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響和服推廣部/タマキ
https://images.plurk.com/197xiCBcv2k7XmJ91q9H8v.jpg
這個星期天11/15不是國定假日,不過卻是個很特別的的日子,就是小孩子的七五三節
七五三節指的是家裡有滿七歲的女童、五歲的男童跟三歲的男女童,讓他們穿上漂亮的衣服,上神社參拜祈求他們能平安長大成人的儀式。
雖然原則上是11/15,不過現在因為父母都要上班的關係,提早或延後的狀況也變得很普通,這段期間去神社或寺廟的話,可以看到很多穿著可愛和服的小小孩喔
玉響和服推廣部/タマキ
七五三節最早的起源是以前醫學不發達的年代,小孩子生了也不見得長得大,所以有句俗話是「七歲前的小孩是神明的孩子」,就是隨時會離開人世的意思!
所以古時候的貴族和皇室,在小孩子長到三、五和七歲時,會有不同的慶祝儀式;到了江戶時代,這種儀式也開始在武家和富商之間流行起來;到了明治時代普及到一般平民,延續至今
雖然統稱叫「七五三」,其實每個年紀進行的儀式跟服裝也有所不同。
L.L.⎝真實你看不見⎠
(heart)(heart)(heart)
玉響和服推廣部/タマキ
https://images.plurk.com/gGkfTIKLIoCiVm0P6dgKN.jpg
三歲的儀式叫做「髮置」(かみおき)。
平安時代,出生滿七天的小孩子頭髮會被剃掉,不論男女到三歲之前都是留平頭,滿三歲起,男童開始綁髮髻,女童則開始讓頭髮留長,這個整理頭髮的儀式被稱為「髮置之儀」。
雖然三歲的男女童都可以穿和服去參拜,但實際上男孩真的滿少見的 女孩比較多。
三歲女童的是三身(比身高長三倍的布料)再加上像圍裙一樣的被布,真的很可愛
玉響和服推廣部/タマキ
https://images.plurk.com/1OHjIF5nsIXXskmW0tS3b1.jpg
至於五歲男孩則是被稱為「袴着」(はかまぎ)。
平安時代因為袴不分男女都是正裝,小孩滿五歲後會舉行袴着儀式,也就是開始穿袴的意思,到了江戶時代後固定成為只有男孩進行的儀式。
男孩的裝束是有家紋的華麗羽織+袴。羽織跟上衣的部份都有反折內縫的肩揚げ(かたあげ);肩揚げ是為了方便成長中的小孩子可以調整袖長還兼看起來可愛的實用性設計 是小孩服的專利,附帶一提,舞妓小姐的和服也有肩揚げ喔,因為舞妓都是未成年的小女孩
玉響和服推廣部/タマキ
https://images.plurk.com/mi2qTDZ6qVicc2jIScg5G.jpg
最後是七歲女童的「帶解」(おびとき)。
古時候女童滿七歲前都是用繩子代替腰帶(三歲女孩用的也是輕薄柔軟的兵兒帶,不是真正的腰帶),七歲後開始跟大人一樣綁腰帶,所以被稱為帶解之儀。
原本這個儀式是在男女童滿9歲時舉行的,到了江戶時代演變為五歲男孩、七歲女孩,現在則只有七歲女孩舉行。
以上圖片來源http://www.takashimaya-photo.jp/...
玉響和服推廣部/タマキ
https://images.plurk.com/6pt1lTFsCj0NVJx2fX5ZPJ.jpg
除了七五三之外,京都還有一種儀式叫「十三参り」,每年的4/13,滿13歲的女孩去嵐山的虛空藏法輪寺祈求智慧與福德的儀式。
至於為什麼是13這不上不下的數字呢?13歲是從出生起算滿一輪的年紀,少女們穿著和大人同樣剪裁的和服,倒不一定非要穿振袖,普通的小紋也可以;有些父母會在這時候就幫女兒準備好成人式時的振袖。
十三参り原本是京都特有的習俗,最近幾年大阪跟東京也開始看得到舉行十三参り的神社 我以前也不知道原來有這種儀式還以為是商人為了生意製造出來的,後來才知道是京都才有的風俗
玉響和服推廣部/タマキ
話題回到七五三。
其實現在的七五三節已經變成幫小孩子拍紀念照的活動,上神社參拜啥的反而變得其次了
各家照相館跟和服出租業者大概八月左右就開始宣傳七五三的事前拍照,
總覺得日本的很多儀式都是這樣,成人式也是 從前一年就要開始挑和服跟事前攝影。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日本人不太愛拍照,如果不是人生大事,大概不太會留下什麼照片吧
十三参り照片來源
『美しいキモノ』が、「十三参り」のきものを取材します。京都・法輪寺、東京・浅草寺へ集合を!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