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eeros🐚
[啃書]
作筆記用←
極簡閱讀
作者序、第一章
🐚soreeros🐚
讀書前應該先確認自己的目的,選擇不同的書、使用不同的讀法。
實用類書不用在乎讀完,是否釐清作者的邏輯、知識脈絡,而應化為己用,連結個人經驗加以運用。
至於原書的體系並不重要,讀實用書的關鍵是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
↑ 這點我還滿震驚,我以為看一本書就是要知道它背後的脈絡才能讀透,但的確也如作者說的,並不是每本書都需要精讀
🐚soreeros🐚
讀書有用還是無用,關鍵在於學習者是否具備使學習有用的能力
🐚soreeros🐚
→從作者序看,這本偏向給成年人、職場打滾當社畜的社會人士看,試圖提出該怎麼從閱讀自我提升
🐚soreeros🐚
拆書法是鍛鍊成人學習(或說自我導向學習)的有效工具
🐚soreeros🐚
「拆書」是一種學習方法論,適用於以提升能力、解決問題為目標的成人學習,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而不是以知識為中心,要用知識連結學習者的過往經驗、規畫具體的應用場景。
🐚soreeros🐚
↑作者序↑
🐚soreeros🐚
如果學習者缺乏內化和應用知識的能力,不能把知識轉化成自己的能力,即使解決沒時間、沒經歷、看不懂、記不住、讀不下去等問題,也沒多大意義。
🐚soreeros🐚
https://images.plurk.com/4mHtLN4OeEmo3mHaPmvxL1.png
生存餘力理論模型(Margin in Life Theory)
一個人總是在他需要的精力與可提供的精力之間尋求平衡。
消耗個體精力的叫做"生存負載",而處理這些負載需要"生存力量",無論是哪種都由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構成。
如生存負載,外部負載主要指工作(職場和家庭),內部負載來自個體不斷發展聲或的期望。
生存力量,外部源自家庭背景、人脈、經濟能力,內部就是個人的能力和經驗。
🐚soreeros🐚
如果能保持一定餘力,那就能很好應對不可預見的緊急情況,更好地承擔風險,能從事各種探索性和創造性活動,也更可能開展學習。
但一個人生存餘力過多也意味著他對別人沒甚麼價值,可能處於失業當中。
🐚soreeros🐚
理論指出,一個人要從事學習活動必需擁有一些生存餘力。
🐚soreeros🐚
↑ 簡單來說天天加班的社畜就很難了啦
🐚soreeros🐚
→以上是針對沒時間、沒精力的問題解答
🐚soreeros🐚
對實用閱讀來說,重要的不是看懂,而是能和自己的經驗產生連結;重要的不是記住,而是能夠將知識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
🐚soreeros🐚
拆書法給閱讀加了"然後",不再是"R"(Reading)而已,而是擴充為R、I、A
在第二章會介紹
🐚soreeros🐚
→以上針對看不懂、記不住的問題
🐚soreeros🐚
相較於研究型讀書法,沒有必要讀完一本書的原因
其實研究型讀書也並不需要每本精讀啦
🐚soreeros🐚
原因一,任何領域任何書中,都有很多能學習的知識,但其中也有相當多知識是不需要學習的,
二,讀得越多,不見得用的越多。價值多少跟讀得多少沒有關係,讀得少而精反而更可能去應用。
三,只要能將讀的書在工作中用上一點,書創造的價值,就已遠遠超出書價。
🐚soreeros🐚
對成人學習來說,知識體系很重要,但重點不是把作者的體系搬進自己的大腦,而是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
第六章會說明
🐚soreeros🐚
現在職場工作者沒有充裕的生存餘力,那就更應該給自己加載投資報酬率最高的學習方法。
🐚soreeros🐚
→以上關於看不下去的問題
🐚soreeros🐚
職場工作者想透過閱讀更有效提升自己的能力,就需要學習對症下藥的學習方法,應具備以下特徵:
一,不會成為新的生存負載,用零碎時間即可完成。就像設計精良的現場課程,輕鬆愉快有效。
二,強調自我導向,以學習者為中心,而非以書或老師為中心。
三,致力於內化和應用知識,實現能力提升和行為改變,而非致力於理解和記憶知識。
🐚soreeros🐚
↑第一章 讀書為什麼這麼難↑
🐚soreeros🐚
瞄了下第二章,主要在說拆書法,覺得很適合拿來讀書會的時候利用
第四章的便利貼學習法滿值得參考,我上面的整理方式大部分都不合格ww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