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ー゚)資深超譯員
@cyae
Tue, Sep 15, 2020 9:36 AM
Tue, Sep 15, 2020 10:17 AM
12
圍觀支那人要求AO3刪除粤語、台語分類事件,我要嘴炮的微博裡已經一堆人嘴炮過,就說點自己的想法好了
我的觀察是香港人在書寫粤語的時候,都會傾向使用正字,只除了一些大家都不知道正字是什麼的發音。如「我哋真係好撚鍾意香港」,就算不會粤語,哋、撚以外都可以使用文字知識大概推理出這一句在講什麼(應該吧…?)
但是北京話使用者(這邊我覺得在臺灣&中国都是很相似的)在
網路上
書寫一些方言/家鄉話的時候,就會使用北京話裡的諧音來書寫,像是「修但幾勒」,我猜正字應該是「稍/小等一下」…?
一直很在意這個差異,不過有點無從入手不知道該如何解釋
(結果跟AO3完全無關草)
(*゚ー゚)資深超譯員
@cyae
Tue, Sep 15, 2020 9:41 AM
①書寫邏輯已經不一樣,香港人根本沒有把音節和文字區分開來,但是北京話使用者是有意在文字裡頭表現出在講方言的效果
(*゚ー゚)資深超譯員
@cyae
Tue, Sep 15, 2020 9:43 AM
②說到底用諧音寫出方言就是北京話使用者獨有的文化……?
香港不是沒有這種現象,
但一般是因為人家文盲,因為粤語很多音節其實是有文字的,雖然已經逐漸失傳
,或是單純地因為打字不方便
(*゚ー゚)資深超譯員
@cyae
Tue, Sep 15, 2020 9:45 AM
不過我其實只有接觸過流行語裡出現方言的現象,所以也許不能一概而論……
(*゚ー゚)資深超譯員
@cyae
Tue, Sep 15, 2020 9:46 AM
語言學超有趣的uwu…………
lenfer
@lenfer
Tue, Sep 15, 2020 9:47 AM
你好,冒昧留言,覺得你的觀察非常準確。這跟台灣的國語政策有關,所有非華語的語言已經被排擠出各種場域。新一代甚至認華語為母語(但是七十年前台灣講華語的人很少)。這樣的狀況下非華語的語言本來就很難發展了,空白幾十年缺很多字詞,書寫就更難(畢竟學語言都是先聽說)。香港那些特殊字應該也不是古字而是新造的,就是書寫跟著口語發展的狀況。當人們的優勢語言只剩下華語(Mandarin),而且不重視其他語言,當然就只會用擬音來寫。
其實這偶爾玩一下也還好,就像我不會說日語可能也會來一句「阿里嘎多」,但那就不是在寫日語。台灣現在的麻煩是,有些人會反過來說那些空耳擬音才是「約定俗成」,面對正式的台語文字,則說「誰看得懂」、「我從小到大講台語也看不懂」。卻沒有想過會看不懂就是因為之前政策導致根本沒有環境也沒有教學資源的關係。
(*゚ー゚)資深超譯員
@cyae
Tue, Sep 15, 2020 9:47 AM
補充②,我以前用速成輸入法時(就是簡化版的倉頡),真的會大量使用同音字/英文字母來書寫粤語,不過後來用倉頡找字比較方便……就開始比較會堅持用正字
(*゚ー゚)資深超譯員
@cyae
Tue, Sep 15, 2020 9:55 AM
lenfer
: 謝謝您的留言!這邊是香港人,所以對於臺灣文字使用的觀察還很淺薄,您所補充的都是很好的參考><
香港的確好像是新造字比較多(尤其是助詞的部分),也許是文言文→白話文的進程中創造出來的東西……?不過虛詞以外的部分,的確一直有人在整理保存及使用。加上香港人所廣泛認知的「中文」就是粤語+漢字,在這樣的環境下粤語的保存環境確實是相當不錯的🤔
再次感謝指教!
lenfer
@lenfer
Tue, Sep 15, 2020 11:00 AM
Tue, Sep 15, 2020 11:00 AM
(*゚ー゚)資深超譯員
: 別這麼客氣,我感覺香港人對此意識反而比很多台灣人清楚。大概是因為你們並不是在一出生就全部講 Mandarin 的環境,所以很明顯能感覺到語言環境改變的危機。台灣雖然也有這種危機感,但是卻是在分「台灣華語」和「中國普通話」,忘記(或根本不知道)其實現在台灣人全講華語並不是剛好,而是先前政策清洗的結果。
我算是失語世代,父母都講台語,但是我最熟練的語言是華語。幾年前看香港電影〈十年〉,中間有一段講父子語言隔閡,我這一代台灣人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我正在找回台語,也試著推廣和喚起使用台語文的意識。我認為文字等於創造虛擬語言環境,雖不太清楚現在中共在香港推普的力度怎麼樣,但是如果文字能妥善地記錄廣東話口語,或許能作為抵抗。(台灣過去沒有網路,又是專制環境,要禁止台語刊物出版傳播相當容易。)
(*゚ー゚)資深超譯員
@cyae
Tue, Sep 15, 2020 11:55 AM
lenfer
: 是的,香港算是比較走運,在發展的時代裡沒有遇上過極端的殖民政府和執政黨,所以我們碰到外來文化(英國以及其他國家)仍然有一個空間可以消化融合,但這絕對不是小部分人刻意為之的結果。
相對地,不光是臺灣、現在的整個中華淪陷重災區實際上都是母語遭到清洗的產物。文化可以輕易破壞、輕易建立,但是找回是最難的,因為它不是一種A=B+C的規則,而是一同擁有某些記憶的人們所共有的生活方式。只是再難,也不應該任由它被侵入者肆意塗改,尤其是處於侵入者仍然虎視眈眈的現在。
所以我覺得所有保護文化、保護語言的人都很棒,希望您(還有其他有志之士)的努力在不久的將來能夠得到回報!
載入新的回覆
我的觀察是香港人在書寫粤語的時候,都會傾向使用正字,只除了一些大家都不知道正字是什麼的發音。如「我哋真係好撚鍾意香港」,就算不會粤語,哋、撚以外都可以使用文字知識大概推理出這一句在講什麼(應該吧…?)
但是北京話使用者(這邊我覺得在臺灣&中国都是很相似的)在網路上書寫一些方言/家鄉話的時候,就會使用北京話裡的諧音來書寫,像是「修但幾勒」,我猜正字應該是「稍/小等一下」…?
一直很在意這個差異,不過有點無從入手不知道該如何解釋
(結果跟AO3完全無關草)
香港不是沒有這種現象,
但一般是因為人家文盲,因為粤語很多音節其實是有文字的,雖然已經逐漸失傳,或是單純地因為打字不方便其實這偶爾玩一下也還好,就像我不會說日語可能也會來一句「阿里嘎多」,但那就不是在寫日語。台灣現在的麻煩是,有些人會反過來說那些空耳擬音才是「約定俗成」,面對正式的台語文字,則說「誰看得懂」、「我從小到大講台語也看不懂」。卻沒有想過會看不懂就是因為之前政策導致根本沒有環境也沒有教學資源的關係。
香港的確好像是新造字比較多(尤其是助詞的部分),也許是文言文→白話文的進程中創造出來的東西……?不過虛詞以外的部分,的確一直有人在整理保存及使用。加上香港人所廣泛認知的「中文」就是粤語+漢字,在這樣的環境下粤語的保存環境確實是相當不錯的🤔
再次感謝指教!
我算是失語世代,父母都講台語,但是我最熟練的語言是華語。幾年前看香港電影〈十年〉,中間有一段講父子語言隔閡,我這一代台灣人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我正在找回台語,也試著推廣和喚起使用台語文的意識。我認為文字等於創造虛擬語言環境,雖不太清楚現在中共在香港推普的力度怎麼樣,但是如果文字能妥善地記錄廣東話口語,或許能作為抵抗。(台灣過去沒有網路,又是專制環境,要禁止台語刊物出版傳播相當容易。)
相對地,不光是臺灣、現在的整個中華淪陷重災區實際上都是母語遭到清洗的產物。文化可以輕易破壞、輕易建立,但是找回是最難的,因為它不是一種A=B+C的規則,而是一同擁有某些記憶的人們所共有的生活方式。只是再難,也不應該任由它被侵入者肆意塗改,尤其是處於侵入者仍然虎視眈眈的現在。
所以我覺得所有保護文化、保護語言的人都很棒,希望您(還有其他有志之士)的努力在不久的將來能夠得到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