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君SF🧩流浪謎境
@nothing_in_puzzleland
Fri, Mar 6, 2020 4:36 PM
Sat, Mar 7, 2020 1:07 AM
12
臺灣哲學
啟蒙與反叛
我讀完第一部分的《啟蒙與反叛》了,先大致說個感想。
導論跟前兩章「誰的哲學,如何百年?臺灣哲學的過去與未來」、「論臺灣哲學的主體性」都是非常清楚地爬梳臺灣哲學史,以及分析「臺灣主體性」這個概念的好文章。
而我的苦手是在第三章「正義的延異:臺灣幽靈認同考察」;由於先前讀過介紹解構主義者德希達的書,從章名可想見,第三章就是衝著德希達的一些哲學概念來討論臺灣認同與正義的相關問題。細部的討論就留待讀書會的時候再說,但是有幾個地方我覺得可以先紀錄在這個噗裡面。
要先說的是,我主要都是針對文章提出一些問題,而不是整理這些文章的重點,所以想要看到什麼確定的答案,還是不要抱希望的好。
@nothing_in_puzzleland - #臺灣哲學 #讀書會 #不讀會死 #不獨會死 首先感謝...
下收。
哲學君SF🧩流浪謎境
@nothing_in_puzzleland
Fri, Mar 6, 2020 4:52 PM
這百年來,到底臺灣的哲學(Philosophy in Taiwan)有沒有成功蛻變成臺灣哲學(Taiwanese Philosophy)?就像德國哲學(German Philosophy)、英國哲學(British Philosophy)、法國哲學(Franch Philosophy)那樣?
這問題我想正是第一章的兩位作者最為關切的問題。一個從臺灣島上的哲學活動發展成一種「臺灣哲學」,就好比在不列顛群島上的島民發展出英國哲學。到底臺灣哲學是什麼樣的哲學?
假如我今天問什麼是英國哲學,通常這個問題可被分成兩種態度來回答:一是這是大哉問,因為英國哲學——或更普遍一點,X國哲學——包山包海,所以很難三言兩語說清楚。二是直接以地區或以語言作為標誌來回答「是,英國有英國哲學」、「就是那些講英文的有發展出英國哲學」。
哲學君SF🧩流浪謎境
@nothing_in_puzzleland
Fri, Mar 6, 2020 4:55 PM
Fri, Mar 6, 2020 4:58 PM
在不考慮把「臺灣哲學是什麼樣的哲學?」當成大哉問而聳聳肩的情況下,我們該怎麼界定「臺灣哲學」?臺灣這個「國家」(以政治地理而言)或這塊島嶼(就純粹地理而言)發展出來的哲學?講臺灣話的人共同發展出來的哲學?只要是具臺灣人身份的,所做出來的哲學?具臺灣文化、臺灣價值(沒有在酸的意思)等脈絡下發展出來的哲學或思想?
哲學君SF🧩流浪謎境
@nothing_in_puzzleland
Fri, Mar 6, 2020 5:37 PM
有時候在想這些問題時,我會有點不太清楚到底為什麼要問這個問題,為什麼要問「到底有沒有臺灣哲學?」根據第一章兩位作者的看法,「臺灣哲學是為了適應在地脈絡中所面臨的思想困局與生存難題,而產生的知識活動。這種哲學或文化上的特化(specialization)...都是為了適應當地生存條件以克服生存挑戰」(p.33)。然後他們企圖用類似支持生物多樣性以維護生態平衡,來類比臺灣允許多元價值跟聲音以建構臺灣的文化認同,進而達到確立「臺灣的確有哲學」這個結論。
但是為什麼要問這個問題呢?就算我不知道有所謂的「臺灣哲學」,我不是正在對個別的哲學問題反思、批判、建構論證嗎?臺灣哲學工作者每天做的這些哲學活動有需要被貼上「臺灣哲學」這塊標籤嗎?
哲學君SF🧩流浪謎境
@nothing_in_puzzleland
Fri, Mar 6, 2020 5:45 PM
第一章的兩位作者認為當然有必要貼上這塊標籤,以表示這塊標籤背後是基於臺灣文化認同、臺灣意識、臺灣價值、臺灣主體性...等各式各樣的基礎之上。因為不同時代的哲學工作者面臨的是他或她那個時代的哲學問題(聽起來有點弔詭,因為哲學應該是不受限於特定文化時空背景下的,cf.34),不論是清代的、日治的、國民黨政府統治的、解嚴後的,都面臨到不同的時代背景,可是卻都問了一樣的問題:
我們到底是誰?
或更精確地問:
在各種殖民狀態下,我們到底是誰?
我覺得這個問題遠比爭論臺灣有沒有哲學還來得根本。
抵抗殖民者,是因為意識到自己正被殖民著,因為被殖民著,所以想知道我們到底是誰。回答這些問題的過程,或說這過程本身,就是哲學活動。
哲學君SF🧩流浪謎境
@nothing_in_puzzleland
Fri, Mar 6, 2020 5:50 PM
Fri, Mar 6, 2020 6:04 PM
對於這些問題的回答,最有趣的莫過於第二章作者企圖論證「臺灣哲學主體性」這個概念的實質內容;它不是臺灣島上所發生過、記錄過的哲學思想大雜燴,而是一種參與建構臺灣哲學活動各種大大小小歷程的「團體主體」(group subject)。作者在這章展現了很有條理的分析,這篇是讓我蠻驚豔的!(待補)
狼狗傑
@JimHawkins
Fri, Mar 13, 2020 9:44 AM
老實說這種國別哲學的主張真的不稀奇?費希特甚至馬克思都主張過德意志哲學。
狼狗傑
@JimHawkins
Fri, Mar 13, 2020 9:56 AM
Fri, Mar 13, 2020 9:57 AM
問臺灣哲學是否存在的必要性,不在哲學本身,而在政治?在哲學上這可能只是安撫民族主義者漂亮的話術,但的確有助於凝聚政治上的認同?一如噗主注意到「我們到底是誰」的問題。
載入新的回覆
我讀完第一部分的《啟蒙與反叛》了,先大致說個感想。
導論跟前兩章「誰的哲學,如何百年?臺灣哲學的過去與未來」、「論臺灣哲學的主體性」都是非常清楚地爬梳臺灣哲學史,以及分析「臺灣主體性」這個概念的好文章。
而我的苦手是在第三章「正義的延異:臺灣幽靈認同考察」;由於先前讀過介紹解構主義者德希達的書,從章名可想見,第三章就是衝著德希達的一些哲學概念來討論臺灣認同與正義的相關問題。細部的討論就留待讀書會的時候再說,但是有幾個地方我覺得可以先紀錄在這個噗裡面。
要先說的是,我主要都是針對文章提出一些問題,而不是整理這些文章的重點,所以想要看到什麼確定的答案,還是不要抱希望的好。
這問題我想正是第一章的兩位作者最為關切的問題。一個從臺灣島上的哲學活動發展成一種「臺灣哲學」,就好比在不列顛群島上的島民發展出英國哲學。到底臺灣哲學是什麼樣的哲學?
假如我今天問什麼是英國哲學,通常這個問題可被分成兩種態度來回答:一是這是大哉問,因為英國哲學——或更普遍一點,X國哲學——包山包海,所以很難三言兩語說清楚。二是直接以地區或以語言作為標誌來回答「是,英國有英國哲學」、「就是那些講英文的有發展出英國哲學」。
但是為什麼要問這個問題呢?就算我不知道有所謂的「臺灣哲學」,我不是正在對個別的哲學問題反思、批判、建構論證嗎?臺灣哲學工作者每天做的這些哲學活動有需要被貼上「臺灣哲學」這塊標籤嗎?
抵抗殖民者,是因為意識到自己正被殖民著,因為被殖民著,所以想知道我們到底是誰。回答這些問題的過程,或說這過程本身,就是哲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