糸召王俞 ඞ
@ShaoyuLu266
Fri, Aug 28, 2020 1:28 PM
2
翻了今敏的訪談來看 很喜歡的地方
掰噗~
@baipu
覺得
Fri, Aug 28, 2020 1:28 PM
真是講到我的心坎裡
Mr.Zombie
@MrZombie
說
Fri, Aug 28, 2020 1:28 PM
啊...啊...
糸召王俞 ඞ
@ShaoyuLu266
Fri, Aug 28, 2020 1:28 PM
關於「千年女優」,在日本國內的訪談和互聯網上的留言感想中,觀眾對最後一句台詞意見頗多,但是海外的觀眾卻從沒有如此反應。或許這就是兩者之間比較大的差異吧。我覺得在日本,對最後那句台詞是毀譽參半,而這也在我的預料之中。(譯註:台詞內容——「だって私、あの人を追いかけている私が好きなんだもん」,意思是「因為我真正愛的,是一直在追尋他的我自己啊。」)
似乎反方認為千代子「太任性隨意」、「太自戀了」。這句台詞對我來說意義非凡,我之所以將它放入劇中,是有著重要意義和明確意圖的。
糸召王俞 ඞ
@ShaoyuLu266
Fri, Aug 28, 2020 1:28 PM
個人認為,現在社會的倫理和道德觀一直是搖擺不定的,特別是日本這種沒有一神教的單一神明的國家,社會規範的力量更加孱弱。在這種時代,便不得不強調個人的價值,因此我認為在如此狀況下,人會自然而然地採取自愛自戀的生存方式。過去在日本,自謙曾經被看作是一種美德,我也是在這樣的文化熏陶中長大的。可如今這套觀念已經行不通了,不僅如此,我認為日本的很多傳統文化元素已經變質,重視自我與個人的價值觀已經佔據了主導地位。
糸召王俞 ඞ
@ShaoyuLu266
Fri, Aug 28, 2020 1:30 PM
我認為變態之愛和純愛並沒有明顯的區別。比方說母親對孩子的溺愛,這對母親本人來說可能是一種純粹的愛,但正是這種純粹反而會扭曲孩子的成長歷程,所以也可以說是一種變態。
至於我在真實生活中是否經歷過這樣的愛,那屬於個人隱私,恕我無可奉告。不過,要說到我和作品之間的關係,那確實是有過類似的愛情經歷。我對作品的態度,既可以說是變態也可以說成是純粹吧。我並不認同「工作和私人生活要分開」這個觀點,工作就是我的生活,生活也是一種工作——兩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或許有人說這就是變態,或許也有人會說這是一種對工作認真負責的態度。但不論他人如何評價,我還是會按我自己的意願繼續走下去。這也不是什麼對錯的問題,人各有志嘛。
糸召王俞 ඞ
@ShaoyuLu266
Fri, Aug 28, 2020 1:32 PM
一般來說,被愛的對像不一定也對追求者抱有同樣的感情,在「千年女優」中亦是如此。
糸召王俞 ඞ
@ShaoyuLu266
Fri, Aug 28, 2020 1:32 PM
此外,在「千年女優」一片中追求者與被追求者之間的關係,也清楚地反映出我與「自己理想中的作品」之間的關係。
我認為自己一直在追求的完全理想的作品,是我自己永遠無法抓住的東西。
糸召王俞 ඞ
@ShaoyuLu266
Fri, Aug 28, 2020 1:32 PM
在創作的過程中,作為作者的我自己也產生著變化。但凡抓住了一個點子,又向理想前進了一步之時,那原本的理想也隨著我的變化而成長了。因此,理想這東西永遠是夢裡溫柔鄉。
儘管我大概永遠無法夢想成真,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不斷追尋理想的態度。
糸召王俞 ඞ
@ShaoyuLu266
Fri, Aug 28, 2020 1:33 PM
過去我自己也是這樣一個年輕人。只是現在上了些年紀,便經常後悔當初自己對於「根」(歷史與文化的背景)的認識不夠積極。但也正因為如此,我並不想將這個想法強加給年輕一代,我覺得即便強制他們這樣做,也只能造成反感與反抗罷了。
糸召王俞 ඞ
@ShaoyuLu266
Fri, Aug 28, 2020 1:35 PM
當我換了一個角度去看以前那些我鍾愛和為之感動的畫作、漫畫和電影時,當我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品評以前這些作品中描述的價值觀和感情時,我明白了一件事:它們並非我之前所想像的那樣值得鍾愛。情況應該就是這樣。雖然我不想就這個問題過於深入,但我當時確實意識到以前我創作的那些畫作與寄託在其上的價值感和努力方向實際上是沒什麼意義的,也就是說,我之前的價值觀崩潰了,成了一堆瓦礫。至於之後產生的「新的價值觀」,我想您如果看過我在那之後創作的「MEMORIES/她的回憶」劇本、「Perfect Blue」和「千年女優」的話,應該就會明白的。
糸召王俞 ඞ
@ShaoyuLu266
Fri, Aug 28, 2020 1:35 PM
人的成長歷程說白了就是重複死亡與再生的過程。之前積攢起來的價值觀無法適應新的局面時,便要把它徹底摧毀重新鑄造,之後遇到更新的局面又無法適應……就是這樣一種反复的過程。
但是,所謂再生並不是把舊事物轉化成完全不同的東西,而是在過去的積累和個人的經驗基礎上的再生,這個過程決不能脫離過去的歷史。
比方說從瓦礫中再生吧,那也並不是憑空的無中生有,而是將殘骸重新加以利用並組合成另一種東西。
因此,即便是新的價值觀,其成分也是過去自己所積累的那些東西。當然,其中會加入一些新事物,也會拋棄一些舊的東西,但我認為構成它根本要素的成分並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糸召王俞 ඞ
@ShaoyuLu266
Fri, Aug 28, 2020 1:44 PM
動畫製作並不僅僅依靠作畫能力,你必須兼備捕捉動作細節的觀察力、影像技術與感受力、還要能把握人的內心、將這種掌握能力轉化為演技的能力、還要具備構思故事的能力,此外你也必須抱有旺盛的求知慾望和不斷開拓的態度。要是你只想做哪些爛大街的平庸動畫,那以上這些才能倒是無所謂。但如果你希望做出些有意思的東西來,那麼就從懷疑一切開始吧,懷疑你以往擁有的那些常識!至少我就是這麼走過來的(笑)。
糸召王俞 ඞ
@ShaoyuLu266
Fri, Aug 28, 2020 1:49 PM
日本的電影產業一直被繁榮的電視產業壓得抬不起頭,也缺乏對抗好萊塢巨資大片的有效手段,因此長久以來一直是死氣沉沉喪失了活力。
在這種窘境中,動畫電影卻異軍突起。動畫片的製作成本相對較低,但卻能在保證低成本的同時自由發揮主創人員的想像力而描繪出絢麗的動作要素、宏大的場面和機器人裝置;而且動畫片也不需要藉助造價高昂的佈景設施,此外它背後還有豐富的漫畫作品市場支撐著。美國真人電影所涉及的一些題材在日本也只能通過動畫片的形式來表現。換句話說,相比迪斯尼那樣的全動畫技術帶來的「為了動畫而作的動畫片」(重點在於發揮動畫這一手法的魅力),日本動畫片的成本低得多。然而日本動畫卻在故事性、世界觀、構圖概念、攝影機位這些方面孕育出獨特的創作手法和理念,這也正是拜低成本的有限動畫所賜。
糸召王俞 ඞ
@ShaoyuLu266
Fri, Aug 28, 2020 1:49 PM
憑藉這些獨特手法,日本也不用再去模仿美國動畫,而是形成了獨特的日本動畫文化。
但同時這種文化特色似乎又限制了我們的眼光,結果日本的動畫業界死抱著「機器人•美少女•SF」三個要素不放,將這「三神器」奉若圭臬的後果便是雷同的作品被大量粗製濫造出來。
社會上總是先入為主地認為動畫就是給兒童觀看的東西,加上一些動畫製作者也為了迎合這種既成概念而去製作小兒科的作品,這就給動畫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這種不自重的行為也造成了一種現象:在日本國內,動畫和真人電影相比時總是被當做劣等文化。
這種狀況最近略有改善,社會上對動畫的偏見不再像以前那樣深,而無論程度如何、作品所涉及的題材範圍也總算是擴大了一些。比如本作「Perfect Blue」這樣孩子大概看不太懂的作品也出現在市場上,亦證明了環境正在好轉。
糸召王俞 ඞ
@ShaoyuLu266
Fri, Aug 28, 2020 1:51 PM
在「東京教父」一片中,我並不想將無家可歸者看作是弱者、不幸的代表或社會的包袱。與其把他們等同於現實存在的無家可歸者,不如將他們看作是每個人都無法擺脫的「軟弱」與「悔恨」的象徵更合適。
無家可歸衣食無著的他們過去都曾有過熱切輝煌的人生,而如今生活中的亮點都一一離他們而去。他們的不幸並非無家可歸,生命的黯淡和光鮮不再才是真正的痛苦。我認為重拾生命的光明對他們來說才是真正的幸福,本片的內容正是要向大家展現救贖的過程。
糸召王俞 ඞ
@ShaoyuLu266
Fri, Aug 28, 2020 1:51 PM
(2)您想通過本片向觀眾傳遞什麼信息?
我認為您看了我上面的回答就應該很清楚了。
糸召王俞 ඞ
@ShaoyuLu266
Fri, Aug 28, 2020 1:52 PM
(好好笑 沒辦法嘛 記者就照著稿問)
糸召王俞 ඞ
@ShaoyuLu266
Fri, Aug 28, 2020 1:53 PM
在現實中,人經常會面對自己無能為力的事情,再怎麼努力也無法獲得哪怕一點改變。不過,儘管我們無法控制自己和身邊的許多事件,但事情發生後該如何應對,便取決於我們個人的意志抉擇了。與其對著自己無法控制的事態哀嘆,更重要的是多花些心思去想想該怎麼處理眼前的既成事實。
「命運」、「因緣」和「偶然」既無法預測,也不能逃避,你必須接受現實。人對既成事實的應對方式卻能夠改變未來。我希望通過三位主人公傳達我的一個理念,那就是:哪怕天崩地裂,也要殺出個黎明!
糸召王俞 ඞ
@ShaoyuLu266
Fri, Aug 28, 2020 1:53 PM
(有夠正向)
糸召王俞 ඞ
@ShaoyuLu266
Fri, Aug 28, 2020 1:53 PM
我覺得這種「搞不清究竟是幸運還是不幸」的感覺真是絕了。我希望本片的世界觀能平靜地包容這種二律背反的事物。本片中的幸運與不幸簡直是渾然一體,在偶然事件的促使下散發出燦爛光芒並相互影響碰撞。同樣的,小花被描繪成一個「不知是男是女」的人物,也就是說,他的身上共存著男性的一面與女性的一面,我認為只有這樣才能讓人物切實融入故事之中。要是缺少了小花,這個故事也許就講不下去了。
糸召王俞 ඞ
@ShaoyuLu266
Fri, Aug 28, 2020 2:06 PM
就算現代社會的宗教性已經不像一百年前那樣具有濃重,傳統習俗和事物原本的含義如今也已經喪失殆盡,它們現在只是一堆沒有宗教含義的時尚玩物罷了。在日本的高度經濟成長時期,明明還能用上一陣子的家電和汽車也在物主的消費慾望下慘遭遺棄,人們買了東西又很快喜新厭舊,於是家用物品也是走馬燈一樣換個不停。我想表現的就是這些被丟棄的物品通過夢境世界重新殺回現實的場面。
和這種現象相輔相成的,便是現代人對諸如「夢境」、「下意識」這些單憑理性難以理解的事物所採取的那種無視、壓抑以及輕蔑的態度。
糸召王俞 ඞ
@ShaoyuLu266
Fri, Aug 28, 2020 2:06 PM
這種經歷對我從事動畫工作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但是這股影響力並非來自那些作品的內容。愛看片子和想做自己愛看的片子是兩碼事吧,畢竟我想做的東西可並不是過去自己看過的那些老片。
糸召王俞 ඞ
@ShaoyuLu266
Fri, Aug 28, 2020 2:07 PM
(
)
糸召王俞 ඞ
@ShaoyuLu266
Fri, Aug 28, 2020 2:07 PM
我們清醒的時候是理性的動物,生活中氾濫著刺激和壓力。如果再沒有時間去做夢,那恐怕很多人就會被壓力壓垮,或者陷入過度的悅樂之中而喪失意識平衡了吧。白天清醒時被各種刺激弄得倒錯的精神,在夜晚的夢中才能獲得休憩與修復。這就是我對夢境的概念。
糸召王俞 ඞ
@ShaoyuLu266
Fri, Aug 28, 2020 2:08 PM
(我只覺得夢是睡不好的表現 好膚淺 我好累 我幾乎沒有一天不作夢)
糸召王俞 ඞ
@ShaoyuLu266
Fri, Aug 28, 2020 2:09 PM
夢境是發自下意識的訊號。我們無法直接對下意識進行認知,也正是因為如此下意識才得以成為「下意識」。下意識對我們來說是未知的領域,從那里傳來的訊號——夢境——也是我們無法選擇的東西,但卻又可以通過研究夢境去想像下意識的內容。當然,夢境這個連接下意識的線索並不總是讓我們感到愉悅,或許對我們的意識來說,夢境帶來的不快要更加多呢。夢境或許是想像力的烈性藥劑也說不定呢。根據時機和場合的不同,它所扮演的角色也在毒藥和良藥之間隨時變化著。
糸召王俞 ඞ
@ShaoyuLu266
Fri, Aug 28, 2020 2:10 PM
(我做的夢通常都讓我起來的時候不禁說出:「幸好是夢」,也不全代表都是惡夢,有些只是沒發生過的日常,或是我的別的選擇,我想是我太常在現實生活中模擬各種不同的情況所致。)
糸召王俞 ඞ
@ShaoyuLu266
Fri, Aug 28, 2020 2:11 PM
所以,漫不經心地深入夢境是非常危險的舉動。對於我們這樣的普通人來說,還是把夢境看做驚鴻一瞥的現象,不要去深究為好。
因為如果硬要去深究自己心靈的深處,或許會弄得精神崩潰呢。
糸召王俞 ඞ
@ShaoyuLu266
Fri, Aug 28, 2020 2:11 PM
(的確)
糸召王俞 ඞ
@ShaoyuLu266
Fri, Aug 28, 2020 2:13 PM
(來重看一下 千年女優跟盜夢偵探好了)
糸召王俞 ඞ
@ShaoyuLu266
Fri, Aug 28, 2020 2:14 PM
(大家想看的話巴哈有喔)
千年女優 [電影] 線上看
糸召王俞 ඞ
@ShaoyuLu266
Fri, Aug 28, 2020 2:15 PM
(之後再來看看我有甚麼想說的 畢竟我以前都沒說過心得)
載入新的回覆
似乎反方認為千代子「太任性隨意」、「太自戀了」。這句台詞對我來說意義非凡,我之所以將它放入劇中,是有著重要意義和明確意圖的。
至於我在真實生活中是否經歷過這樣的愛,那屬於個人隱私,恕我無可奉告。不過,要說到我和作品之間的關係,那確實是有過類似的愛情經歷。我對作品的態度,既可以說是變態也可以說成是純粹吧。我並不認同「工作和私人生活要分開」這個觀點,工作就是我的生活,生活也是一種工作——兩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或許有人說這就是變態,或許也有人會說這是一種對工作認真負責的態度。但不論他人如何評價,我還是會按我自己的意願繼續走下去。這也不是什麼對錯的問題,人各有志嘛。
我認為自己一直在追求的完全理想的作品,是我自己永遠無法抓住的東西。
儘管我大概永遠無法夢想成真,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不斷追尋理想的態度。
但是,所謂再生並不是把舊事物轉化成完全不同的東西,而是在過去的積累和個人的經驗基礎上的再生,這個過程決不能脫離過去的歷史。
比方說從瓦礫中再生吧,那也並不是憑空的無中生有,而是將殘骸重新加以利用並組合成另一種東西。
因此,即便是新的價值觀,其成分也是過去自己所積累的那些東西。當然,其中會加入一些新事物,也會拋棄一些舊的東西,但我認為構成它根本要素的成分並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在這種窘境中,動畫電影卻異軍突起。動畫片的製作成本相對較低,但卻能在保證低成本的同時自由發揮主創人員的想像力而描繪出絢麗的動作要素、宏大的場面和機器人裝置;而且動畫片也不需要藉助造價高昂的佈景設施,此外它背後還有豐富的漫畫作品市場支撐著。美國真人電影所涉及的一些題材在日本也只能通過動畫片的形式來表現。換句話說,相比迪斯尼那樣的全動畫技術帶來的「為了動畫而作的動畫片」(重點在於發揮動畫這一手法的魅力),日本動畫片的成本低得多。然而日本動畫卻在故事性、世界觀、構圖概念、攝影機位這些方面孕育出獨特的創作手法和理念,這也正是拜低成本的有限動畫所賜。
但同時這種文化特色似乎又限制了我們的眼光,結果日本的動畫業界死抱著「機器人•美少女•SF」三個要素不放,將這「三神器」奉若圭臬的後果便是雷同的作品被大量粗製濫造出來。
社會上總是先入為主地認為動畫就是給兒童觀看的東西,加上一些動畫製作者也為了迎合這種既成概念而去製作小兒科的作品,這就給動畫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這種不自重的行為也造成了一種現象:在日本國內,動畫和真人電影相比時總是被當做劣等文化。
這種狀況最近略有改善,社會上對動畫的偏見不再像以前那樣深,而無論程度如何、作品所涉及的題材範圍也總算是擴大了一些。比如本作「Perfect Blue」這樣孩子大概看不太懂的作品也出現在市場上,亦證明了環境正在好轉。
無家可歸衣食無著的他們過去都曾有過熱切輝煌的人生,而如今生活中的亮點都一一離他們而去。他們的不幸並非無家可歸,生命的黯淡和光鮮不再才是真正的痛苦。我認為重拾生命的光明對他們來說才是真正的幸福,本片的內容正是要向大家展現救贖的過程。
我認為您看了我上面的回答就應該很清楚了。
「命運」、「因緣」和「偶然」既無法預測,也不能逃避,你必須接受現實。人對既成事實的應對方式卻能夠改變未來。我希望通過三位主人公傳達我的一個理念,那就是:哪怕天崩地裂,也要殺出個黎明!
和這種現象相輔相成的,便是現代人對諸如「夢境」、「下意識」這些單憑理性難以理解的事物所採取的那種無視、壓抑以及輕蔑的態度。
因為如果硬要去深究自己心靈的深處,或許會弄得精神崩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