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ven
說點故事。
懷舊 時事
Laven
昨晚下了一陣大陸性氣候難得的雷雨。我是有點怕雷的,聽響雷驟雨卻忽然感到親切,開始想家。
Laven
外公外婆走後,某次颱風來襲前,母親對我說:「你外公外婆如果還在,我就會很擔心。他們走了,我反而沒了牽掛。」
Laven
現在疫情緊張,如果外公外婆還健在,母親想必又要多操煩老人家怎麼辦吧。
Laven
當年外公的父親給外公找了媳婦,外公非常不喜歡,後來有人介紹了外婆,外公看了喜歡,外公的父親只好放棄原案,去外婆老家談婚事。說來很巧,第一次雙方家長談過後,隔兩天外婆上山拔竹筍時就意外受傷。外婆家的長輩想了想,把這事告訴外公家,大意是說恐怕這樁婚事不太行,是不是就算了?外公的父親回答道:「只要是人,都有運氣不好的時候。」外婆家長輩聽了覺得有理,於是外婆便嫁過來了。
外公是個很好脾氣的人,讀書不多但修養極好,從不口出惡言,唯一的問題是對外婆比對別人要嚴厲得多。外婆刻苦耐勞,十分能幹,但每當外公要求太過,外婆便會回嘴道:「是你自己要娶的,怪不得誰。」這句絕招一旦使出,外公聽了也只有安靜的份。
Laven
外婆在大舅之後連生四女,母親是第四個女兒。那年代管制寬鬆,曾有人來說如果不要的話可以幫忙介紹給人抱養。外婆問外公,外公回答道:「自己的小孩為什麼給別人?又不是養不起,大不了每個人少吃一口飯。」於是母親躲過了被送走的命運。
Laven
外公外婆年輕時除了做農活,還編織斗笠、竹簍等,也和家族裡的人一起做窯燒木炭去賣。母親說山裡燒木炭夜裡也要有人在外頭顧,她小時候常和外婆一起去,看夜裡枝搖影動,風吹得樹葉呼喇喇響,怕得要命,和外婆說是鬼拍手,久而久之連外婆也神經緊張,不敢自己一個人顧。外公聽了又好氣又好笑,說鬼不可怕,窮才可怕。
木炭出窯後,同族兄弟們分配一番,各自背回家。賣木炭得去鎮上,那時從山裡的家走到鎮上要兩個多小時,外公也背不了全部,因此必須全家出動,早早起床,吃了飯便出發,每人一籮筐,小孩也不能例外,外公外婆還有手提的份。母親說小孩子出發時很興奮,然而越走越累,越累越重,逐漸不支。這時外公便會回過頭,把大家籮筐裡的一部分木炭加到自己的籮筐裡,如是者數次,最後外公的背都駝了。抵達時人人累得東倒西歪,然而從沒聽外公喊累過。
Laven
在外公家所有人都要下田。母親很怕水田裡的螞蝗,死不願意下田,外婆很生氣,但外公並不勉強。大舅與阿姨們礙於家境,讀完小學便出去工作,或當幫傭或當學徒。母親讀完了小學,想讀國中,外婆不許,說女孩是賠錢貨,沒必要念那麼多,但外公認為能讀就繼續讀,同意母親進國中。母親國中畢業,想半工半讀繼續念,外婆又不許,說念到國中已夠了,但外公仍然說好,於是母親離家念高職,成了家裡女兒們中讀書最多的。
Laven
母親是最會鬧外公的小孩,也最敢和外公講道理。一日,外婆去和鄰家要菜苗遲遲不歸,外公對母親抱怨道:「不過拿個菜苗,會花多少時間?一定是聊天聊到不回來。」母親回答道:「爸,話不是這樣。我們去和人家要菜苗,難道進門就嚷嚷我要菜苗快給我,然後拿到了就轉身回家?當然要聊天啊!問一下別人家的近況,稱讚一下人家的作物,不才好開口拜託?哪個鄰居來我們家要菜苗不是這樣?」外公倒也通情理,想想確實如此,日後有這類事便不再挑剔外婆。
Laven
外公年老的時候,一次大家去山上採竹筍回來,母親把幾根竹筍拿到外公眼前說:「自己剝,不然不准吃!」外公當真依言剝起竹筍殼來,無奈年老力弱,剝得直發抖。我看了大不以為然,把母親拉到外頭說:「你怎麼這樣虐待外公?」母親道:「你不要看外公那樣。他想去山上,可是體力不行,我們也擔心他,不讓他去,他其實很沮喪。讓他剝幾根竹筍,他會覺得自己有力氣,還有能做的事。」我心下不解,與母親回進屋來,卻見外公已剝完,坐在客廳那張他最喜歡的椅子上,端了碗茶正要喝。母親道:「哎呀,這麼快!好,馬上煮給你吃!」說完兜起地上竹筍往廚房去。我偷覷一眼外公,只見他啜著茶的嘴邊露出笑容,似乎很滿意似的,猛想起這是今日第一次看外公笑。
Laven
外婆喜歡狗討厭貓,外公則喜歡貓討厭狗。外公家的貓信任外公,剛生了小貓的母貓不允許任何人靠近窩,卻由著外公把小貓捏來捏去。外婆走後,母親仍不時回老家看看,陪外公說說話,偶爾小住兩天。白天人多,貓不敢出現,晚間人靜了,貓似乎認定留下的是自己人,便現身在人們的腳下鑽來鑽去、蹭來蹭去。到了睡覺時間,母親攙著外公進房間,赫然看到有貓在床尾窩著,不禁大驚失色,一面伸手驅趕,一面唸外公道:「水溝裡田裡到處鑽的東西,怎麼可以上床鋪!媽在的話看到牠這樣不打死牠才怪!你也不趕一趕!」外公卻道:「我腳冷嘛。」說著,把被趕下床的貓又喚來,把母親氣得直搖頭。
Laven
外公通日文,聽得懂國語但不會說,日常只用客家話。外婆走後外公便與印尼籍的看護一起待在鄉下。一次回去時我猛然想起語言問題,問母親道:「安娜聽得懂客家話嗎?」母親說:「不懂。安娜只講國語。」我問:「可是阿公不會講國語,那怎麼辦?」母親正要回答,旁邊的外公清清喉嚨,看著我的眼睛,用國語慢慢說道:「學,就會。」那時外公已九十幾了。從此我只要想到自己的菜英文,都會想起這件事,佩服外公的努力,慚愧自己的怠惰。
Laven
外公過世前兩三週幾乎整日臥床,母親和阿姨們回去看望,便圍在床邊聊天,一來方便外公叫喚,二來熱鬧一點。聊著聊著,母親對外公道:「爸,我有件事一直想告訴你。」看外公睜眼看她,繼續道:「當初有人來要小孩,你沒答應,我很感謝你。」幾個阿姨聽了,眼眶都紅紅的,只外公動也不動。母親看外公沒有反應,加大音量道:「我說,我很感謝你沒有把我送給別人啦!你聽沒聽到?」外公才「嗯」了一聲。母親道:「你有沒有認真聽呀?我是誰你知不知道?」外公回答道:「不知道啦!」說罷翻身向著裡面睡了。阿姨們幾乎落淚,看外公鬧脾氣,忍不住又笑起來。
外公過世後,母親告訴我這事,說:「你外公還是有聽到的。」我問為什麼,母親說:「他如果不記得,會老老實實問『你是誰』。啊!還好有告訴他。」母親走開後我心想,外公那時翻身,是因為流淚了嗎?
Laven
來補個玄奇的。小阿姨養的狗「小黃」是隻聰明的狗,有過不少事蹟,每次跟著來到外公家都十分開心,前前後後、裡裡外外跑跳。外公不喜歡狗,聽說小黃很聰明,對牠遂挺友善,有時會伸手摸牠的頭。
外公臥床後,一次小黃跑進房間,外公像從前那樣向小黃伸手作勢要摸牠。從不靠近床鋪和物品的小黃當著阿姨們的面,抬起兩隻前腳搭在床邊,把頭湊上去蹭外公的手。
外公過世後棺材停在客廳,小黃跟著小阿姨一家回來。小阿姨說,小黃像平常那樣在曬穀場歡了兩圈,跑進客廳,卻忽然停住,抬頭看向棺材的方向,然後就低著頭不動。過了幾秒,小黃慢慢繞著棺材走了一圈,不時看看棺材,然後就到客廳角落趴著,顯得很沒精神。小阿姨說:「牠知道爸走了。」
Laven
外公走後約兩三個月,某次親戚相約回外公家。大家在客廳和廚房泡茶聊天,母親和小阿姨則在外公房間打掃。母親正抱怨床上有貓毛,見小黃進了房間,遂道:「小黃啊!餓了嗎?」小黃卻走近床邊,抬起兩隻前腳抬高了頭,彷彿外公從床上伸手摸牠似的。母親說:「爸?你在嗎?」客廳的人聽到聲音,快步過來看時,小黃又慢慢走出來,去外頭曬太陽了。
外公過世約一年後,小阿姨說:「以前小黃知道要回去(老家)都好高興,現在牠卻不喜歡回去,好像有點怕怕的,害我也有點怕怕的。」母親道:「自己家有什麼好怕?」小阿姨道:「我也不知道,可能爸不在那邊了。之前只要回去,小黃都會去床舖旁邊,現在都不會了。我想爸大概走了。」母親道:「說什麼傻話,爸一年多前就走了。」
幾年後小阿姨走了,小黃鬱鬱寡歡,不到一年也走了。母親說:「真是聰明的狗啊!你小阿姨沒白疼牠。」
草間窩在草堆裏
(我差點在車上哭出來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