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美:此岸彼岸皆是櫻戰fans
罵人是一種技術和藝術。

在組織內下的命令或指示,需要某種嚴肅,嚴肅到一定程度,與罵人最大的差別,就是是否人身攻擊與情緒性字眼。

好的罵,必須簡短、直指缺失,強而有力的震懾你的下屬,而不帶廢話、情緒性字眼或者歧視性用詞。

看久長官或長輩罵人,我還是發現,同樣是罵,是有差別的。有些人罵人技術很好;有些則是歇斯底里,陶醉在自己的演講,但不知道自己罵得多糟。
兔美:此岸彼岸皆是櫻戰fans
AJZS: 確實,「抒情」是容易理解的標籤。溝通,卻只抒自己的情,讓自己發洩為前提,不見得能改善工作。

在工作為前提,其溝通應當是配合震懾效果,簡短(超過10秒的罵人我認為都可以算罵人技術不好),讓溝通對象對缺失和改善方法印象深刻。

至於缺失本身是不是缺失,下指令的人得負擔判斷錯誤的責任。大團隊的規模,很難一個人一個人釐清。那麼冤枉人和下錯指示,也責無旁貸。
兔美:此岸彼岸皆是櫻戰fans
AJZS: 家庭(親子)和學校(師生)不乏這類狀況。

至於對傳統文獻的解讀,我尚可理解尊賢,但敬老是什麼鬼東西,敬老子還是敬細胞分裂次數較多的老頭?(thinking)

人身攻擊和羞辱的問題在,「它們不必然包括問題,而點出問題也不太需要它們」。震懾取決於理直氣壯,而需要人身攻擊和羞辱他人才能有氣勢,致使凸顯心虛
兔美:此岸彼岸皆是櫻戰fans
AJZS: 但我是認為堅守文字都可能產生教條的疑慮。

文字外形可能不變,但不同時期的解讀(語言)可能會變。接著,文言文縱使在語言中再精簡,但所有的語言也都得面臨「什麼是真正的完整」的問題。最後,語言的解讀,從來不是孤立只靠文字,而依賴非語言的部分,譬如圖像聲音情境或對談者關係與目的。

我是覺得,孔丘好棒棒,或對儒門好棒棒是他們家的事情。家族領袖援引之,就像用明朝的劍要斬清朝的官。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