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鴉𓅓星盟探勘小隊
國家公園禁餵流浪動物並不可笑,可悲的是執意造成野生與馴化動物衝突的理盲論述 | 顏聖紘 | 鳴人堂
貓和狗都是因為人類的需求(狩獵、食用、寵物、勞役等),從牠們各自的野生動物祖先(歐洲野貓與灰狼),經過至少一萬年的馴化(domestication)而產生的人擇產物。牠們一旦變成馴化動物(domesticated animal)就再也不是「野生動物」。根據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的說明,無主的馴化動物一般被稱為流浪動物(stray animal),但如果這些流浪動物進入野地開始繁殖,就會被稱為野化動物(naturalized animal)。也就是說,就算牠們能在野地生存,但牠們仍然不會被視為原生野生動物(native wildlife)。
野保議題 動保議題
白鴉𓅓星盟探勘小隊
或許有人好奇野保議題和動保議題此二tag的不同,其實差別就是動保野保產生爭議的原因之一,這兩個tag建立於兩套法律上,分別是野生動物保育法,和動物保護法
白鴉𓅓星盟探勘小隊
動物保護法立意良善,卻也因為動物的社會距離(social distance),造成動保>>>>野保的公共意識,當野保和動保的價值核心互相抵觸時,動保永遠勝出,這時候最需要公權力介入和科普教育的推廣,其實這幾年科普教育上我有感覺出很大改善,無奈公部門配套還是不夠積極
白鴉𓅓星盟探勘小隊
社會距離的意思是貓狗、牲畜、寵物等和人類親近的動物,因為近在咫尺,所以容易引發親密的感情,相較之下生長在大自然或者生性害羞怕人的野生動物,因為難以親眼見到或者認識到,所以一般大眾比較不去在乎牠們的存續或未來
白鴉𓅓星盟探勘小隊
原住民宰殺穿山甲!檢為保育動物發聲 列「3大理由」1108字上訴…仍判無罪 | ETtoday新聞雲
更別提野保法在某些情況下是完全無效的,野保是一個既迫切聲量又極小的難題,希望一般大眾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不要去做一些沒有經過考慮的事情,迫害到處境已經很艱難的生物
白鴉𓅓星盟探勘小隊
看看最近幾天燒很大的浣熊事件,大家應該可以理解我的意思,具有「可觀賞性」「可馴化性」「可接觸性」的生物,容易引起親密的情緒,進而替該生物發聲,但是上千隻台灣食蛇龜被走私的時候,我通常不會在生態圈以外的地方看見任何人表達扼腕或轉發消息
白鴉𓅓星盟探勘小隊
社會距離無可避免~也不是錯誤~但是不能因為對犬貓親近的感情,就迫害到其他生物阿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