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翔
@clearwind0608
Sun, Jan 19, 2020 11:01 AM
28
5
【臺灣史上最大戰爭】乙未割臺那一年,島上的臺灣人都在抗日嗎?專訪臺大歷史學系教授李文良 | 故事 Sto...
地方上除了抗日以外還有另外一群人,這群人也在想辦法,不是真的只有抗日才是唯一的解方。
雖然乙未戰爭涉及的範圍很廣,也的確深入鄉村,但並不是所有地方都在抵抗,這在過往的歷史研究中是不能被提到的。把順應跟抵抗的人一同檢視,你就會發現,平常就會有一群人討厭另一群人,有些人跟清朝政府關係比較好,有些人則不。所以乙未戰爭背後呈現出的,其實是臺灣地方社會的結構性問題。
清。翔
@clearwind0608
Sun, Jan 19, 2020 11:01 AM
因此,我的研究與其說是由下而上的乙未戰爭歷史,倒不如說是地方研究的歷史。你如果不把清朝國家底下的那個地方社會弄清楚,你就看不清乙未。
清。翔
@clearwind0608
Sun, Jan 19, 2020 11:03 AM
在大嵙崁的例子裡,因為這裡有豐富的山林資源、靠近漢番邊界,曾是各方勢力競逐和清朝統治經營的重點,原本就有隘勇等各種複雜的官民武裝系統。
地方的傳統讓大嵙崁社會得以快速面對與因應乙未的大變局,在地有力者很快就跳出來主持大局。
但這些意見領袖也不見得利益一致,像隘勇統領余清勝便因接到清廷命令,而想趕快撤軍回故鄉;至於其他民眾則受到外界各式消息、謠言影響而變得害怕日軍到來,開始想要抗日。
清。翔
@clearwind0608
Sun, Jan 19, 2020 11:03 AM
我這篇文章也想要瞭解,像清朝那樣的傳統帝國,對於社會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因為乙未之役可以說是清朝國家突然消失、地方社會卻仍然存在的巧妙時刻。
清。翔
@clearwind0608
Sun, Jan 19, 2020 11:06 AM
乙未戰爭大概是臺灣有史以來,涉及範圍最廣、深入鄉村最深刻的一場戰役。這樣看來,這場戰爭的第一層意義就是,日本軍隊以很強大的國家力量,在 1895 年時將臺灣社會裡裡外外地擾動了一遍,而這種擾動也包括臺灣民主國的煽動。
他們設計出臺灣民主國這個制度,認為依靠臺灣人的意願可以自己成立國家,不用接受清國在條約裡已經把臺灣割讓給日本的這個事實。
不過,這顯然只是一個政治設計。為了強化臺灣民主國作為臺灣整體居民意志的展現,也為了抵抗日本將來可能的佔領與接收,他們到處進行身體、物資與精神的動員。
清。翔
@clearwind0608
Sun, Jan 19, 2020 11:06 AM
雖然後來臺灣民主國失敗了,但動員已經執行,整個社會對於日本人的情緒被掀動起來──跑不掉的人們只能帶著恐慌而仇恨的情緒面對日本人。
清。翔
@clearwind0608
Sun, Jan 19, 2020 11:08 AM
這群身心剛被動員起來就被遺下的臺灣下層士紳,心驚惶恐卻也躊躇滿志,被迫率領一群沒受過正規訓練的鄉勇。
他們要對抗的對象是剛經歷明治維新、期待藉由佔領臺灣擠身帝國主義國家之列的日本,以及臨時從遼東半島戰場調來,仍懷抱高度使命感、裝備精良的日軍。
種種歷史機緣,造就了日本的臺灣統治,以 1895 年這場非常慘烈的戰爭展開序幕。
清。翔
@clearwind0608
Sun, Jan 19, 2020 11:08 AM
同時,這也是一個生活在臺灣島的人們開始意識到他們是一個「整體」的開端,還有點隱微、但已經開始有臺灣民族意識的徵兆了,這個層面是我覺得是 1895 年很重要的一點。
另外,這年臺灣人民也因為被清廷捨棄,而油然而生一股惶恐悲憤的棄民意識,這同樣也是乙未戰爭在臺灣歷史裡可能應該被注意到的意義。但對於乙未戰爭,我們其實還需要更多研究。
清。翔
@clearwind0608
Sun, Jan 19, 2020 11:16 AM
日軍肯定在征臺之前就著手蒐集情報,糖商及其網絡無疑是很好的對象。現存一份日軍研擬的南臺灣機密作戰地圖,詳細標記了沿途可能抗日的民兵數量,幾乎都是客家人的村落。
一方面閩南人與客家人一向交惡,一方面日本想穩定國內蔗糖價格,最後導致日軍決定盡快結束戰爭,避免即將到來的製糖產業受到戰事的滋擾與客家村落的破壞。這也再次說明了為什麼我們應該從清代以來長期的地方社會發展來接近乙未。
清。翔
@clearwind0608
Sun, Jan 19, 2020 11:20 AM
【臺灣史上最大戰爭】那個死過好幾次的男人──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死亡之謎 | 故事 StoryStudio
清。翔
@clearwind0608
Sun, Jan 19, 2020 11:20 AM
對於親身經歷乙未之役並存活的臺灣人而言,戰敗的衝擊可想而知,尤其是戰況激烈的新竹、彰化、嘉義等地區,因此這些地方自然而然就出現日軍最高統帥──能久親王是在此戰死或身受重傷的說法,來彰顯地方的武裝抗日並非完全失敗。
清。翔
@clearwind0608
Sun, Jan 19, 2020 11:25 AM
【臺灣史上最大戰爭】解密臺灣史上最大戰爭── 1895,乙未之役 | 故事 StoryStudio
由於遼東半島的割讓牽涉列強利益,而被俄德法三國干涉歸還。此事激起南方大吏張之洞等人的希望,策動清國在臺官吏演出「臺灣民主國」戲碼,該戲碼由曾駐法的陳季同協助仿照法國共和,獨立宣言、設立議院,甚至國旗一應俱有。
然而,這個臺灣民主國僅是一種期待外國干涉的外交手段,並非真是出自臺灣民眾的公意,期待的列強干涉也未曾發生,當時的臺灣真的成為「亞細亞的孤兒」。
而駐紮臺北的民主國軍隊,是從中國大陸招募而來的軍隊為主,搭配少數的臺灣義勇。這些軍隊在與日軍數次交戰不利後,就大舉潰敗,而臺北城內也成亂局,總統趁亂逃走。臺北紳商最後迎接日軍入城。
清。翔
@clearwind0608
Sun, Jan 19, 2020 11:29 AM
===
清。翔
@clearwind0608
Sun, Jan 19, 2020 11:30 AM
想看李文良教授的乙末論文(炸)
感覺那個切入角度很有趣。
載入新的回覆
雖然乙未戰爭涉及的範圍很廣,也的確深入鄉村,但並不是所有地方都在抵抗,這在過往的歷史研究中是不能被提到的。把順應跟抵抗的人一同檢視,你就會發現,平常就會有一群人討厭另一群人,有些人跟清朝政府關係比較好,有些人則不。所以乙未戰爭背後呈現出的,其實是臺灣地方社會的結構性問題。
地方的傳統讓大嵙崁社會得以快速面對與因應乙未的大變局,在地有力者很快就跳出來主持大局。
但這些意見領袖也不見得利益一致,像隘勇統領余清勝便因接到清廷命令,而想趕快撤軍回故鄉;至於其他民眾則受到外界各式消息、謠言影響而變得害怕日軍到來,開始想要抗日。
他們設計出臺灣民主國這個制度,認為依靠臺灣人的意願可以自己成立國家,不用接受清國在條約裡已經把臺灣割讓給日本的這個事實。
不過,這顯然只是一個政治設計。為了強化臺灣民主國作為臺灣整體居民意志的展現,也為了抵抗日本將來可能的佔領與接收,他們到處進行身體、物資與精神的動員。
他們要對抗的對象是剛經歷明治維新、期待藉由佔領臺灣擠身帝國主義國家之列的日本,以及臨時從遼東半島戰場調來,仍懷抱高度使命感、裝備精良的日軍。
種種歷史機緣,造就了日本的臺灣統治,以 1895 年這場非常慘烈的戰爭展開序幕。
另外,這年臺灣人民也因為被清廷捨棄,而油然而生一股惶恐悲憤的棄民意識,這同樣也是乙未戰爭在臺灣歷史裡可能應該被注意到的意義。但對於乙未戰爭,我們其實還需要更多研究。
一方面閩南人與客家人一向交惡,一方面日本想穩定國內蔗糖價格,最後導致日軍決定盡快結束戰爭,避免即將到來的製糖產業受到戰事的滋擾與客家村落的破壞。這也再次說明了為什麼我們應該從清代以來長期的地方社會發展來接近乙未。
然而,這個臺灣民主國僅是一種期待外國干涉的外交手段,並非真是出自臺灣民眾的公意,期待的列強干涉也未曾發生,當時的臺灣真的成為「亞細亞的孤兒」。
而駐紮臺北的民主國軍隊,是從中國大陸招募而來的軍隊為主,搭配少數的臺灣義勇。這些軍隊在與日軍數次交戰不利後,就大舉潰敗,而臺北城內也成亂局,總統趁亂逃走。臺北紳商最後迎接日軍入城。
感覺那個切入角度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