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nfer
其實,我個人的慣用語還是華語,推廣台語復興對我來說是轉型正義問題而非民族認同問題。我不信血統論,然後台語從小到大根本沒什麼機會講,要我對這個語言能有什麼感情?跟其他台灣母語比,也就是因為還是有一點點底子所以方便入手而已。

當然認真學了一陣子後發現這語言底蘊深厚,越學越有意思,但這始終不是我開始業餘推廣台語的主因。

華語是過去台灣並沒有多少人講,國民黨來之後才用政權強推給大家的語言。就像今天國民黨開放選舉了,但在轉型正義之前他們就是不可以是選項。想像一下中國共產黨今天開放其他中國人組黨參與選舉,然後其支持者說「我就支持共產黨,你要尊重我,你要選舉自己努力」,這樣真的合理嗎?
lenfer
語言的問題比較複雜,因為這不是輕易說「不要選」就可以不要的。但是把華語跟其他台灣母語並置似乎有點缺乏歷史記憶。確實台灣人不一定要會說台語,台灣人的母語很多元,所以今天多數人說華語其實是很不自然的事情。那不是透過自然競爭造成的(不會華語不能升學跟求職啊),而是透過強制性手段還有體制取得今天的優勢地位。強制性手段移除後體制跟餘勁仍在,所以才會說需要轉型正義。

華語的地位跟日本時代的日語差不多,要不是皇民化運動推行沒多久日本就戰敗了,日語也一樣會消滅台灣母語。看國民黨的經驗,只需三十幾年高壓和建立體制,剩下的人們就會因為習慣而繼續自發維護。

講華語並沒有問題,也沒有人該被要求一定要會講台語。但是希望在說「我母語就華語」之前可以想想,華語是用整個體制每天都在要求台灣人一定要會講華語
lenfer
如果台語真的消失了,對我個人來說情感上連結其實有限,就像一個我學的外語消失這樣而已,是有點可惜,但要說傷心也還好。

這對我的意義,其實是代表台灣人在解嚴數十年後,仍然一起向威權屈服(不是沒有人抵抗,但總之是失敗了)。這才是最教我不甘心之處。

而且其實「台語存續」已經是最低標準了,因為如果連人口眾多的台語都將走入歷史,其他語言自不待言。
Treelazy
灰熊同意
bi2luh
Lí bô sáⁿ ki-hōe kóng koh ē-sái siá kah chiah-nī hó si̍t-chāi sī chin bô kán-tan. :-D
lenfer
bi2luh : Lí m̄-kam hiâm--lah! Jî-chhiáⁿ góa mā sǹg-sī ū Tâi-gí té, pē-bú lóng sī kóng Tâi-gí--ê. Tō sī tī Tâi-pak tōa-hàn, pē-bú bô pek, chit-má koh tī kok-gōa, ū-iáⁿ hán-ti̍t ū ki-hōe kóng. Góa mā iáu tng-teh o̍h. Nā siá liáu bē sūn, hoan-gêng chí-kàu.
bi2luh
Lí m̄-thang kā góa chí-kàu góa tō chin hoaⁿ-hí--ah, góa sī chho͘ ha̍k chiá. :-D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