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愛樂推廣噗🎹
週末愛樂小詞典 【H】Harpsichord 大鍵琴
古樂器,巴洛克時期的鍵盤樂器霸主。後來逐漸被鋼琴取代。主要特色為音色清脆細柔、外觀裝飾華麗。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8/83/ClavecinRuckers%26Taskin.JPG
🎻古典愛樂推廣噗🎹
提到鍵盤樂器,大家多半會第一個想到鋼琴。但在鋼琴發明與普及以前,大鍵琴是最常見的鍵盤樂器。

大鍵琴與鋼琴最大的差別是發音原理。鋼琴是「擊弦」,而大鍵琴是「撥弦」。同樣用鍵盤帶動,鋼琴是用槌子敲在弦上,大鍵琴是用撥子來撥弦。
🎻古典愛樂推廣噗🎹
這樣的差別造成大鍵琴幾乎無法區分大小聲,而鋼琴可以。也因此鋼琴的全名其實是 “pianoforte”,義大利語直譯就是「小聲 (piano)—大聲 (forte)」。(也有稱為fortepiano)
🎻古典愛樂推廣噗🎹
(打個岔,也因為piano義語原意是「小聲」,2 set violin的李斯特vs帕格尼尼diss track中才會有帕格尼尼叫李斯特「安靜點,回去彈鋼琴」的詞。 (LOL))
LISZT vs PAGANINI (Diss Track)
🎻古典愛樂推廣噗🎹
而在演奏方面,大鍵琴的琴鍵較輕,所需要的力道較小,因此更容易演奏快速細碎的音。配合巴洛克常見的華麗裝飾音,再適合不過。而現代鋼琴雖然表現力強,在演奏這類細碎的音符時卻不免吃力。當然,在鋼琴界的Lingling 面前都不算什麼。
🎻古典愛樂推廣噗🎹
巴赫的平均律被稱為「鋼琴的舊約聖經」,然而巴赫的曲子其實是「鍵盤」曲集,並沒有說是為鋼琴所作。而事實上,以年代而言,用大鍵琴演奏更為合理。下面這部影片就是以大鍵琴演奏的平均律曲集。
Bach: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1 (Harpsichord...
而過去介紹平均律時,仍然是分享現代鋼琴的詮釋:
@philharmonik - 263 #巴洛克樂派 #前奏曲 #賦格 #鋼琴獨奏 110min : 第...
🎻古典愛樂推廣噗🎹
雖然非必要,但許多大鍵琴的外表都會有極華麗的裝飾。風景畫、人物圖、浮雕、裝飾線條......樣樣都來。在維基百科裡可以看到更多的照片。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0/Clavecin_italien.jpg/1024px-Clavecin_italien.jpg
另外,許多大鍵琴的琴鍵配色與現代鋼琴相反。所以如果用這種大鍵琴來彈蕭邦的黑鍵練習曲,就會自動變成白鍵了呢。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c/c3/ClavecinDoubleClavier.jpg
🎻古典愛樂推廣噗🎹
和鋼琴一樣,除了獨奏曲,大鍵琴也會出現在許多的重奏曲中。也有不少大鍵琴協奏曲 (concerto)。巴赫的布蘭登堡協奏曲第五號即用上了大鍵琴與提琴樂器合奏。
Bach: Brandenburg Concerto No. 5 in D major, BWV 105...
🎻古典愛樂推廣噗🎹
由於年代侷限,大鍵琴的作品多半集中在文藝復興以及巴洛克時期。由於大鍵琴獨奏幾乎都維持固定的大小聲,加上音律和諧,或許會是工作用背景音樂相當不錯的選擇呢。
🎻古典愛樂推廣噗🎹
總而言之,雖然大鍵琴在現代已經不是常見的樂器,但是在音樂史上的地位絕對舉足輕重。對巴洛克或是文藝復興時期的音樂有興趣的話,更不能錯過這一種優美的樂器。
🎻古典愛樂推廣噗🎹
題外話,中譯「大鍵琴」應該是因為還有另一種叫作 clavichord 的樂器被譯為「小鍵琴」
小鍵琴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鍵盤樂器的演變與分支有些複雜 (見下圖),也實非小編專長,就只說到這了。歡迎各路高人再指教補充
https://images.plurk.com/4ERcN9bCCLiDZs9BxXojr3.png
睡眠充足者
按建很輕>適合演奏快速細碎的音>較難以區分大小聲
光看介紹還以為是說電子琴(褻瀆古典樂
睡眠充足者
不過確實是有看過那種有上下兩排按鍵再加一堆腳踏板的電子琴。那是一種仿大鍵琴的電子琴還是某種別的東西呢?
雅各
想問一下巴洛克時期很多作品都會開頭演奏一段旋律,之後再重複演奏同樣的旋律一次,在鋼琴上通常是第一次彈大聲,第二次彈比較小聲
我想知道為什麼那個時期明明大鍵琴是主流,卻喜歡這樣寫~
🎻古典愛樂推廣噗🎹
睡眠充足者 : 以按鍵特性來說可能還滿像電子琴的。不過個人沒彈過大鍵琴,不知道觸鍵感覺如何XD
電子琴是很現代的產物,說仿大鍵琴好像有點奇怪。兩排按鍵加上腳踏板不是只有大鍵琴,現代鋼琴也有三個踏板,管風琴更是連腳踏板都是鍵盤。
🎻古典愛樂推廣噗🎹
雅各 : 一次大聲、一次小聲通常是巴洛克音樂「兩次反覆想要有所不同」而造成的詮釋。除了音量,還很常見的是第二次會加裝飾音。實際上樂譜常常不一定有明確標示大小聲。這部分演奏者的自由比較大。
以上是個人的推想,好像沒有找到資料特別講這樣的詮釋習慣與大鍵琴的關係。
🎻古典愛樂推廣噗🎹
A Brief Guide to Baroque Performance Practice
↑ 這個網頁算是比較淺顯的講解一些巴洛克音樂的演奏要點,裡面有提到樂譜裡很少寫到音量記號。然後裝飾奏也是作曲家預設演奏者會自己找地方加上去。
🎻古典愛樂推廣噗🎹
雖然大鍵琴不能區分明顯的大小聲,但是當時也很風行的管風琴、提琴、直笛等等都是可以的。
🎻古典愛樂推廣噗🎹
所以應該說,大鍵琴比較難做到的事,不代表大家就不想要去做吧 (aha)
雅各
我原本是想說既然大鍵琴不好控制音量,為什麼還要反覆兩次,原來還有加上裝是音的彈法
感謝你的解說
🎻古典愛樂推廣噗🎹
雅各 : 嗨,不好意思,我又查了一些資料 & 問了更專業的人士,得出的結論是某些大鍵琴可以改變大小聲,不過不是靠如現代鋼琴一樣用手指的力度,而是透過不同的鍵盤
有些大鍵琴有雙層鍵盤。而其中某些 (應該是較早或是較多,因為查到的資料多半是這樣寫) 的目的是可以移調,不同的鍵盤可以彈出不同的調性,兩排鍵盤就是兩個調,通常差四度。另一些就是改變大小聲,兩排鍵盤,一排是大聲、一排是小聲。所以音量就只有兩種,大聲 & 小聲。
🎻古典愛樂推廣噗🎹
這裡面寫的是「每個音有兩根或更多的弦,演奏者可以根據需要變換使用弦的數量,讓樂器的聲音有大小聲的分別。」
無標題文件
🎻古典愛樂推廣噗🎹
但像中文維基寫到的都是移調:
「……製造出第一個帶有兩個鍵盤的大鍵琴, 以便用於移調 (transposition)」
「大鍵琴一般有一至兩層鍵盤,每層鍵盤有音栓可以控制不同音色,或兩層聯動;且有2至5個踏板及木栓,可控制鍵盤除了彈出本音之外還可同時奏出高8度或者低8度的音階。」
大鍵琴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古典愛樂推廣噗🎹
英文維基寫的大致和中文相同。衛報的這篇有明確寫出兩層鍵盤差四度音:
" In some designs, the second manual might control strings tuned a fourth (four notes) down from the main keyboard."
Hey, what
🎻古典愛樂推廣噗🎹
巴赫的某些鍵盤曲,例如義大利協奏曲,有指明必須使用雙排鍵盤的大鍵琴,而且是能區分大小聲的鍵盤。
"(...) using the forte and piano manuals of a two-manual harpsichord throughout the piece."
Italian Concerto (Bach) - Wikipedia

但內文也提到,這是巴赫作品中很少數的例子 (其他的包括法國序曲、某些郭德堡變奏)。所以那些沒有特別指明要大小聲的曲子,在現代鋼琴演奏時也做大小聲區別,應該就還是如昨天所說的是詮釋問題了。
雅各
超詳細的解說!!!不好意思還麻煩你特地去找資料QQ
我內心多年的疑惑終於得到答案了,謝謝你~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