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吵
@lowkey_ruru
Wed, May 13, 2020 8:31 AM
Wed, May 13, 2020 8:32 AM
21
《誰是被害者》觀後簡易感想:台劇前段班但絕非神劇。
之後再寫成完整感想,先想到啥寫啥
有雷
不要吵
@lowkey_ruru
Wed, May 13, 2020 8:34 AM
1. 警察線沒寫好,三方勢力未勢均力敵。
觀眾太早就跟著方毅任視角得知江曉孟跟其他自殺者的目的跟真相(大概第二第三集),警察卻到第六七集才知道,中途一大段都讓觀眾完全無法同理警察被耍著玩的感受,每次都要到警察POV視角時才猛然想起「欸幹對他們還不知道。」
警察若能握有關鍵影響的事件/人物/證據跟獨有的能力會更好,同時趙承寬作為方毅任的對照組,主觀認為父親間的連結可讓高潮堆疊更有情感張力。
不要吵
@lowkey_ruru
Wed, May 13, 2020 8:35 AM
不少人都說小廖這個角色完全演活了警察合法流氓的樣貌,但我認為這印象僅限第一集XD徐海茵每次威脅小廖都能成功,不理解小廖到底哪來的籌碼說要拖徐海茵一起死(?)
不要吵
@lowkey_ruru
Wed, May 13, 2020 8:36 AM
Wed, May 13, 2020 12:15 PM
2. 同樣的手法用太多次
人在室內行動→室外有威脅要來了→室內回頭看時間緊迫→威脅打開門→人成功脫逃。有印象就至少有三次,認真氣死
我看到第二次就已經不緊張
緊張塑造感應該可以有更多元的方式
(現在想起來的有:徐海茵在徐秉耀家搜東西/方毅任在李雅均家搜東西,記得還有我要回去抓!!!)
另外空拍警車於高速公路上呼嘯的畫面也重複用超多次
不要吵
@lowkey_ruru
Wed, May 13, 2020 8:40 AM
3. 過度擴大媒體功能,媒體淪為編劇拿來帶過細節的手段,無法不帶尷尬地接受。
首先是第一集直接公開溶屍遺體照片,現實中應該沒有媒體會這麼做XD
第二是劉光勇事件名嘴邀請退休警官及鑑識官上節目武斷地評論劉光勇可能是兇手也讓人傻眼,既然當過警官怎麼會不知道不能這樣亂說話,明顯就是想透過「名嘴說話」來塑造「社會對更生人的歧視」,有點粗糙。
不要吵
@lowkey_ruru
Wed, May 13, 2020 8:40 AM
Wed, May 13, 2020 11:47 AM
4. 跟蹤手法蹩腳
真的很蹩腳嗚嗚嗚開車跟在後面從未被發現過
很好笑
5. 推論過快
徐海茵:所以這些人是自殺的XXXXX
寬哥:這群人是自殺的XXXXX
不是啊你們推論得太快了吧
(這我要抓台詞回來補)
不要吵
@lowkey_ruru
Wed, May 13, 2020 8:49 AM
Wed, May 13, 2020 12:16 PM
6. 不知怎下標
發現編劇很喜歡用一二三層推進(我自己亂取ㄉ)來塑造張力,這套路真的超好用,但在這部劇裡面有些地方就讓人有點出戲。
像劉光勇求死的部分,第一次求死失敗、第二次求死失敗、第三次想活下來卻被殺。第一次跟第二次的心境差異並不大,那不如就留第一次跟第三次就好,因為第二次即使吃了老婆煮的麵還是殘忍地在決定在家自殺,如果第二次在家中求死能跟第一次做出情感差異可以更好。
或許可以考慮第二次求死前多增加一點跟老婆的親密互動與不捨,再來個毅然決然地求死!讚啦!煽爆
劉光勇篇明明是有很多發揮空間的架構,情感堆疊卻不到位,有點可惜。
不要吵
@lowkey_ruru
Wed, May 13, 2020 8:54 AM
Wed, May 13, 2020 11:48 AM
主觀感想:方毅任沒有亞斯伯格症設定其實也沒差,父權體制底下的父親本來就可以是那個形象。(但給張孝全飾演亞斯伯格症患者的演技好評)
好評:
1. 喜歡台劇逐漸推出不同類型,人物越來越有厚度有動機
2. 架構完整(完成下一人的遺願很有趣),環環相扣的情節很美式,滑過一輪文章編劇有去上過福斯原創坊,覺得可以理解XD
3. 特別喜歡徐海茵跟母親在家裡跟房東討論要買房子的戲,一點都不尷尬但說了很多事,比起正面衝突對撞更喜歡這種淡淡的無奈的延續。
4. 大家都推的江曉孟跟方毅任的戲也很不錯!原本擔心高潮迭起會變說教很尷尬,但方毅任說自己很努力江曉孟崩潰插嘴大喊「你沒有!!!!」ㄟ超喜歡很簡短很任性,江曉孟終於任性一回很可以激起心疼
5. 美術組真的讚讚
6. 演員選得不錯⋯⋯我喜歡王識賢跟馬念先⋯⋯
不要吵
@lowkey_ruru
Wed, May 13, 2020 9:01 AM
Wed, May 13, 2020 9:02 AM
方毅任-->Will
徐海茵-->Freddie Lounds???
漢尼拔
(ㄎ
不要吵
@lowkey_ruru
Wed, May 13, 2020 11:46 AM
另外是最終集的部分
首先由方毅任來說大家都期待被理解就覺得滿尷尬(亞斯伯格的設定呢)
也不太喜歡李雅均這個角色的寫法。為什麼一定要一臉陰鬱又叫又笑地大喊「我是在幫助他們」才可以展現他癲狂的執念?
為什麼不能衣冠楚楚笑臉迎人地說出自己的理念?徐海茵的「活下來更需要勇氣」站得很穩,李雅均呢?他的理念真的是錯嗎?我不這麼認為,但光是角色瘋瘋癲癲這點就會讓「有意義地死亡」這個論點處於劣勢,因為瘋癲的角色形象非常容易讓人聯想到「不穩定」,但李雅均作為一個反派其實更需要展現他的意志堅定與穩定,價值的衝突才可以收得更漂亮。
不要吵
@lowkey_ruru
Wed, May 13, 2020 11:47 AM
Wed, May 13, 2020 11:56 AM
如果要舉一個穩定的反派的例我會選來自深淵的黎明卿。還有巨人的吉克。(但巨人的反派到底是誰⋯⋯我看4亞連ㄅ)
不要吵
@lowkey_ruru
Wed, May 13, 2020 11:53 AM
Wed, May 13, 2020 11:57 AM
李雅均的不穩定形象跟鋪陳不足讓她後續的台詞絕望跟執念顯得很粗糙又教條,反觀徐海茵從第一集開始牽涉其中、甚至自幼就與生與死有牽扯,李雅均相對來說就太弱了⋯⋯
我喜歡「惡行來自於自以為是的善」這個概念,也看得出編劇想讓李雅均進入這個框架中,但真的沒有撐起來TT 他連在醫院裡跟江曉孟論生死都很呆板
不要吵
@lowkey_ruru
Wed, May 13, 2020 11:57 AM
我說完辣~~~
不要吵
@lowkey_ruru
Wed, May 13, 2020 12:43 PM
之後若要重寫想把無傷大雅的小bug跟劇情雷區分開寫!
不要吵
@lowkey_ruru
Wed, May 13, 2020 6:37 PM
追劇吧|假如死亡是比較好的選擇?《誰是被害者》 | BIOS monthly
載入新的回覆
之後再寫成完整感想,先想到啥寫啥
有雷
觀眾太早就跟著方毅任視角得知江曉孟跟其他自殺者的目的跟真相(大概第二第三集),警察卻到第六七集才知道,中途一大段都讓觀眾完全無法同理警察被耍著玩的感受,每次都要到警察POV視角時才猛然想起「欸幹對他們還不知道。」
警察若能握有關鍵影響的事件/人物/證據跟獨有的能力會更好,同時趙承寬作為方毅任的對照組,主觀認為父親間的連結可讓高潮堆疊更有情感張力。
人在室內行動→室外有威脅要來了→室內回頭看時間緊迫→威脅打開門→人成功脫逃。有印象就至少有三次,認真氣死
(現在想起來的有:徐海茵在徐秉耀家搜東西/方毅任在李雅均家搜東西,記得還有我要回去抓!!!)
另外空拍警車於高速公路上呼嘯的畫面也重複用超多次
首先是第一集直接公開溶屍遺體照片,現實中應該沒有媒體會這麼做XD
第二是劉光勇事件名嘴邀請退休警官及鑑識官上節目武斷地評論劉光勇可能是兇手也讓人傻眼,既然當過警官怎麼會不知道不能這樣亂說話,明顯就是想透過「名嘴說話」來塑造「社會對更生人的歧視」,有點粗糙。
真的很蹩腳嗚嗚嗚開車跟在後面從未被發現過
5. 推論過快
徐海茵:所以這些人是自殺的XXXXX
寬哥:這群人是自殺的XXXXX
不是啊你們推論得太快了吧
發現編劇很喜歡用一二三層推進(我自己亂取ㄉ)來塑造張力,這套路真的超好用,但在這部劇裡面有些地方就讓人有點出戲。
像劉光勇求死的部分,第一次求死失敗、第二次求死失敗、第三次想活下來卻被殺。第一次跟第二次的心境差異並不大,那不如就留第一次跟第三次就好,因為第二次即使吃了老婆煮的麵還是殘忍地在決定在家自殺,如果第二次在家中求死能跟第一次做出情感差異可以更好。
或許可以考慮第二次求死前多增加一點跟老婆的親密互動與不捨,再來個毅然決然地求死!讚啦!煽爆
劉光勇篇明明是有很多發揮空間的架構,情感堆疊卻不到位,有點可惜。
好評:
1. 喜歡台劇逐漸推出不同類型,人物越來越有厚度有動機
2. 架構完整(完成下一人的遺願很有趣),環環相扣的情節很美式,滑過一輪文章編劇有去上過福斯原創坊,覺得可以理解XD
3. 特別喜歡徐海茵跟母親在家裡跟房東討論要買房子的戲,一點都不尷尬但說了很多事,比起正面衝突對撞更喜歡這種淡淡的無奈的延續。
4. 大家都推的江曉孟跟方毅任的戲也很不錯!原本擔心高潮迭起會變說教很尷尬,但方毅任說自己很努力江曉孟崩潰插嘴大喊「你沒有!!!!」ㄟ超喜歡很簡短很任性,江曉孟終於任性一回很可以激起心疼
5. 美術組真的讚讚
6. 演員選得不錯⋯⋯我喜歡王識賢跟馬念先⋯⋯
徐海茵-->Freddie Lounds???
漢尼拔 (ㄎ
首先由方毅任來說大家都期待被理解就覺得滿尷尬(亞斯伯格的設定呢)
也不太喜歡李雅均這個角色的寫法。為什麼一定要一臉陰鬱又叫又笑地大喊「我是在幫助他們」才可以展現他癲狂的執念?
為什麼不能衣冠楚楚笑臉迎人地說出自己的理念?徐海茵的「活下來更需要勇氣」站得很穩,李雅均呢?他的理念真的是錯嗎?我不這麼認為,但光是角色瘋瘋癲癲這點就會讓「有意義地死亡」這個論點處於劣勢,因為瘋癲的角色形象非常容易讓人聯想到「不穩定」,但李雅均作為一個反派其實更需要展現他的意志堅定與穩定,價值的衝突才可以收得更漂亮。
我喜歡「惡行來自於自以為是的善」這個概念,也看得出編劇想讓李雅均進入這個框架中,但真的沒有撐起來TT 他連在醫院裡跟江曉孟論生死都很呆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