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不右左☆笑阿榮
那個成衣產業
其實台灣還是有幾乎完全原創製衣的公司啦,只是有些只賣國外(例如某些婚紗品牌)完全不做國內市場
有些則只生產非常有限的尺碼和數量,例如不少有在百貨公司淑女樓層設櫃的台灣設計師品牌
有機會可以去百貨公司的淑女樓層看看,還是有台灣設計師品牌啦,只是價格絕對不是一件兩千上下,也不是現在被熱烈討論的某家的價格,平均而言都會比某家現在的價格貴三成以上(貴五成都算客氣的)
在台灣要原創設計、要有實體門面、一定程度的量產和行銷、盡量MIT為主而且公司員工都要能賺到合理薪資的話,就是會到那個價格,嗯。
分不右左☆笑阿榮
也不是為某家護航啦,只是業界的現實就是這樣
還是有很多台灣設計師在服裝公司裡是從頭畫稿,也有從頭做的打版、打樣師,只是他們待的公司很多不是台灣品牌,可能是國際/國外品牌的台灣分公司、或是直接在國外做自己的品牌不願意回來
簡單易懂的逸董
成衣產業從業人員表示
本來想說點什麼,但還是算了
分不右左☆笑阿榮
我聽過只賣國外市場的理由很悲哀,因為台灣市場小又崇洋媚外,明明在國外作為高級品牌販售也得到國際認可的牌子,一旦被台灣老闆知道其實是台灣品牌,什麼亂七八糟的鬼故事削價砍價都來了
所以一氣之下收起以前的品牌,做了新的牌子嚴格只賣國外市場,台灣老闆就願意花大錢再從國外買回來,想想真是國際級笑話。
分不右左☆笑阿榮
話說回來,我噗首說的,是個以現在的低薪貧窮很難想像的售價,對吧?
所以在台灣的少女和少淑的成衣市場(尤其是少淑的成衣市場),真的不要想可以買到純MIT的純原創設計,因為做不起來,就是做不起來
焦慮爆炸中🍁棉花
覺得現在的薪資要買得起噗首那個售價的衣服好難...
分不右左☆笑阿榮
簡單易懂的逸董 : 就......抄襲很不可取
但台灣市場就是很扭曲啊哈哈哈
分不右左☆笑阿榮
焦慮爆炸中🍁棉花 : 對,所以只能做淑女(也就是熟女啦),因為現在只剩熟女有錢支撐而且會以支持台灣實體店為主
簡單易懂的逸董
分不右左☆笑阿榮 : 個人覺得整個東亞市場都很扭曲喔!(地圖砲發言)
分不右左☆笑阿榮
啊大概解說一下
以女裝而言,分為少女、少淑、淑女
少女就是大學以下
少淑就是社會新鮮人-35左右
淑女就是35up,不過現在有更高齡化的趨勢
百貨公司大概是這樣分類的啦,有些百貨則會把淑女樓層改個名字說是名媛或什麼的
imaihibiki🍹
這種價錢就算在國外也只有很有錢的頂端顧客(貴婦)才消費得起吧!?
分不右左☆笑阿榮
imaihibiki🍹 : 不一定,要看哪個國家和購買習慣
不過青年(也就是少淑的年齡層)貧窮是世界皆然的事,不然快時尚品牌也不會那麼壯大
分不右左☆笑阿榮
淑女年齡層除了比較有錢之外,很多淑女比較沒有管道/沒有心力接收國外資訊,所以錢比較容易留在台灣市場
例如買化妝品好了,少淑以下的年齡層普遍有自己買國外網站或至少有找代購的能力,但淑女(尤其45up的)其實是比較缺乏這些資訊也比較沒心力去搞這些
所以少淑以下會在Selfridges買suqqu,淑女多半還是都會去suqqu櫃上消費
分不右左☆笑阿榮
同理放在服裝上,少淑和少女習慣網購、國際網購、找代購,所以少淑和少女市場非常慘:
要做便宜、便宜不過中國
要做品牌、品牌吸引力不如國外品牌
要做MIT、價格壓不下去
想做高價市場、消費者太窮沒錢買
分不右左☆笑阿榮
但淑女還是稍微能撐,因為無論原因是什麼,就結論而言,淑女比較有錢、也比較願意花錢在台灣設計師上
但真正有錢&資訊比較不敏銳的淑女(大概現在的45up)年齡一直在往上走,所以......設計就也一直跟著往更高年齡層了
分不右左☆笑阿榮
(真正有錢的淑女買國外品牌的方式是直接飛出去買,但總是會有沒出國又剛好需要買新衣服的時候,此時就會在台灣百貨消費)
分不右左☆笑阿榮
但其實,台灣人愛小便宜的天性,很多淑女也都是有打折才下手的啦~~~所以一開始的訂價也會預防性(?)的訂得較高,這也是台灣特色ㄌ
分不右左☆笑阿榮
總之會那麼畸形的原因很多,不是想幫某家說話,但就是 非常感慨吧
分不右左☆笑阿榮
老實說呢,如果要特殊設計要MIT要合身要做工好
可以考慮自己畫設計稿自己買布自己找個有做過洋裁的修改店阿姨訂做,絕對獨一無二絕對合身絕對MIT,而且做工通常也很讚哦,然後費用差不多也會落在某家的價格帶啦
燃燒的鞋貓冰音
分不右左☆笑阿榮 : 這是真的,去年拿日本買的布去訂作洋裝大概就是那個價格,不過也是靠人介紹才找到師傅的,一般修改店阿姨不一定有在做洋裝...
分不右左☆笑阿榮
燃燒的鞋貓冰音 : 有些修改店其實以前是做洋裁的,只是現在沒人做洋裁才轉成修改
但要找啦,不是每個修改店都這樣
唯雪點綴。
只好來學洋裁ㄌ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