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辰
@b521111752031a - [ /寫作]飯可以亂吃,譬喻不可亂用 「His skin was t...
看到朋友轉的噗,對此有些思考但比較多是自我質疑,所以就不特別去那邊回。
由於原作寫的是古希臘時期,因此我第一個在想的就是可以拿現在的工業初榨來跟古代的橄欖油類比嗎?
最起碼古代詩歌提及橄欖油,經常熱愛用「金色」來描述它,這或許可以映證對古代人而言橄欖油並不是綠色的。但,也有可能其實還是綠色,只是古代人想要強調其高貴因此特別著重了金色的部分。
其次是,還記得大同用葉綠銅素添加在油品內偽裝好的橄欖油嗎?現代工業其實已經可以高度控管最後的成品,因此也有可能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橄欖油顏色是投我們所好的結果,而古代或許在更曖昧的綠色跟金色交會狀態內。
不過當然,就算古代跟現代不同,這位現代作者面對現代讀者到底該不該還用這樣的譬喻,恐怕都是值得討論的。
曲辰
我之所以會好像想幫小說作者辯護,其實是因為我曾經犯過一個知識上的錯誤。
《世說新語。言語篇》中提到,謝安叫他家小輩現場作詩來描述眼前雪景,謝朗馬上說「撒鹽空中差可擬」,謝道韞則回嘴道「未若柳絮應風起」,我看過幾場雪,也感受過雪花飄飛的樣子,但我始終都覺得謝道韞有些誇大了,那畢竟是有重量的東西,或許會飛的比較浪漫一點,但也不至於飄飛四散。
直到我某次在嚴寒的北海道,親眼看見雪花如柳絮在天空中翻滾、上飄,我才忽然恍然大悟謝道韞說的是有道理的。
大概,就是這樣吧。
曲辰
順道一提,如果回到原文的just-pressed而預設是第一次榨成果泥的橄欖的話,或許更值得注意的是古希臘並沒有現在那麼好的栽種技術,無法讓所有果實都在剛好的時候採摘下來,所以榨出的果泥會帶著棕色應該也是可以想像的。
餅乾怪獸
榨的工具可能也不同
elish
我的想法也類似,你說的比較清楚。
夏🌟
(路人路過)我剛剛想到是否要回到古希臘人對顏色的認知。畢竟藍綠二色在當時並不是值得重視的顏色(另一種說法是他們的眼睛沒辦法識別藍與綠),在文獻方面也幾乎見不到,如荷馬就很常使用酒紅色來形容大海。與其說是工法落後,不如說在他們的文化中即便初渣的橄欖油是綠色的,他們對綠色的認知也跟我們不同。
曲辰
對,語言讓顏色有更細緻的區別是認知科學的某種常識,這或許也應該考慮到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