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la
讀書心得 Thinking, Fast and Slow by Daniel Kahneman
https://images.plurk.com/cMe9DJE7xWmtNwshodxe8.png
中文翻成快思慢想,但似乎因為翻譯太爛有很多爭議
我自己覺得英文很好讀,但訊息量很大所以需要慢慢啃的一本書。感想相對的也比較難寫因為我畫了一堆重點、但覺得一言難盡(爆笑
作者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我原本以為會比較多人類行為經濟學相關的內容,但其實更多就只是心理學?不過自己覺得很有趣,同時因為讀的時候社會上發生了很多事(covid19、BLM等等),有些事情意外的可以直接套用在時事上,尤其是自己看到某些訊息做出的反應這點讓我覺得才是最實用的地方。
也就是說比起看破他人的語術,解釋自己行為跟思考這點才是亮點。
pala
以下會劇透(?) 我也不是專業翻譯的,所以就當是我自己記下來覺得比較有趣的筆記
pala
人的思考有兩種系統:
系統1:快速,無時無刻存在,直覺,先入為主,容易出錯
系統2: 慢,懶,必要時才會啟動,負責複雜的思考,但因為懶所以也常常採用系統1給的建議跟資訊。
當系統2正在忙的時候,基本上系統1就會介入所有其他決定 (正在忙碌記數字的時候被問要吃巧克力蛋糕還是水果沙拉,明明之前才說只能做健康的選擇,系統1會介入可能還是做出自己下意識喜歡的選擇)
系統1容易被影響跟有偏見,系統2擅長懷疑跟不相信,但系統2有時很忙,而多半很懶
pala
自我控制
自我克制是需要專注力跟力氣的,因為控制思考跟行為是系統2的工作
因為自我控制很累,所以人整體會受影響,此稱為ego depletion
當正在做需要自我控制的事情時,人的血糖會降低。
---
所以或許有時發現自己比較無法控制自己的時候,可以給自己打打氣(咦
pala
Priming: Florida effect
實驗:當一群學生用四個跟年長相關的字造句後,走過長廊到另一個地方,他們真的會走得比較慢。
---
人真的很容易被受影響...。是說這實驗也太有趣了wwww
pala
Mere exposure effect
比較好念的公司股票簡寫 股價比難念的好
實驗:當人隨意地接觸到一些不懂的土耳其文,接觸的多就相較之下有好印象。
---
感覺就是廣告的原理啊,廣告打越多、廣告曲越洗腦,把熟悉度提高。
pala
We want coherence
人追求前因後果,譬如每天的報紙頭條,將各種差不多時間發生重大事件連結在一起,因為人天性覺得事情就應該是要有因果:系統1擅長隨意找出因果關係。
---
文中舉了股價漲跌為例子,真的很貼近wwww 看這段的時候剛好是病情跟BLM期間,早上股票漲就會寫說確診數量變少or抗議事件落幕,但下午跌的話也是會看到有頭條把同樣的事件當成是理由(爆笑
pala
What you see is all there is
你就只看到你能看到的東西?
其中一個實驗是模仿法庭,檢察官給不同群人看一個殺人事件的正反面。結果只看到一個故事的人比看的兩面故事的人還要更有自信自己做的決定跟認知是對的。
---
其實仔細想想理所當然? 因為只看到一面所以不會猶豫不決,這在很多BLM討論中讓我覺得有點心有戚戚焉...。只看到某些消息其中一面的人講話都信誓旦旦卓卓逼人,看到不同種來源的消息的人可能的確是知道的比較多,但吵起來可能光氣勢就輸給前者...。
但或許因為人只會知道自己接觸的到的東西,讓我覺得自己思考跟感觀應該要更包容一點,因為一定有自己看不到的部分...。
pala
Anchoring Effect
當店家寫「一人只能買12個罐頭湯」跟「沒有限制」時,消費者反而買比沒有公告/沒有限制還要更多罐頭湯。
買賣房子:先開價有優勢,因為他設定了一個價格,你接下來潛意識都會被這個價格左右。
這個問題在公共安全跟法條上有絕大的關係:尤其是個人意外受傷。店家希望有法條設一個賠償上限,以為可以避免賠償價格太高,但這樣反而會把很多小的賠償金額拉高。
---
公共安全法條這裡超級有趣! 我可以理解罐頭湯跟買賣房子的舉例,但賠償上限這點倒是沒有想到XD
pala
Availability cascade
因為報導+曝光度高,反而造成大眾把問題上綱,假設法律不是因為證據/科學根據而是因為大眾的反應而作出決策(如:Love Canal污染事件,因為鬧很大所以政府花了不成比例的金額處理,但實際上遠遠浪費了金額),可能反而會造成所有人的損失。
人天生就會想到自己知道最糟糕的狀況,通常都只想到那些分子,但忽略了分母大小。
恐怖攻擊就善用這點:其實發生機率很小,但可以有效地造成大眾恐懼跟超越實際上比例的反應。
書內提出兩派看法,一個覺得需要避免受不理性大眾影響而應該都只讓專家做決策,另一邊覺得就算大眾的恐懼不成比例,但你還是不能不重視,因為身為政府跟決策者,你的職責除了保護眾人健康、社會安寧也是要顧及。(作者兩者都同意)
---
我還是...怕搭飛機....(毆
pala
The social cost of hindsight/ hindsight bias
當人改變自己的理念後,會忘記自己以前曾經持有過的理念。
這讓旁人用結論去評價一個決定、而不是過程
像是一個失敗的手術,旁人會以「手術失敗」的結論去評價動手術這個決定,覺得醫生早該知道手術有失敗的可能性,但忽略了當初會決定要動手術是因為所有人都覺得失敗的可能性很小。
當初明明所有人都是這麼覺得,但事後卻忘記了。
pala
Intuition vs formulas
要評估面試的時候,盡量寫下大約6條評估標準。
這些要不會被其他條影響、本身自己也有自信可以公正的一條條評估。
然後避免halo effect,一次只評估一條。
最後告訴自己把所有分數加起來,你就要分數最高的那個人,無論你本身是否有沒有更喜歡另一個人。
---
身為會需要面試他人的人,記下來給自己。
pala
Over confidence: premortem
預防過度自信而做出錯誤決定:
一個組織在做大決定的時候,可以把所有人聚集起來回答這個問題:
假設已經一年過後,我們做了這個決定並且行動,結果卻非常慘烈。請花5-10分鐘寫這一年慘烈的歷史。
---
我覺得這個超棒....!!!!!!!!!!! 無論是不是在公司做什麼大決策,感覺要決定自己比較重要的事情也可以這樣...!
寫出來有點像是把可能會遇到的障礙/困難/問題都列出來,而且用寫故事的方式,感覺可以避免過度自信的時候常常「想不出有什麼問題」。
我最近考慮換工作也該來試試這個方法XD
pala
Bad is stronger than Good
壞的力量是遠遠勝於好的。
“Bad impressions and bad stereotypes are quicker to form and more resistant to disconfirmation than good ones"
比起好印象,人會很快的成立壞的印象跟刻板印象,而且很難更改。
pala
The fourfold pattern
https://images.plurk.com/yRRqfqOBh2hibiZctorOp.jpg
左上: 很高的機率可以得利 (95%可以獲得一萬元),擔心失望(成為5%怎麼辦),所以反而會為了避免損失而接受較差的條件。
右上: 很高的機率會損失(95%會損失一萬元),無論如何都希望能避免損失,所以反而願意為了低機率可能性而冒險,放棄較好的條件。
左下: 很小的機會可以獲得極大的利益(5%可以獲得一萬元),希望可以獲得所以願意為了低機率而冒險,放棄較好的條件
右下: 很小的機會會損失(5%可能損失一萬元),希望無論如何能避免損失,為了那低機率而保守,接受較差的條件
---
自己覺得也很有趣,在某些事情上覺得豁然開朗,如玩桌遊的時候常常覺得要豁出去了(慢著
pala
Emotional framing
1.你願意接受一個賭局,有10%機會贏$95,然後90%可能會輸$5?
2.你願意付$5買一張樂透,有10%機會贏$95,然後90%什麼都贏不到?
-
-
-
(大多數人都會選2,但其實兩個是一樣的)
把損失講成是必要的花費大家就都可以接受惹(爆笑
pala
Duration neglect and peak-end rule
書中舉出一系列的實驗讓人評價一個人的一生是否快樂。將那人的人生增長兩倍完全一點影響都沒有。
而且加5年「稍微快樂」的日子到一個「非常快樂」的人生,反而會讓人評價這個人生是比少五年的人生還要不快樂。
這有點像是寧缺勿濫的盤子例子:套組A比套組B多了5個稍有損壞的盤子,一般人反而給套組B比較高的估價。
pala
Remembering self vs Experiencing self
記憶體驗
因為本質上的優勢,所以很多事情人都是用記憶來做決定。
像是選擇要怎麼樣的旅行/假期。
有個實驗是問人假如在旅行/假期結束,所有的照片跟影像通通都會被刪除,你也會失去這之間所有的記憶,大多數的人就覺得就沒必要去旅行了。
---
對於喜歡旅行+也很愛紀錄旅行的我來說,這超寫實...。或許比起瘋狂的拍照跟買紀念品,我應該多放下這些東西好好體驗就好
pala
------------------------
pala
筆記跟心得結束。
裡面當然也是有探討話術的部分,像是如何改變數字(10%可能性失敗vs90%可能性成功)來影響人,但這些有點多也不是太意外,就不寫了...。
對我來說比起偵測他人試圖影響自己的話術,這本我比較喜歡一些點是可以用來調整自己心態跟思考的,也不是說馬上就能放下或者是改變心態啦,不過知道一些也覺得稍微有趣(?
pala
裡面提到很有趣的就是股價跟所謂的投資專業經理人,被種種實驗證明他們做決定跟丟骰子沒兩樣wwww
因為股價上下很大的部分也是接近隨機,那些專業經理人的「經驗」在完全隨機的場合是沒有用的。
專家/經驗在某些場合是有用的,就是要能重複證明能創出同樣的成果,文中指出消防員潛意識可以判斷出火場的狀況而快速做出反應是其中一種。
---
所以我股票買著然後沒有天天去看是對的(靠
同樣也可以理解現在很多都靠軟體去處理投資了....
小頭\\\
謝謝pala的分享,超棒的筆記 前陣子看了翻譯版的快思慢想,罐頭湯那個完全就是我了 看到限量就買爆!!!
pala
小頭\\\ : 我也常常落入罐頭湯的陷阱 但那這個好難控制自己啊XDDD 系統2快點運作啊啊啊
pala
同人本根本也是罐頭湯啊,限量真的就令人失去理智(毆
杯具💜(ӦvӦ。)
中文翻譯真的超級爛,看過原版再看翻譯版會有一種我到底看了什麼的感覺 啊不過身為心理系學生的我,洪蘭的瓜也不是第一次吃了
pala
杯具💜(ӦvӦ。) : 上次朋友貼翻譯爭議的維基頁面給我看www實在是歎為觀止wwww 他為何可以一直翻譯啊難道沒別的人了嗎
阿彌:沒有錢就是快有錢了
說實在哪一個研究學者會有閒去翻譯別人的著作啊......
杯具💜(ӦvӦ。)
pala : 聽說她好像常叫自己的研究生代翻也可能只是不想承認自己爛的藉口啦……她後臺是真的硬,硬到不只爛翻譯一堆、根本在濠洨的報章雜誌撰文也一堆 她的名字是地雷等級,看到作者或譯者是她,基本就可以跳過了別浪費時間……
pala
阿彌:沒有錢就是快有錢了 : 我記得還是有?有些是愛很大或想要發揚光大?但翻的爛就(ry
pala
杯具💜(ӦvӦ。) : 叫研究生翻也不是很意外,都有維基百科條目也可以繼續接翻譯也的確需要後台很硬www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