ಠ_ಠ
@anonymous
偷偷說
Tue, Jun 9, 2020 2:43 PM
44
18
推理小說
各位旅人晚安,這裡是哲學君。最近放著我的哲學河道讓它乾,因為瘋狂在讀小說,不務正業XDD
但突然想問喜歡推理小說的旅人們一個剛剛在我腦中浮現的問題:
推理小說要怎麼讀才好玩?
例如大家會在讀推理小說時,中斷在某處並開始預測,從已讀過的情節跟資訊中,猜犯案的大致過程跟手法嗎?
還是說就順順讀過,享受作者的情節設計、角色刻畫以及豐富的犯案動機與自白?
還是在第一次享受完整本故事之後再回過頭讀第二次,慢慢地檢視詭計的細節?
大家來說說看吧~
好奇大家是怎麼享受推理小說的?
玩的
讀的方式又是什麼呢?
spider1048
Tue, Jun 9, 2020 2:44 PM
我喜歡邊看邊推測,然後如果幸運推對了就很有成就感
baboon3312
Tue, Jun 9, 2020 2:46 PM
在圖書館的推理小說一開頭就把凶手的名字標起來,旁邊寫他是凶手
ಠ_ಠ
Tue, Jun 9, 2020 2:47 PM
spider1048: 短篇推理好像可以因為資訊量稍少大膽作預測,可是長篇你也會嗎?我長篇好像就只能跟著劇情走了,資訊量太大XDD
ಠ_ಠ
Tue, Jun 9, 2020 2:48 PM
baboon3312: 安捏母湯啦,這樣一來,在蝴蝶頁直接把犯人名字寫上去豈不更直接XD
raisin7952
Tue, Jun 9, 2020 2:50 PM
Tue, Jun 9, 2020 2:51 PM
我喜歡看完前面了解架構之後翻到後面,看完兇手是誰再回來看剩下的(怪人)想有點驚喜但不想太超出xd
weasel1725
Tue, Jun 9, 2020 2:50 PM
會猜一下,但是不會拘泥於這個謎底不看下去,就像毒巧克力命案命案有太多解了,最後還是要回歸作者想表達什麼,有時候是單純的腦力較勁有時候是反應社會問題。
puppy1087
Tue, Jun 9, 2020 2:50 PM
直接翻最後,然後再從頭看
鵝喜歡反推作者的作品邏輯
lemon1909
Tue, Jun 9, 2020 2:53 PM
我喜歡看作者描寫每個人內心戲!還有各種小細節!比起誰才是犯人,小細節觀察以及引導出的思緒更吸引我wwww
spider1048
Tue, Jun 9, 2020 2:53 PM
ಠ_ಠ:
短篇真的比較簡單,甚至可能預測到故事走向;長篇真的就是資訊量太大,光記一些有的沒的就很難了,不過還是可以推測案件中的一些小事
bun6386
Tue, Jun 9, 2020 2:54 PM
我讀愛倫坡與福爾摩斯會注意他們提供甚麼線索,不會刻意去猜謎底。
最喜歡<莫爾格街謀殺案>(杜賓與敘事者的形上對話)與<金甲蟲>(主角挖寶後解說密碼學知識)的炫學段落。
至於讀東野圭吾、宮部美幸與松本清張......就人性(哎
pizza2964
Tue, Jun 9, 2020 3:01 PM
我自己是比較好奇發生了什麼事情,但有懶的推理
有點局外人看戲的心態去讀XD
uranus9642
Tue, Jun 9, 2020 3:07 PM
觀看過程中內心還是會去猜誰是兇手,不過其實不會特別想知道正確謎底,除非書實在太長而好奇心過於旺盛。
更想知道作者藉這些描述,想要啟發或是與讀者交流哪些事情。去享受這些細節、去琢磨作者要傳遞的訊息是不是對自己來說,也是想要重視的問題、能不能引發共鳴,或者是不是自己過去單憑自己的觀察能力沒能注意到但藉著這本書讓我發現新的認同觀點。如果是的話,就會覺得:啊!好在有看到這本書。
但有一度真的邊看邊把相應的刑法條號數字寫上去,順便作為當時準備國家考試的思想準備、頭腦練習⋯⋯有點走火入魔了。
cow6647
Tue, Jun 9, 2020 3:08 PM
我這個人最討厭了, 翻結局再往從頭慢慢看
ಠ_ಠ
Tue, Jun 9, 2020 3:11 PM
raisin7952: 所以是可以接受被暴雷的旅人嗎?
weasel1725: 像是社會寫實派的作品那樣嗎?時而揭露一些人性的問題或是社會議題這樣?
nut5533: 你應該是推理老讀者了,是不是讀到一定的量後也慢慢培養出一些直覺出來?
puppy1087: 你是考察派?
lemon1909: 但有時候發現內心戲一多,反而會讓讀者被誤導。還是說這也是作者佈的巧思詭計的一環?
bun6386: 「形上對話」是什麼啦,太哲學了吧XDD
pizza2964: 有點像在看玫瑰瞳鈴眼、藍色蜘蛛網的感覺,嗯嗯,我懂wwww
ಠ_ಠ
Tue, Jun 9, 2020 3:13 PM
Tue, Jun 9, 2020 3:14 PM
uranus9642: 職業傷害啊這是wwww就像要考警察的連看新聞都可以在腦海裡考自己申論題這樣XDD
cow6647: 心想著「你最好是給我合理的推出這個結果來」
butter5811
Tue, Jun 9, 2020 3:24 PM
也是邊看邊猜測型的!猜對會覺得幸運
但討厭敘述性詭計那種擺明少了最重點的線索讓讀者猜不到的,會覺得「啊就都給你說就好啦」
butter5811
Tue, Jun 9, 2020 3:26 PM
在讀完長篇推理小說的時候我會再腦中重新推演一次整個過程,幫助自己理解
不知道噗主有沒有玩過槍彈辯駁,就跟遊戲裡面一樣在推論出所有線索之後,會有一個環節是要玩家排列事件發生的時序,用漫畫的方式還原狀況
bun6386
Tue, Jun 9, 2020 3:29 PM
ಠ_ಠ: <莫爾格街凶殺案>前半段,根本某種認識論解析,對哲學家應該算粗淺,但對普通讀者門檻頗高。
raisin7952
Tue, Jun 9, 2020 3:32 PM
ಠ_ಠ: 對喔暴雷完全沒關係
怎麼暴也暴不了100%,我享受的是「喔原來如此」那個過程,不過僅限於有結局的,長篇連載中那種一定下場猜個爽
ಠ_ಠ
Tue, Jun 9, 2020 3:42 PM
butter5811: 沒玩過槍彈辯駁,但是你的描述很生火wwww我記得這部有動漫對不對?先新增進待看動漫清單!
bun6386: 可以讀林斯諺,文化大學哲學系的年輕哲學老師,同時斜槓推理小說作家,筆下的偵探也是哲學老師。臺版湯川學(我亂講的,其實我沒讀過林的作品⋯
raisin7952: 封你為理智派,因為我好像也是欸XDD
crane8659
Tue, Jun 9, 2020 3:55 PM
不猜兇手,純享受人物和場景描寫!
然後每次我推薦的推理小說都被朋友罵說很不推理只有小說
pirate3609
Tue, Jun 9, 2020 4:00 PM
我喜歡一邊看一邊記錄然後一邊推測 不只是推理小說我連一般的小說開頭就會 預測這個故事想要說的是什麼主角的背後有什麼樣的成因 整個故事的前言或者是跟之前的故事可能是什麼
snack5173
Tue, Jun 9, 2020 4:27 PM
推薦大家讀臺灣推理小說!有時候書中常見離家不遠的時候超有臨場感的!
不過林若平(林斯諺筆下偵探)的個性我個人無法接受
ibis2629
Tue, Jun 9, 2020 5:04 PM
我覺得林斯諺的作品要挑一下,有些真的不太好看
celery6786
Tue, Jun 9, 2020 6:04 PM
Tue, Jun 9, 2020 6:05 PM
沒有中斷 但是會在劇情(or事件)進行三分之一(頂多三分之二)就會猜到是誰要害誰(先天被動技能,我也不想猜R)後面就是剩下看兇手的手法和推理的根據了
otter8593
Tue, Jun 9, 2020 6:05 PM
我比較沒那麼愛猜是誰,很常被故事情節吸引到忘記去想誰是兇手,宮部美幸的《模仿犯》很顛覆我的想像,在一開始就講誰是兇手,然後開始解釋他是怎麼犯罪,他的人生是怎麼讓他走到這一步,看完真的很震撼,中間一度因為太難以接受殘酷的人性而看不下去,看完之後推薦給所有還不知道宮部但是愛推理的朋友
camel1472
Tue, Jun 9, 2020 6:13 PM
看是怎樣的推理小說,有些作者擺明不想給讀者猜
只想賣肉推官方配對
我就不猜了,不曉得為什麼我看電影才比較會去預測劇情,小說的話會把自我收起來
moon8416
Tue, Jun 9, 2020 11:29 PM
原來大家讀推理真的會去猜兇手
難怪我還沒懂推理小說的美好
moon8416
Tue, Jun 9, 2020 11:29 PM
不太會猜兇手,看柯南的時候也都猜不出來
ಠ_ಠ
Tue, Jun 9, 2020 11:59 PM
crane8659: 鄉民派
pirate3609: 什麼?這難道是active reading嗎?不說我還以為這是在讀論文XDD
snack5173: ibis2629: 所以林斯諺的作品還是要挑就是了?那有推薦的嗎?他好像短篇、長篇都已經出版十幾部作品了
celery6786: 這感覺好像也是很多推理小說讀者的閱讀習慣,那你還會在讀完後回頭拼湊線索嗎?(算1.5刷?
otter8593: 社會寫實派好像都是走這種調調
camel1472: 推理小說可以賣肉?我484誤會了什麼XDD
moon8416: 我覺得會不會「猜到」,跟只透過小說或作品提供的線索「推到」,其實是兩回事?
olive3905
Wed, Jun 10, 2020 12:04 AM
我覺得自己算是愛看推理小說但從來不會(刻意)猜兇手,當然會有「啊犯人可能是他吧」之類的想法,可是還是優先順著故事走,看看手法動機和劇情再說。
話再說回來,也可能是因為這樣所以我真的對古典黃金和本格都興趣缺缺,看還是會看但不會「愛看」。
snack5173
Wed, Jun 10, 2020 4:46 AM
林斯諺的作品因為主角性格
讓人很想吐嘈
,所以我其實沒看太多,臺灣推理的話我比較喜歡冷言和既晴
celery6786
Wed, Jun 10, 2020 6:00 AM
ಠ_ಠ: 我是讀完會回去翻偵探找出來的線索有沒有特別寫出來
可是也很常看著看著
“啊這個是重要證據,兇手你確定不處理一下嗎”
celery6786
Wed, Jun 10, 2020 7:29 AM
可是我看的推理向不算多
犯罪心理和csi犯罪現場應該不能算推理向 吧(?
camel1472
Wed, Jun 10, 2020 7:51 AM
ಠ_ಠ: 我覺得有些人可能不認同那是推理小說?像是島田莊司的御手洗系列,很多很明顯沒有要給讀者推理的意思(至少我的看法啦..)
然後就整本在那邊賣柏拉圖式愛情,我是歡迎辣
hippo4905
Wed, Jun 10, 2020 8:14 AM
lemon1909: 最在乎內心戲+1,覺得意外性和懸疑性不限於具體的事件,某個人為何會有某種感受/想法/價值觀也可以是非常值得抽絲剝繭的
ibis5066
Wed, Jun 10, 2020 9:07 AM
先看結尾,然後從頭看,接著看第二次,有種原來是這樣變化的興奮感(雖然全世界大概就我喜歡劇透#
pirate3609
說
Wed, Jun 10, 2020 10:42 AM
可能因為我自己會創作,我就很想讀懂背後的前因後果XDDD
載入新的回覆
各位旅人晚安,這裡是哲學君。最近放著我的哲學河道讓它乾,因為瘋狂在讀小說,不務正業XDD
但突然想問喜歡推理小說的旅人們一個剛剛在我腦中浮現的問題:
推理小說要怎麼讀才好玩?
例如大家會在讀推理小說時,中斷在某處並開始預測,從已讀過的情節跟資訊中,猜犯案的大致過程跟手法嗎?
還是說就順順讀過,享受作者的情節設計、角色刻畫以及豐富的犯案動機與自白?
還是在第一次享受完整本故事之後再回過頭讀第二次,慢慢地檢視詭計的細節?
大家來說說看吧~
好奇大家是怎麼享受推理小說的?
玩的讀的方式又是什麼呢?在圖書館的推理小說一開頭就把凶手的名字標起來,旁邊寫他是凶手鵝喜歡反推作者的作品邏輯
短篇真的比較簡單,甚至可能預測到故事走向;長篇真的就是資訊量太大,光記一些有的沒的就很難了,不過還是可以推測案件中的一些小事
最喜歡<莫爾格街謀殺案>(杜賓與敘事者的形上對話)與<金甲蟲>(主角挖寶後解說密碼學知識)的炫學段落。
至於讀東野圭吾、宮部美幸與松本清張......就人性(哎
有點局外人看戲的心態去讀XD
更想知道作者藉這些描述,想要啟發或是與讀者交流哪些事情。去享受這些細節、去琢磨作者要傳遞的訊息是不是對自己來說,也是想要重視的問題、能不能引發共鳴,或者是不是自己過去單憑自己的觀察能力沒能注意到但藉著這本書讓我發現新的認同觀點。如果是的話,就會覺得:啊!好在有看到這本書。
但有一度真的邊看邊把相應的刑法條號數字寫上去,順便作為當時準備國家考試的思想準備、頭腦練習⋯⋯有點走火入魔了。
weasel1725: 像是社會寫實派的作品那樣嗎?時而揭露一些人性的問題或是社會議題這樣?
nut5533: 你應該是推理老讀者了,是不是讀到一定的量後也慢慢培養出一些直覺出來?
puppy1087: 你是考察派?
lemon1909: 但有時候發現內心戲一多,反而會讓讀者被誤導。還是說這也是作者佈的巧思詭計的一環?
bun6386: 「形上對話」是什麼啦,太哲學了吧XDD
pizza2964: 有點像在看玫瑰瞳鈴眼、藍色蜘蛛網的感覺,嗯嗯,我懂wwww
cow6647: 心想著「你最好是給我合理的推出這個結果來」
但討厭敘述性詭計那種擺明少了最重點的線索讓讀者猜不到的,會覺得「啊就都給你說就好啦」
不知道噗主有沒有玩過槍彈辯駁,就跟遊戲裡面一樣在推論出所有線索之後,會有一個環節是要玩家排列事件發生的時序,用漫畫的方式還原狀況
bun6386: 可以讀林斯諺,文化大學哲學系的年輕哲學老師,同時斜槓推理小說作家,筆下的偵探也是哲學老師。臺版湯川學(我亂講的,其實我沒讀過林的作品⋯
raisin7952: 封你為理智派,因為我好像也是欸XDD
然後每次我推薦的推理小說都被朋友罵說很不推理只有小說不過林若平(林斯諺筆下偵探)的個性我個人無法接受
只想賣肉推官方配對我就不猜了,不曉得為什麼我看電影才比較會去預測劇情,小說的話會把自我收起來難怪我還沒懂推理小說的美好
pirate3609: 什麼?這難道是active reading嗎?不說我還以為這是在讀論文XDD
snack5173: ibis2629: 所以林斯諺的作品還是要挑就是了?那有推薦的嗎?他好像短篇、長篇都已經出版十幾部作品了
celery6786: 這感覺好像也是很多推理小說讀者的閱讀習慣,那你還會在讀完後回頭拼湊線索嗎?(算1.5刷?
otter8593: 社會寫實派好像都是走這種調調
camel1472: 推理小說可以賣肉?我484誤會了什麼XDD
moon8416: 我覺得會不會「猜到」,跟只透過小說或作品提供的線索「推到」,其實是兩回事?
話再說回來,也可能是因為這樣所以我真的對古典黃金和本格都興趣缺缺,看還是會看但不會「愛看」。
讓人很想吐嘈,所以我其實沒看太多,臺灣推理的話我比較喜歡冷言和既晴可是也很常看著看著
“啊這個是重要證據,兇手你確定不處理一下嗎”
犯罪心理和csi犯罪現場應該不能算推理向 吧(?
然後就整本在那邊賣柏拉圖式愛情,我是歡迎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