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辰
這次幫獨步新版的《獻給虛無的供物》寫的解說,幾經考慮,我還是決定割捨了關於「奇書」的說明。(嗚嗚我刪掉了快一千字)
想要將這本書回復到作者身上,試圖提出這本書背後的某種私密的動機。
從這個角度來看,這本書收錄了本多正一的後記也實在是太好不過了。
解說後半部有暴雷嫌疑,所以這邊只摘錄關於「反推理小說」的部分。
以下解說照錄:
曲辰
事實上,作者本人對於「反推理小說」的確切意思從來沒有認真解釋過,或許可以試著從他的角度來理解這個詞語的意義。中井英夫第一次提到這個詞是在講談社版的扉頁,而在同一版的後記中,他又說:「我只好戰戰兢兢奉上本書,動身前往處女座M87星雲——據說那裡存在著反宇宙。」換句話說,要理解何為「反推理小說」,則需要理解在同一語境下的「反宇宙」意義。後者明顯比較好懂,自五零年代開始,科學家就根據各種天文證據猜測處女座M87星雲的核心應該是黑洞,當所謂反宇宙是作為宇宙的一部份卻是終結宇宙之地,那麼反推理小說是否該被理解成作為推理小說的一部份卻是終結推理小說的作品呢?
曲辰
中井英夫找到的方法是,在保持推理小說「形式」的同時,使其內容過剩到自我坍縮,成為推理小說的黑洞。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裡頭不但有過剩的偵探,這些偵探也有著過剩的自信心,並且對於案件的解讀有著過剩的要求。一般來說,偵探是為了事件而存在的,事件召喚了偵探,而偵探在發掘真相後離開事件;《獻給虛無的供物》裡的偵探不一樣,事件變成為了偵探而存在,不但過早地做出破案宣告,甚至自顧自的要求案件的答案應該要是前所未有的,決定前所未有的基準,則是亂步的〈密室機關集成〉。這些安排破壞了推理小說與讀者的默契,甚至引領我們思考推理小說的本質究竟為何。
曲辰
中井英夫藉由各種推理元素的延長與反覆使用,創造出如同那個長鏡頭的功能,本來只是想看本推理小說一如搭個雲霄飛車,藉由閱讀的愉悅來暫時忘卻現實,他就打造了一個過長與過多彎道的雲霄飛車,我們被迫抽離了推理小說,去思考現實之為何物。可是這個過程是雙向的,中井英夫可能沒有想到,他這樣的設計無形間也促成了讀者去思考何為推理小說,繼而影響了閱讀本書的那些少年們,站在他的前提上,去推動推理小說的進化。這大概也就是為什麼,1962年他才寫完前兩章就興沖沖投稿到江戶川亂步獎,居然還可以殺到最後決選,差點得到首獎的原因吧。
(解說摘錄‧完)
曲辰
有個在解說裡沒提到也沒必要提到的事情,傅博在當年小知堂版的《獻給虛無的供物》中直接說這本書不是「超推理小說」,假設這邊的「超推理小說」是メタ‧ミステリー(後設推理)的翻譯的話,那笠井潔跟傅博完全站在反面立場。
另外我個人也認為如果只將後設推理設定為「以另一本架空的小說為主體,或提到作者自身的創作理念與寫作過程,並以之構成該小說的『謎』之一部分」,恐怕有太過簡化後設推理這一詞的嫌疑。(其實就算用這個標準我們也很難說《獻給虛無的供物》不是後設推理啦)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