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an
@ctang
喜歡
Tue, Feb 25, 2020 10:37 PM
1
每日一文 →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而人是血肉之軀,和心愛的人分離時,難免會心生憂苦、潸然淚下,而這就是佛教所說的「愛別離苦」。(摘自 法鼓全集→10-03《真正的快樂》p.0098→如何面對生死與聚散→超越別離的痛苦)原噗~
禪 心 [ctang]
ctan
@ctang
喜歡
Tue, Feb 25, 2020 10:38 PM
續上~
法鼓全集→10-03《真正的快樂》p.0098→如何面對生死與聚散→超越別離的痛苦
~ 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可分成親子之愛、男女之愛、朋友之愛等,其中親子之愛與男女之愛是最親密、最甜蜜的,一旦面臨生離死別,也是最痛苦的。
ctan
@ctang
喜歡
Tue, Feb 25, 2020 10:38 PM
續上~ 至於朋友之間的情感就比較淡一點,但如果是情感真摯、生死與共的朋友,分離時心裡也一樣會很難受。親子之愛主要是站在父母的立場來看孩子,因為從孩子的立場來看父母,感覺上沒有那麼濃厚,也沒有那麼強烈。
ctan
@ctang
喜歡
Tue, Feb 25, 2020 10:38 PM
續上~ 但是父母對自己的子女卻非常執著,因為從小拉拔到大,在長大成人之前,總是跟在自己身邊。所以當孩子的翅膀長硬了,即將離家的時候,都會捨不得,感到相當痛苦。有些父母甚至為了兒女要出國留學就痛哭流涕,這看起來雖然莫名其妙,卻也是人之常情,這就是「愛別離苦」。
ctan
@ctang
喜歡
Tue, Feb 25, 2020 10:38 PM
續上~ 其實在兒女出生後、年紀還小時,父母就要有心理準備,因為孩子最終一定會離家,再怎麼捨不得也要捨得。只要心裡有準備,當離別的時刻一到,就不會覺得那麼苦。如果平時連一點心理準備都沒有,只是一味的捨不得孩子離開,到最後面臨非捨不可的時刻,就更加痛苦了。
ctan
@ctang
喜歡
Tue, Feb 25, 2020 10:39 PM
續上~ 另外,男女之愛的別離也是相當痛苦的,通常愛得愈深,就會愈痛苦;愛得淺一些,則會好受一些。因此新婚夫妻或是熱戀中的男女,如果不得不分離,當然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幸好我是個出家人,當年跟著軍隊從中國大陸到台灣來的時候,沒有太多親情、愛情的牽掛,因此輕輕鬆鬆就進了部隊、上了船。
ctan
@ctang
喜歡
Tue, Feb 25, 2020 10:39 PM
續上~ 可是我記得當時看到好多軍中的同袍,他們有父母、也有女朋友,所以要走的時候很難割捨。還沒上船之前,依依不捨,你看著我、我看著你,殷勤叮嚀,上船以後失魂落魄,一直到了台灣,心裡想到的、晚上夢到的,都還是在大陸的親人、愛人,有時候還會偷偷地流眼淚,相當痛苦,這就是愛別離苦。
ctan
@ctang
喜歡
Tue, Feb 25, 2020 10:39 PM
續上~ 我想,人與人之間只要有一份愛,無論是友情、愛情或親情,離別的時候都是痛苦的。即使我出家當了法師,但我也是有血有肉的人,對於親人之間的分離,一開始也有難捨的感受。例如,我十四歲出家時,我的母親因為捨不得而哭,我也跟著流眼淚。
ctan
@ctang
喜歡
Tue, Feb 25, 2020 10:39 PM
續上~ 上山大約一年多以後,有一次母親前來探望,在山上只住了一天就要回去了,我的母親雖然捨不得下山,但是又不能讓我跟著回去,這種欲走還留的掙扎,也讓我心裡感到很悲傷。可是我轉念一想,就在心裡發願:這一生要以此父母所生的身體來報答父母。
ctan
@ctang
喜歡
Tue, Feb 25, 2020 10:40 PM
續上~ 也就是將我有限的生命,奉獻給世界上更多的人,使他們都能從佛法中得到利益,藉此來報答父母的恩情,否則,即使與父母常相左右,也不見得能有機會報恩。這樣轉念後,心裡就覺得比較安慰,離別所帶來的痛苦,也就淡一些了。心得:軸心(淨、敬、應)如實,業果不妄,走過留痕,慣久成習,念-今心,心不同,慧不同,鍛練心,簡、淨、輕、明,含微、攝廣,慧生活;戒定依持,不妄如實,慚懺常省,步步踏實,感恩惜福,護念觀照,心慧慎行,善己利眾。
豪哥
@ggl59
Wed, Feb 26, 2020 12:38 AM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