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i
說書 Speaking of Books
在去年出版的《透明社會》一書中,韓國哲學家韓炳哲竟然甘冒大不韙,質疑這個看似不證自明的真理,並做出了極具深度且敏銳的反思。
 
他要說,「透明」跟一般人想的不一樣,不見得都是件好事:
 
「現今沒有哪個流行語像『透明』這個詞一樣,對公共論述的影響如此巨大。在與資訊自由相關的脈絡中,尤其廣受援用。對於透明度的要求無所不在,已激化到盲目崇拜與整體化的地步……」
 
「唯有在知與不知之間,信任才得以形成。即使對他者一無所知,仍舊可以建立正面的關係,這就是信任。即使缺乏認識,一樣可以行動。若是我事先什麼都知道,信任就顯得多餘了。透明這種狀態,排除任何的一無所知。」
☆阿露☆
我也有看到這篇。狂打柯與柯粉一百個耳光
🧃CHAi
「透明主宰之處,沒有信任存在的空間。『透明創造信任』,事實上應該叫作『透明銷毀信任』。
 
「正是信任消失了,要求透明的聲量才會變大。社會一旦建立在信任上,絕不會冒失地要求透明。透明社會是猜疑與不信任的社會,因為信任消失,所以倚賴監控。大聲疾呼要求透明,正足以表示社會道德基礎脆弱不穩,誠實或正直等道德價值逐漸喪失意義。透明取代了遭到廢除的道德機構,成為新一代的社會命令。」
 
「在盧梭身上可以觀察到,全然透明的道德觀必然翻轉成獨裁。透明性的英勇計畫變成暴力,意圖扯掉所有面紗,將一切攤在陽光下,驅逐一絲一毫的黑暗,最後導致暴力。
🧃CHAi
「人類的精神有道裂隙,使得自我無法與自己一致相符。有這種基本的裂隙,自我就不可能透明。人與人之間同樣也存有裂隙,因此人際交往一樣不可能透明,而這種透明也不值得追求。正由於缺乏他者的透明,關係才得以活絡。」
 
「強制透明,缺乏的正是這種『善解人意』,亦即尊重無法完全消除的他性。」
 
「經過證實,資訊更多,不盡然能做出更好的決定。例如本能就超越了可用的資訊,遵循著自己的邏輯。今日不斷大量增加、甚至氾濫的資訊,削弱了更高的判斷力。擁有的知識與資訊較少,產生的影響往往更多。」
 
「透明社會不能忍受資訊空缺和視覺空缺。但不論是思維或者靈感,都需要空白。」
🧃CHAi
「透明社會不僅沒有真理,也沒有表象。真理和表象都是無法看透的。全然透明不過是空。為了驅走這種空,就需要資訊大量流通。但大量的資訊與圖片看似豐富充實,卻更明顯看得見空。單是更多資訊與溝通,無法照亮世界。」
 
「一目瞭然的透明,不會有深刻洞察力。大量資訊不會得出真理。資訊釋放得愈多,世界愈加混亂。資訊超量、過度溝通,不會為黑暗帶來光。
 
「透明的關係是種死掉的關係,沒有任何吸引力,也沒有生命力。只有死亡才是全然透明。」
🧃CHAi
☆阿露☆ : 拿透明當藉口來粉飾自己的錯誤,自以為咧(p-unsure)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