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不右左☆笑阿榮
@undine3958
Mon, Sep 28, 2020 3:15 PM
165
46
哲學和修辭學有個原則叫「善意理解原則」(principle of charity),大意是說:看待別人論述時,應該用最具善意、最合理的方式加以解讀,而非以最惡毒、最傷人的方式加以詮釋。
--Jonathan Haidt, Greg Lukianoff,《為什麼我們製造出玻璃心世代?》
分不右左☆笑阿榮
@undine3958
Mon, Sep 28, 2020 3:15 PM
最近在讀這本書,還沒讀完,不過看到這段的時候真的非常有感
分不右左☆笑阿榮
@undine3958
Mon, Sep 28, 2020 3:17 PM
Mon, Sep 28, 2020 3:17 PM
我覺得會習慣用「最惡毒、最傷人的方式加以詮釋(他人行為/發言)」的人,近年真的有變多,包含我自己,也有發現自己似乎比以前更容易落入這樣的思維圈套
分不右左☆笑阿榮
@undine3958
Mon, Sep 28, 2020 3:21 PM
例如說去百貨公司,覺得自己被櫃姐看了兩眼,是被戴著惡意掃視了
或是櫃姐都不笑,是看不起自己
分不右左☆笑阿榮
@undine3958
Mon, Sep 28, 2020 3:22 PM
但其實啦...老實說我以前站櫃的時候也會掃視客人
但並不是帶著惡意或者要輕視人,而是我總得要了解這個客人的打扮風格,我才會有個初步概念知道我也許可以推薦這個客人什麼東西
可能他穿得很休閒風,臉上妝素素的,說要買唇膏,那我可能會先推薦他比較自然的色系,之類的
分不右左☆笑阿榮
@undine3958
Mon, Sep 28, 2020 3:23 PM
至於不笑嘛,原因很多啦,也可能她只是剛好姨媽來很不舒服、笑不太出來啊
分不右左☆笑阿榮
@undine3958
Mon, Sep 28, 2020 3:24 PM
如果是明顯的惡意(直接批評、打手、罵人、應該要為客人試妝卻拒絕服務),那當然是對方有問題
但近年卻常常看到蠻多其實看舉動本身並不能確立是惡意行為,卻被解讀為惡毒的情況
分不右左☆笑阿榮
@undine3958
Mon, Sep 28, 2020 3:30 PM
Mon, Sep 28, 2020 3:50 PM
前陣子看到一個蠻多人轉、讓我印象很深刻的偷偷說,內容是噗主小時候好像比較皮還是怎樣,所以老師告訴家長說噗主可能有過動,家長帶噗主去醫院檢查,然後噗主檢查的時候好像有點被醫生嚇到,結果噗主說他因此記恨那個老師一輩子
那個偷偷說裡面一開始有超多人跳進去痛罵那個老師,甚至帶入自己小時候遇到其他老師的情緒,痛罵發洩
可是,如果只看噗主的描述和發言,是看不出來老師的做法有任何錯誤或惡意的(幸好後來也有人去直言說其實老師的做法沒錯)
分不右左☆笑阿榮
@undine3958
Mon, Sep 28, 2020 3:30 PM
Mon, Sep 28, 2020 3:50 PM
但那噗裡面用最惡毒傷人的方式去解讀老師意圖的人卻蠻不少
分不右左☆笑阿榮
@undine3958
Mon, Sep 28, 2020 3:31 PM
Mon, Sep 28, 2020 3:45 PM
這樣的思考方式,老實說會讓自己更不開心,更容易憂鬱,也更脆弱......
分不右左☆笑阿榮
@undine3958
Mon, Sep 28, 2020 3:32 PM
然後我觀察我自己,在比較憂鬱的期間,也會比較容易用負面方式去解讀他人的行為/發言
分不右左☆笑阿榮
@undine3958
Mon, Sep 28, 2020 3:32 PM
Mon, Sep 28, 2020 3:41 PM
這似乎會變成一種負面循環
分不右左☆笑阿榮
@undine3958
Mon, Sep 28, 2020 3:34 PM
嗯總之...目前給自己的練習是,盡量對所有事情都採用最正面的解讀方式
分不右左☆笑阿榮
@undine3958
Mon, Sep 28, 2020 3:34 PM
只要有能夠正面解讀的可能,而且這個正面解讀就邏輯上合理(不是情感上合理喔),就盡量去擁抱正面的解讀
分不右左☆笑阿榮
@undine3958
Mon, Sep 28, 2020 3:36 PM
也不是說要變成一個樂觀到超級過頭的絕對樂觀者
而是這樣能幫助我自己不會過度沉淪到太底部的地方
分不右左☆笑阿榮
@undine3958
Mon, Sep 28, 2020 3:37 PM
Mon, Sep 28, 2020 3:38 PM
也能幫助我比較不會因為覺得「別人對我很惡意」而消沉,因為減少了把他人解讀為惡意的機會
分不右左☆笑阿榮
@undine3958
Mon, Sep 28, 2020 3:55 PM
Tue, Sep 29, 2020 3:58 PM
我覺得善意理解原則,與其說是利他行為,其實不如說是利己行為(只是利己之後、也有部分利他的特性)
因為可以讓自己不用承受莫須有的負面情緒,得到更平安喜樂的精神生活品質
分不右左☆笑阿榮
@undine3958
Mon, Sep 28, 2020 3:56 PM
大概94醬啦
分不右左☆笑阿榮
@undine3958
Mon, Sep 28, 2020 3:57 PM
雖然還沒看完,不過我覺得這是本好書,很可以看看
寧遠
@upbp4
Tue, Sep 29, 2020 6:13 AM
想到之前看過一本心理學的書籍,同樣提到有點類似的觀點。
當一個人遇到我們之前,他的人生已經收集了某些花色和數字的撲克牌。當他遇到我們的時候,他只能打出手上的牌。
所以如果他手上的牌有攻擊性,很多時候,其實並不是針對我們,而是他自己的局限性。
⎛⎝๑≿ܫ≾๑⎠⎞
@6w6
Tue, Sep 29, 2020 3:25 PM
這就是「有色眼鏡」,
因為對方的世界,
已經被對方鼻樑上的「框架」給限制住了,
也就是思想上的「精神項圈」,
在各種領域都會見到,
政治、宗教、性別,
越是狂熱的思想傳教士,就越容易有攻擊性~
詮釋學中的misread
閱讀「文本」,有正讀、誤讀、甚至強勢曲解等方式
過與不及,都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去詮釋
訓練正向與逆向思考,甚至是磨練自我的整合能力
太過鑽牛角尖,則容易精神錯亂
載入新的回覆
--Jonathan Haidt, Greg Lukianoff,《為什麼我們製造出玻璃心世代?》
或是櫃姐都不笑,是看不起自己
但並不是帶著惡意或者要輕視人,而是我總得要了解這個客人的打扮風格,我才會有個初步概念知道我也許可以推薦這個客人什麼東西
可能他穿得很休閒風,臉上妝素素的,說要買唇膏,那我可能會先推薦他比較自然的色系,之類的
但近年卻常常看到蠻多其實看舉動本身並不能確立是惡意行為,卻被解讀為惡毒的情況
那個偷偷說裡面一開始有超多人跳進去痛罵那個老師,甚至帶入自己小時候遇到其他老師的情緒,痛罵發洩
可是,如果只看噗主的描述和發言,是看不出來老師的做法有任何錯誤或惡意的(幸好後來也有人去直言說其實老師的做法沒錯)
而是這樣能幫助我自己不會過度沉淪到太底部的地方
因為可以讓自己不用承受莫須有的負面情緒,得到更平安喜樂的精神生活品質
當一個人遇到我們之前,他的人生已經收集了某些花色和數字的撲克牌。當他遇到我們的時候,他只能打出手上的牌。
所以如果他手上的牌有攻擊性,很多時候,其實並不是針對我們,而是他自己的局限性。
因為對方的世界,
已經被對方鼻樑上的「框架」給限制住了,
也就是思想上的「精神項圈」,
在各種領域都會見到,
政治、宗教、性別,
越是狂熱的思想傳教士,就越容易有攻擊性~
詮釋學中的misread
閱讀「文本」,有正讀、誤讀、甚至強勢曲解等方式
過與不及,都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去詮釋
訓練正向與逆向思考,甚至是磨練自我的整合能力 太過鑽牛角尖,則容易精神錯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