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遊詩人芒果
@b521111752031a
分享
Fri, Oct 23, 2020 3:09 AM
Fri, Oct 23, 2020 5:46 AM
127
26
寫作
筆記
拋出鉤子:故事開頭如何引起好奇?
The Story Structure Series Pt 1: Act 1 and the Hook ...
檢討初稿時找到這篇不錯的文章。整理筆記和延伸心得下收:
吟遊詩人芒果
@b521111752031a
分享
Fri, Oct 23, 2020 3:11 AM
※※整理筆記※※
文章以「三幕劇」結構探討故事寫作,依照此結構能創造一則具起承轉合的完整故事。將故事分成三部分:第一幕是建立故事,第二幕是衝突,第三幕是解決(第二幕會佔去小說一半的篇幅,第一與第三幕各佔四分之一)。
第一幕介紹故事的世界,是讀者對小說的第一印象。這裡要好好埋伏筆,於第二幕發展,並在第三幕收回伏筆。總之,許下的承諾必須兌現。誠如契訶夫所言:「請將一切與故事無關的事物都從故事中移除。如果你說第一幕中有把槍掛在牆上,那麼在第二幕或者第三幕中這把槍必須發射,不然就沒必要掛在那。」
吟遊詩人芒果
@b521111752031a
分享
Fri, Oct 23, 2020 3:12 AM
故事的核心問題(Dramatic Question)
核心問題即是第一幕的核心。讀者若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會一直讀下去。
舉例來說,托爾金在《哈比人》埋下的核心問題就是:「比爾博與矮人們能否收復孤山?」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但過程並不簡單,比爾博要克服許多難關,讀者也期待他能抵達終點。
吟遊詩人芒果
@b521111752031a
分享
Fri, Oct 23, 2020 3:12 AM
故事的鉤子:第一幕的開頭
「鉤子」不是核心問題,而是一個前導問題,引領讀者準備迎接之後登場的核心問題。鉤子可以出現在故事開頭的第一句話,也能出現在第一個場景。總之,盡量早點安排鉤子出場。
以《哈比人》為例,故事的鉤子是:「到底什麼是哈比人?這個哈比人又會怎麼出外冒險?」
故事一開場就拋出鉤子,接著解釋什麼是哈比人,之後便將矮人帶進故事。鉤子一下就用完了,矮人的出現卻帶來「核心問題」:比爾博與矮人們能否收復孤山?
托爾金將鉤子和核心問題巧妙相連,循序帶領讀者走進故事。作家該使用開頭的問題引起讀者好奇,等他們找到解答後,核心問題就可以登場了。
吟遊詩人芒果
@b521111752031a
分享
Fri, Oct 23, 2020 3:14 AM
慎用鉤子
鉤子這概念看來簡單,有件事仍得注意:別讓鉤子只是個玩笑。
想像一下,《哈比人》的開頭認真介紹著哈比人這個種族,突然急轉彎──這一切不過是主角母親在讀的床邊故事,因此毫不重要,讀者可以忘了。感覺簡直糟糕透頂。
不要騙你的讀者。真誠、有趣地展開你的故事,讀者將會非常高興。
吟遊詩人芒果
@b521111752031a
分享
Fri, Oct 23, 2020 3:14 AM
文章作者以動畫電影《花木蘭》與《風之谷》為例:
吟遊詩人芒果
@b521111752031a
分享
Fri, Oct 23, 2020 3:15 AM
《花木蘭》的鉤子
《花木蘭》的第一個場景是匈奴攻陷長城,揭開戰爭序幕,並拋出鉤子:「中國該怎麼對抗匈奴?」
為了讓觀眾保持好奇,電影並沒有立刻解答,反而開始介紹木蘭的日常生活:木蘭是個普通的年輕女孩,正準備去見村裡的媒婆。
吟遊詩人芒果
@b521111752031a
分享
Fri, Oct 23, 2020 3:15 AM
介紹主角──木蘭
故事描繪日常生活,讓我們認識木蘭的個性、家人與她內心的掙扎。她擔心不能做個好女兒,無法光宗耀祖。這即是她要學習的課題。故事尾聲,木蘭了解自己的價值,並向他人證明。這就是整段介紹蘊含的力量:觀眾慢慢對角色和他們幸福的生活產生感情,鉤子也依然拉著觀眾向前。
(觀眾雖然看著木蘭幸福的生活,卻知道山雨欲來──戰爭的腳步近了,這樣的美滿將戛然而止。 假若故事從木蘭的日常生活直接開始,就會少了鉤子的魔力。)
吟遊詩人芒果
@b521111752031a
分享
Fri, Oct 23, 2020 3:16 AM
《風之谷》的鉤子
《風之谷》的第一個場景,是有個戴面具的男人穿過長滿毒樹的荒地,目睹空屋裡的骷髏。男人並不驚訝,只是為另一個村子的滅亡嘆息。觀眾的腦海立刻形成一個問題:「這個世界怎麼了?」
男人很快就道出答案。但鉤子延伸出來的小問題,足以讓觀眾好奇地繼續觀賞:「這個男人是誰?怎麼在這個世界生存?腐海是什麼?這片廢墟還有什麼留下?」成功替整個故事的氣氛打好基礎。
吟遊詩人芒果
@b521111752031a
分享
Fri, Oct 23, 2020 3:17 AM
介紹主角──娜烏西卡
娜烏西卡為黑暗的開頭帶來光明。她乘著滑翔器降落在腐海,對這裡的生物有著獨特見解,後來甚至救了那個戴面具的男人。觀眾對她的印象是:無私又有耐心、瞭解大自然,這讓她與眾不同。
就傳統定義而言,娜烏西卡沒有內在衝突。她的角色旅程著重在治癒世界,而不是自我成長。人們缺乏耐性與知識,對腐海心懷恐懼。娜烏西卡將面臨的挑戰就在這裡。
吟遊詩人芒果
@b521111752031a
說
Fri, Oct 23, 2020 3:22 AM
動畫電影《花木蘭》的開頭,至今看來依舊很有感覺QQ
Mulan (1998 film) - Opening Scene
真的是故事的鉤子,你看單于拋出了這麼多鉤子。
可惜沒有《風之谷》的開頭(只好用Netflix溫習了
吟遊詩人芒果
@b521111752031a
Fri, Oct 23, 2020 3:23 AM
─────────
吟遊詩人芒果
@b521111752031a
覺得
Fri, Oct 23, 2020 3:23 AM
※※延伸心得※※
因為原文是以動畫電影劇本為例,這邊想舉小說的例子。
譬如珍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鉤子應該是故事開頭有名的第一句話:「有錢的單身漢總要討個太太,是普世公認的真理。(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甚至一直到班奈特太太說出那句:「我親愛的班奈特先生,你聽說尼日斐花園總算租出去了嗎?」
吟遊詩人芒果
@b521111752031a
分享
Fri, Oct 23, 2020 3:24 AM
有錢的單身漢總要討個太太,是普世公認的真理。每逢這樣的單身漢搬來,左鄰右舍即使不瞭解他的個性與見解,卻因為這條真理深植人心,便直接把他當作自己女兒應得的財產。
「我親愛的班奈特先生,」班奈特太太有天對丈夫說道:「你聽說尼日斐花園總算租出去了嗎?」
吟遊詩人芒果
@b521111752031a
覺得
Fri, Oct 23, 2020 3:25 AM
珍奧斯汀首先分享有趣的現象觀察:有錢單身漢一旦搬到新家,就會被鄰居們當作女婿人選。緊接著班奈特太太登場,對丈夫道出尼日斐花園租出去的消息。
這樣的安排下,讀者立刻就瞭解狀況,知道班奈特太太正盤算著讓某個女兒和新搬來的單身漢結婚。這同時也替整個故事的氣氛打好基礎。
吟遊詩人芒果
@b521111752031a
好奇
Fri, Oct 23, 2020 3:26 AM
大家也可以回想自己喜歡的那些作品,使用什麼鉤子、如何塑造主角的第一印象、又怎麼引導出故事的核心問題?
吟遊詩人芒果
@b521111752031a
Fri, Oct 23, 2020 3:26 AM
─────────
載入新的回覆
拋出鉤子:故事開頭如何引起好奇?
文章以「三幕劇」結構探討故事寫作,依照此結構能創造一則具起承轉合的完整故事。將故事分成三部分:第一幕是建立故事,第二幕是衝突,第三幕是解決(第二幕會佔去小說一半的篇幅,第一與第三幕各佔四分之一)。
第一幕介紹故事的世界,是讀者對小說的第一印象。這裡要好好埋伏筆,於第二幕發展,並在第三幕收回伏筆。總之,許下的承諾必須兌現。誠如契訶夫所言:「請將一切與故事無關的事物都從故事中移除。如果你說第一幕中有把槍掛在牆上,那麼在第二幕或者第三幕中這把槍必須發射,不然就沒必要掛在那。」
核心問題即是第一幕的核心。讀者若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會一直讀下去。
舉例來說,托爾金在《哈比人》埋下的核心問題就是:「比爾博與矮人們能否收復孤山?」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但過程並不簡單,比爾博要克服許多難關,讀者也期待他能抵達終點。
「鉤子」不是核心問題,而是一個前導問題,引領讀者準備迎接之後登場的核心問題。鉤子可以出現在故事開頭的第一句話,也能出現在第一個場景。總之,盡量早點安排鉤子出場。
以《哈比人》為例,故事的鉤子是:「到底什麼是哈比人?這個哈比人又會怎麼出外冒險?」
故事一開場就拋出鉤子,接著解釋什麼是哈比人,之後便將矮人帶進故事。鉤子一下就用完了,矮人的出現卻帶來「核心問題」:比爾博與矮人們能否收復孤山?
托爾金將鉤子和核心問題巧妙相連,循序帶領讀者走進故事。作家該使用開頭的問題引起讀者好奇,等他們找到解答後,核心問題就可以登場了。
鉤子這概念看來簡單,有件事仍得注意:別讓鉤子只是個玩笑。
想像一下,《哈比人》的開頭認真介紹著哈比人這個種族,突然急轉彎──這一切不過是主角母親在讀的床邊故事,因此毫不重要,讀者可以忘了。感覺簡直糟糕透頂。
不要騙你的讀者。真誠、有趣地展開你的故事,讀者將會非常高興。
《花木蘭》的第一個場景是匈奴攻陷長城,揭開戰爭序幕,並拋出鉤子:「中國該怎麼對抗匈奴?」
為了讓觀眾保持好奇,電影並沒有立刻解答,反而開始介紹木蘭的日常生活:木蘭是個普通的年輕女孩,正準備去見村裡的媒婆。
故事描繪日常生活,讓我們認識木蘭的個性、家人與她內心的掙扎。她擔心不能做個好女兒,無法光宗耀祖。這即是她要學習的課題。故事尾聲,木蘭了解自己的價值,並向他人證明。這就是整段介紹蘊含的力量:觀眾慢慢對角色和他們幸福的生活產生感情,鉤子也依然拉著觀眾向前。
(觀眾雖然看著木蘭幸福的生活,卻知道山雨欲來──戰爭的腳步近了,這樣的美滿將戛然而止。 假若故事從木蘭的日常生活直接開始,就會少了鉤子的魔力。)
《風之谷》的第一個場景,是有個戴面具的男人穿過長滿毒樹的荒地,目睹空屋裡的骷髏。男人並不驚訝,只是為另一個村子的滅亡嘆息。觀眾的腦海立刻形成一個問題:「這個世界怎麼了?」
男人很快就道出答案。但鉤子延伸出來的小問題,足以讓觀眾好奇地繼續觀賞:「這個男人是誰?怎麼在這個世界生存?腐海是什麼?這片廢墟還有什麼留下?」成功替整個故事的氣氛打好基礎。
娜烏西卡為黑暗的開頭帶來光明。她乘著滑翔器降落在腐海,對這裡的生物有著獨特見解,後來甚至救了那個戴面具的男人。觀眾對她的印象是:無私又有耐心、瞭解大自然,這讓她與眾不同。
就傳統定義而言,娜烏西卡沒有內在衝突。她的角色旅程著重在治癒世界,而不是自我成長。人們缺乏耐性與知識,對腐海心懷恐懼。娜烏西卡將面臨的挑戰就在這裡。
可惜沒有《風之谷》的開頭(只好用Netflix溫習了
因為原文是以動畫電影劇本為例,這邊想舉小說的例子。
譬如珍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鉤子應該是故事開頭有名的第一句話:「有錢的單身漢總要討個太太,是普世公認的真理。(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甚至一直到班奈特太太說出那句:「我親愛的班奈特先生,你聽說尼日斐花園總算租出去了嗎?」
「我親愛的班奈特先生,」班奈特太太有天對丈夫說道:「你聽說尼日斐花園總算租出去了嗎?」
這樣的安排下,讀者立刻就瞭解狀況,知道班奈特太太正盤算著讓某個女兒和新搬來的單身漢結婚。這同時也替整個故事的氣氛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