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Herethere
@MrHerethere
Mon, Jul 6, 2020 2:16 PM
205
40
最近看到了討論找工作有關的噗,想起了當初求職時的徬徨以及後來歸納的小心得,想趁這個機會稍微分享一下。並不能適用於所有人/所有的情況,不過如果能提供一點點的幫助,帶來一些小小的靈光之類的,那就太好了。
🌈MrHerethere
@MrHerethere
Mon, Jul 6, 2020 2:16 PM
-----
*面試前*
-----
🌈MrHerethere
@MrHerethere
Mon, Jul 6, 2020 2:16 PM
-安排預演用的面試-
投工作的時候通常內心會有比較想去的公司,在面這樣的公司之前,可以先安排幾個面試當作暖身,讓自己投入面試的氣氛,作為一種「預演」。如果預演之後覺得有發揮得不好的地方,也可以在「正式」的面試前作修正。
另外當初找工作時,同樣在台北,不同公司的相似職缺開出的薪水有差到10K,所以多面看看,對多了解一點市場價(?)也有幫助。
🌈MrHerethere
@MrHerethere
Mon, Jul 6, 2020 2:17 PM
-有自信一點-
這個主要是在國外學到的經驗。投工作時常常需要提供cover letter,在其中介紹自己的學經歷,以及為什麼自認適合這份工作。一開始我寫的都比較含蓄跟保守,假使某技能有80分的實力,基於謙虛(?)的立場會寫成60分;但後來被朋友點醒,說這種場合並不是謙虛大會,當其他應徵者都大方描述自己有100分時,亞洲人的客氣習性反而會使帳面差異從20變成40。姑且不論實際上的差距,投履歷本來應該的是展現自己,變成殺自己威風就本末倒置了。
🌈MrHerethere
@MrHerethere
Mon, Jul 6, 2020 2:17 PM
-----
*面試中*
-----
🌈MrHerethere
@MrHerethere
Mon, Jul 6, 2020 2:17 PM
-談薪資待遇的時候直接給一個具體的數字、不要給區間-
例如找第一份工作時候我曾提過想要38-42K的待遇,人資後來直接從38K開始往下砍,但我當時其實真正期望的是40K。像這種「由自己先退一步」的談判方式其實並不適合,建議的方法是一開始就提高一點,才有談價的空間。例如想要40K的話就提42K、或是乾脆更大膽的45K。人資通常都會砍的。談薪資基本上就是討價還價的過程,如果被對方砍太多也還可以繼續爭取看看,爭取的內容也不用限於金錢(例如我曾聽說過要求更多年假的狀況)。實在不能接受的話,也不用勉強自己作過多的妥協。
🌈MrHerethere
@MrHerethere
Mon, Jul 6, 2020 2:17 PM
-設定一個薪資底線-
這個底線是一個綜合了工作地點(以台灣來說就是北中南部)、工作內容、學歷經歷等要素,而估算出來的「作為一個員工」的價值,也是一個「我把自己每天這段時間給工作」所希望得到的報酬。低於那之下太多的我當時都沒有接受。
🌈MrHerethere
@MrHerethere
Mon, Jul 6, 2020 2:17 PM
-留心話術-
面試時有時候薪水是以package的方式談的,例如求職者希望40K,人資可能會加入三節、績效或是全勤獎金等去計算,說這樣換算的話每個月就有到40K,但實際可能要過試用期才能得到獎金,就等於其實變相被砍了期望的薪水。只是小細節,不過面試的時候問清楚一點,自己心裡也有底,能不能接受這樣的換算可以另外考慮。
之前在德國找工作時也有遇過這種狀況(原來並非亞洲特產),後來才發現被拿來併入計算的每月交通補助在其他同事那邊是額外給的,所以盡量問清楚比較好。再者,一家公司如果連面試都要用很多的話術,實際進去後通常也會發現公司本身很難非常正派。(也因此上述公司的缺我進去後沒多久就發現……額,塊陶比較好
)
🌈MrHerethere
@MrHerethere
Mon, Jul 6, 2020 2:17 PM
-面試是雙方互相評估的場合-
如原噗也有提到的,雖然說是「求」職者,但是員工並不用覺得只有自己是被檢視的一方,也不用覺得應該事事配合公司規定所以不敢主張自己的想法。員工需要工作、公司需要職員,都是互相的;有給有得,都是平等的。
🌈MrHerethere
@MrHerethere
Mon, Jul 6, 2020 2:17 PM
-不說前公司的壞話-
換工作時難免在面試的時候被問到為什麼要換,這個時候盡量不要說是因為「前公司待遇不好」「同事難相處」「公司管理方式陳舊」之類負面的話,除了會顯得自己不專業之外,怎麼回基本上可能都不太對。可以試著修飾一下,將理由轉換為給自己的加分項,或者對目標公司的肯定,例如「前一份工作內容跟期望能精進的項目不同」「希望能在更有組織的公司學習有系統的工作方式」,之類的。(不是標準答案,只是舉個例子)
🌈MrHerethere
@MrHerethere
Mon, Jul 6, 2020 2:17 PM
-合理而正當的換工作的理由-
連同台灣與國外的工作經驗,我現在作的其實是第五份工作,其中短一點的分別只有三個月跟六個月。面試的時候也被問過,為什麼會換這麼頻繁,這時候我給出的答案是:其中一家經營不善所以業務要改組、另一家則是招募時的職缺內容與實際不符(這時候並表明面試公司的職缺是自己想做的)、做超過一年的一家則是因為搬家因素不得不辭;同時也有透露出可以的話其實很想在同一家公司待很久的期望,只是可惜有一些不可抗拒的因素才導致這樣的變動。
後來我有被錄取。因此重點不是絕對不能沒做到一年就想換工作,而是能不能提出具有說服力、能讓人理解並接受的理由。
🌈MrHerethere
@MrHerethere
Mon, Jul 6, 2020 2:18 PM
-----
*面試後*
-----
🌈MrHerethere
@MrHerethere
Mon, Jul 6, 2020 2:18 PM
-避免沒有補償的加班-
沒有對應的補休或加班費的話,自願的加班只是將自己的時間送給公司;雖然手上的工作沒作完也許會拖到進度,但如果上班時間已經盡全力卻無法完成的話,那公司本身自己也要負擔規劃上的不完善,不應該由員工獨自去承擔。適度的加班如果應付得來的話不是不可以,不過如果變成常態,也是一種需要注意的訊號。
還是小菜鳥的時候我也是剛入職的前幾個月天天留著加班回郵件,還覺得沒回完不能回家。但更熟悉業務後我才意識到,其實那些郵件當天沒寫也不會爆炸。如果一天真的做不來,重要的是將手上的工作們排出重要順序,從急的開始做,不急的隔天再處理沒關係。
退一萬步來說,一間公司如果真的因此爆炸了,原因通常不只於一封沒寫的郵件,那麼就讓它爆炸吧
🌈MrHerethere
@MrHerethere
Mon, Jul 6, 2020 2:18 PM
-寧爛勿缺沒關係,重點是不要卸於惰性-
因為不得已必須先接下不那麼喜歡的工作並不是全然的壞事,不過如果察覺這個環境不對勁或是不適合,即使做習慣了也盡量還是要跳離開來;要換工作的話也應該越換越好。雖然離開舒適圈重新找工作很煩、雖然也許會有「就這樣也沒關係吧」的想法,但依我個人的經驗來說,積極一點的行動能帶來的其實是難以想像與更值得的報酬。
🌈MrHerethere
@MrHerethere
Mon, Jul 6, 2020 2:18 PM
-適度調適身心-
之前也進到屎坑過,那時候為了不要有經濟壓力,選擇的是一邊工作一邊找。下班後的可支配時間本來就不能算多,那時候因為找工作的壓力(真的很想盡快找到新的工作然後提離職),反而把自己搞得很不快樂,連消遣都不敢,深怕一時的鬆懈會錯過難得的職缺,整個人變得只以工作打轉。現在回頭想想真的很不好。後來調適的方法是每天規劃一段固定的時間,盡力去投工作,然後那段時間以外的部分就讓自己放鬆,告訴自己「今天已經很努力很棒了」,然後不再去想工作並盡量去做開心的事。
🌈MrHerethere
@MrHerethere
Mon, Jul 6, 2020 2:18 PM
-不要失去信心-
用說的很輕鬆,但找過工作的人應該都知道這很難,尤其是被拒絕或是投一堆履歷卻毫無回音的時候;雖然很難,還是要告訴自己,那是因為適合自己的工作還沒出現,不是自己不好。不得已只能先作著不那麼喜歡的工作,也不要因此覺得是自己不值得;找工作除了自己的努力也憑藉運氣,有時候是真的需要等待一下時機。不要失去信心、每天持續努力,遇到這樣的時機時,盡力去抓住,就好。
🌈MrHerethere
@MrHerethere
Mon, Jul 6, 2020 2:18 PM
另外就是……有一天遇到了機會卻不確定自己有沒有能力駕馭的時候,唯一答案就是不要怕、衝衝看;衝了也許會失敗,但日後至少不遺憾;而且衝了成功的可能性也是存在著的。可怕的有時候其實只是自己的想像。
🌈MrHerethere
@MrHerethere
Mon, Jul 6, 2020 2:18 PM
大概就是這樣,寫得有些零碎。如果有機會回到過去跟還是新鮮人的自己說話的話,我會想告知這些;所以也就大著膽子,寫了出來。在更有經驗的人眼中也許顯得班門弄斧,還是希望多少能提供給正在徬徨的人一些幫助
🌈MrHerethere
@MrHerethere
Mon, Jul 6, 2020 2:59 PM
-
補一下原討論串
ಠ_ಠ - 早安,各位新鮮人 因為看到河道上很多急於找工作的孩子焦慮的模樣 奔三的阿姨這邊有些話要說 雖...
ಠ_ಠ - 紀錄一下 以前的想法&出社會之後的價值觀落差衝擊 適用年齡大概在15~25歲之間
伊集院晶👨👩👦立繪難產🤯
@Daniel_Wu_commom
Tue, Jul 7, 2020 12:36 AM
(眼神死
🌈MrHerethere
@MrHerethere
Wed, Jul 8, 2020 1:25 PM
伊集院晶👨👩👦立繪難產🤯
:
大家都是過來人(??
bowlinyw
@bowlinyw
Tue, Aug 11, 2020 12:25 PM
人生的導師!! 我求職期間應該先找你聊聊的! XD
🌈MrHerethere
@MrHerethere
Tue, Aug 11, 2020 3:38 PM
bowlinyw
: 不是求職期間也可以來聊聊
載入新的回覆
*面試前*
-----
投工作的時候通常內心會有比較想去的公司,在面這樣的公司之前,可以先安排幾個面試當作暖身,讓自己投入面試的氣氛,作為一種「預演」。如果預演之後覺得有發揮得不好的地方,也可以在「正式」的面試前作修正。
另外當初找工作時,同樣在台北,不同公司的相似職缺開出的薪水有差到10K,所以多面看看,對多了解一點市場價(?)也有幫助。
這個主要是在國外學到的經驗。投工作時常常需要提供cover letter,在其中介紹自己的學經歷,以及為什麼自認適合這份工作。一開始我寫的都比較含蓄跟保守,假使某技能有80分的實力,基於謙虛(?)的立場會寫成60分;但後來被朋友點醒,說這種場合並不是謙虛大會,當其他應徵者都大方描述自己有100分時,亞洲人的客氣習性反而會使帳面差異從20變成40。姑且不論實際上的差距,投履歷本來應該的是展現自己,變成殺自己威風就本末倒置了。
*面試中*
-----
例如找第一份工作時候我曾提過想要38-42K的待遇,人資後來直接從38K開始往下砍,但我當時其實真正期望的是40K。像這種「由自己先退一步」的談判方式其實並不適合,建議的方法是一開始就提高一點,才有談價的空間。例如想要40K的話就提42K、或是乾脆更大膽的45K。人資通常都會砍的。談薪資基本上就是討價還價的過程,如果被對方砍太多也還可以繼續爭取看看,爭取的內容也不用限於金錢(例如我曾聽說過要求更多年假的狀況)。實在不能接受的話,也不用勉強自己作過多的妥協。
這個底線是一個綜合了工作地點(以台灣來說就是北中南部)、工作內容、學歷經歷等要素,而估算出來的「作為一個員工」的價值,也是一個「我把自己每天這段時間給工作」所希望得到的報酬。低於那之下太多的我當時都沒有接受。
面試時有時候薪水是以package的方式談的,例如求職者希望40K,人資可能會加入三節、績效或是全勤獎金等去計算,說這樣換算的話每個月就有到40K,但實際可能要過試用期才能得到獎金,就等於其實變相被砍了期望的薪水。只是小細節,不過面試的時候問清楚一點,自己心裡也有底,能不能接受這樣的換算可以另外考慮。
之前在德國找工作時也有遇過這種狀況(原來並非亞洲特產),後來才發現被拿來併入計算的每月交通補助在其他同事那邊是額外給的,所以盡量問清楚比較好。再者,一家公司如果連面試都要用很多的話術,實際進去後通常也會發現公司本身很難非常正派。(也因此上述公司的缺我進去後沒多久就發現……額,塊陶比較好 )
如原噗也有提到的,雖然說是「求」職者,但是員工並不用覺得只有自己是被檢視的一方,也不用覺得應該事事配合公司規定所以不敢主張自己的想法。員工需要工作、公司需要職員,都是互相的;有給有得,都是平等的。
換工作時難免在面試的時候被問到為什麼要換,這個時候盡量不要說是因為「前公司待遇不好」「同事難相處」「公司管理方式陳舊」之類負面的話,除了會顯得自己不專業之外,怎麼回基本上可能都不太對。可以試著修飾一下,將理由轉換為給自己的加分項,或者對目標公司的肯定,例如「前一份工作內容跟期望能精進的項目不同」「希望能在更有組織的公司學習有系統的工作方式」,之類的。(不是標準答案,只是舉個例子)
連同台灣與國外的工作經驗,我現在作的其實是第五份工作,其中短一點的分別只有三個月跟六個月。面試的時候也被問過,為什麼會換這麼頻繁,這時候我給出的答案是:其中一家經營不善所以業務要改組、另一家則是招募時的職缺內容與實際不符(這時候並表明面試公司的職缺是自己想做的)、做超過一年的一家則是因為搬家因素不得不辭;同時也有透露出可以的話其實很想在同一家公司待很久的期望,只是可惜有一些不可抗拒的因素才導致這樣的變動。
後來我有被錄取。因此重點不是絕對不能沒做到一年就想換工作,而是能不能提出具有說服力、能讓人理解並接受的理由。
*面試後*
-----
沒有對應的補休或加班費的話,自願的加班只是將自己的時間送給公司;雖然手上的工作沒作完也許會拖到進度,但如果上班時間已經盡全力卻無法完成的話,那公司本身自己也要負擔規劃上的不完善,不應該由員工獨自去承擔。適度的加班如果應付得來的話不是不可以,不過如果變成常態,也是一種需要注意的訊號。
還是小菜鳥的時候我也是剛入職的前幾個月天天留著加班回郵件,還覺得沒回完不能回家。但更熟悉業務後我才意識到,其實那些郵件當天沒寫也不會爆炸。如果一天真的做不來,重要的是將手上的工作們排出重要順序,從急的開始做,不急的隔天再處理沒關係。
退一萬步來說,一間公司如果真的因此爆炸了,原因通常不只於一封沒寫的郵件,那麼就讓它爆炸吧因為不得已必須先接下不那麼喜歡的工作並不是全然的壞事,不過如果察覺這個環境不對勁或是不適合,即使做習慣了也盡量還是要跳離開來;要換工作的話也應該越換越好。雖然離開舒適圈重新找工作很煩、雖然也許會有「就這樣也沒關係吧」的想法,但依我個人的經驗來說,積極一點的行動能帶來的其實是難以想像與更值得的報酬。
之前也進到屎坑過,那時候為了不要有經濟壓力,選擇的是一邊工作一邊找。下班後的可支配時間本來就不能算多,那時候因為找工作的壓力(真的很想盡快找到新的工作然後提離職),反而把自己搞得很不快樂,連消遣都不敢,深怕一時的鬆懈會錯過難得的職缺,整個人變得只以工作打轉。現在回頭想想真的很不好。後來調適的方法是每天規劃一段固定的時間,盡力去投工作,然後那段時間以外的部分就讓自己放鬆,告訴自己「今天已經很努力很棒了」,然後不再去想工作並盡量去做開心的事。
用說的很輕鬆,但找過工作的人應該都知道這很難,尤其是被拒絕或是投一堆履歷卻毫無回音的時候;雖然很難,還是要告訴自己,那是因為適合自己的工作還沒出現,不是自己不好。不得已只能先作著不那麼喜歡的工作,也不要因此覺得是自己不值得;找工作除了自己的努力也憑藉運氣,有時候是真的需要等待一下時機。不要失去信心、每天持續努力,遇到這樣的時機時,盡力去抓住,就好。
補一下原討論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