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芺綾。
@sasintecia
Wed, Jul 8, 2020 5:13 AM
Wed, Jul 8, 2020 5:14 AM
12
廖莉華
/阿查依蘭的呼喚
導演的回覆有兇喔w
席芺綾。
@sasintecia
Wed, Jul 8, 2020 5:15 AM
前情提要
@sasintecia - 又出爭議了(?)
singing
@heer6252541
Wed, Jul 8, 2020 7:01 AM
我覺得有趣的是看到最後的保留訴諸法律途徑,目前推行口述歷史作為重要佐證的民族法庭在台灣不知道推行到什麼樣的程度?不然以現行情況,可能專家背書在法庭中作為引證的效力是大過於口述歷史的?官大偉是有討論過口述歷史放在傳統領域劃分上的可能上(土地權),但關於「頭銜」由第三方(法官應該就是漢人)來判斷誰才是正統有點微妙跟弔詭,法庭/公部門凌駕部落可能又落入漢人當裁判、誰有資格仲裁的批評。
singing
@heer6252541
Wed, Jul 8, 2020 7:01 AM
在還沒有完備的民族法庭之前(但目前有推行民族法庭的國家看案例也覺得微妙),如果要推原民主權,請出「國家法律」「作為更龐大的第三者」不只是協調更是仲裁以獲得確切實名,某種程度上仍是對整個族群的主權伸張上妥協,不太利於目前想推行中華民國與各族是國與國的關係,這種依傍「國家法律」久了可能就會成為規訓。不過目前也很難想/想像出怎麼樣解決上述跨部落需要仲裁的問題,感覺需要集結多個部落討論,不知道以前部落間有沒有解決的例子可以去回應?
席芺綾。
@sasintecia
Wed, Jul 8, 2020 7:38 AM
singing
:
法庭上口述依然不採用,但如果同時提供詳細地圖、史料整理、政策與政府發的公文等等的話,口述資料會稍微被考量。(不過現在也有可能交由調查單位進行專案處理。)
口述資料的缺點仍然明顯,官司對象是公家機關或企業的話還好,但雙方都是族人的時候,口述資料就很容易打架,像這起事件是爭家族繼承權,雙方口述相符的機率⋯⋯。但當時的原住民就是缺乏紙本資料,就是只能靠族人口述,目前也沒有訂出符合族人需求的法條,於是這個議題仍然在原地打轉。
席芺綾。
@sasintecia
Wed, Jul 8, 2020 7:52 AM
singing
:
以土地來說,原住民的土地觀畢竟不是私有土地制,所以跟近代法律各種不合;繼承的狀況也是,ROC現行的繼承法是以漢人的習慣法來制定的,後續修正也是往性別平權的方向走,法律的制定和修正都和原住民的社會制度不同,這是造就這些問題的因。
所以原住民私底下常常在喊獨立或自治,各個族群可能都需要足夠的法律人,才能全面制定吻合自己族群的法律。
我父親就是會拿ROC法解讀原住民事件,還覺得他依法思考完全正確的類型。
席芺綾。
@sasintecia
Wed, Jul 8, 2020 7:59 AM
singing
:
在ROC法律底下的法庭不太可能獲得完美解,再怎麼想追求「公正」,但法條對原住民來說,本身就是傾斜的。協調和仲裁還是要做,但無論請漢人還是族人作為仲裁者,都不見得會有完美的結果,只是族人和了解族人較深的法律人在場時,對族人造成的損害程度可能比較小。
席芺綾。
@sasintecia
Wed, Jul 8, 2020 8:01 AM
singing
: 關於這篇提到的保留訴訟權益,只能說雙方應該都沒有往族群主權問題上想。畢竟現在也不知道到底哪一年有專門處理原住民傳統爭議的仲裁機構/法律/法庭/場合,這也不是很適合靠部落會議解決的議題(有的族可以靠部落會議重新推舉領袖,但paiwan是貴族制的關係,耆老的意見也不盡相同,所以沒有辦法適用部落會議表決。)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雙方可能就會考慮訴諸現有的法庭,至少會獲得足夠的公開辯論機會。
至於這到底有沒有效,或法官到底判不判得出結果,就是另一回事了。
我覺得他們如果打官司,重點應該不會放在領袖繼承權,會打一些比較枝微末節的部分(例如影片某些橋段到底是不是抹黑
席芺綾。
@sasintecia
Wed, Jul 8, 2020 8:02 AM
singing
: 合適的例子我也說不出來,因為大部分的官司都有一點殘缺,我本身看的法庭紀錄也有限。
但如果是paiwan的繼承爭議例子,那實在是太多了(ry
席芺綾。
@sasintecia
Wed, Jul 8, 2020 1:34 PM
我隨便寫就隨便看
Cidal長草
@cv100118
Sun, Jan 15, 2023 8:45 PM
結果判決書出來,她並沒有該家族之身份。
載入新的回覆
導演的回覆有兇喔w
法庭上口述依然不採用,但如果同時提供詳細地圖、史料整理、政策與政府發的公文等等的話,口述資料會稍微被考量。(不過現在也有可能交由調查單位進行專案處理。)
口述資料的缺點仍然明顯,官司對象是公家機關或企業的話還好,但雙方都是族人的時候,口述資料就很容易打架,像這起事件是爭家族繼承權,雙方口述相符的機率⋯⋯。但當時的原住民就是缺乏紙本資料,就是只能靠族人口述,目前也沒有訂出符合族人需求的法條,於是這個議題仍然在原地打轉。
以土地來說,原住民的土地觀畢竟不是私有土地制,所以跟近代法律各種不合;繼承的狀況也是,ROC現行的繼承法是以漢人的習慣法來制定的,後續修正也是往性別平權的方向走,法律的制定和修正都和原住民的社會制度不同,這是造就這些問題的因。
所以原住民私底下常常在喊獨立或自治,各個族群可能都需要足夠的法律人,才能全面制定吻合自己族群的法律。我父親就是會拿ROC法解讀原住民事件,還覺得他依法思考完全正確的類型。在ROC法律底下的法庭不太可能獲得完美解,再怎麼想追求「公正」,但法條對原住民來說,本身就是傾斜的。協調和仲裁還是要做,但無論請漢人還是族人作為仲裁者,都不見得會有完美的結果,只是族人和了解族人較深的法律人在場時,對族人造成的損害程度可能比較小。
至於這到底有沒有效,或法官到底判不判得出結果,就是另一回事了。我覺得他們如果打官司,重點應該不會放在領袖繼承權,會打一些比較枝微末節的部分(例如影片某些橋段到底是不是抹黑但如果是paiwan的繼承爭議例子,那實在是太多了(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