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遊詩人芒果
[翻譯/筆記]為什麼我們喜歡enemies to lovers(從敵人變愛人)的故事
「Enemies to lovers的故事之所以扣人心弦,是因為它迫使主角面對自我,從而成長與改變,以和原本的敵人在一起。這其實象徵著自我的掙扎與和解,也因此受到古今中外的喜愛。」
x / x
吟遊詩人芒果
Enemies to lovers (從敵人變愛人)在文學上是種象徵,點出一個殘酷可怕的事實,這也是我們在生活中可能經歷的感受:即使身邊的人都愛著我們,似乎還是沒人真的完全瞭解我們,因為我們會將一部分的自己隱藏起來,不讓深愛的親友難過不安。但這張安全網的存在,多半無法讓你成長,也不能讓你釋放所有潛能。有時,受到保護並非我們所需。

這就是Enemies to lover在故事中的作用:

你在你的「敵人」面前,無需遮掩你醜惡的面向,因為你不在乎他們是否難過不安。你能把最糟糕的、最隱密的自己釋放出來,一點也不害怕會傷害他們。正因如此,你的敵人能「看見」全部的你。
吟遊詩人芒果
這個敵人成了你發洩一切負面事物的出口,那些都是你為了不傷害親友而藏起來的事物。這個敵人不在乎保護你或你的感受,因此,他們會讓你看見殘酷的事實──而這是你成長的必經之路。

故事的最後階段,通常是敵人在成為主角的愛人後,如何與主角身邊的親友和解。Enemies to lovers的故事,實際上是一個心理出口與情緒媒介。

打從人類開始說故事起,我們就不斷將個人內心與普遍事實融合進故事。
這也是為什麼,試圖拿現實世界去1:1解析故事是錯的,你應該著重在寓言的面向。
吟遊詩人芒果
補充說明,在這類故事中,主角的親友會試圖說服主角:主角的恐懼是沒根據的、主角這樣看待自己並不正確。
敵人則會接受主角讓人不安的面向,但通常會試著說服主角放棄良善光明的一面。
到最後,親友和敵人都會瞭解,主角其實兼具美好與醜惡兩個面向,沒有誰對誰錯。

這是故事最基本的套路,就看寫的人怎麼在這條路上玩出新花樣。
讓我重申一次,這完全取決於作家如何將自己代入故事中。

這也是為什麼,你不能用現實世界的標準批判那些虛構的故事角色。他們不是真實的人,更像是象徵。期望他們受到現實世界那樣真實的報應,是相當狹隘的分析故事方式。
吟遊詩人芒果
─────
紀錄一下自己的想法:

除了同意以上的說法,我認為Enemies to lovers是一種挑戰自我的故事。最瞭解自己的人、命定成為摯愛的那個人,居然是你一開始的敵人,這樣的轉折已具有相當的戲劇性。敵人挑戰你,即是你挑戰你自己。你敢不敢跨出那個舒適圈,你敢不敢正視自己的慾望、恐懼和黑暗(畢竟敵人象徵的就是你的黑暗面)。
吟遊詩人芒果
我覺得,這類型故事要好看,主角與敵人必須旗鼓相當,那樣的相互角力才精彩。另外,除了著墨主角的心境轉折,我們也必須看到那個會成為愛人的「敵人」的轉變。相似的概念可以舉《美女與野獸》、《傲慢與偏見》等故事為例。
《美女與野獸》:美女看破外表,無論是野獸或王子都是她的摯愛;野獸學習重新擁抱人性。
《傲慢與偏見》:達西明白自己多麼傲慢,伊莉莎白也放下自己的偏見。
吟遊詩人芒果
隨著星戰新三部曲的完結,我可以說,Reylo足以成為Enemies to lovers故事的經典教材。簡單分析一下:
第七集:因為Kylo Ren的一再挑戰,Rey的原力覺醒,兩人成為旗鼓相當的對手。
第八集:Rey透過與Kylo Ren的屢次對話,終於正視並接受自己的恐懼與試圖忘記的過去,但當Kylo Ren要她切斷與其他人的連結時,她拒絕了。
第九集:Kylo Ren理解到自己的錯誤,變回Ben Solo。
吟遊詩人芒果
大概就是這些想法了(thinking)
我想這種故事要是處理得好,都會是很棒的成長故事(不只是主角,也包括主角的enemy to lover)。
─────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