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水◎無世界漫遊中
【廢】
今天上課觀察到一個……應該能算語言現象吧。
總之就是老師提問,我回答,我的答覆雖然切題,但卻沒打到老師真的想問的點,結果老師講了答案之後,答案是我早就已經知道的東西,而且我第一次的回答只是歪了一點點(但沒有講到關鍵字)。
這該算是老師的問題不夠精確吧,但仔細一想也想不到更好的問法,所以就不知道問題出在哪邊。
(下收詳細對話)
開水◎無世界漫遊中
老師:請回答,為甚麼胡賽爾在操作他的現象學方法時,他會從關注屬己領域中的不是我的身體的──他人的肉身(körper),它有甚麼特別的,特別到它可以和屬己領域中作為我的一切意識內容裡的其他客體被區隔開來,進而拿來成為解決他心問題的關鍵?
開水◎無世界漫遊中
我:我想到沙特用的例子,若把水墨比擬心靈,則紙上的墨和瓶中的墨雖然在空間排列上是比鄰的,但瓶子作為körper,他阻擋了意識超出körper與其他意識直接接觸,因而這個körper便成了橋樑與隔閡,鄰近地貼著兩墨,卻又將兩墨分開。因而由於körper橋樑與隔閡的身分,它擁有一種特殊地位而需要被重視。
開水◎無世界漫遊中
老師:你把問題拋回來給我了,你的回答是把自己的意識和他人的意識都當成了對象去處裡,但這些在屬己領域裡面始終還是你的意識內容,而無法起到超出屬己領域而觸碰到他心的作用;也就是說,你只是再一次地告訴我körper很重要,但你沒有解釋körper為什麼重要。
開水◎無世界漫遊中
老師:正解應該從這裡切入:
1.körper是靈魂或意識的載體
2.靈魂和意識無法被看見
3.靈魂和意識只能在körper身上展現自身
4.靈魂和意識對於körper有操縱性和可動性。
5.靈魂或意識與körper組合成的人是一個身心統一體(leib)
/körper是靈魂或意識的必要條件
也因此,人作為這種身心統一體是無法被單獨以靈魂或意識的方式存在
開水◎無世界漫遊中
那麼如此一來,當我們知道身心間的緊密關係後,我們再看回我的意識內容,意識內容中的一些客體,有時候會以körper的方式對我展現,再加上它的能動性以及其他行為舉止,我們會通過配對共現把leib賦予給它;在這層意義下,他心問題的解決再此寫下一種可能性。
開水◎無世界漫遊中
哲學君SF🧩流浪謎境
可是你老師說了那麼多,他不是也在重複你說的話而已嗎?XDD畢竟你不只講korper重要,你早就說了因為它既是橋樑也是隔閡,所以它重要。感覺是你老師沒有意會到你早就講到為什麼了。

但這應該是歐陸哲學課吧?根本哲學文言文XDD
女生龙
哇……你是在学什么……有点羡慕
開水◎無世界漫遊中
哲學君SF🧩流浪謎境 : 雖然老師沒有直接回覆我,但他後面上課好像有提到幾個我那個回答為什麼不會被他採納的點。
例如說我那個例子一開始就已經預設了有他心(我這裡先暫時不區分心靈、靈魂或意識這三者)的存在,但這樣的預設對於胡塞爾對現象學的要求(即無預設的嚴格科學),就這點來說,他人的心靈無法以任何方式對我的意識直接呈顯。所以接下來的問題就在於說明為什麼心靈與肉體會被認為可能有著必然關係。
開水◎無世界漫遊中
這時候,我的回應的第二個問題就出現了,心靈無法直接被看見,我的心靈只能通過我的肉體展現;在這裡會被強調的是心靈對肉體的可操縱性跟精巧的能動性,但我的回覆恰好沒有回應到這個面向,也就是說我只說了心靈會透過肉體跟其他客體互動,但卻沒有強調一個靈活活動的客體可能潛藏著它有心靈的可能性(因為可操縱性和能動性被我忽略掉了)。
那麼我舉的例子中,墨水瓶就變成Leibniz意義下的單子,限制了心靈對外感知的能力,這正是因為沒有強調到心靈跟肉體的密切關聯。
所以說即便有提到「橋樑」,但仍沒有解釋到為什麼可以有橋樑的功用。
開水◎無世界漫遊中

不過我一開始倒是沒有意會到老師想問的重點,老師想聽到的關鍵字是「不可見性」、「不能不通過肉體呈顯」、「操縱性」或「鏡像」,雖然這些我本來就知道了,但我倒還真的不知道老師要怎麼問我才會理所當然地回答這幾個關鍵字。

覺得語言會那麼迂迴是因為大部分學生都看譯本,老師無奈之下也跟著講中文,看英文或德文的話會好理解很多;另外就是一票教現象學的老師都承認的:「胡塞爾真的很讓人感到乏味」
開水◎無世界漫遊中
女生龙 : 是哲學本科的課,不過學派是一般人所說的歐陸哲學中的現象學,這堂課主要是以不同的現象學方法試著討論他人的心靈是否存在,抑或,整個世界除了我以外的人都沒有心靈,而只是呈現出彷彿別人有心靈一般。
哲學君SF🧩流浪謎境
如果你老師的觀點是認為你的瓶子譬喻一開始就預設有他心,只是因為「無法直接看到/經驗到」他心,那我同意你一開始的譬喻可能是不恰當的。
可是這樣看來,你老師上面給的論證其實也沒有說明他心問題會因為對korper或是leib的說明而成為解決「他心問題」的可能方案,理由是因為,從你老師給的論證裡:
1.心靈能操縱korper;以及
2.心靈+korper=leib,
這兩點怎麼看都是說我自己的,而不是說他人的心物現象。
即使問題在於你說的,必須
說明為什麼心靈與肉體會被認為可能有著必然關係」,
但即使能夠成功解釋,心物之間的必然關係頂多說明它們是有關係的,但是心物之間有關係並沒有蘊含他人的心物之間也是有這個必然關係。
哲學君SF🧩流浪謎境
因此我看起來,他心問題並不是你老師給出心物之間的必然關係就能說明的。因此,你的心物之間有必然關係,一來不能證明他人有心靈,二來不能證明他人的心物之間跟你的心物之間一樣有那個必然關係。
簡單來說,你怎麼看你自己都沒關係,因為你永遠看不到他人怎麼看他自己,他心問題就是這條鴻溝跨不過去。所以你心靈再能操控、再有主動性、心理現象必須有肉體承載、心理狀態只能透過肉體展現...等等,都是在說你自己的。如果你想透過檢視自己的心物關係來說明,他人也是如此的話,那就是一個類比論論——頗像行為主義者的做法——那麼我看起來,你老師的說明並沒有比你一開始的譬喻多說了什麼。或著換個方式講,你們兩個的說明都不像是在解釋他心難題,因為看起來這最多只說明心物之間的緊密連結,但是理由像我上面說的,再緊密也跨不去他心的鴻溝。
哲學君SF🧩流浪謎境
題外話,我對於你老師用歐陸的詞彙來談心靈哲學有關於心物之間的關係很有興趣。你介意我之後另外發一個噗討論它嗎?介意的話,我再刪掉這則留言XD不介意,我就先說聲謝謝了!
女生龙
開水◎無世界漫遊中 : 原来如此。很有意思呢!
開水◎無世界漫遊中
哲學君SF🧩流浪謎境 : 我想我和我的老師幾乎會完全同意你這次回覆所提到的點,因為這部分是我們在上課時有討論到的,我們一致地認為胡塞爾並沒有解決獨我論困境,雖然老師有稍微用胡塞爾的學說稍微替他辯護,而我待會也會提到。
胡塞爾的現象學從一開始就被認為有獨我論傾向,對此他在其著作《笛卡兒式的沉思》(Cartesian Mediation: An Introduction to Phenomology)中的〈第五沉思〉曾說他要解決獨我論的問題,也就是通過我在這篇噗前面所提到的,以對自身身心結構的理解鏡像地類比到作為我的意識內容的屬己領域中以身體的樣子呈現給我的對象,進而宣稱他心仍有可能向我給出。
開水◎無世界漫遊中
然而胡塞爾犯了一個顯而易見的謬誤,「身體是心靈的必要條件」並無法推導出「身體是心靈的充分件」;也因為這樣的謬誤太過明顯,因而〈第五沉思〉引起了後來的現象學家們的熱議與討論。
在那些討論中大致可以分成幾個大派:
1、胡塞爾就是在做一種類比論證。
2、胡塞爾陷入了笛卡兒的困境,也就是如果說經由現象學方法所得出的屬己領域只有korper跟leib,但它們又都是我的意識內容的一部分,因此心物兩者就被同質化了,我們甚至無法證明有物存在。
3、嚴格遵守對經驗的懸擱與不做判斷。
開水◎無世界漫遊中
針對替胡塞爾的辯護主要是在3、那邊,若不經由推理或反思,我們可能不會注意到他心可能是不存在的,我們的日常生活經驗告訴我們他心存在;因而既然經驗如此這般、不經反思與判斷地向我呈顯,那麼那樣的經驗便具有原初性與明證性(evidence);那麼在此意義上胡塞爾在〈第五沉思〉中所做的論述便不可被當作是要解決獨我論困境或他心問題,取而代之,他是在進行解釋,解釋我的意識結構是如何地運作以致於讓「他心存在」直接呈現於我的意識內容中。
然而,如果說胡塞爾的這種解釋行為是建立在靜態的現象學懸擱與現象學還原上,也就是說他的這種解釋是不考慮時間向度;那麼反過來說,假若我們將時間此一向度加入現像學方法中,也就是以一種「發生現象學」的方式進行操作,或許能得到更進一步的結論。
開水◎無世界漫遊中
當我們在對外在世界(即非屬己領域)的事物進行認識時,我們只能在一個時間點認識那個事物的一個面向,也就是說每個時間點只能獲取關於那個事物的一個意義,那麼時間的推進將使得意義堆疊,進而將那個事物認識為一個意義的統一體。在這個前提下,他人的軀體將給出一種讓自己出乎預料的行動:其一,他人的軀體可以跟我在同一個時間點指出關於那個事物的不同意義,進而增加我們對於那個事物的認識;其二,他人的軀體具有不可預測性,即便我們能從他的軀體的活動規律上找到一些和自己的leib相似的部分,進而我們有時候可以預測或理解他人軀體表現所隱含的意義,另一方面,我們的預測卻又不總是準確,用胡塞爾的話來說,他人的軀體有一種「可達及的不可達及性」。
開水◎無世界漫遊中
通過上述兩點關於他人的軀體使我出乎預料的狀況,我們會在他人身上找到一種近乎有著心靈的軀體,但那個軀體卻又不是屬己的,因而,他心近乎被認視為是存在的。
這裡之所以使用「近乎」一詞,是因為在我們的課堂討論中有提到,他人的軀體可能就只是一種物理作用所產生的精密或偶然的副現象,而這種副現象和作為leib的自己極為相似;或說他人只是一個被設計好行為機制的精細人偶,事實上它仍沒有心靈,可能只是剛好通過圖靈測試而已。因此就結果來說,我們的課堂討論還是會傾向於認同沙特對胡塞爾所做的批評:胡塞爾並沒有解決獨我論問題。但胡塞爾本人不一定會接受這樣的結論就是了。
開水◎無世界漫遊中
可以呀,歡迎借去討論!只是可能得註明一下我在這裡的轉述不一定那麼精準或沒有誤解,還沒有自信能宣稱自己有讀得那麼深入或全面以致於不會出錯。
哲學君SF🧩流浪謎境
感謝說明,那我想我就直接拋出對胡賽爾學者(或他本人)論證有他人心靈這個議題上的看法。
其實看起來,上述「其一」、「其二」這兩點,就是胡賽爾嘗試「從發生現象學的角度解釋在我的意識結構中,他人為何有心靈」的最主要理由,而且可以歸於一點(i.e.可達及的不可達及性)而不偏離他的主張,亦即:單就一個korper或leib在屬己領域呈現的現象來看,它們具有不可預測性。我理解起來,似乎就是在說,除了行為A→行為E之外,也可能行為A→行為F,或甚至普遍一點來講,是一個一對多的情況。除此之外,一對多裡的每一個pair在我的認識之中都是有意義的。
哲學君SF🧩流浪謎境
但是這裡胡賽爾的說法本身很怪,因為如果他人的軀體可以在同一個時間點被我們指出有不同的意義——雖然我不是很清楚這句話的意思實指為何——那麼就表示,要嘛不同的意義是我在屬己領域裡於同一個時間點給出多於一種意義——但是僅僅一個時間點內如何做到這點?——要嘛我已經預設我給的意義跟原本呈現在屬己領域的他人軀體的意義不同,但這怎麼可能?除非你已經先知道他人軀體的那個行為是什麼意義,否則根本無從談有差異的意義這件事,所以又陷入獨我的循環之中(所以沙特的批評或許是對的沒錯,雖然我實際上不曉得他是怎麼攻擊的)。
哲學君SF🧩流浪謎境
所以看起只剩下第一個「要嘛」的質疑,如果要避免它,就是回到你說的意義堆疊成統一體的那個說明。可是這還是在說,我在時間向度中,把每一個時刻把所有個別行為的意義集合起來,可獨我論還是陰魂不散啊,因為這裡是「我」在時間中集合出一個我在意識中認識到的軀體的意義的統一體,怎麼看都還是我所意識到的內容,你還是無法知道你意識到的軀體其本身是不是跟所賦予的意義不同。再說,就算訴諸不可預測性,但問題不在有多於一種可能的pair,重點是在於你怎麼比較有不同意義這件事(就很像你們課堂上也提到的那些巧合的例子,碰巧通過圖靈測試、碰巧行為序列跟我自己很像云云)。
所以我應該有掌握你們上課所達成的共識,但我對於胡賽爾在他心問題上的辯護是悲觀的。
開水◎無世界漫遊中
哲學君SF🧩流浪謎境 : 大致上能認同你的論點,只是有一個地方我仍需要澄清;或許是我表達上的失誤,你所說的「他人的軀體可以在同一個時間點被我們指出有不同的意義」並不是我原本的意思,我想說的比較像是:我和他人可以同時對世界中的一個物件進行觀察並賦予意義,由於他人和我看見的角度或面向不同,所以他人可以通過言語向我傳達關於那個物件的另一意義,因而我有可能在同一時間點得到關於那個物件的兩個不同意義,而經由他人轉述的那個意義,由於並不是我直接觀察到的,或是經由他的傳達我才得以觀察到的
開水◎無世界漫遊中
就這點來說,那個轉述意義給我的他人,以及他所轉述的意義,對我而言都是陌異的,也就是不屬於我的意識內容的,因而它們並不在屬己領域之中,故它們是具超越性的(超越於我自身),這種超越性即意味著他人也是能給出意義並建構物件(客體)的主體,這種主體性是憑附於他人的körper而出現的,但是即便如此,我們仍無法宣稱這個作為主體的他人有心靈;因為對於胡塞爾來說,如果自我是由「心靈─主體─身體」三個面向組成的,那麼當他人表現出「身體─主體─?」時,我們會鏡像地將"?"的地方填上「心靈」,但這種「填上」行為在我看來終究只能是一種對自身意識活動的解釋,仍然無法跨出獨我論困境。
開水◎無世界漫遊中
剩下來的部分我想你已經有提及了,我暫時沒有更進一步的想法。至於沙特是如何批評胡塞爾,以及沙特自己如何面對獨我論的困境則是我最近在讀的部分,未來有機會整理出來的話,我會試著在拿出來說說。
哲學君SF🧩流浪謎境
期待沙特的看法XDD
對,像你說的,其實最後訴諸「鏡像」,基本上已經離類比不遠了⋯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