ಠ_ಠ
我有一件從不治1就想說的事,就是「希望演出者在演出自殺這樣的劇情前,可以先想想會對其他演出者及觀眾帶來什麼衝擊和影響。」

不治之鎮
ಠ_ಠ
說個不治1的跳樓(工地)事件,案發時我看的是和自殺者溝通的醫生視角,一個人從眼前一躍而下的畫面讓我感到非常衝擊,就像是親身目擊了自殺現場,即便我對該自殺角色並不熟悉也沒有喜愛的情感,我還是很悲傷震驚。這之後跟著該位醫師哭了很多天,也從鎮上很多人的視角感受到自殺者親友(遺族)的情緒,調適情緒的過程是痛苦且漫長的,而有類似背景、憂鬱傾向的人在看到這類的劇情或報導後很容易產生負面情緒,所以即使只是RP也希望表演者在演出時可以對自殺這件事更謹慎一些。
mars9994
認同。職場性騷擾、暴力、死亡議題很長會在RP當中出現。
覺得演出者們要有自覺,光是提到「自殺」、「強暴」,這些關鍵字的重量遠比扮演者想像中更加沉重。不過還是給那些願意演出這樣劇情的演員們一個肯定。
cherry1420
這次的題材讓自殺這選項被容易選擇,對於選擇最後這樣演出的演員給極高的肯定。
其他的鎮民也是在這沉重的氛圍,帶著觀眾們入戲、也有怕觀眾太難過的中途放ㄎㄧㄤ的歌打斷情緒,都有不一樣的做法,大家理性看台。
人生好難,哭得好累,也曾笑得如此崩潰...
辛苦了,晚安...
hotdog5139
好難過,角色好像身邊的朋友走了一樣。臨場感太強烈了。
sugar7673
如果你有看今天兩位的演出,包含之前的VOD,你會知道他們想表達的是
對於身邊的人,如果掉入"情緒泥沼",觀眾該思考這時該怎麼做,這是看劇的優點,你可以從第三方去認真思考 患者、醫生、家屬的心情
不論是1季的工地跳樓、二季的姊妹殺青,都有可以思考的空間

為了1季那段戲,患者、談判的醫生、治療的醫生、親友的醫生姐姐、親友的警察姐姐,都看了一遍,思考了很多,為了以後如果我遇到這些事,我該怎麼應對,這是我認為該思考的
mars9994
對不起我可能有一點走心,但我真的很心疼剩下來的演出者。
首先一般電影戲劇有這種情節,都會有背書。但不治的演出者都只是演出者,並非專業人員。所以在戲內思考如何面對「情緒泥沼」跟「自殺議題」絕·對·不·是 正確的做法。

另外就是死亡的劇情對其他人影響太深了,突如其來的兩個角色的殺青,是完全沒有給其他角色喘息空間的。
想想周遭的演出者,這不只是給戲中的人壓力,戲外更是給演出者重重的為難。請不要忽視演出人員的心裡狀況,要知道不治之鎮是不提供演出者心裡治療的。一般電影戲劇都有可能出現演出者戲外崩潰的狀況,自殘、淡出甚至輕生的狀況也不是少有的案例了,更何況今天這是沒有辦法停下來的RP扮演。
不想否定兩位優秀演出者的貢獻與安排,但這樣的行為是該在往後的RP中做檢討的。
hotdog5139
mars9994: 我覺得這也是很值得去討論關注的部分,不是想責怪演出者些甚麼,而是真的很擔心對每個人那些即時及往後的影響。沒有主追兩人主線,會一時間很難暸解她們為甚麼作出這種劇本,也難以調息情緒。對主追其他線觀看者衝擊滿大。更莫論必須身心投入的演出者們,他們在戲內外的情緒平衡絕對是一大難題。
個人覺得涉及自殺議題時,可能先私下預告給予其他演員這個訊息會更好,讓還需要演出的他們能保留冷靜思考往後發展及喘息空間。在下戲後想好怎麼發展不足一天的時間太短促了。在追求真實與自由度同時,顧全大局也是必須。這種演出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需要去摸索
各位辛苦了
yam4735
我好像太蠢不太理解,要顧慮其他演員和觀眾的情緒的話,大家不是都不用演自殺戲了嗎?想想看,連交情沒有到很深也會因爲某人自殺而覺得傷心的情況下,自殺戲不就永遠都演不了了嗎?那乾脆在天條上寫不准自殺不就好了。
另外,如果想要演自殺戲的演員,顧慮完對其他演員和觀眾的情緒影響後還是想要自殺的話,那他的顧慮好像變得沒意思欸。他結果不是也會影響到別人的情緒嗎?
對不起我問題有點多
ibis1234
我個人是覺得只要有把鋪陳做好、符合人設,這樣的劇情選擇沒有什麼問題。

這樣的選擇確實很沉重,但這就是人生啊。有平淡安穩的日常、歡樂搞笑的鬧劇、熱血刺激的武打、情緒高漲的衝突,當然還有負面遺憾的悲劇呀。

不可否認自殺這種劇情會帶給角色身邊的人帶來壓抑和負面的影響,但這同時也讓其他角色能夠去演繹因劇情所衍生的內心戲,去挖掘角色的深層面,讓角色更為立體。
ibis1234
走心是難免的,正因為喜歡,也正因為投入,所以才不想看見這樣的結局。但,只要鋪陳足夠,給觀眾、飾演者一個適應的時間亦或是足夠的暗示,總能釋懷說再見。

就像我是中途才追看的,那個角色自殺了兩次,第一次我是流著淚無法接受這樣的安排,即使能夠理解她的情緒,但還是沒辦法接受一個角色就這樣自殺殺青了,不過慶幸的是她沒有就那樣地死去。而第二次的時候,我雖然同樣很難過,甚至比第一次哭得還要慘,但這一次,我接受了,放下了。

看見大家很擔心飾演者和觀眾的情緒,其實就像樓上有人說的,飾演者可以利用一些方式適時打斷情緒,觀眾也可以說些笑話逗逗台主,或者戲後聊聊,緩解情緒。
這些都是方法,當然或許有些人會走心得很嚴重,所以希望的是飾演者和觀眾能夠多一些互動,相互關心、提醒 。在察覺到情緒上越發不對勁時,請不要猶豫地放下角色。
ibis1234
有人喜歡喜劇,也有人喜歡悲劇,這或許就是我能夠接受這種劇情的安排吧。我喜歡這種抒發負面情緒,甚至是最終以悲劇收場的劇情,但也明白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接受,所以這些都只是我個人的觀點。

我個人覺得這樣的結局不該被避免、抹殺,抹殺掉的是一個或許對他們而言是解脫的方式之一,而不是他們原本的負面情緒。當然,我還是更希望他們能夠繼續活著,去尋找那個能夠救贖自己的方式,但並非所有都會是好的結局。生活上這些人很多,也正因為如此,這樣的角色讓我更明白該怎麼去面對他們,或許也讓他們看見了那些關心他們的人在他們做出那樣的選擇後會是什麼樣子。

為什麼選擇了這樣的結局?
為什麼不給自己多一種選擇?
因為,早已殘破不堪。
因為,已嘗試過了。
因為,累了......
ibis1234
最後想說一句,對這種自虐或崩壞的劇情感到興奮,甚至享受難過和哭泣的情緒是正常的嗎XD
pie1835
ibis1234: 你不孤單我也是XD
除了享受難過之外吸引我還有因為這事件影響而被影響的人們,我會期待他們的詮釋自己角色對此事的反應。
ಠ_ಠ
我了解這樣的劇情帶來的影響不一定全是負面的,看到一些回應這噗的人可以藉由這樣的劇情思考人生的問題且能好好調適情緒我覺得很好,但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正面思考、順利調解情緒壓力,還有自殺是有模仿效應的,這也是我發這噗的初衷,希望演出者在演出前後都能更謹慎的處理。
ಠ_ಠ
https://images.plurk.com/6iDD6GPAYsi7ktb6tXBWh7.jpg
大家平時也要多關心周遭的人,你的每一個關心,都有無限可能的力量。
ibis1234
同意演出者需更謹慎處理這樣的劇情,但還是想說個人不希望這樣的劇情被抹殺掉,負面也有它存在的價值與魅力。

確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順利調適情緒,但粉飾太平也並非一個最好的結局。今天角色呈現了他的負面,不同的人看見了不同的一面,那是否為了避免傷害某一方而故意去避開就是最好的選擇呢?負面依然存在,只是在找個機會等待爆發。

所以呀,鋪墊、適應的時間、適時的關心提醒、戲後的解析開導,這些都對這樣的劇情很重要,也是一個能夠對所有人,尤其是那些處於窘境的人表達角色想要帶來什麼含義的好機會。

角色不可能永遠都只有正面,也不可能永遠都是好結局。希望投入走心的各位能夠抽離出來,二創也很美好。
moose936
負面情緒沒有問題 其實在這種世界觀真的很難用很正向的態度去面對每個劇情
不過因為對方不理會自己所以選擇自殺的毀滅式自殺法真的很可怕(看完心得噗的感想)
hotdog5139
嗯…我想大家沒有想抹殺這種劇情的意思,比較是希望未來在走相同劇情能鋪排得更好。

自殺結局向來在任何創作中都是很敏感的話題,對生活一直處於不良狀態的觀眾們很容易造成影響,釋放情緒也不是每個人能做到。在如何帶出社會議題又能空檔給自己和大家喘息,相信劇情上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寫這種故事很不容易,需要慎重思考也要勇氣背負帶來的後期影響。

要帶出愛惜身邊的親友這種訊息,我想都是演出者想給予的訊息。The Suicide Shop 《自殺專賣店》就是滿能借鑒的參考。一共有兩個版本,動畫較適合大眾觀看,結局是比較容易釋懷的版本,小説原版結局則需要更多心理準備去觀看。同樣警世的故事,兩個南轅北轍的結局,結果都能表達作者中心思想。
hotdog5139
moose936: 人寂寞久了,感受到愛就不會想放手。對於有自毀傾向的人,被拒絕了就容易走進思想胡同路。不能怪他們,只可惜他們成長過程中沒有愛,沒能有機會感受世界的美好。
人在成長過程中的經歷,有沒有親友的愛等非常影響他們日後的思考模式。不要光想著改變他們,有時候他們只是需要傾聽和陪伴,讓他們知道有人愛着他們,就可能就可以讓他們避免不必要的結局。死亡不能解決一切,自殺永遠不是解放。世人那麼多人,不會有人不瞭解他們的痛苦。有需要就找專業諮詢吧。
sugar7673
moose936: 其實對方不理會自己只是引爆點,出生在那樣的家庭(人設),自從當上老大身邊就一堆狗屎爛蛋的事,加上這個世界觀,他認為他一無所有
另一個其實也是一樣的想法,他們都認為自己一無所有
離開後,才知道那麼多人在乎他們,但已經來不及了,愛要及時說出口,不論是你或你在乎的那個人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