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Dark
@thedark
想
Wed, Jul 15, 2020 4:29 PM
15
3
Jay Chiang:其實訪談94集阿姨就已經揭露了教育和自發秩序的結合,也就是去尊重孩子身為一個獨立個體的空間,父母很少干涉。這從阿姨曾在俄羅斯憲制簡史錄音當中跟亂入的幼兒對話當中也可以發現,他仍然是輕聲用商量的方式和孩子對話的。相較之下虎媽這種方式其實只是在把孩子強迫複製成另一個自己,在取得類似自己的成就的同時也大幅犧牲了孩子的自我和自發性,就如同台灣有很多作高薪工作卻很不愛自己的工作甚至人生的人一樣。
Hawaii Chinese News 檀報
The Dark
@thedark
Wed, Jul 15, 2020 4:31 PM
這種內卷化的教育很不幸卻是虎媽和儒家文化型和漢字文化型的優秀父母的不二法門,他們用這種方法坑死了他們的下一代。如果他們的下一代所生活的環境跟他們一樣而且是高度穩定的,他們勉強能夠占一點小便宜;如果不是這樣,他們培養出來的這些下一代就是死在他們手裡面了。」
劉仲敬訪談 008 @ 2018–1024. 20181030陳醫師訪談劉仲敬第8集整理文稿 | by ...
The Dark
@thedark
Wed, Jul 15, 2020 7:31 PM
@niko208 - [雜] *簡體字Alert* 這年頭連中式教育都可以大外宣了。說穿了蔡美兒跟她女兒...
The Dark
@thedark
Fri, Jul 17, 2020 7:05 AM
Ellie Yu :就我曾修過青少年心理學的印象,像是不准夜不歸宿這條,在西方算是保守主義本來就該有的管教:晚上十點後,你要清楚知道/把握你孩子的行蹤
聖經有很多告誡父母不要寵溺孩子、該處罰就處罰的經文,而且清教徒的信念是原罪論以及“孩子是上帝託管的”
(並非個人所有物故不能照自己心意打造,但也不能完全不負教養責任)
我家有一本講以色列家庭教育的書,其實他們在餐桌上是鼓勵孩子辯論的,跟華人那種一句“小孩有耳沒嘴”就強制要人閉嘴是不同的
總之先不管什麼名目,西方(至少在發展心理學上的結論)其實是講究親子雙向溝通(協商/契約精神)以及謹守界線原則、履行承諾的,這是很耗費時間精神心力的...單方面脅迫強制不溝通、完全不約束(覺得長大會自動變好)或前後不一致可能一時輕鬆,但其實先甘後苦,後遺症很大。
The Dark
@thedark
Fri, Jul 17, 2020 7:09 AM
何頤:虎媽教育最不基督化的部分就是嚴格要求極高的分數與第一名的名次,不准練習鋼琴與小提琴以外的樂器,還有嚴厲禁止參與很多其他人際活動。
從基督宗教宣教的本意來看,大部分基督化的早期教育都鼓勵多接觸良好社交活動以增加多傳福音的機會。天主教靈修特別強調個人靈命善行 遠比知識(可能造成驕傲)更重要;
台灣的浸信會神學院更是不通知個別學生告知他們在班級考試的排名,鼓勵培養靈性與勸阻知識虛榮競爭。
美國的小學中學教育更是不公布排名,每個學生只會被通知自己的排名,保留每個學生在成績以外有被依照個人品格與人際特質被公平評價的機會。
美國社會的平等精神,德性教育與隱含的反對獨尊知識份子,重視團隊精神教育與人際關係溝通素養⋯ 都是跟虎媽教育的成績至上與競賽排名至上相反的。
The Dark
@thedark
Fri, Jul 17, 2020 7:09 AM
總結:虎媽教育目標為培養游士,美國社會崇尚培養土豪,以至於美國土豪社會普遍激烈反對虎媽游士教育
The Dark
@thedark
Fri, Jul 17, 2020 7:10 AM
蔡獻葵 :其實就是搶一個位子的概念,搶某個學校的入學資格、某幾間公司的職缺、某個交響樂團的某個位置,跟宮廷爭寵差不多。
舉凡需要團體合作創造的東西就是本能會排斥,所以不可能喜歡組搖滾樂團創作寫歌、痛恨參加體育性隊伍為團體榮譽打拼。
虎媽能接受小孩從軍,大概也是希望透過達成鑑測或考試站到軍隊中的高級軍官位置。肯定不是有什麼共同體的責任感或是保護同胞的榮譽感。
The Dark
@thedark
Fri, Jul 17, 2020 7:15 AM
蔡獻葵
華人) 所以常常有那種印度人比華人更容易再跨國企業升到高層的抱怨,歧視華人brabrabra...(華人) 這種只想獨善其身的精神,除了技術官僚跟高級白領外還真的沒位置適合了
The Dark
@thedark
Fri, Jul 17, 2020 7:17 AM
Chia-heng Seetoo: 虎媽的教育方法只能教出優秀的高級白領,沒有辦法養出下一個Bill Gates或Steve Jobs。關鍵差異就在於「剝奪了下一代自己探索興趣和形成有機人際關係網的機會」。這是為什麼有那麼多來Amy Chua家裡作客的人覺得受不了的最大理由。你可以要求小朋友準時回家,也可以要求他們的學業、生活習慣,但剝奪自由發展的興趣顯然是十分「邪惡」的
The Dark
@thedark
Fri, Jul 17, 2020 8:12 AM
Johnny Cheung :從軍已是最大突破/Karl Lo:不過如果以撿便宜的心態去當非戰鬥兵種的職務,大概也別妄想升到哪裡去了⋯⋯
載入新的回覆
聖經有很多告誡父母不要寵溺孩子、該處罰就處罰的經文,而且清教徒的信念是原罪論以及“孩子是上帝託管的”
(並非個人所有物故不能照自己心意打造,但也不能完全不負教養責任)
我家有一本講以色列家庭教育的書,其實他們在餐桌上是鼓勵孩子辯論的,跟華人那種一句“小孩有耳沒嘴”就強制要人閉嘴是不同的
總之先不管什麼名目,西方(至少在發展心理學上的結論)其實是講究親子雙向溝通(協商/契約精神)以及謹守界線原則、履行承諾的,這是很耗費時間精神心力的...單方面脅迫強制不溝通、完全不約束(覺得長大會自動變好)或前後不一致可能一時輕鬆,但其實先甘後苦,後遺症很大。
從基督宗教宣教的本意來看,大部分基督化的早期教育都鼓勵多接觸良好社交活動以增加多傳福音的機會。天主教靈修特別強調個人靈命善行 遠比知識(可能造成驕傲)更重要;
台灣的浸信會神學院更是不通知個別學生告知他們在班級考試的排名,鼓勵培養靈性與勸阻知識虛榮競爭。
美國的小學中學教育更是不公布排名,每個學生只會被通知自己的排名,保留每個學生在成績以外有被依照個人品格與人際特質被公平評價的機會。
美國社會的平等精神,德性教育與隱含的反對獨尊知識份子,重視團隊精神教育與人際關係溝通素養⋯ 都是跟虎媽教育的成績至上與競賽排名至上相反的。
舉凡需要團體合作創造的東西就是本能會排斥,所以不可能喜歡組搖滾樂團創作寫歌、痛恨參加體育性隊伍為團體榮譽打拼。
虎媽能接受小孩從軍,大概也是希望透過達成鑑測或考試站到軍隊中的高級軍官位置。肯定不是有什麼共同體的責任感或是保護同胞的榮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