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條尾巴
@alien887755
說
Wed, Jan 29, 2020 7:18 AM
Fri, Jan 31, 2020 5:32 AM
1
【歌詞賞析】
《操戈天下》
操戈天下 by 易言
偷mur,2:47的歌詞唱錯了,是司馬狼顧不是司馬狼狽
就是條尾巴
@alien887755
Wed, Jan 29, 2020 7:24 AM
Wed, Jan 29, 2020 7:39 AM
※歌詞內容:
狼煙四起 戰不休
董卓據長安 酒池肉林樂無憂
孝廉出世 志九州
矯詔倡義兵 平定董賊起陳留
面威容 心有鬼謀
黃巾亂中救 奉迎天子令諸侯
風流春秋 六合游
鐵騎踏平川 襲捲八荒威風抖
就是條尾巴
@alien887755
Wed, Jan 29, 2020 7:24 AM
Wed, Jan 29, 2020 10:26 AM
劍指四方 皆俯首
漢中破馬超 征戰官渡平涼州
拍案發兵 報父仇
凡負我之人 斬盡殺絕不可躊
驚雷雨天 煮梅酒
論天下英雄 使君與操二人留
笑談之間 雲煙舊
滄海傳詩篇 碣石今世身影猶
青史冊 幾筆數春秋
勿回首 自留七十二疑冢待後人何時能看透
就是條尾巴
@alien887755
Wed, Jan 29, 2020 7:25 AM
Wed, Jan 29, 2020 7:40 AM
奇襲驚天 烏巢大破袁軍十萬
入董營間 隻身將七星劍借獻
霸業無邊 金戈鐵馬逐鹿中原
親身征戰 兵書作枕火光中眠
奉孝智仙 萬里外已料敵在前
元讓武全 咫尺内啖眼也當先
不受帝冠 為世人謀太平人間
機關算遍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就是條尾巴
@alien887755
Wed, Jan 29, 2020 7:25 AM
Wed, Jan 29, 2020 7:40 AM
揮手投鞭 斷水流
看星羅棋布 何時才能平爭鬥
用人不疑 忠義守
唯能人是舉 高明遠識魏武侯
自削鬚髮 以代首
嚴整軍中紀 自身不例萬人叩
深情重義 明哀愁
代為葬關羽直教東吳孫權羞
嘆生苦短 堪回首
生靈猶塗炭 幾多春秋戰不休
就是條尾巴
@alien887755
Wed, Jan 29, 2020 7:25 AM
Wed, Jan 29, 2020 7:41 AM
天下不定 志未酬
何時熄烽火 安得繁榮民衣裘
惜膝下子 怨已久
同根亦相煎 奈何泣下釜中豆
千古霸業 不易守
司馬狼顧 自此一留魏不再走
青史冊 幾筆數春秋
勿回首 自留七十二疑冢待後人何時能看透
就是條尾巴
@alien887755
Wed, Jan 29, 2020 7:25 AM
Wed, Jan 29, 2020 7:41 AM
奇襲驚天 烏巢大破袁軍十萬
入董營間 隻身將七星劍借獻
霸業無邊 金戈鐵馬逐鹿中原
親身征戰 兵書作枕火光中眠
奉孝智仙 萬里外已料敵在前
元讓武全 咫尺内啖眼也當先
不受帝冠 為世人謀太平人間
機關算遍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就是條尾巴
@alien887755
Wed, Jan 29, 2020 7:26 AM
Wed, Jan 29, 2020 7:42 AM
一夫當關 使周瑜江陵無功返
自不貪歡 佔半壁江山多少年
揚善懲奸 胸中自有著蜜與劍
豈肯偏安 將心中志向天下宣
就是條尾巴
@alien887755
Wed, Jan 29, 2020 7:42 AM
Thu, Jan 30, 2020 5:29 AM
奇襲驚天 烏巢大破袁軍十萬
入董營間 隻身將七星劍借獻
霸業無邊 金戈鐵馬逐鹿中原
親身征戰 兵書作枕火光中眠
奉孝智仙 萬里外已料敵在前
元讓武全 咫尺内啖眼也當先
不受帝冠 為世人謀太平人間
機關算遍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就是條尾巴
@alien887755
Wed, Jan 29, 2020 7:42 AM
Wed, Jan 29, 2020 8:03 AM
※逐句註釋:
董卓據長安 酒池肉林樂無憂
董卓「酒池肉林樂無憂」應是參照三國演義,三國志中並無相關記載,但有對董卓的負面描寫:
卓性殘忍不仁,遂以嚴刑脅衆,睚眦之隙必報,人不自保。甞遣軍到陽城。時適二月社,民各在其社下,悉就斷其男子頭,駕其車牛,載其婦女財物,以所斷頭繫車轅軸,連軫而還洛,云攻賊大獲,稱萬歲。入開陽城門,焚燒其頭,以婦女與甲兵為婢妾。至於姦亂宮人公主。其凶逆如此。
孝廉出世 志九州
曹操「年二十,舉孝廉爲郎,除洛陽北部尉,遷頓丘令,徵拜議郎」。
就是條尾巴
@alien887755
Wed, Jan 29, 2020 8:04 AM
Wed, Jan 29, 2020 8:19 AM
矯詔倡義兵 平定董賊起陳留
矯詔倡義兵的其實不止曹操,單看三國志武帝紀的記載,發起「討董聯盟」的人有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河內太守王匡、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等人,「衆各數萬,推紹爲盟主」。
(因討董聯盟於三國志中多人傳記皆有提及,但說法不一且時間不同,成員變化複雜,因此此處僅參考三國志武帝紀內容,還請見諒。)
不過曹操的確起兵陳留,除了地理位置考量,陳留太守張邈是曹操好友,又有孝廉衛茲「以家財資太祖,使起兵,眾有五千人」,這才成功舉兵。
就是條尾巴
@alien887755
Wed, Jan 29, 2020 8:24 AM
Wed, Jan 29, 2020 8:25 AM
面威容 心有鬼謀
面威容應出自世說新語:魏武將見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遠國,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頭。既畢,令間諜問曰:「魏王如何?」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聞之,追殺此使。
黃巾亂中救 奉迎天子令諸侯
黃巾亂中救和奉迎天子是兩回事,又或者作詞者沒有要相提並論的意思。
黃巾之亂是全國性的動亂,討伐者來各方,而曹操是靠討伐黃巾軍壯大自己聲勢的其中一人。
奉迎天子則是他趁著長安大亂(董卓死後一段時間),將獻帝迎到許昌,即演義所提「挾天子以令諸侯」。
個人感覺參照三國演義較多。
就是條尾巴
@alien887755
Wed, Jan 29, 2020 8:29 AM
Wed, Jan 29, 2020 9:55 AM
風流春秋 六合游
不確定這邊的風流是用哪個意思,但就歷史上曹操各種都有(?
六合遊或許與魏書記載「築室城外,春夏習讀書傳,秋冬弋獵,以自娛樂」相關。
鐵騎踏平川 襲捲八荒威風抖
「鐵騎」指曹操的特種部隊(?)虎豹騎。
額外補充,三國時期馬具沒有很全,應該有馬鞍了但沒馬蹬。騎兵在東漢末逐漸成熟,主要用法是衝擊步兵。
襲捲八方可能來自三國演義中王朗言曹操「清掃六合,席捲八方」;六合八方代指天下。
就是條尾巴
@alien887755
Wed, Jan 29, 2020 8:39 AM
Wed, Jan 29, 2020 8:47 AM
漢中破馬超 征戰關渡平涼州
漢中破馬超合平涼州皆指夏侯淵潼關之戰,三國志武帝紀記載:「馬超在漢陽,復因羌、胡爲害,氐王千萬叛應超,屯興國。使夏侯淵討之。十九年春正月……南安趙衢、漢陽尹奉等討超,梟其妻子,超奔漢中。韓遂徙金城,入氐王千萬部,率羌、胡萬餘騎與夏侯淵戰,擊,大破之,遂走西平。淵與諸將攻興國,屠之。省安東、永陽郡。」
三國志魏書六夏侯淵傳有詳細描寫。
就是條尾巴
@alien887755
Wed, Jan 29, 2020 8:41 AM
武帝紀中與官渡之戰相關記載:
八月,紹連營稍前,依沙塠爲屯,東西數十里。公亦分營與相當,合戰不利。紹復進臨官渡,起土山地道。公亦於內作之,以相應。紹射營中,矢如雨下,行者皆蒙楯,衆大懼。時公糧少,與荀彧書,議欲還許。彧以爲「紹悉衆聚官渡,欲與公決勝敗。公以至弱當至彊,若不能制,必爲所乘,是天下之大機也。且紹,布衣之雄耳,能聚人而不能用。夫以公之神武明哲而輔以大順,何向而不濟!」公從之。
就是條尾巴
@alien887755
Wed, Jan 29, 2020 8:41 AM
袁紹運穀車數千乘至,公用荀攸計,遣徐晃、史渙邀擊,大破之,盡燒其車。公與紹相拒連月,雖比戰斬將,然衆少糧盡,士卒疲乏。公謂運者曰:「卻十五日爲汝破紹,不復勞汝矣。」冬十月,紹遣車運穀,使淳于瓊等五人將兵萬餘人送之,宿紹營北四十里。紹謀臣許攸貪財,紹不能足,來奔,因說公擊瓊等。左右疑之,荀攸、賈詡勸公。公乃留曹洪守,自將步騎五千人夜往,會明至。瓊等望見公兵少,出陳門外。公急擊之,瓊退保營,遂攻之。紹遣騎救瓊。左右或言「賊騎稍近,請分兵拒之」。公怒曰:「賊在背後,乃白!」士卒皆殊死戰,大破瓊等,皆斬之。紹初聞公之擊瓊,謂長子譚曰:「就彼攻瓊等,吾攻拔其營,彼固無所歸矣!」乃使張郃、高覽攻曹洪。郃等聞瓊破,遂來降。紹衆大潰,紹及譚棄軍走,渡河。追之不及,盡收其輜重圖書珎寶,虜其衆。
就是條尾巴
@alien887755
Wed, Jan 29, 2020 8:51 AM
拍案發兵 報父仇
拍案發兵報父仇是指藉口攻徐州一事。
三國志武帝紀:興平元年春,太祖自徐州還,初,太祖父嵩去官後還譙,董卓之亂,避難琅邪,爲陶謙所害,故太祖志在復讎東伐。
凡負我之人 斬盡殺絕不可躊
此句受演義影響,原版孫盛雜記:太祖聞其食器聲,以爲圖己,遂夜殺之。旣而悽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遂行。文中曹操是以自我安慰的口吻說這句話,但在演義中被改為「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就是條尾巴
@alien887755
Wed, Jan 29, 2020 8:53 AM
Wed, Jan 29, 2020 9:25 AM
驚雷雨天 煮梅酒 論天下英雄 使君與操二人留
出自三國演義曹操煮酒論英雄,關公賺城斬車胄一篇。
笑談之間 雲煙舊
可能出自三國演義開卷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滄海傳詩篇 碣石今世身影猶
出自曹操作品〈觀滄海〉,「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就是條尾巴
@alien887755
Wed, Jan 29, 2020 9:06 AM
Wed, Jan 29, 2020 9:24 AM
自留七十二疑冢待後人何時能看透
七十二疑塚來自三國演義治風疾神醫身死,傳遺命奸雄數終一篇。
曹操曾作《遺令》、《終令》安排後事。
《終令》內容: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規西門豹祠西原上為壽陵,因高為基,不封不樹。《周禮》冢人掌公墓之地,凡諸侯居左右以前,鄉大夫居後;漢制亦謂之陪陵。其公卿大夫、列將有功者,宜陪壽陵,其廣為兆域,使足相容。
就是條尾巴
@alien887755
Wed, Jan 29, 2020 9:08 AM
Wed, Jan 29, 2020 9:11 AM
《遺令》內容:吾夜半覺,小不佳;至明日,飲粥汗出,服當歸湯。吾在軍中,持法是也。至於小忿怒,大過失,不當效也。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吾有頭病,自先著幘。吾死之後,持大服如存時,勿遺。百官當臨殿中者,十五舉音;葬畢,便除服;其將兵屯戍者,皆不得離屯部;有司各率乃職。斂以時服,葬於鄴之西岡上,與西門豹祠相近,無藏金玉珠寶。吾婢妾與伎人皆勤苦,使著銅雀台,善待之。於台堂上,安六尺床,下施繐帳,朝脯設脯糒之屬。月旦、十五日,自朝至午,輒向帳中作伎樂。汝等時時登銅雀台,望吾西陵墓田。餘香可分與諸夫人,不命祭。諸舍中無所為,可學作履組賣也。吾歷官所得綬,皆著藏中。吾餘衣裘,可別為一藏。不能者,兄弟可共分之
就是條尾巴
@alien887755
Wed, Jan 29, 2020 9:11 AM
Wed, Jan 29, 2020 9:37 AM
奇襲驚天 烏巢大破袁軍十萬
同前述官渡之戰部分。
入董營間 隻身將七星劍借獻
出自三國演義廢漢帝陳留踐位 謀董賊孟德獻刀一篇。
親身征戰 兵書作枕火光中眠
世語:(曹操)博覽群書,特好兵法,抄集諸家兵法,名曰接要,又注孫武十三篇,皆傳於世。
就是條尾巴
@alien887755
Wed, Jan 29, 2020 9:36 AM
Wed, Jan 29, 2020 9:48 AM
奉孝智仙 萬里外已料敵在前
奉孝即郭嘉,三國志郭嘉傳中記載多次料敵在先。
元讓武全 咫尺内啖眼也當先
元讓即夏侯惇,「啖眼」出自三國演義賈文和料敵決勝 夏侯惇拔矢啖睛一篇。三國志僅有瞎眼記載:太祖自徐州還,惇從征呂布,為流矢所中,傷左目。
魏略:時夏侯淵與惇俱為將軍,軍中號惇為盲夏侯。惇惡之,每照鏡,恚怒,輒撲鏡於地。
就是條尾巴
@alien887755
Wed, Jan 29, 2020 9:48 AM
Wed, Jan 29, 2020 9:49 AM
不受帝冠 為世人謀太平人間
不是不受帝冠,是不能受。也不是為世人謀太平,是為自己謀權術。
曹操一生不曾稱帝,但個人認為他仍懷有稱帝之心。參考建安十五年十二月己亥令的內容,如「自古受命及中興之君,曷嘗不得賢人君子與之共治天下者乎!」一句似是自比為受命及中興之君,後受九錫文封為魏公──王莽篡漢前亦曾受九錫文──所受封領地涵蓋十郡,打破漢代諸侯封地不得超過一郡的規定,始建魏社稷宗廟,隔年受授金璽、赤鈸、遠遊冠,位在諸侯王上;又建安二十一年進爵為魏王,打破白馬之盟「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之約,成為東漢第一個異姓王;同年匈奴南單于呼廚泉來朝,理應至許都覲見天子終卻留於魏。據上述原因,是以推測曹操有稱帝之心。
就是條尾巴
@alien887755
Wed, Jan 29, 2020 9:48 AM
至於建安十五年十二月己亥令中所述,我認為其撰寫目的在於最後兩句話:「以分損謗議,少減孤之責也」,並非表露其不稱帝之心。「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曹操之所以能為魏王,是因有「漢室之封」一正當名號,使他者無法自封自立;若他自先打破規矩自封為帝,其他政權則將或以叛漢為藉口大舉攻伐,或不再遵守表面的規則跟進稱帝,則其權力地位都將受重大影響。是以僅能如齊桓公、晉文公那般,雖掌兵、權,仍僅能以「尊王攘夷」之名列於周室之下。
就是條尾巴
@alien887755
Wed, Jan 29, 2020 9:50 AM
機關算遍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出自三國演義上方谷司馬受困,五丈原諸葛禳星一篇
就是條尾巴
@alien887755
Wed, Jan 29, 2020 10:01 AM
Sun, Feb 2, 2020 6:19 AM
唯能人是舉
曹操〈求賢令〉:「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
高明遠識魏武侯
三國志:「三月,天子使魏公位在諸侯王上,改授金璽,赤紱、遠遊冠」,但曹操生前只受封武平侯、魏公、魏王,未曾受封為魏武侯,僅死後曹丕追封其諡號為魏武王,歌詞或許是為押韻而稱其為魏武侯。
自削鬚髮 以代首
嚴整軍中紀 自身不例萬人叩
出自三國演義袁公路大起七軍,曹孟德會合三將一篇。
深情重義 明哀愁
三國志魏書各傳紀中,多次記載曹操因麾下將領、謀臣逝世而哭。
代為葬關羽直教東吳孫權羞
出自三國演義玉泉山關公顯聖,洛陽城曹操感神一篇。
就是條尾巴
@alien887755
Wed, Jan 29, 2020 10:13 AM
惜膝下子 怨已久 同根亦相煎 奈何泣下釜中豆
出自三國演義兄逼弟曹植賦詩,姪陷叔劉封伏法一篇。
千古霸業 不易守 司馬狼顧 自此一留魏不再走
司馬狼顧出自晉書宣帝紀:魏武察帝有雄豪志,聞有狼顧相。
而曹操死後曹丕篡漢,後遭司馬昭篡魏,改國號為晉。
就是條尾巴
@alien887755
Wed, Jan 29, 2020 10:14 AM
Wed, Jan 29, 2020 10:14 AM
一夫當關 使周瑜江陵無功返
應是指曹仁守江陵一事,三國志武帝紀:「十二月,孫權爲備攻合肥。公自江陵征備,至巴丘,遣張憙救合肥。權聞憙至,乃走。」
就是條尾巴
@alien887755
Wed, Jan 29, 2020 10:14 AM
三國志曹仁傳:「從平荊州,以仁行征南將軍,留屯江陵,拒吳將周瑜。瑜將數萬衆來攻,前鋒數千人始至,仁登城望之,乃募得三百人,遣部曲將牛金逆與挑戰。賊多,金衆少,遂為所圍。長史陳矯俱在城上,望見金等垂沒,左右皆失色。仁意氣奮怒甚,謂左右取馬來,矯等共援持之。謂仁曰:『賊衆盛,不可當也。假使棄數百人何苦,而將軍以身赴之!』仁不應,遂被甲上馬,將其麾下壯士數十騎出城。去賊百餘步,迫溝,矯等以為仁當住溝上,為金形勢也,仁徑渡溝直前,衝入賊圍,金等乃得解。餘衆未盡出,仁復直還突之,拔出金兵,亡其數人,賊衆乃退。矯等初見仁出,皆懼,及見仁還,乃歎曰:『將軍真天人也!』三軍服其勇。」
就是條尾巴
@alien887755
Wed, Jan 29, 2020 10:16 AM
Wed, Jan 29, 2020 10:16 AM
揚善懲奸 胸中自有著蜜與劍
揚善懲奸可參考三國志及其註釋,《曹瞞傳》:太祖初入尉廨,繕治四門。造五色棒,縣門左右各十餘枚,有犯禁者,不避豪彊,皆棒殺之。後數月,靈帝愛幸小黃門蹇碩叔父夜行,即殺之。京師斂跡,莫敢犯者。近習寵臣咸疾之,然不能傷,於是共稱薦之,故遷爲頓丘令。
就是條尾巴
@alien887755
Wed, Jan 29, 2020 10:16 AM
《魏書》:太祖從妹夫㶏彊侯宋奇被誅,從坐免官。後以能明古學,復徵拜議郎。先是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謀誅閹官,反爲所害。太祖上書陳武等正直而見陷害,姦邪盈朝,善人壅塞,其言甚切;靈帝不能用。是後詔書勑三府:舉奏州縣政理無效,民爲作謠言者免罷之。三公傾邪,皆希世見用,貨賂並行,彊者爲怨,不見舉奏,弱者守道,多被陷毀。太祖疾之。是歲以災異博問得失,因此復上書切諫,說三公所舉奏專迴避貴戚之意。
三國志武帝紀:光和末,黃巾起。拜騎都尉,討潁川賊。遷爲濟南相,國有十餘縣,長吏多阿附貴戚,贓污狼藉,於是奏免其八;禁斷淫祀,姦宄逃竄,郡界肅然。
就是條尾巴
@alien887755
Wed, Jan 29, 2020 10:24 AM
※全歌押韻,主歌歌詞押願韻,副歌歌詞押尤韻。
就是條尾巴
@alien887755
Thu, Jan 30, 2020 5:24 AM
Thu, Jan 30, 2020 5:25 AM
※角色塑造:
歌詞中使用許多與曹操相關的事件、傳說,以對曹操言行的解釋塑造角色形象,如「負我之人當斬盡殺絕」、「自留疑塚待後人看透」、「不受帝冠為世人謀太平人間」等,第二段主歌(投鞭斷流一段)、副歌(一夫當關一段)幾乎整段都是在塑造曹操憂國憂民、執法嚴謹的形象。
就是條尾巴
@alien887755
Thu, Jan 30, 2020 5:26 AM
以上。
應該算寫完了……?
就是條尾巴
@alien887755
Thu, Jan 30, 2020 11:12 AM
補個
將心中志向天下宣
一句應該和建安十五年十二月己亥令有關
就是條尾巴
@alien887755
Thu, Jan 30, 2020 11:18 AM
《已亥令》
孤始舉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巖穴知名之士,恐為海內人之所見凡愚,欲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譽,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濟南,始除殘去穢,平心選舉,違迕諸常侍。以為強豪所忿,恐致家禍,故以病還。去官之後,年紀尚少,顧視同歲中,年有五十,未名為老,內自圖之,從此卻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與同歲中始舉者等耳。故以四時歸鄉里,於譙東五十里築精舍,欲秋夏讀書,冬春射獵,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絕賓客往來之望,然不能得如意。後征為都尉,遷典軍校尉,意遂更欲為國家討賊立功,慾望封侯作征西將軍,然後題墓道言「漢故征西將軍曹侯之墓」,此其志也。而遭值董卓之難,興舉義兵。是時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損,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多兵意盛,與強敵爭,倘更為禍始。
就是條尾巴
@alien887755
Thu, Jan 30, 2020 11:18 AM
故汴水之戰數千,後還到揚州更募,亦復不過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後領兗州,破降黃巾三十萬。又袁術僭號於九江,下皆稱臣,名門曰建號門,衣被皆為天子之制,兩婦預爭為皇后。志計已定,人有勸術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
後孤討禽其四將,獲其人,遂使術窮亡解沮,發病而死。及至袁紹據河北,兵勢強盛,孤自度勢,實不敵之,但計投死為國,以義滅身,足垂於後。幸而破紹,梟其二子。又劉表自以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卻,以觀世事,據有當州,孤復定之,遂平天下。身為宰相,人臣之貴已極,意望已過矣。 今孤言此,若為自大,欲人言盡,故無諱耳。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或者人見孤強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評,言有不遜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
就是條尾巴
@alien887755
Thu, Jan 30, 2020 11:19 AM
齊桓、晉文所以垂稱至今日者,以其兵勢廣大,猶能奉事周室也。論語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謂至德矣」,夫能以大事小也。昔樂毅走趙,趙王欲與之圖燕,樂毅伏而垂泣,對曰:「臣事昭王,猶事天王;臣若獲戾,放在他國,沒世然後已,不忍謀趙之徒隸,況燕後嗣乎!」胡亥之殺蒙恬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孫,積信於秦三世矣;今臣將兵三十餘萬,其勢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義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孤每讀此二人書,未嘗不愴然流涕也。孤祖父以至孤身,皆當親重之任,可謂見信者矣,以及子植子桓兄弟,過於三世矣。孤非徒對諸君說此也,常以語妻妾,皆令深知此意。孤謂之言:「顧我萬年之後,汝曹皆當出嫁,欲令傳道我心,使他人皆知之。」孤此言皆肝鬲之要也。所以勤勤懇懇心腹者,見周公有金縢之書以自明,恐人不信之故。
就是條尾巴
@alien887755
Thu, Jan 30, 2020 11:19 AM
然欲孤便爾委捐所典兵?以還執事,歸就武平侯國,實不可也。何者?誠恐己離兵為人所禍也。既為子孫計,又己敗則國家傾危,是以不得慕虛名而處實禍,此所不得為也。前朝恩封三子為侯,固辭不受,今更欲受之,非欲復以為榮,欲以為外援,為萬安計。孤聞介推之避晉封。申胥之逃楚賞,未嘗不捨書而歎,有以自省也。奉國威靈,仗鉞征伐,推弱以克強,處小而禽大,意之所圖,動無違事,心之所慮,何向不濟,遂蕩平天下,不辱主命,可謂天助漢室,非人力也。然封兼四縣,食戶三萬,何德堪之!江湖未靜,不可讓位;至於邑土,可得而辭。今上還陽夏、柘、苦三縣戶二萬,但食武平萬戶,且以分損謗議,少減孤之責也。
載入新的回覆
《操戈天下》
偷mur,2:47的歌詞唱錯了,是司馬狼顧不是司馬狼狽狼煙四起 戰不休
董卓據長安 酒池肉林樂無憂
孝廉出世 志九州
矯詔倡義兵 平定董賊起陳留
面威容 心有鬼謀
黃巾亂中救 奉迎天子令諸侯
風流春秋 六合游
鐵騎踏平川 襲捲八荒威風抖
漢中破馬超 征戰官渡平涼州
拍案發兵 報父仇
凡負我之人 斬盡殺絕不可躊
驚雷雨天 煮梅酒
論天下英雄 使君與操二人留
笑談之間 雲煙舊
滄海傳詩篇 碣石今世身影猶
青史冊 幾筆數春秋
勿回首 自留七十二疑冢待後人何時能看透
入董營間 隻身將七星劍借獻
霸業無邊 金戈鐵馬逐鹿中原
親身征戰 兵書作枕火光中眠
奉孝智仙 萬里外已料敵在前
元讓武全 咫尺内啖眼也當先
不受帝冠 為世人謀太平人間
機關算遍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看星羅棋布 何時才能平爭鬥
用人不疑 忠義守
唯能人是舉 高明遠識魏武侯
自削鬚髮 以代首
嚴整軍中紀 自身不例萬人叩
深情重義 明哀愁
代為葬關羽直教東吳孫權羞
嘆生苦短 堪回首
生靈猶塗炭 幾多春秋戰不休
何時熄烽火 安得繁榮民衣裘
惜膝下子 怨已久
同根亦相煎 奈何泣下釜中豆
千古霸業 不易守
司馬狼顧 自此一留魏不再走
青史冊 幾筆數春秋
勿回首 自留七十二疑冢待後人何時能看透
入董營間 隻身將七星劍借獻
霸業無邊 金戈鐵馬逐鹿中原
親身征戰 兵書作枕火光中眠
奉孝智仙 萬里外已料敵在前
元讓武全 咫尺内啖眼也當先
不受帝冠 為世人謀太平人間
機關算遍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自不貪歡 佔半壁江山多少年
揚善懲奸 胸中自有著蜜與劍
豈肯偏安 將心中志向天下宣
入董營間 隻身將七星劍借獻
霸業無邊 金戈鐵馬逐鹿中原
親身征戰 兵書作枕火光中眠
奉孝智仙 萬里外已料敵在前
元讓武全 咫尺内啖眼也當先
不受帝冠 為世人謀太平人間
機關算遍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董卓據長安 酒池肉林樂無憂
董卓「酒池肉林樂無憂」應是參照三國演義,三國志中並無相關記載,但有對董卓的負面描寫:
卓性殘忍不仁,遂以嚴刑脅衆,睚眦之隙必報,人不自保。甞遣軍到陽城。時適二月社,民各在其社下,悉就斷其男子頭,駕其車牛,載其婦女財物,以所斷頭繫車轅軸,連軫而還洛,云攻賊大獲,稱萬歲。入開陽城門,焚燒其頭,以婦女與甲兵為婢妾。至於姦亂宮人公主。其凶逆如此。
孝廉出世 志九州
曹操「年二十,舉孝廉爲郎,除洛陽北部尉,遷頓丘令,徵拜議郎」。
矯詔倡義兵的其實不止曹操,單看三國志武帝紀的記載,發起「討董聯盟」的人有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河內太守王匡、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等人,「衆各數萬,推紹爲盟主」。
(因討董聯盟於三國志中多人傳記皆有提及,但說法不一且時間不同,成員變化複雜,因此此處僅參考三國志武帝紀內容,還請見諒。)
不過曹操的確起兵陳留,除了地理位置考量,陳留太守張邈是曹操好友,又有孝廉衛茲「以家財資太祖,使起兵,眾有五千人」,這才成功舉兵。
面威容應出自世說新語:魏武將見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遠國,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頭。既畢,令間諜問曰:「魏王如何?」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聞之,追殺此使。
黃巾亂中救 奉迎天子令諸侯
黃巾亂中救和奉迎天子是兩回事,又或者作詞者沒有要相提並論的意思。
黃巾之亂是全國性的動亂,討伐者來各方,而曹操是靠討伐黃巾軍壯大自己聲勢的其中一人。
奉迎天子則是他趁著長安大亂(董卓死後一段時間),將獻帝迎到許昌,即演義所提「挾天子以令諸侯」。
個人感覺參照三國演義較多。
不確定這邊的風流是用哪個意思,但就歷史上曹操各種都有(?
六合遊或許與魏書記載「築室城外,春夏習讀書傳,秋冬弋獵,以自娛樂」相關。
鐵騎踏平川 襲捲八荒威風抖
「鐵騎」指曹操的特種部隊(?)虎豹騎。
額外補充,三國時期馬具沒有很全,應該有馬鞍了但沒馬蹬。騎兵在東漢末逐漸成熟,主要用法是衝擊步兵。
襲捲八方可能來自三國演義中王朗言曹操「清掃六合,席捲八方」;六合八方代指天下。
漢中破馬超合平涼州皆指夏侯淵潼關之戰,三國志武帝紀記載:「馬超在漢陽,復因羌、胡爲害,氐王千萬叛應超,屯興國。使夏侯淵討之。十九年春正月……南安趙衢、漢陽尹奉等討超,梟其妻子,超奔漢中。韓遂徙金城,入氐王千萬部,率羌、胡萬餘騎與夏侯淵戰,擊,大破之,遂走西平。淵與諸將攻興國,屠之。省安東、永陽郡。」
三國志魏書六夏侯淵傳有詳細描寫。
八月,紹連營稍前,依沙塠爲屯,東西數十里。公亦分營與相當,合戰不利。紹復進臨官渡,起土山地道。公亦於內作之,以相應。紹射營中,矢如雨下,行者皆蒙楯,衆大懼。時公糧少,與荀彧書,議欲還許。彧以爲「紹悉衆聚官渡,欲與公決勝敗。公以至弱當至彊,若不能制,必爲所乘,是天下之大機也。且紹,布衣之雄耳,能聚人而不能用。夫以公之神武明哲而輔以大順,何向而不濟!」公從之。
拍案發兵報父仇是指藉口攻徐州一事。
三國志武帝紀:興平元年春,太祖自徐州還,初,太祖父嵩去官後還譙,董卓之亂,避難琅邪,爲陶謙所害,故太祖志在復讎東伐。
凡負我之人 斬盡殺絕不可躊
此句受演義影響,原版孫盛雜記:太祖聞其食器聲,以爲圖己,遂夜殺之。旣而悽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遂行。文中曹操是以自我安慰的口吻說這句話,但在演義中被改為「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出自三國演義曹操煮酒論英雄,關公賺城斬車胄一篇。
笑談之間 雲煙舊
可能出自三國演義開卷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滄海傳詩篇 碣石今世身影猶
出自曹操作品〈觀滄海〉,「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七十二疑塚來自三國演義治風疾神醫身死,傳遺命奸雄數終一篇。
曹操曾作《遺令》、《終令》安排後事。
《終令》內容: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規西門豹祠西原上為壽陵,因高為基,不封不樹。《周禮》冢人掌公墓之地,凡諸侯居左右以前,鄉大夫居後;漢制亦謂之陪陵。其公卿大夫、列將有功者,宜陪壽陵,其廣為兆域,使足相容。
同前述官渡之戰部分。
入董營間 隻身將七星劍借獻
出自三國演義廢漢帝陳留踐位 謀董賊孟德獻刀一篇。
親身征戰 兵書作枕火光中眠
世語:(曹操)博覽群書,特好兵法,抄集諸家兵法,名曰接要,又注孫武十三篇,皆傳於世。
奉孝即郭嘉,三國志郭嘉傳中記載多次料敵在先。
元讓武全 咫尺内啖眼也當先
元讓即夏侯惇,「啖眼」出自三國演義賈文和料敵決勝 夏侯惇拔矢啖睛一篇。三國志僅有瞎眼記載:太祖自徐州還,惇從征呂布,為流矢所中,傷左目。
魏略:時夏侯淵與惇俱為將軍,軍中號惇為盲夏侯。惇惡之,每照鏡,恚怒,輒撲鏡於地。
不是不受帝冠,是不能受。也不是為世人謀太平,是為自己謀權術。
曹操一生不曾稱帝,但個人認為他仍懷有稱帝之心。參考建安十五年十二月己亥令的內容,如「自古受命及中興之君,曷嘗不得賢人君子與之共治天下者乎!」一句似是自比為受命及中興之君,後受九錫文封為魏公──王莽篡漢前亦曾受九錫文──所受封領地涵蓋十郡,打破漢代諸侯封地不得超過一郡的規定,始建魏社稷宗廟,隔年受授金璽、赤鈸、遠遊冠,位在諸侯王上;又建安二十一年進爵為魏王,打破白馬之盟「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之約,成為東漢第一個異姓王;同年匈奴南單于呼廚泉來朝,理應至許都覲見天子終卻留於魏。據上述原因,是以推測曹操有稱帝之心。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出自三國演義上方谷司馬受困,五丈原諸葛禳星一篇
曹操〈求賢令〉:「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
高明遠識魏武侯
三國志:「三月,天子使魏公位在諸侯王上,改授金璽,赤紱、遠遊冠」,但曹操生前只受封武平侯、魏公、魏王,未曾受封為魏武侯,僅死後曹丕追封其諡號為魏武王,歌詞或許是為押韻而稱其為魏武侯。
自削鬚髮 以代首
嚴整軍中紀 自身不例萬人叩
出自三國演義袁公路大起七軍,曹孟德會合三將一篇。
深情重義 明哀愁
三國志魏書各傳紀中,多次記載曹操因麾下將領、謀臣逝世而哭。
代為葬關羽直教東吳孫權羞
出自三國演義玉泉山關公顯聖,洛陽城曹操感神一篇。
出自三國演義兄逼弟曹植賦詩,姪陷叔劉封伏法一篇。
千古霸業 不易守 司馬狼顧 自此一留魏不再走
司馬狼顧出自晉書宣帝紀:魏武察帝有雄豪志,聞有狼顧相。
而曹操死後曹丕篡漢,後遭司馬昭篡魏,改國號為晉。
應是指曹仁守江陵一事,三國志武帝紀:「十二月,孫權爲備攻合肥。公自江陵征備,至巴丘,遣張憙救合肥。權聞憙至,乃走。」
揚善懲奸可參考三國志及其註釋,《曹瞞傳》:太祖初入尉廨,繕治四門。造五色棒,縣門左右各十餘枚,有犯禁者,不避豪彊,皆棒殺之。後數月,靈帝愛幸小黃門蹇碩叔父夜行,即殺之。京師斂跡,莫敢犯者。近習寵臣咸疾之,然不能傷,於是共稱薦之,故遷爲頓丘令。
三國志武帝紀:光和末,黃巾起。拜騎都尉,討潁川賊。遷爲濟南相,國有十餘縣,長吏多阿附貴戚,贓污狼藉,於是奏免其八;禁斷淫祀,姦宄逃竄,郡界肅然。
歌詞中使用許多與曹操相關的事件、傳說,以對曹操言行的解釋塑造角色形象,如「負我之人當斬盡殺絕」、「自留疑塚待後人看透」、「不受帝冠為世人謀太平人間」等,第二段主歌(投鞭斷流一段)、副歌(一夫當關一段)幾乎整段都是在塑造曹操憂國憂民、執法嚴謹的形象。
應該算寫完了……?
孤始舉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巖穴知名之士,恐為海內人之所見凡愚,欲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譽,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濟南,始除殘去穢,平心選舉,違迕諸常侍。以為強豪所忿,恐致家禍,故以病還。去官之後,年紀尚少,顧視同歲中,年有五十,未名為老,內自圖之,從此卻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與同歲中始舉者等耳。故以四時歸鄉里,於譙東五十里築精舍,欲秋夏讀書,冬春射獵,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絕賓客往來之望,然不能得如意。後征為都尉,遷典軍校尉,意遂更欲為國家討賊立功,慾望封侯作征西將軍,然後題墓道言「漢故征西將軍曹侯之墓」,此其志也。而遭值董卓之難,興舉義兵。是時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損,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多兵意盛,與強敵爭,倘更為禍始。
後孤討禽其四將,獲其人,遂使術窮亡解沮,發病而死。及至袁紹據河北,兵勢強盛,孤自度勢,實不敵之,但計投死為國,以義滅身,足垂於後。幸而破紹,梟其二子。又劉表自以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卻,以觀世事,據有當州,孤復定之,遂平天下。身為宰相,人臣之貴已極,意望已過矣。 今孤言此,若為自大,欲人言盡,故無諱耳。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或者人見孤強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評,言有不遜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