ㄇㄘ
修法蘭克福學派的電影課,都會看到一些很酷的電影.........
ㄇㄘ
上週看1933年的 Gold Diggers ,據說在台灣的片源也不是很好找,但電影研究者必看的電影。
ㄇㄘ
上上週看 Hidle Wakes ,我還是沒有把它看完。
連配樂都沒有的默片,真的,壓迫感很大..............
ㄇㄘ
The ornament, detached from its bearers, must be understood rationally. It consists of lines and circles like those found in textbooks on Euclidean geometry, and also incorporates the elementary components of physics, such as waves and spirals.

筆記引文《The Mass Ornament Weimar Essays》p.77
ㄇㄘ
用拆解美學圖案的形式去分析大眾電影真的很有趣,以前自己看這些片段或畫面,只感覺非常喜歡,並感受到某種非人的物質性和規律性。
 
把它拆解成幾何,從視覺方面解讀,才會知道體內流淌著現代性的我們,是如何能夠喜歡和浸淫於其中。
 
說穿了許多我們現在看起來,可以說是「很ㄎㄧㄤ」的風格,其實是過度現代化的大眾文化產物。
ㄇㄘ
非常喜歡書裡的一段,於是直接把它翻成中文了:
 
有機物的形式和精神生活的發散,兩者皆被排除在外。
The Tiller Girl (暫翻”舞團女孩“) 再也無法重聚為人。
ㄇㄘ

分割線
ㄇㄘ
看完之後在想:
 
 
(1)
我們時常熱愛這些很ㄎㄧㄤ的、視覺上的排版序列,
代表的會是一種對於這種物質性的反撲和嘲笑嗎?
 
 
(2)
又亦或者是,在現代性中的慣性中到一個程度的現今,
在群眾(mass)的龐大數據集團裡, 我們(people)或許習慣或熱愛將自己看作一個現代社會的客體了。   正如同常在性別理論中提及的分析, 父權社會中的女性可能自我物化、將自己幻化成某種客體。 甚至是去享受、幻想自我作為一個被凝視的客體。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