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2
溝口雄三 | 作為“態度”的中國研究
「中文裡有“本土化”這個詞彙,而日文裡沒有能夠準確翻譯它的語彙。這件事情,意味著不存在足以抵抗西歐文化流入的抵抗本體;所謂主體缺席,就是抵抗的本體缺席。竹內好於是直面日本近代“本土”缺席的、如同浮萍般失掉亞洲根基的危險。

對於他而言,研究中國文學這個行為,就是自問日本近代化的危險,自問以歐洲為基準的“優等生”近代的危險。進而,作為另外一面,它也意味著尋找亞洲的“本土”。
pk2
向著與中國發生關聯的自己進行自問,並且探尋,這在竹內好那裡就是作為態度的文學。

從那時開始,已經過去了六十餘年。時代變了,時代的課題也變了,而作為態度的文學,在日本中國研究者的極少數人中,現在仍然還活著。

對於自我詢問研究中國古典文獻意義的人來說,竹內好的遺訓意味著這樣的行為:與中國的當下正面相向,在這樣的關聯之中追問日本的存在方式、日本亞洲認識的存在方式。

與中國的當下正面相向,既非觀察中國的現在狀況,亦非進行傳媒式的評論,更不是累積關於現代中國的知識,乃至競賽知識的新鮮度。不,與中國的當下正面相向,它不意味著這一切,它對於我們來說,意味著重新思考東亞的歷史,質疑日本缺少根基的近代,重新追問亞洲近代的內在涵義。」
沟口雄三 | 作为“态度”的中国研究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