗跟研究知識來微調、來配合每個人的狀況換藥。而疫苗藥物是否造成傷害,必須透過大量的數據資料來證實,不然很容易以個案的特質差異做結,而不是真的能夠找出不良的原因
醫界一直在面對這兩個問題,但無奈的是醫藥政策的瑕疵或錯誤跟產業業績壓力的惡習,可能讓民眾無感或厭惡,但不能忽視第一線醫護人員的努力
精神醫學跟治療體系是另外一個領域,跟疫苗關係較小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