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i
柯文哲講的擔心社會住宅「住進去都窮人,逐漸變貧民窟」,為了防止社宅被標籤化,「不希望整棟社宅裡面都住窮人」。

這個說法我以前讀到過,而且他的話跟我當初讀到林萬億說法的幾乎一模一樣,大概是直接引用的。
海賊團tamagawa
哪一位聰明的人來回答一下吧?
fhrop450215
柯這話倒是不見得是錯的,但我覺得他沒有搞懂這個意思w
🧃CHAi
這種說法主要是參考國外的混居模式,讓不同收入階級、家庭、職業、生活狀態、身體條件、公共服務需求的人們居住在同一社會住宅社區內,可減少社區的機構化和標籤化。
GALAXY
我覺得他一開始根本沒想那麼多,現在是事情發生了才找個說法合理化
🧃CHAi
台灣的房屋自有率一直很高,問題長來自於租屋市場的失靈,大多數房東為了避免被課稅,不會辦理租賃契約公證,在租屋契約中言明不可申報租金支出,也不可辦理入籍,使租屋族群難以申辦補貼。

這種窘境在弱勢族群中更嚴重,房東普遍認為把房子租給弱勢族群會造成管理上的困難,所以原本就無力購屋的社經弱勢者,連租屋都不可得。
🧃CHAi
柯文哲提到的「鄰避效應」,使各種不同階級的人住進去是一種方法啦,但台灣對於社會住宅大多是視為社會福利的一種,是用來補足個人能力之不足,有限的資源應該被用在弱勢者身上才有效率。
像林萬億的看法就是把社會住宅「去商品化」,以社會中弱勢群體為對象,盡力達到居住正義。
🧃CHAi
不過,也有學者提出,「混居」以避免污名化的作法,並不能真正消弭對社經弱勢者的歧視,這只是把集體歧視變為更不容易觀察到的個別歧視,對於改善居住弱勢者的困境,沒有實質幫助
🧃CHAi
避免鄰避效應和標籤化的方式,除了積極與鄰邊居民溝通外,興建老人安養中心、托嬰中心、圖書館等睦鄰設施,保障居民可居住社會住宅的比例,促進社會住宅「社會化」也能減緩阻力。

(還有,蓋高級一點也可以改善社會觀感,就是很虧錢)
阿ᕕ(ᐛ)ᕗ嚴:呀咧呀咧
歧視又不會因為大家有相同工作相同薪水相同居家就會變不見
🧃CHAi
阿ᕕ(ᐛ)ᕗ嚴:呀咧呀咧 : 不能因為歧視不會消失就不去做啊,尤其是政府的立場
阿ᕕ(ᐛ)ᕗ嚴:呀咧呀咧
而且社會住宅又不是標榜窮人入住,我記得好像是說要給剛起步的青年和剛成家的家庭諸如此類的申請,而且還是那麼一句話,負擔的起房租四萬的誰會去住社會住宅
阿ᕕ(ᐛ)ᕗ嚴:呀咧呀咧
柯文哲這樣的說法就像窮人都很沒品行,拉低格調似的
這樣的話如果不是由他口中說出口由他鐵檳衛護航,在某黨早就被炮到死了
🧃CHAi
台灣在推動社會住宅受到的批評,一是數量不足,二是租金太高,我手上的資料台北市和新北市的租金約在27000以下(27k是三房型),這個訂價是委託估價師或鑑價公司評定週邊市價租金後,再打七折~八折。

但是問題就在於,居住困難者會選擇屋況好、租金貴的房子機率不高,通常是傾向選擇租金較便宜的房子,而且入住後還得放棄原有的租金補貼,這樣就無法實際因應到照顧弱勢的需求。
🧃CHAi
但又是這個但,公部門考量到的還有要如何回收興建社會住宅的龐大成本(社會住宅興建的成本起碼都要40、50年才能回收)。
🧃CHAi
四萬我是覺得真的很高XD 跟其他社會住宅比,真的是高到令人咋舌,也讓人質疑社會住宅提供對象到底是什麼族群。
子珩(¯(∞)¯)
四萬......
🧃CHAi
啊為什麼社會住宅租金會以「市價打折」來收費,而不是依據承租人的收入來計算,和台灣的工作類型有關。台灣有很多工作是領日薪的,還有人有隱藏收入,所以要能實際掌握到真正家庭收入多少。

這是次要原因,主要原因就是錢的問題,那個錢,就是那個蓋房子很花錢,政府要負債XD

所以那個四萬的戶型吼,當初設計的時候真的沒想到有問題嗎?
🧃CHAi
至於社會住宅能不能抑制房價。

基本上購屋市場和租屋市場替代性不高,所以我覺得不行。

Over.
子珩(¯(∞)¯)
有那個能力繳四萬房租的家庭,還會去租社會住宅嗎?
John Smith
如果租客檢舉房東不報稅有100萬獎金,房東罰200萬.,你覺得房客會不舉發嗎 ? 你想想,聰明的公務機關、立委,為何不敢設個檢舉獎金 ?
過肥ㄟ總匯三明治
就算租金只是2萬塊,用三倍的月收入估至少要6萬,也不是什麼窮人能租得起的啊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