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m--木--1m--|

同學麥娜絲
感想:黃信堯我他媽相信你耶
|--1m--木--1m--|
“大佛普拉斯”,這部片我覺得最優秀的地方、在於它居然能把這麼痛苦與絕望的東西用「喜劇」展現
|--1m--木--1m--|
有人說藝術就是知識與技藝兩者達到極致、融合展現的狀態。““大佛””就正是這樣的藝術品。導演看見並理解了人性與俗世的幽微、用純熟的電影技術做介質,展現他所知的那些陰暗並傳達給觀眾,觀眾也接收得很好
|--1m--木--1m--|
把很硬的東西講到所有人都懂很難唉!
講困境與痛苦、但要如何避免落入自怨自艾(痛苦無法讓觀眾理解);要如何避免消費弱勢(對痛苦的理解不夠而刻畫得不正確)
|--1m--木--1m--|
就是因為我在““大佛””裡面看到導演的智慧、觀點、技藝,讓人耳目一新、覺得「喔這人可以拍出不錯的東西喔」
|--1m--木--1m--|
我他媽才進電影院(幹還買了不止我一張電影票)
|--1m--木--1m--|
““同學麥娜絲””真的是
|--1m--木--1m--|
我是很想說「為什麼能入圍金馬」啦,但仔細思考它確實有一些獨到與優秀之處(如果你把「大尾盧蠻」放在比較的另一端的話)
|--1m--木--1m--|
最後再來講我覺得「麥娜絲」哪裡優秀。
(有一個部分是我希望這就是台灣電影的低標,他媽比這還爛的電影拜託就不要出現了)

先說我覺得哪裡做得不好
|--1m--木--1m--|
旁白
|--1m--木--1m--|
我覺得電影旁白是一個很精妙的技巧,它的重點不是在「觀眾理解電影在演什麼」、而是「引導觀眾開始理解故事」
|--1m--木--1m--|
黃信堯在訪談說他在「麥娜絲」繼續放入旁白,目的是製造兩部電影的延續感。好、這我接受,你上一次這個技巧做得很好。
問題是這部電影有很多部分的旁白是「這你有必要說嗎?」
|--1m--木--1m--|
看電影時唯一接受到的訊息是「你為什麼覺得這裡需要引導、是因為覺得觀眾我沒有同理心/沒有雞雞/是白癡嗎?」
|--1m--木--1m--|
電影敘事方式
|--1m--木--1m--|
這是我最雞蛋裡挑骨頭的部分,可是這問題實在無法忽視。
仔細去思考這部電影、它在講述故事上其實並沒有一個真正的主線,
(它確實有一個主題-“少年到中年時撞到人生天花板的暈眩與迷茫”。但故事主題與故事主線並不是同一回事)
加上四個主角各有不同的故事,這讓它成為一部需要觀眾花時間去拼湊理解的作品。
|--1m--木--1m--|
並不是這樣的展現手法不好,而是「你為什麼選擇使用這樣的方式展現?」
電影是在一個框架很多的媒介中說故事的方式、除非隨便亂拍,電影的敘事手法與導演想說的主題是會緊密纏繞在一塊的。

我想不出也接收不到導演選擇這樣說故事的原因。
除非他想拍偽紀錄片。
|--1m--木--1m--|
最後,我覺得不好看的核心。
|--1m--木--1m--|
黃信堯嘲諷這個痛苦(中年問題)嘲諷得不夠大力。
因而讓這個痛苦顯得真實、但在這個充滿苦痛的真實世間,你所描述的這個問題、有沉重到需要用笑話才能得以昇華嗎?
|--1m--木--1m--|
就最直白地把我從電影院離開後講的第一句心得拿出來用:
「我他媽在玫瑰銅鈴眼一集就能看到的東西你黃信堯為何逼我在電影院坐兩個小時」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