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
book ebook
《女力告白:最危險的力量與被噤聲的歷史|Women & Power: A Manifesto》
by Mary Beard
https://images.plurk.com/3yPDkcjTTFRePEMBMPsqks.jpg https://images.plurk.com/4CvuCBoI8myfJHCTSA0hdl.jpg
其中有幾段看得有點吃力,用來講演的句型寫成文字真的不好吞
不過舉例加上照片與圖片非常有趣,即使這本小書是 2017 年整理過往的演講而成,時空經過兩段落差也還是挺有參考警世意味~
好喜歡她說的這些,但有些時候吵贏也不見得是最好的策略,但覺察與取暖還是有其必要性
readmoo mooink
新新
書介:
本書改寫自二〇一四與二〇一七年《倫敦書評》(London Review of Books)贊助所發表的兩場講座。
新新
書摘:
新新
/序/
我想要找出方法向她(作者母親)解釋——同時也是向我自己以及其他數以百萬計至今仍然和我媽同樣挫折的女性提出解釋——西方文化當中有多麼根深柢固的機制,壓抑著女性發聲、拒絕認真看待她們,並且將她們切割於權力中心之外。
新新
/女性的公開發言/
史詩中的第一卷,潘妮洛普從她的閨房下樓,走到宮殿大廳,發現一名吟遊詩人正在為她的一群追求者表演;他唱著希臘的勇士在返鄉途中遭遇的困難。潘妮洛普大感不悅,於是當著所有人的面要求他另選一首比較開心的歌曲。這時年輕的忒勒馬科斯隨即出面干預。
「母親,」他說:「請回您的房間,從事您自己的工作,操作織布機和捲線桿吧……言說是男人的事情,所有的男人,尤其是我;因為我才是這個家的掌權者。」於是,潘妮洛普便回頭上樓去了。
新新
西方文化才剛開始出現書面證據,女性在公共場域就已遭到消音。
不僅如此,依據荷馬所述,男人的成長過程當中有個不可或缺的要素,就是學習掌控公開言論並且壓抑女人的聲音。
新新
本書中的目標是要以長遠的觀點——極為長遠的觀點——看待一項在文化上充滿彆扭的關係,一方是女性的聲音,另一方是演說、辯論以及評論的公共領域:也就是最廣泛定義之下的政治,包括公司委員會乃至議會的運作。
新新
我希望這樣的長遠觀點能夠幫助我們不再只是以略嫌懶惰的姿態提出「厭女症」這種簡單的診斷。
新新
「厭女症」是描述這種情形的一個方法。

(你如果上一個電視討論節目,事後卻收到眾多推特訊息把你的生殖器官比擬為各種令人作嘔的腐爛蔬菜,那麼實在很難找到比「厭女症」更貼切的描述方式。)
新新
古代文學當中一再強調低沉的男性聲音所帶有的權威性,和女性的聲音恰成對比。

>
@haruspring - #book #AudioBook 《Bad Blood: Secrets a...
@teenowaru - 希望最近能有空有心情討論Theranos和《惡血》,發個噗備忘。在我忘記前長話...
@eyhjiulei - 非常認同前面這段,不過,我覺得,後面有一個議題,就是白人的優越性在這個事件裡也...
「當人們把一個人定位為「惡」之後,對那個人的全盤否定可以擴張到這種程度。」
「些推特上對案主聲音的批評,我覺得裡面有個很大的驅力,就是『只要我指出你跟人不同之處,我就能公然批評你,藉由這個批評,達到了把你異類化的目的,我就安全了,我不是跟你一類、骯髒卑鄙的人。』」
新新
我們本身的辯論與公共發言傳統,以及其習俗與規則,仍然深受古典世界影響。形成於文藝復興時期的現代修辭與說服技藝,即是明確取自古代的演說與指導手冊。我們使用的修辭分析用語也可直接追溯到亞里斯多德與西塞羅(在川普的時代之前,一般人常說歐巴馬——或是他的演說寫手——最傑出的演說技巧都是學自西塞羅)。
新新
現在為人熟知的這個重複語句並非出自她的口,而是被添加進去,而且她的話語也全部被改寫為帶有南方口音的英文,藉此呼應其中傳達的廢奴訊息——儘管她本身出身自美國北方,從小說荷語長大。我不是說女性為了支持女性議題而發聲的做法不重要(畢竟,總得有人要為女性發聲);但長久不變的是,女性的公共發言在數百年來一直都被局限在那個領域裡。

>曾為奴隸的廢奴主義者暨美國女權運動者索傑納.特魯斯(Sojourner Truth)在一八五一年發表的〈我難道不是女人嗎?〉(Ain’t I a Woman?)
新新
一個惡名昭彰的近期案例,就是美國參議院禁止參議員伊莉莎白.華倫(Elizabeth Warren)唸出科麗塔.史考特.金恩(Coretta Scott King)所寫的一封信01,而且還將她排除於辯論之外。我猜應該沒幾個人對於參議院的辯論規則熟悉得能夠知道這項禁令在形式上有多麼充分的理由,但那些規則卻沒有阻止伯尼.桑德斯(Bernie Sanders)及其他參議員唸出同一封信(不可否認的是,他們是為了展現對她的支持而這麼做),而且他們也沒有因此遭到議會排除。

> 哇竟是些民主黨曾經的總統參選人呢
新新
女性如果提出公共論述、為自己辯護,或者不平而鳴,我們都怎麼說她們?「咄咄逼人」;她們「牢騷不停」而且「埋怨不休」。我曾在網路上收到一串對於我的生殖器特別惡毒的評論留言之後,發表了一則推特訊息(我自認為這項舉動還滿有勇氣的),指稱那一切實在有點令人「瞠目結舌」。
新新
(whined)
(就我在谷歌上粗略搜尋的結果,這個國家裡唯一和女性一樣這麼常被安上「埋怨」一詞的另一個族群,就是英格蘭足球超級聯賽當中因為連續輸球而惹人厭惡的球隊經理。)
新新
這些詞語重要嗎?當然重要,因為這些詞語構成了一套慣用語,目的在於消除女性話語中的權威、力量,甚至是幽默。這套慣用語有效地將女性的定位再度移回了家庭領域(一般人會為了洗碗盤這類事情而「發牢騷」);這套慣用語貶低了女性的話語,或是將其「重新拉回私領域裡」。與此相對的則是「嗓音低沉」的男人,其中「低沉」這個簡單的字眼就可令人聯想到各種高深的特質。
新新
至今仍然不變的是,聽者如果聽到女性的聲音,並不會覺得那個聲音帶有權威性,或者也許該說他們還沒學會如何聽出其中的權威性。
新新
不只聲音是如此:你還可以加上充滿風霜或者滿布皺紋的面孔。這樣的面孔在男人身上代表成熟的智慧,在女人身上則是代表「過了最佳賞味期限」。
新新
不受歡迎、具有爭議性或者只是純粹不同的觀點一旦由女性提出,就會被視為代表了她的愚蠢。重點不在於你不同意她的看法,而是在於她是個笨蛋:「對不起,親愛的,妳就是不懂。」我已經數不清自己有多少次被人罵「無知的白痴」。
新新
我們如果要思考女性在國家政治當中代表不足而且在公共領域裡相對靜默的情形,就不能只是把注意力放在有些著名英國政客及其狐群狗黨在牛津布靈頓俱樂部(BullingdonClub)的恣意妄為,或是英國國會裡的不良行為以及男性文化,或甚至是迎合親子需求的上班時間以及兒童托育服務(儘管這些措施非常重要)。我們必須聚焦於更加根本的議題,也就是我們如何學習對於女性意見的聆聽方式。
新新
首先,身為女性,妳採取什麼立場並沒有太大的差別;妳只要踏進傳統的男性領域,就一定會遭辱罵。引發那些辱罵的重點不是妳說了什麼,而是純粹因為妳張開了嘴巴講話。

>
《性別歧視中成為第一位棒球女主審》劉柏君 - 104掌聲
71年來僅三位!細說聯盟女教練的發展障礙,想打破這天花板真的不容易
& RBG
新新
反諷的是,女性遭受這種待遇之時,她們經常得到的一項善意忠告卻正好會帶來那些辱罵者想要的結果:也就是女性的緘默。

「不要批評那些辱罵者,不要讓他們受到注意;他們要的就是妳的注意。只要默默『封鎖』他們就好了。」
新新
奧維德也許以誇大的手法描寫了女性在變形或慘遭殘害的過程中受到封口的情形,但他也指出溝通可以超越人類的語音,而且女性並沒有那麼容易被封口。
新新
最明智的古代修辭理論家都願意承認,最頂尖的男性演講說服技術,其實和女性的誘惑技藝(根據他們的認定)具有令人不安的近似性。如此一來,演說能力是否真的安然專屬於男性所有呢?他們不禁感到擔憂。
新新
/掌握權力的女性/
我的基本前提是,我們在心理與文化上的權勢人物模板至今仍然堅決不變地維持著男性的形象。
新新
眾多西方女性政治領袖穿著的正式長褲套裝,或者至少是長褲,也許是一種方便而且實用的服裝選擇。

這種裝扮卻也是一項簡單的手法——就像降低音調一樣——目的在於讓女性顯得比較像是男性,藉此迎合權力的形象。

我們必須以更加仔細的態度檢視我們對於女性和權力的關係所懷有的文化假設。
新新
亞馬遜女人這個虛構種族的故事當中也存在著類似的邏輯。希臘作家聲稱她們存在於希臘世界的北部邊界。這群凶惡的女戰士比她鄉那些愛好和平的人民更為暴力黷武,總是威脅著要侵入希臘與希臘男性的文明世界。
新新
現代的女性主義者浪費了大量精力試圖證明這些亞馬遜女人確實存在過,只因這麼一個真正由女人為了女人而統治的社會帶有種種極為誘人的可能性。
新新
殘酷的事實是,亞馬遜女人是希臘的男性神話。其中的基本訊息是,只有死了的亞馬遜女人才算好人,或者像是惡劣的泰瑞所認為的那樣,只有在臥房裡受到支配的亞馬遜女人才是好人。潛藏於其中的論點就是,男人有義務拯救文明不受女人的統治。
新新
在利西翠妲的領導下,雅典的女人試圖逼迫男人結束與斯巴達的長期戰爭,方法是在戰爭結束前拒絕與她們的丈夫同床。男性角色在戲中大部分的時間都帶著極不方便的勃起陰莖走來走去(這點在當今經常對戲服部門造成棘手而且爆笑的挑戰)。最後,那些男人因為再也忍受不了自己無處發洩的慾火,只好屈從女性的要求而與斯巴達講和。
新新
雅典娜

在古代情境中的一項關鍵特色,就是她也是個難以歸類的雌雄混合體。
雅典娜從宙斯的頭裡直接誕生出來的奇特生育型態,其他神祇則是在一旁觀看。希臘神話表面上看來的荒誕不經在此處有個重要而且令人不安的重點:在一個完美的世界裡,甚至不需要女人即可生殖。
新新
令人訝異的是,梅杜莎被砍頭的形象至今仍是反對女性掌權的文化象徵。梅克爾的五官一次又一次被疊加在卡拉瓦喬的梅杜莎畫像上。英國首相梅伊(Theresa May)擔任內政大臣期間,英國警察聯盟(Police Federation)曾在一次較為愚蠢的謾罵當中將她稱為「梅登黑德(Maidenhead)的梅杜莎」。
新新
我確實意識到她的「鞋子事件」以及她所穿的細跟高跟鞋,是她展現自己拒絕被塞進男性模板的一種方式。她也和柴契爾夫人一樣相當善於攻擊保守黨傳統男性權力當中的弱點。由於她不屬於男性交際世界,不是「弟兄」,因此這點有時有助於她為自己劃出一個獨立的領域。她藉著自己遭到排除的事實而獲得了權力與自由。
新新
我一直試著要面對的那些大問題卻無法由善加利用現狀的訣竅解決

>
@haruspring - #book #ebook 《深夜的糟糕戀愛圖鑑|深夜のダメ恋図鑑》 Vol....
新新
必須以不同的方式思考權力,必須將權力與公共聲望脫鉤,必須從事合作性的思考,不只思考領導人的權力,也思考跟隨者的權力。
必須把權力視為一種屬性,或甚至是個動詞,而不是一種所有物。
新新
mansplaining
「男人說教」一詞為什麼會引起如此普遍的共鳴(儘管許多男性強烈厭惡這個用語)?

我們之所以覺得這個詞語正中紅心,原因是這個詞語直接指出了不受到認真看待的感覺:有點像是別人在我推特上教訓我羅馬歷史的那種感覺。
新新
BLM
改變社會的人士不需要是名人。極少有人知道「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的三名女性發起人的姓名:艾麗西亞.加爾薩(Alicia Garza)、派翠絲.庫勒斯(Patrisse Cullors)、歐珀.托瑪蒂(Opal Tometi)。
新新
你如果想要找尋更多我探討的那種辱罵女性的言論的近期例子,在網路上就可以輕易找到許多。網路小白沒什麼想像力,也不是特別細膩,而且每一場推特謾罵看起來通常都沒什麼差別。
新新
女性不但比較難以成功,而且她們要是搞砸了,遭到的譴責也會嚴厲得多。想想希拉蕊的電子郵件事件。

我要是重寫這本書,一定會用比較多的篇幅捍衛女性犯錯的權利,至少是偶爾犯錯的權利。
新新
新新
唉實在好喜歡她說的這些,但有些時候吵贏也不見得是最好的策略,但覺察與取暖還是有其必要性
新新
memo
ಠ_ಠ - #轉 #如果全世界的男人都消失24小時
(但我其實沒打算看的意思)
新新
新新
新新
新新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