槿槿
不知道要放哪(ry
槿槿
ಠ_ಠ - 意外地備份到 #奇文共賞 #言論自由
結論其實在中間就已經出來啦
有些人就是只想要認識同好只愛人氣,你跟他講啥他都覺得可是別的這些沒有人氣重要,創作自由、身為創作者的風骨、將來可能被限縮沒辦法繼續看自己喜歡的東西等等等等,對他來說都是屁~~
在看的書剛好在講成癮的定義,對按讚跟回應等等交流的渴求我覺得也是會讓人上癮的
一般人根本無法處理那麼多,其實也不需要那麼多,但因為那個成癮性,就是會「想要」。當數量變成動力的主要來源甚至唯一來源的時候很多事情就變了。
槿槿
前幾天很多人轉的那個「如何讓興趣消失」的噗也是類似的事情
槿槿
嘛但也有可能一開始的動機就是要人氣
這樣也不能說是動機變了啦
槿槿
講到動機跟採用的途徑就想到也是很熱門的偷偷說河道某tag討論www
地下小說家阿歷
超多人說某tag的作者發聲明是在吵人氣,這點我覺得超有趣XDDDDDDD
槿槿
地下小說家阿歷 : 居然嗎www我倒是不覺得有那方面的意圖或至少那不是主要的⋯⋯
地下小說家阿歷
槿槿 : 我也覺得沒有那種意圖XDDDDDD 作者感覺是對於自己小圈圈感到滿足的人,發文也只關心小圈圈有沒有人反感,給我這種感覺。
新崑崙浴池清潔工.傑德席得
講人家是在弄炎上商法的絕對是搞錯什麼了XDDD
槿槿
人家這是百分之百純天然的啦☆
槿槿
說到人氣話題
因為中國的人口基數大帶來的大市場、大數字等等很大很大的期望而願意放棄各種自己本來理所當然擁有的東西,這樣的事其實也已經進行幾十年了啦,後果之一就是現正熱映中的武漢肺炎及相關效應
lofter翻車後這些反應只是又一次證明中國共產黨很會利用的人性弱點今後也還可以繼續用,慾望帶來的業障大家繼續共同承擔
槿槿
在看的書裡面有個概念是「慾望呼喚的不是能滿足慾望的東西,而是更多的慾望」,覺得很棒,希望看完書我可以有點腦力來寫寫心得。
槿槿
延伸的創作平台話題
看了一下鮮網大概倒了五六年了,光陰似箭()五六年在網路上已經算是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鮮網之後台灣至今沒有能跟鮮網一樣集中的平台
與其繼續討論「怎麼還沒有」問題,更有趣的或許是2014到現在台灣的網路交流環境有或沒有哪些條件,造成創作平台沒有辦法像鮮網那樣集中的問題
我是覺得除非有什麼特殊事件,不然可能以後都不會很集中了啦⋯⋯
槿槿
2014年到現在有幾個點我覺得是有影響的(這邊都單指ACG二次創作同人文,原創跟圖不討論)(且都是憑印象講,受我個人見聞限制很大)
1. 首先是同人場很久都沒有一統天下的全場洗版型作品了,作品很多、only場興盛可能都有關係。覺得現在是連Jump作品都不一定在台灣同人圈有很高知名度的時代⋯⋯而且台灣的熱門作品週期本來就換得算滿快的,近年更是越來越快。如果說不論歐美圈、布袋戲這種固有領域(),一場有超過三排攤位的作品算「很紅」的話,近年能紅過三場的作品我一時還真想不出⋯⋯當然這可能要詳細的去統計一下場刊。要更精確的話要去爬品書確認每攤在賣什麼,因為題材起落太快,大多數時候場刊圖都不準^q^而且三排這個數字其實也不算洗版。
槿槿
沒有一統天下的作品跟創作者讀者分散各地這兩件事算是雞生蛋蛋生雞吧,總之沒有聚集起來的理由。看到一個創作平台的時候大家都嘛先搜自己想看的,然後當然是不會有太多,接著就(ry
如果有一個超級大紅作+足夠數量的創作者跟讀者(其實可能也不用很多但他們彼此要有交流是最好的,帶風向&營造「有人可聊」的氣氛很重要)+他們有相當一段時間集中在一個平台並帶起話題,那可能是有點機會吧⋯⋯但這些條件在現在很難達成
槿槿
很難達成的理由就是2. SNS越來越興盛而且大家開始習慣把關於自己網路人格的一切東西都放在SNS上,SNS取代了以前鮮網這樣的平台擁有的統整功能。既然大家最後都要連到我的SNS頁面、上面也可以貼字,那為何不乾脆在SNS上寫就好?交流的功能也一併由SNS處理了。
這在中國沒有發生我覺得是因為他們的SNS審查都太嚴哈哈哈哈,微博不適合貼長文也不能貼各種嗯嗯啊啊的東西上去然後堂而皇之的上tag宣傳,所以lofter這種一開始什麼都能貼的地方就有需求。
槿槿
像日本人的主流SNS是推特,推特也是不太適合發長文+日本人有很多「這不能給圈外人看到」的顧慮,就算他開了專用帳號他也還是要貼privatter貼P站(加上P站自己也是一個歷史滿長的地方,比較早就聚集起用戶)。看日本人貼文就真的會看到很多那種「我只是想要做作品沒在管有多少人看」、「只想讓同溫層的人看到」的類型,鍵垢一層又一層的鎖,換坑就整個帳號爆破沒想要讓累積的讀者找到之類的。
槿槿
當然這裡面可能有更複雜的心態,但總之跟台灣現在的風氣,也就是普遍不排斥大家從看二創連結到認識創作者本人在網路上的社交性格和在網路上貼出來的日常生活碎片,是不太一樣的。也就是台灣二創作者在SNS上貼文的心理門檻跟技術門檻(至少臉書跟噗浪貼長篇文字效果都還不錯)很低,從交流方面來看直接貼SNS也可能Z>B,畢竟SNS上閒來無事搜搜tag的人很多,宣傳效果不錯
槿槿
資訊爆炸+SNS興盛的時代帶來的同溫層很厚現象也是一個因素,也就是3. 大家會越來越習於看自己同溫層內的東西並以此建構世界觀,掌握大環境樣貌變得越來越困難而成為單一個人會傾向放棄的題目。
槿槿
集中的創作平台其中一個特徵大概是「可以看看『大家』都在做什麼」,這種跨出自己平日觀測範圍又能體會「二創圈子」一體感的體驗曾經很重要,至少對我來說曾經很重要。但近年來我自己的體驗是,同溫層越縮越小變成體溫層,以前喜歡同一個作品就可以交朋友,現在CP都一樣也不一定會想輕易搭訕(rofl)
這也是有很多原因啦,要說我自己最想找的理由之一就是中國網路風氣開始四處擴散以後不愉快的事情實在太多了()假新聞和八毛帶風向等等事情也搞亂了日常生活,待在同溫層變成安穩的選項。
槿槿
(是說就連噗浪這種邊緣人平台都會看到八毛,真的很累)
槿槿
每次都想說我這樣豈不就是被中共得逞了嗎!!但實在又沒有堅強到可以跨出去看那些微博風dis角色言論等等過激發言⋯⋯批踢踢的討論品質也變得很差,看「大家」在幹嘛感覺越來越沒有意義。
槿槿
不論我個人的話,另一個感覺是公開發表言論時的傾向,越來越常看到「這作品怎樣怎樣為什麼不紅」、「這角色明明ooxx怎麼好像粉很多」、「那麼多人討論某某某但為什麼人氣投票出來票那麼少」這種「是不是只有我覺得」系列的發言。簡單說就是自己的認知跟實際現況有差距,很難接受,但實際上又不在意現況到底是什麼,只想相信自己相信的。怎麼好像在說韓粉()但韓粉確實也是這個時代的問題表現出的一種化膿症狀。很多人在意人氣(這之前也在河道上發過牢騷了)但同時don’t fxxking care跟自己不一樣的意見。也就是以自己非常個人的經驗來放大到全體,我這麼喜歡那全世界應該也都很喜歡,因為我的全世界就該是我看到想到的這個範圍。
槿槿
「知道大家在幹嘛」的需求消失了,真正被需要的是「我的世界沒被挑戰」的安定同溫層之壁。
槿槿
總之2020年的現在我覺得要再有一個集中程度高的二創發文平台是很難了,物理上沒需要(這幾年都沒有還不是就這樣過來了&有SNS),心理上其實也沒需要了。寫到這覺得很多東西還沒討論到但我累了所以就這樣()以上來自週六晚上忽然很想講話而且覺得時代變了跟得好累的BBA
槿槿
我也寫太多「也就是」了吧,詞彙好少好好笑
剛剛想到要做CWT攤位變遷研究的話完全無法像コミケ那樣直接拿場刊來當資料,要有可用數據得親自下去一攤一攤記錄WWWWWW難度超高而且過去的數據也很難追到了
槿槿
モミー 【少年ジャンプ+編集】 on Twitter
剛好看到這條
有大學生寫意見給少年JUMP+的編輯,講他覺得漫畫App要怎樣才適合年輕人
提出的兩點是「要在短時間內打中好球帶」跟「不想做選擇」
滿值得一看的意見&BBA讀完又覺得時代真的變了(ry
槿槿
「做選擇這件事會帶來壓力」確實是現在的社會狀況,比起在手上抓滿各種選擇但因為選擇不過來而搞得很狼狽、人生很有負擔的世代,現在的世代開始用「不想做選擇」來消化也是滿合理的。雖然我已經看不出來這樣會帶來怎樣的變化⋯⋯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