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一地蘚苔
@cyiwen16
Mon, Sep 7, 2020 4:33 PM
13
讀
可是我偏偏不喜歡 But It's Really Not For Me
碎一地蘚苔
@cyiwen16
Mon, Sep 7, 2020 4:33 PM
「藝術多脫胎自兩種心情:覺得太痛了與太美了。」
碎一地蘚苔
@cyiwen16
Mon, Sep 7, 2020 4:34 PM
「我從旁人的眼神很清晰地認識到,從陰道流出來的血是不一樣的。我的鼻血,我被機車撞爛的膝蓋汩汩地向兩側氾濫的血,都不會讓人聯想到不潔,但經血會。」
碎一地蘚苔
@cyiwen16
Mon, Sep 7, 2020 4:34 PM
「很多人問過,為什麼關於女性的文字,不問新舊,老反覆出現三個字:愛自己。難道女人真的如此不經事,連最基礎的自己都愛不好嗎?是的。實情是,相較於愛,我們對於這身分,更常練習的情緒是厭惡。」
碎一地蘚苔
@cyiwen16
Mon, Sep 7, 2020 4:34 PM
「過了關鍵期仍沒長大的孩子,吞了秤砣只會哭喊痛痛飛走,是鐵不了心要認真長大的。」
碎一地蘚苔
@cyiwen16
Mon, Sep 7, 2020 4:34 PM
「對某個時代的人而言,女子,尤其是身為母親的女子,是不得主動求去的,她必須根縛於家,直至所有人都說明了不再需要她,才能熄燈離場。沒有人會給一位母親說情的理由是,她還沒長大。我們都太相信,一個女子,若曾打開身體,任生命經過,從此萬事都能懂得,眾苦都能吞受。」
碎一地蘚苔
@cyiwen16
Mon, Sep 7, 2020 4:35 PM
「想到自己那麼輕易地就能傷人入骨,只因那人愛我甚多,好一段時日,我在母親面前,節制著自己的脾氣。」
碎一地蘚苔
@cyiwen16
Mon, Sep 7, 2020 4:47 PM
一直以來都是吳姍姍(作者吳曉樂的臉書帳號)忠實讀者,《可是我》中收錄了不少曾發表在網路上的文章,再讀一次依然不嫌厭煩,不如說產生了再取一次暖的心情。取「身為女性的荒謬經驗」及「我們被什麼眼光、以什麼眼光相互消磨」的暖。
《可是我》寫吳曉樂從小到大身為女性的各種經驗,其中我又特愛看他寫親子(母女)關係,他太了解那之間的互傷及柔軟。不過吳曉樂經常觸動我的,都是因為他知道作一個溫柔同理的人。且他的溫柔不是輕而易舉天生如此,而是;時時為他人保留餘地經常是吃力的,他卻選擇了這麼做。讓砥礪自己如此,卻也常覺得吃力不討好的我,定時確認自己不孤獨。
載入新的回覆
《可是我》寫吳曉樂從小到大身為女性的各種經驗,其中我又特愛看他寫親子(母女)關係,他太了解那之間的互傷及柔軟。不過吳曉樂經常觸動我的,都是因為他知道作一個溫柔同理的人。且他的溫柔不是輕而易舉天生如此,而是;時時為他人保留餘地經常是吃力的,他卻選擇了這麼做。讓砥礪自己如此,卻也常覺得吃力不討好的我,定時確認自己不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