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tia
[Why Taiwan Matters: Small Island, Global Powerhouse] 內容不深的台灣史書籍,中途紀錄一下閱讀想法。(這本有中譯:台灣為什麼重要?美國兩岸研究權威寫給全美國人的台灣觀察報告)
Scientia
與其說是台灣史,其實更像是當代政治觀察,只是前面幾章有提到台灣歷史 (主要都是戰後的發展,17世紀~1945之前的歷史著墨不多)
Scientia
感覺是本會讓深藍跟深綠看了都會有點不爽的書,裡面對陳菊還有胡志強的描述都非常正面,正面到我都想說他們是誰XDDD
Scientia
同樣可能會讓極端深藍跟深綠不爽的大概就是裡面對於省籍情結的描述,我自己是覺得描述地滿中肯的就是了。因為語言教育的關係,本省人在學校教育上是比外省人吃虧的,而外省人在學校教育與公職上佔有優勢。書中也講得很明白,國民黨當時就是藉由歧視本省人與原住民,來得到外省菁英的特權以及維持自身政權。
Scientia
不過書中對於底層外省人的心態也描寫地滿準確的,國民黨來台後,除了要安置這些移民,也怕他們跟當地融合太深,會失去反攻大陸的心,所以當然是要刻意區隔他們。對於本省人來說,這看起來就是政府畫了一塊地給外省人住 (眷村),他們有房子,而自己的資源被搶走了,而覺得國民黨根本是掠奪者。而對於底層的外省人來說,他們飄洋過海,政府卻完全沒有照顧自己,住的房子很破敗了,政府從來不維修,老實說也是很可憐,所以他們當然也覺得自己很慘啊!
Scientia
但這些都還不是書中引起我興趣的地方,書中比較引起我興趣的是中美台的關係。
Scientia
講的東西很多都是本來就知道的,例如台灣關係法、一中政策、一中原則。
Scientia
有意思的是提到冷戰時期,歐美國家不是不知道國民黨有多反人權,但是因為在反共的大旗下,所以對於國民黨對人權的迫害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Scientia
等到中美恢復正常關係後 (美國決定聯合中國對抗蘇聯),美國等國家才開始比較譴責國民黨的迫害行為。而且小蔣時期還發生過好幾場明顯是政治暗殺的血案,此時國民黨已經失去反共的保護傘了,所以開始受到國際壓力,最後只好在迫於壓力下解除戒嚴,台灣得以逐漸走向民主化。
Scientia
我覺得這段還滿值得我們深思的,在現在一些人一些人把反共擺在至高無上的位置上,甚至高過於人權時,我們或許該思考一下底線在哪裡。還有在看待國外政黨時,純粹看人家的反共程度而判別好壞,甚至類推到過往歷史,這種價值判斷是否合適?
Scientia
國際關係與社會情勢真的是滿複雜的,很多人譴責歐美當時跟中國建交,棄台灣於不顧,批判歐美那種讓中國經濟獲得發展,他們政治上也會跟著改革開放的天真心態。老實說這些批評也不能夠說錯,因為事實證明,中國並沒有因為經濟上的發展,而讓政治更開明,或是真的走上民主。反而更讓中國人有自信心,覺得他們的制度更好,又優秀才能取得這些經濟成就。
Scientia
所以當初歐美打的算盤,確實是有點太一廂情願跟天真了。不過這段時期,或許對台灣來說不全然都是壞事,因為國際壓力的增加,迫使小蔣只能加速在政治上的開放。這段讓我有種福禍相倚之感~
Scientia
書中對於兩岸關係的描述,則是給人一種北京一直下錯棋的感覺XD
Scientia
按照書中的描述,我會覺得96台海危機是一個轉捩點。書中提到一個概念就是內部中國(國民黨與其黨國教育下的大中華思想),跟外部中國(PRC)。原來台獨人士討論的是台灣人真的想要獨立嗎?我們該怎麼對抗國民黨不公平的迫害之類的,也就是討論的核心是內部中國 。但是96台海危機讓整個風向變了,變成討論外部中國。
Scientia
儘管李登輝現在大家看他都是獨派,但是當年的李登輝可是制定了國統綱領,也就是說整個台灣與對岸的關係,是以統一為最高指導原則的。
Scientia
反而另外一位總統參選人彭明敏非常獨,態度表現地比現在的民進黨更獨。(現在民進黨都比較會踩剎車了)。
Scientia
但是因為李登輝訪美,去康乃爾大學演講,觸怒北京,所以北京開始施壓希望李登輝不要連任。(書中沒提,但是我真的很疑惑,難道讓當時擺明了就是極獨派的彭明敏上台會更好??再怎麼說李登輝當時至少還假裝自己是統派啊!)
Scientia
接著就是10萬大軍聚集在福建,開始各種演習,飛彈試射等等。結果這反而讓台灣人團結起來,因為李登輝在當時台灣人心中的形象就是個溫和派,而彭明敏是偏激獨派 (當時獨派支持率是很低的),結果中共居然連溫和派都接受不了,這麼歇斯底里,讓台灣人驚醒,從此焦點擺在對抗外部中國上。照書中分析,因為中國內部的民族主義壓力,讓政治人物一定要講話很硬,反而在很多很好的時機把台灣推得更遠,甚至讓台灣內部凝聚起團結意識。(我自己感覺大概就是,台灣內部就算因為政治立場吵架,但發現有飛彈要過來了,大家終究還是同坐在一條船上,不論你是統是獨都要一起死,也就只能團結對外了。)
Scientia
另外照書中的分析,讓我覺得其實台灣意識都是在國民黨錯誤的政策下激出來的,這點真的很諷刺
Scientia
國民黨認為只有他們從大陸帶過去的各省文化才是正統中華文化,台灣在地文化被貶低。但問題是無論台灣人被日本殖民受到多少的文化影響,台灣的文化還是跟日本有差異,而且台灣人也一直覺得自己的文化是中華文化。
Scientia
結果因為國民黨的歧視性政策,開始讓台灣人想說原來我們的文化不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喔????? (這點有讓我想到這幾年的本土化,一直被國民黨批評是去中化,這不就表示他們不認為台灣的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嗎?)
Scientia
作者文筆滿好的,很多譬喻很好懂。例如他說兩岸關係像是分居的夫妻,台灣想要趕快簽字離婚,拿掉被冠上的夫姓(ROC),而中共想要結束分居狀態,讓妻子回到一般的婚姻狀態中。所以台灣現在能做的事情就是努力保持分居狀態,不受干涉。
Scientia
還有臺灣關係法,作者的譬喻是睡美人中最後一位仙女的祝福。在中美關係正常化,甚至建交,一起發布公報後,美國基本上就是朝著不承認中華民國在台灣的路線前進。(雖然作者有提到美國的立場是"認知"到中國的一中原則,還有兩岸"中國人"都承認兩岸同屬一中。作者還提到美國是故意用中國人這個字,因為美國知道一些台灣人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總之就是美國很取巧啦! 但是大方向上還是朝向否認ROC的路上前進)。而台灣關係法,就是最後一道保護網,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軍售。
Scientia
目前讀到為什麼中國非要台灣不可,這部分我覺得沒甚麼新意,都是兩岸自己就各自講到爛的分析,不外乎民族自尊心,只有取回台灣才代表結束了百年屈辱,只要台灣一天沒回歸祖國懷抱,歷史傷痕就永遠不會癒合。還有就是戰略上的第一島鏈,這部分其實就是中美關係了,台灣的前途其實是中美的角力。
Scientia
不過這本書出版於2011,也就是陳水扁下台,馬英九上台時,所以有些論點現在看來未必適用了。
Scientia
作者認為台灣不想統一不想獨立,只想要維持現狀的人占大多數。但是現在的情勢基本上已經越來越沒有模糊空間了。政治兩極的現象,當然也發生在兩岸關係上。同時隨著時間推移,跟中國有比較深聯繫的外省第一代很多都過世了,第二代現在也都是五十歲以上的中老人了,越是年輕世代反而政治光譜上會更獨。維持現狀這個主流思想,搞不好都維持不了10年了吧。(我是說想法,不是說實際作為跟現實)
Scientia
還有作者認為九二共識就是一個兩岸之間的默契,以及中國默許的模糊空間。照理說中華民國已經滅亡了,但是對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容許中華民國,但是對岸對台灣是絕對無法忍受的。(至少中華民國還是中國)。
Scientia
但是自從習近平宣示92共識就是一個中國 (沒有國民黨所說的一中各表),我覺得這表示了中共對台灣的政策收緊,越來越沒有模糊空間了。而這部分會導致島內獨的越獨,統的越統,因為對岸沒有中間路線給台灣選了。
Scientia
雖然才過了9年,但是我覺得作者提的這兩個部分,就已經不適合當今的局勢了,可見局勢的轉化真的是瞬息萬變。
Scientia
老實說會滿想看作者怎麼寫現在的中美台關係,跟看他怎麼評價蔡英文。書中的馬英九其實形象不差XD 不過他成書時馬英九才當總統沒有很久啊~
Scientia
其實書中很多論點,對兩岸來說應該都有點太淺了,然後台灣史的部分,部分內容對台灣人來說太淺。但是我覺得還是有值得讀的部分,大概就是戰後台灣的民主發展與中美台關係。
Scientia
因為這些都是台灣自己歷史課本上不會講的東西,太近代的東西比較敏感,也比較容易有爭議。
Scientia
例如雖然小蔣那時候開始改革,吸納更多本省菁英,但可能因為他當過十多年的情報頭子,他任內政治暗殺事件也是非常多的。
Scientia
我沒看過現在的國高中歷史課本,但是我猜陳文成 林義雄的案子,應該不會多提吧?特別是林宅血案真的太殘忍了,用刀活活砍死林義雄的老母親,跟他兩個年幼才7歲的雙胞胎女兒。連七歲小女孩都可以用刀砍死,到底是有多泯滅人性才做得出來。
Scientia
9歲大女兒也身重好幾刀,所幸活了下來。(光是想到兇手砍小孩好幾刀,我就覺得毛骨悚然)
Scientia
國安局認定該批檔案「有嚴重影響國家安全或對外關係之虞」,而援引《政治檔案條例》第8條第2項、第4項之規定,使該批檔案須屆滿50年後方能提供外界閱覽。
Scientia
如果只是隨便一個瘋子跑進去砍人,我是不覺得會嚴重到動搖國本啦,所以八成跟大家想的一樣。陳文成 林義雄的案子,大家心裡都明白背後主使人是誰,只是證據被扣押著,所以大家不好說話而已。
Scientia
對了~ 滿多人疑惑為什麼很多原住民支持國民黨,書中的解釋是,閩南人跟原住民與客家人之間,長期以來都有摩擦,民住民的土地更是被漢人搶走。而相較於閩南人,客家人跟原住民人數比較少,比較弱勢。所以當國民黨來了之後,給原住民一些補助,就很容易收買人心。反正都是外來壓迫者,至少這個對我還好一點的概念。因為閩客情結,客家人也因此滿多人支持國民黨的 (這部分我真的不知道,客家人真的很多偏向藍的嗎????)
Scientia
但老實說現在年輕一代的原住民跟客家人,一定也都跟上一代不同了,外省第三代也都跟他們的父祖輩不同了。讓我覺得在現代社會中,最好是不要再給不同族群貼標籤會比較好。
愛米羅
「其實台灣意識都是在國民黨錯誤的政策下激出來的」

其實還有對岸幫忙啦,但真的就是中國人製造的~~中國人超不擅長讀空氣的好咩。
Scientia
愛米羅 : 這部分書裡面也有提到,除了96台海危機反而產生出反效果之外 (上面噗文有提到),作者認為兩岸交流頻繁之後,其實經濟上面的高度相互依賴,並沒有導致台灣人更傾向於統一,反而是在交流的過程中意識到真正的中國,跟國民黨黨國教育下形塑出來的中國形象之間的高度差異。以及真正在中國生活後,反而更深切地感受到兩岸的差異,同時發現自己在中國時常像個外人一樣。
Scientia
不過作者寫書時也還沒有惠台31條,不知道作者會如何解讀這些政策的影響就是了。台灣人在對岸就是一個既不是本國人也不是外國人的尷尬位置,如果對岸政府真的讓台灣人在日常生活的法律制度層面享有跟當地人一樣待遇的話,確實是有可能收買到人心的吧。但是效果有多少,我也不知道,這可能需要有真正在對岸工作與唸書過滿長一段時間的人才能回答。
Scientia
對於中國不會讀空氣這點,書中其實也有解釋XD 不論是政府教育造成的,還是本來就有這個風向,所以政府只好順從民意,作者認為誰因誰果不重要,重點是在強大的民族主義壓力下,政府如果態度放軟,是會被人民批評的。但是放狠話永遠不會錯,所以就是每次兩岸關係好轉時,中國還是會為了一些事由放狠話,結果就是讓台灣的民心離中國的懷抱越來越遠。
愛米羅
民族主義雖然是專制政權的利器,但也會給予當政者很大壓力(特別是不夠強的時候),基本上是個雙面刃啊。
Scientia
國民黨基本也是,國民黨一直用"反攻大陸"來合理化自己獨裁,可是當大家都知道無法反攻大陸時,國民黨就沒有理由了,只好讓本省人加入政治圈圈中。此外也因為國民黨堅持中華民國才是合法中國,他們的做法就跟現在的PRC一樣,只准跟ROC當朋友,承認PRC的我就一刀兩斷切八斷,這招玩到後面之後,就是真的大家都跟我切八斷了,跩到變成邊緣人。其實國際上一度願意雙重承認,就是有兩個中國,但是蔣介石甩都不甩。搞到現在就是國民黨講一中"各表",中國=中華民國,但是全世界沒人承認中華民國,對岸也不承認。
Scientia
我覺得兩岸都各自有很多的歷史包袱就是了,所以很多時候,我相信當權者也知道這不是最好的方法,但是就是孫悟空碰上了緊箍咒,所以只能下爛棋。
愛米羅
真的~~
Scientia
另外我覺得真的不要太武斷地說共和黨一定怎樣,民主黨一定怎樣。
Scientia
尼克森(共和黨)時中美恢復正常關係,卡特(民主黨)時中美正式建交,雷根(共和黨)簽署817公報同意降低對台軍售 (但實際上美國並沒有減少,所以北京覺得美國騙人),柯林頓(民主黨)聲明反對以武力解決台灣問題,而且兩岸問題的解決方式需要經由台灣民眾同意。
Scientia
作者認為美國的戰略就是模糊路線,這樣子美國才可以獲得最大的彈性與利益。所以美國沒有承諾台海發生戰爭時,會幫助台灣,甚至對於陳水扁的各種動作感到不悅。但是美國也沒有明確表明支持中國收復台灣,美國的聲明幾乎處處都留有餘地。甚至很少提到統一或是獨立,就是認為要是將來有別條路更符合美國利益的話,幹嘛現在要把話說死?
Scientia
但是這本書都快10年前了,現在中美之間競爭越來越是檯面上的事情了,所以看樣子對台政策,模糊空間似乎變小了。但是會有多明確,基本上還是未知數。看到很多人把蓬佩奧的話解讀成美國支持台獨,我覺得這未必明智,大家還是用保守心態看待比較好,意識到美國的模稜兩可 (不支持台獨也不支持武統),才是對我們來說最安全的。
愛米羅
美國從來就不是把台獨當台獨在看啊,是傾向支持台灣事實獨立這件事情能帶給他的利益,台灣親中他也是會擔心的。
Scientia
台灣親中或是被統一對美國來說沒好處,但是美國在不確定自己是否會干涉兩岸問題,或是干涉到多深的情況下(例如是否要出兵),也不願意兩岸發生戰爭,而台獨會引發戰爭,所以美國賭爛台灣做出一些太明確的台獨動作。
愛米羅
對,對美國最好的位置就是事實獨立就好,不要去做改制獨立。我個人也是傾向事實獨立,然後未來公投改名。
愛米羅
不過我身邊還不少台派的認為需要改制獨立(整個推翻現有政府打掉重練)。
愛米羅
我自己是看不太到這樣做的必要性就是...
Scientia
公投改名也會觸怒北京吧,反正現在就是一個僵局。
愛米羅
現在無法啦,公投改名應該是如果對岸政權崩塌或完全積弱不振才比較有可能。XD
Scientia
全部看完了,覺得最後一章算是一個總結,也算是作者真正想講的話吧
愛米羅
Why Taiwan Matters
難得沒有被五毛亂的 GR review 耶...
Scientia
回應到了書名"台灣為什麼重要",或是可以說為什麼對美國來說重要,畢竟中國更強大,各國也包含美國可以在中國身上獲得的經濟利益如此巨大,雖然台灣是高科技產業鏈的一環,光是全台大停電,就可以讓全球螢幕價格上漲了,如果發生了戰爭,那造成的經濟重創也會是全球性的,美國自然也不願意台海發生戰爭,但是光是如此無法說明台灣為什麼重要。
愛米羅
不過2011出版的書到現在還要32鎂,大概是賣得很少...
Scientia
作者最後總結出了三點 1. 這證明了民主制度的可行 2. 美國的信用,表示與美國同盟是可以被信任的 3. 台灣是礦坑裡的金絲雀 ( ​Canary in the Coal Mine)
Scientia
第一點基本上就是美國價值,美國一直在外送民主,而台灣在美國的影響與扶植下成功轉型成民主制度,加上台灣很富裕,是一個好的範本,可以說服民主比獨裁好,不一定要獨裁才能夠發展經濟
Scientia
第二點關乎於以美國為首的世界秩序,如果美國棄台灣於不顧的話,會影響到美國的信用。其他國家會開始不信任美國,進而影響到國際秩序。作者以日本為例,日本在二戰後轉型,拋棄軍武路線,而美日同盟是這個做法的基石。如果日本覺得跟美國同盟不在可靠了,那麼日本可能會開始軍備擴張,最後東亞都陷入軍備競賽中。
Scientia
第三點是藉由中國對帶台灣的態度,來探知中國會用甚麼方式在國際舞台上扮演要角。中國很有野心,而且中國的野心不僅在於台灣而已,只是目前推動中國軍事發展的動力是台灣問題。而美國如何應對台灣問題,也會被其他國家視為美國如何應付中國崛起的態度。
Scientia
不過作者也提到了,這不全然是圍堵戰略,因為背後的思維並不完全反中。並且重申到,美國對於統一或是獨立都沒有特定的立場。
Scientia
甚至說道,假如有一天中國提出一個台灣可以接受的條件,最終的解決方式是和平的,就算是統一,那其實也不會不符合美國跟國際利益,美國是沒有理由干涉的。
Scientia
關於這個說法,我覺得擺在現在中美貿易戰下來看,我會有點遲疑。因為美國現在就是要防堵中國的科技發展,不賣芯片,限制留學生都是怕中國的科技超過美國。在目前的情勢下,我覺得兩岸統一,是會損害到美國的利益的,美國肯定不願意中國得到台積電吧。但如果中國確定已經不是美國的對手時,那美國搞不好就很無所謂,覺得要統就統去,也是有可能的。老實說我不覺得只要美國贏了,台灣就不會被統,或許有相關,但不是絕對的。一切還是要看是否符合美國的利益。
Scientia
不過作者提到一點倒是滿實在的,就是如果美國跟國際都不管,只有出現比較大的危機才會引起國際反應的話,這很有可能變向成鼓勵台灣鋌而走險。
Scientia
愛米羅 : 幹嘛買,圖書館借一借就好了,而且如果你是為了現在的局勢而讀的話,那就不是非讀不可了,這本都2011的書了,很多觀點都不太符合現況了。我是因為這本在考試的書單上才看的。
Scientia
愛米羅
我沒有要買啦!看你的書摘就差不多了,我只是翻了一下kobo跟kindle上的頁面,發現書架還在30+表示版稅預付金都還沒抵完(抵完之後再出版的書會降價)...賣得不多的意思。
愛米羅
(劃錯重點)
Scientia
這確實感覺就是沒人讀的冷門書,標題是中國的話,應該會賣的比較好XD
愛米羅
我以前有做過版權一段時間,所以重點劃得很奇怪,會去看書價或譯者之類的。XD
Scientia
愛米羅 : 了解,我也算是趁機長知識了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