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資料框
讀嘛讀嘛 不讀會死
書名:西齋深巷
作者:蘇曉康
分類:華文散文

這本書很新,還沒到2020/02/14出版日我就提前預購了,終於在出版後的一個月讀完了它。
如果你熟悉中共史北京史、熱愛北京胡同文化以及想要研究1960年代的中國歷史,
此書或許能提供一些啟發,尤其是近年中國所謂民族性狼性,以及牆內的官方洗腦文宣,都能在本書找到應證,甚至是在文革時期就已經是這個樣子,是以一邊閱讀本書時一邊感嘆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

作者蘇曉康是華語圈所謂報告文學的代表人物,1989年離開中國流亡海外至今,我沒看過他的其他書所以不好評論,但看此書能感受他是如何深愛著北京——他40歲以後就再也回不去的故土。

(摘要以及心得下收,主要講書中某幾篇段落,還有一些文革的事)
二維資料框
全書分成上中下闋三部分,分別是:皇城根上、景山東街、紅樓大院,
空間上的運鏡是從西齋這個點一路拉到景山東街,再帶到紅樓這棟樓,
各闋內容也隱約順著這個脈絡,
開頭講蘇曉康小時候住在西齋時那個年代的點滴,
再懷念景山東街老北京的樣貌以及歷史更迭,
最後則把畫面帶到那棟引發中國十年浩劫的紅樓,講述文革時期皇城內的事。

我自己比較喜歡的幾篇如下。
二維資料框
上闋-中軸線、筒子河,講中共是如何一步步地拆毀北京古蹟,講建築家梁思成與林徽因夫婦如何試圖留下北京原本對稱性的設計卻被拒絕,講中共選擇把現代化的政府遷進舊城區而導致古蹟保存失敗,講北京的中軸線根本就是歪的。

國中的國文老師借了我《林徽音文集》,對國中生稍嫌晦澀,
但也因此我本就喜歡林徽因,卻多少只著眼在文學的部分,
而這本書介紹了更多林徽因在建築方面的成就,這點是我不曾留意過的。

梁思成林徽因曾建議讓舊城區和政府辦公區,並且大膽提出保留北京城牆作為公園的夢想,可惜並未成功。
(林徽因有改過名,但天下出版的文集仍是寫用林徽音,並非錯字)
二維資料框
中闋-景山公園清道夫、明清猶在、四十五號院、東華門。
中闋比較在講歷史的演變,一路看著從明朝到清朝、歲月更迭,舊日雕梁畫棟可能變成廢墟,而今日金碧輝煌又可能源自於不起眼的地方。
〈景山公園清道夫〉主要是講溥儀之弟—溥傑在「勞動改造」的光景;〈明清猶在〉一段則是以明末闖王入紫禁城一事進行發想,書寫運鏡極佳,看起來很是過癮。
後兩段則是講現代中共的竄起,以及五四風骨的消失,〈四十五號院〉一文亦曾收錄在蘇曉康的前一本書中,似乎修改不多,該版本全文可在上報中找到:
蘇曉康:四十五號院—《沙灘晚唱》書摘之四--上報
二維資料框
下闋-白毛女、忠判之辨、劫餘、老夫子。
下闋非常精彩,講中國如何用一些知識素養不高但聽話乖巧服從者來操縱,當作中共黨中央的「刀筆吏」,最後醞釀出了文革十年,而這股煽動群眾、製造對立的情況直到2020年的今日卻依然通用,毫無改變。
本段多篇講述中共的多位文字劊子手如何崛起,又是如何在文革中同樣被批鬥,也有幾篇更細地講述中共文革的導火線:「海瑞罷官」跟「李秀成自述」的評論文章,看「黨」如何利用黨的崇高地位來定調歷史事件。
二維資料框
〈白毛女〉一文中引用了孟悅的評論,該評論是如此地合理,合理得讓我毛骨悚然,我在網路上找了更完整的描述:
「(白毛女的故事)這本是一個農村姑娘被富家人性強暴的故事,卻抽空了所有性別語言和性別壓迫的情節,只留下一個關於壓迫的空位,由階級鬥爭來填補,於是,一個姑娘的身體標記和性別處境都痕跡不留地被代換成『受壓迫階級』的象徵,性別壓迫的殘酷及其所能引起的同情,也一併被『階級壓迫』偷換而去,女性再次成為一具承載暴力革命合理性的空殼。於是,這個無身無性的軀殼,才可能在後來的歲月裡,一再被體制以種種革命、建設、改革的理由任意利用和蹂躪。」

我稍微簡單翻譯一下:〈白毛女〉故事原是性別問題,但描述者刻意將性別抽空無視男女差異,再移花接木成階級問題。

這段文字可能有點晦澀,但讀懂之後我簡直再震驚不過了。
二維資料框
本闋名言甚多,我摘錄我最喜歡的兩段,一段關於前述的操弄思想,依然出自〈白毛女〉:

話語改造最標準的作法,不是剝奪而是以偷換的方式,把每一個「自我」摘除掉,代之以革命「經典」所供應給你的「標準件」:在人們的想像和表達的對象化為空洞之處,代入超越性的、抽象的、抹平一切差異的意識形態話語。周揚掛帥的這支文藝隊伍,締造了一個語言的暴力體系,創作了一批「經典」,借助一切傳播的手段,進入大眾想像/表意系統、情感宣洩方式等等淺意識無意識領域......
二維資料框
另外一段則是講中國人,蘇曉康所謂「一個心理上再也輸不起的民族」,出自本書最後一篇〈煤山斜暉〉:
「倒是七○年代的冷戰,使中國人短暫地滿足過成為強國的虛榮,這個虛榮的體驗不得了,冷戰落幕,意識形態瓦解,經貿掛帥,中國人還得胳膊肘往裡拐。如果,一種國家觀念,將來會成為中國人的集體認同,或者國家霸權意識,那麼它就形成於七○年代。」

全文可在風傳媒閱讀:
蘇曉康專文:煤山斜暉─這一代人的悲壯是假的-風傳媒
二維資料框
概括一下,這是一本很棒的散文集,有批判有歷史也有文化。
比起高中被逼著讀的余秋雨《山居筆記》、《文化苦旅》,蘇曉康的文字更加洗練,本書各篇的段落篇幅都不長,或僅三四頁,但是節奏鋪排、氛圍勾勒、畫面運鏡都屬上乘,餘韻更可迴盪許久。

但我可能並不會推薦給所有人,主要是文章的知識含量太高,並且是安插在每個角落,像是講到浙江的船,你可能就得直接能聯想到共產黨成立大會,或者是講林彪時突然提到葉群下跪,你也得知道葉群即為林彪之妻。
導致這本書雖只有短短207頁,卻可能是我近期讀的最慢的一本書。
我得老實承認我並沒有100%懂,但至少我原來就知道一點,如果對於中共史沒有太多的研究,可能閱讀起來會有幾分痛苦,不過也有可能會提起讀者對於中共史的興趣?
二維資料框
我前面有貼兩篇蘇曉康的專文了,除此之外,本書第一篇〈西齋夜語聲〉同樣可在風傳媒閱讀全文,或許能感受一下我所謂「知識含量」的意思,人名實在有點多,不太好讀。
蘇曉康專文: 在西齋─他們評價胡適,我們做了一回死黨-風傳媒

另外,因為這樣的書格外需要精確,所以遇到錯字時更讓人困惑,
舉例,第80頁一處將「溥傑」誤植成「溥儀」,第167頁「上闋‧皇城根上」誤植成「上闋‧西齋深巷」,稍微影響閱讀,扣了一點分數。
二維資料框
剛剛才發現原來〈明清猶在〉一篇也有轉錄,還附上紫禁城附近地圖,好便民啊!(看書只能自己在腦袋想像)
有興趣的也歡迎可以點進去看,感受一下運鏡的過場~
蘇曉康專文:明清猶在─大高玄殿三座門,見了就來氣-風傳媒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