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修身養性
"如果你創作只是為了療癒自己,那你要銷售的對方便是你自己。那寫你喜歡的,寫到你自己看了呵呵傻笑心滿意足,哪怕旁人無法理解無法進入,又有什麼問題呢?你也只是想療癒你自己呀。那就記得別把作品拿給別人看,當你做了這件事,就請承認你就是想用創作獲取別人的認同(這是好事,代表你有正常人的需求),那你就知道你該銷售的對象了。"
劇本發想中的基本元素 [ 角色、主旨、情節 ] - 東默農編劇實戰教室
13•修身養性
覺得這整個網頁的教學與分享真的可以收藏最愛,在創作的時候時時刻刻提醒自己XD
13•修身養性
像最近在發展一個企劃,故事核心已經明確,大致上也知道主角會需要歷經三個過程走向結局完成目標,但是在發展角色和情節安排一直沒切中,沒切中的意思是這樣的發展還沒有讓我產生「對啦就是要這樣啦這樣才是愛臺灣啦(?)」的篤定感
13•修身養性
今天早上在和導演討論的過程中也被問到,五年多來的合作,從剪接到企劃發想到故事結構,有沒有發現到自己哪些慣性與問題,因為一直以來,自己在跟導演的激盪上,總是會不斷面臨類似的問題,而我自己總是會忘記或是沒發現。直到最近的工作方式與痛苦掙扎(?),才被導演說,有沒有終於開始感受到「與人溝通」的創作感,現在你才真正踏入所謂的創作之路,但也只是一點點而已
13•修身養性
如果沒有真正把「與人溝通」這件事情放在創作的最重要目標,那麼對於創作的檢視就不夠全面(比如是要對特定目標溝通?還是所有有可能看見你作品的人溝通?),考量的範圍越大,給自己設立的條件限制就會越多,如果我們能夠在這樣嚴峻的挑戰裡開闢出最多人有感的路,所給出的影響也會是最大的

我會覺得這是創作者對於自己要做的事情的那一份自信與堅定,儘管不是每個作品都能在時間、能力與成本的限制下找到最好的路,可是自己也會知道,因為這麼謹慎,所以我們不會偏離「好」太遠

如果這樣形容太說教或是嚴肅,那換個平常我們工作室最常幽默彼此的說法:所以大家感受到的幸福,都是從我們的痛苦焦慮裡生出來的

但能夠用這樣的話自娛娛人,真的滿踏實的
13•修身養性
不過在考量「人/觀眾的感受」這件事,對我來說有一個最可怕的盲點,最常見的問題就是,我總會想著要創造出龐大的背景、擁有特殊性的角色、各種酷炫的附加設定,最後變成讓「形式」成為我用力營造的東西,所以為了讓觀眾看懂,我必須不斷地解釋才能釋疑,然後就誤以為自己有把「人/觀眾的感受」考量進來了

我以為我端出了很棒的東西,但其實是丟給人家很多問號,為了解釋這些問號,所以才會覺得自己有在「替人設想」,這個誤區真的很容易讓人忘記主旨核心,或是根本還沒明確就開始蠻幹起來了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