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辰
對於某則偷偷說,雖然是固定會討論的議題了但還是簡單講一下:
日本會受到「全世界」的熱烈歡迎並不是忽然之間發生的,也不是因為日本人「不擁抱本土」所以才會受到國際的接受。
反而是因為本土累積了足夠的量,然後財團積極的向海外輸出,長年累月下來開始聚集了一票「Mania」,再隨著這些Mania來創造出共通的語彙,兩千年前後才被日本政府寫進國策,進而才會在這十年呈現爆炸式成長。
曲辰
事實上,對很多在思考如何讓日本文化輸出海外的人來講,日本動漫反而是因為「先確立本土收益,再思考如何賣到外埠」的策略而加拉巴哥化(因為生態圈過度封閉而導致只適用於某個文化圈的商品,最常舉的例子就是翻蓋手機)。
如果留意2000年後的文化論述,也會發現,日本的動漫或電影跟韓國的類似作品其實有著語彙上的差異,導致日本電影就是不那麼容易賣到國外去。
我曾經看過一個很有趣的比較,那是美國的文化研究學者,曾經很困惑地在推特上問「為什麼日本漫畫到處都是性暗示,但卻看不到性生活?」當然他說的是少年漫畫,但也可以意識到我們以為日本「好像」不在乎本土,那可能只是因為我們太熟悉日本而已。
曲辰
我相信台灣政府在補助上的確會偏向於「有台灣意識的作品」,但換個方向講,這本來也就該是台灣自己的亮點。不要忘了,當你的作品用的是非台灣背景,那你所需要面對的,就是跟其他文化圈的作品同台競爭,那,誰能比誰更擅勝場,或許就是更殘忍的問題了。
浣熊🦝🦝攜手護台灣
越本土越國際

補充一下我看到的,日本有足球員一開始到德國受訓時因為語言隔閡所以無法順利跟隊友培養默契,直到有一天他在休息室開始唱哆啦A夢主題曲,結果全部的隊友跟著他一起唱,一瞬間世界大同。

這種軟實力真的很棒,很值得我們學習
曲辰
其實這邊我要補充一下「越本土越國際」這句話,原則上是對的,你越本土才越能說服別人為什麼要看。
但敘事語言跟劇情格式仍然需要follow某種既定的規範,這樣國際才不會需要太多力氣去理解。這大概也就是為什麼,台灣能賣到國外去的ip,多半都是恐怖類型的關係,那是一個相對比較好理解,也可以靠著共通的語言來讓人了解的類型。(日本也是的,J-horror作為日本第一個影響海外電影的「類型」,其實就是因為這樣的原因)
ipupu ‧ 大隱隱於市
認同這個觀點,第一時間想到要呼應的是侯導的電影,但突然不確定他的特別是因為本土的人情或是長鏡頭,引起的波瀾為大
~楚月~(雨茶)
嗯……那麼關於羅德斯島、鋼之鍊金術師這種日本人所創作的非日本背景作品,要怎麼解釋會比較好呢?
他們依然算是「本土」的作品嗎?
飄飄🍞不要看字幕
~楚月~(雨茶) : 日本很特別的是相同時間軸裡面的奇幻故事,他們發展出了日式奇幻(ex:秀逗魔導士),如果是傳統類型的奇幻故事是按照龍與地下城的設定(ex:黑暗之子)

比較有趣的應該是韓國的奇幻小說龍族,照龍與地下城的規則但是作者是韓國人+寫到能外銷
曲辰
~楚月~(雨茶) : 我想特別指出一件事情,也就是我們都會指稱這類作品為所謂的「日式奇幻」,也就是他們儘管繼承了歐美的世界觀,但其實內裡還是日本風格的。我並沒有打算指稱「所有的」作品都是本土,但事實上是如果你不試圖跟本土溝通,是不太可能在本地獲得一定的成功的。
我想試著用一篇台灣的科幻小說當例子,也就是張系國的〈銅像城〉,這篇小說儘管脫胎自歐美的太空冒險,甚至在形式上可能模仿了Terran Trade Authority這個系列,但你還是可以很清楚地意識到這篇小說的內裡非常的「在地」(當然,這邊的在地指的是當時的國族認同,也就是中國)。那個朝代更迭跟對銅像的膜拜,完全是中國風格的。
這某種程度上或許也可以回答,如果完全發生在西方或架空的世界,那還能算是「本土」嗎?
我的回答是:It depends。
~關心~
路過想舉個例,日式咖哩其實是日本作法完全不一樣的「咖哩」跟印度的原物差了十萬八千里,覺得可以算是超本土的
很多日系的架空作也有類似感覺
浣熊🦝🦝攜手護台灣
就跟牛肉麵一樣,中國人視角但是食材都是台灣的
~楚月~(雨茶)
原來如此,我瞭解曲辰的想法了,感謝說明!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