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 Yen
@Chiyenms
Tue, Jun 2, 2020 9:16 AM
1
這個振興券,探風聲的消息放出的太多太早。然後官員裏面意見也沒穩固,變成宗旨不明,容易得罪或是被炒成政治話題
Chi Yen
@Chiyenms
Tue, Jun 2, 2020 9:17 AM
這東西是要:
1) 刺激出民眾在這時間點下本來不會買的消費 [正常原意是這個]
或是
2) 減輕民眾負擔,用來支付本來在這時間民眾就還是會支付的消費。
路線不清。
Chi Yen
@Chiyenms
Tue, Jun 2, 2020 9:18 AM
本來是走 (1) 路線,之前的馬英九消費券也是失敗在這邊。後來大都被拿去付民眾本來就會買的東西,沒有刺激出多少新消費。
這次的振興券,原名 Coupon 券,現名振興券、且數額上是要民眾花一千去買到 「可以以折扣價消費」 的券。這種結構上本來是要刺激去作本來不會花的消費,或是買本來不會買的東西。
但被媒體一直拿 (該地政府有關閉一般營業與外出上街的) 國外政府直接發錢相比來造輿論。雖然有限制只能用在特定消費上,但限制的邏輯有搖擺,主要是禁用在電商 (特定通路業者) 這一項的問題。到底是走負面表列或是正面表列想法邏輯不清。牽涉到發券到底是在刺激哪種消費本身就沒有清楚的定位。
Chi Yen
@Chiyenms
Tue, Jun 2, 2020 9:18 AM
目前看起來像是想限定在對店家的照顧 (因疫情使之前客人少了的行業),因此是屬照顧商人、刺激對特定行業消費的政策,不是照顧人民消費者的政策。
線算是守住了一半,但會一直被媒體造輿論不如國外政府的直接全民發錢。
政府幫你消費政府出三千東西你拿走,而不是政府刺激你去消費政府出二千你出一千。
Chi Yen
@Chiyenms
Tue, Jun 2, 2020 9:40 AM
這次的發券是幫業者,不是幫消費者。好用不是刺激消費,讓你去買本來不會去買的東西,才是刺激消費
但就是沒辦法堵掉媒體一直在造輿論帶頭
< 怎麼不像國外全部政府發錢,你看日本發幾萬、美國發幾萬
載入新的回覆
1) 刺激出民眾在這時間點下本來不會買的消費 [正常原意是這個]
或是
2) 減輕民眾負擔,用來支付本來在這時間民眾就還是會支付的消費。
路線不清。
這次的振興券,原名 Coupon 券,現名振興券、且數額上是要民眾花一千去買到 「可以以折扣價消費」 的券。這種結構上本來是要刺激去作本來不會花的消費,或是買本來不會買的東西。
但被媒體一直拿 (該地政府有關閉一般營業與外出上街的) 國外政府直接發錢相比來造輿論。雖然有限制只能用在特定消費上,但限制的邏輯有搖擺,主要是禁用在電商 (特定通路業者) 這一項的問題。到底是走負面表列或是正面表列想法邏輯不清。牽涉到發券到底是在刺激哪種消費本身就沒有清楚的定位。
線算是守住了一半,但會一直被媒體造輿論不如國外政府的直接全民發錢。
政府幫你消費政府出三千東西你拿走,而不是政府刺激你去消費政府出二千你出一千。
但就是沒辦法堵掉媒體一直在造輿論帶頭
< 怎麼不像國外全部政府發錢,你看日本發幾萬、美國發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