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貓
@cutesagecat
Sat, Dec 28, 2019 4:56 AM
3
1
生理性別差異對待,使得只要生理性別能被區別及確立,生理跨性別就不會消失。(2019/12月跨性別討論第一篇)
先放上我要分析的文章,是另一個別人的粉專針對跨性別的想法:
社會頭條一寶 2.0
[社會頭條一寶 2.0:
為什麼我不談[性別認同]?
因為[性別認同]正是性別解放需要瓦解的觀念,而不是予以建構、強調其流動性,實則鞏固洗性別框架。
賢貓
@cutesagecat
Sat, Dec 28, 2019 4:56 AM
沒有性別認同,就沒有性別框架,任何人、性別都是獨立且平等的。不需要把自我認同,放進既存在父權的二分法當中。
我想問題的重點不是跨性別打扮成怎樣,而是討論什麼是「心理性別」?怎麼產生出「我覺得自己是男生/女生」的意識?
一個男人認為自己是女人,想做被歸類於傳統女性的行為、打扮,是不是基於,某種打扮氣質行為,先被社會定義為生理女性應當做的?
賢貓
@cutesagecat
Sat, Dec 28, 2019 4:56 AM
當他強烈追求這種外在、內在的慾望時,他覺得「自己的內心是女人的」,但事實上在打破性別框架社會下,他可以是男人,同時做這樣的打扮和行為氣質,而不需要為心理定義出一個性別。
因為每個生理性別,都不應該被刻板地定義應該長成怎樣。當我們開始用心理性別來定義男人、女人,讓跨性別看似跳躍了傳統的性別框架「一個男/女人的內心是女/男人」,實則鞏固了女性和男性的分野。
到底要怎麼辨識一個人的心、思想是男人的?女人的?我們怎麼定義男人、女人的心?
賢貓
@cutesagecat
Sat, Dec 28, 2019 4:56 AM
一個男人怎麼才能體驗女人的心、思想、生理、長年的族群文化而成為「一個內心符合女人」的女人?女跨男亦是如此。
「認為自己生錯性別」不是一個尚未社會化、認知到性別差異的孩子會有的意識。也就是說這個意識不是天生,一個男人和女人的心也不是,而是透過以生理性別區分的社會化過程,例如:女孩子腳不要打開、男生走路內八很娘,所拉開的集體差異性。
當我們期待不再發生,打扮、氣質不符傳統女性樣貌的女人,被趕出女廁所。卻又加強女性是什麼樣態、需要經過社會化後的女性行為,才能進入女廁,都讓男人、女人更無法從性別框架中解放。
賢貓
@cutesagecat
Sat, Dec 28, 2019 4:57 AM
當我們一再訴求,性別平等的理想狀態,是讓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不被生理性別框架捆綁,更不需要用心理性別,為自己的行為和氣質解釋。
如此一來,跨性別也不再需要和女性搶奪空間與資源,佔據他們根本生理上不會有的「月經/懷孕特權」。
我想一部分的人會把這番言論定調為「排跨」,但「不認為跨性別存在」並不是「否定、排擠跨性別」,而是透過我們長久分析父權,如何定義、分離性別的分析,推論出「在性別解放之下,當生理性別,不再跟社會行為形成連結,跨性別的情形就不存在了」。
賢貓
@cutesagecat
Sat, Dec 28, 2019 4:57 AM
我們不再有跨性別承擔這種苦,因為每個人的氣質都是獨一無二的,性別僅僅只是生理、功能、學理上的差異。
從心理學的自我認知發展過程,孩子不會區分自己跟他人,他的世界只有自己,而逐漸的透過他人的反應跟回饋,才長出自己跟他人的認真。
人也會透過這些回饋定義自己,我是男生要玩車車、用藍色的東西,因為爸爸也是男生,他開車且穿藍色的衣服。我是女生,因為我有月經,而且從月經文化中感受到壓迫。這些都是透過社會化習得的。
賢貓
@cutesagecat
Sat, Dec 28, 2019 4:57 AM
也就是一個人的內在認知,是不停透過外在形世界成的,而這個外在世界,很多時候是基於你的生理性別,可能是文化約束,也有很生理性的射精、懷孕、分娩.......
基於生理性別的不同,就足以造成心理與文化上的重大差異,例如男生們和女生們的聊天內容不同,不是因為大腦或心理嚴重差異,而是在社會化過程,他們因為生理性別而被給予不同的成長過程,導致的行為差異。
因此這個脈絡要強調的是,排除社會文化影響,男人的、女人的心可以更廣,更沒有框架,但不管怎麼排除,不可能根除生理上的差異。例如懷孕、分娩怎麼影響女性的生理與心理狀態?這是男跨女永遠不可能體驗、被影響,所以這個心理性別分類就失去了意義。]
---------------------------
賢貓
@cutesagecat
Sat, Dec 28, 2019 4:57 AM
以下我的分析文章開始。
溫柔哲學:
[氣質表達其實就是主要的性別框架(刻板印象),社會性別男該像社會性別男,社會性別女該像社會性別女,偽娘該像偽娘,人類在定義各式詞彙時,就必然區分出了各種框架,問題在於這些框架能否不成為規訓,能否只是自我認同、個人追求,而不是去規訓其他人也必須要符合這些框架。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詞彙定義,不同對性別氣質的理解,打破性別框架的意思,其實是去接納及尊重各種不同的定義,而不是要求所有人都放棄自己追尋的自我認同。
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自我認同,且不去否定、規訓、干涉他人的自我認同,用接納及尊重,來達成打破性別框架的目的。]
賢貓
@cutesagecat
Sat, Dec 28, 2019 4:57 AM
[sex gender identity (心理性別):自我認同是某種性別,可能指生理性別認同,也可能指社會性別認同,也可能是生理性別認同+社會性別認同。]
更詳細內容:
溫柔哲學
我的括號內是我在11月29日時就提出來的想法,而我要分析的這篇文章也提到性別認同、心理性別其實就是性別框架(刻板印象),如果我要分析的這篇文章的作者所謂的性別認同及心理性別是指社會性別認同的話,那麼沒錯,確實是性別框架。
賢貓
@cutesagecat
Sat, Dec 28, 2019 4:57 AM
然而如果再加上生理性別認同,那麼可能就不是性別框架(刻板印象)了,因為照文章作者寫的內容來看,他認為生理性別是可以被明確區分的,那麼生理性別認同就是在明確的基礎上做認同,而不是性別框架(刻板印象),當然這些是照文章作者的說法來談,但我認為這只是種法定生理性別而已,簡單粗暴地用於現行法律運作,實際上的生理性別不會只有男或女或雙性而已,而是幾十種或是上百種。(陰莖、睪丸、胸部、子宮、卵巢、皮膚、毛髮、骨架、臉型、聲音、體毛鬍鬚、體態、基因、染色體、性激素)
只用陰莖、睪丸、胸部、子宮、卵巢就定義了生理性別只有男、女、雙性,太過簡單粗暴了。
賢貓
@cutesagecat
Sat, Dec 28, 2019 4:58 AM
由於有著生理性別認同的存在,所以跨性別有生理跨性別及社會跨性別兩種,照文章作者所說「在性別解放之下,當生理性別,不再跟社會行為形成連結,跨性別的情形就不存在了」,用在社會跨性別身上是沒錯,若是社會性別真的能消失,那就不會有社會跨性別存在,但是由於生理性別未消失,所以生理性別認同依舊存在,那麼生理跨性別的情形就依舊存在。
再來要談的是,文章作者所談的跨性別,是指什麼跨性別?
在不同的定義下,跨性別的涵蓋範圍會不同,例如維基百科的定義是:[性別認同或性別表達與他們的指定性別不同],在這定義下,手術更改生理性別後的人也算跨性別者,但如果定義成[性別認同或性別表達與他們的生理性別不同],那麼手術更改生理性別後的人就是那個更改後的生理性別了,而不是跨性別者,這是由個人去作自我認同的。
賢貓
@cutesagecat
Sat, Dec 28, 2019 4:58 AM
而文章作者提到的月經、懷孕、分娩,是連手術更改生理性別後的人都做不到的,對於生理性別認同為女性的手術後者來說,心理性別就算不存在,但是生理性別存在,所以生理性別認同也會存在,而她們圖的會是原生女性才會有的月經、懷孕、分娩特權嗎?
然後對於生理性別認同為男性的手術後者來說,他們圖的會是原生男性才會有的體格(兵役、勞力、壓迫他人)特權嗎?
其實社會性別認同、生理性別認同,都有著確立身分的目的,那為何要確立身分?
因為社會用身分來作差別對待,這裡就把以性別差異來作差別對待的現象,叫做”性別差異對待”好了,分為生理性別差異對待、社會性別差異對待。
賢貓
@cutesagecat
Sat, Dec 28, 2019 4:58 AM
只要有差異,就會有差別對待,而生理性別是天生的差異,那麼生理性別差異對待就難以避免,也因此生理性別認同與指定性別不一致的現象就會存在,有些人是純粹的厭惡自身性器官(生理性別不安),有些人是想成為另一種生理性別,想被以那種生理性別對待。
而文章作者只提到了性別認同、心理性別是性別框架(刻板印象),卻同時在支持生理性別可被確認的狀況下,忽略了生理性別被確認就可以產生生理性別差異對待了,根本不需要性別認同、心理性別的性別框架(刻板印象),也不需要社會性別、性別氣質的性別框架(刻板印象),這些是文章作者忽略掉的情況。
賢貓
@cutesagecat
Sat, Dec 28, 2019 4:58 AM
想被當生理女性對待的已手術者,會一定要搶月經、懷孕、分娩特權嗎?
想被當生理男性對待的已手術者,會一定要搶體格(兵役、勞力、壓迫他人)特權嗎?
我認為文章作者用原生女性特權來懷疑生理跨性別者能否在心理上是女性,是很不好的作法,想被當成某種生理性別對待,並不一定是想搶那些特權,更多的是想要其他社會上在生理性別上的差異對待,而不是那區區幾項特權。
既然都強調社會性別不該與生理性別綁定,那麼生理性別差異對待,及社會性別差異對待也該分開來談,舉個例子,行為、動作、外觀、化妝、裝扮、談吐、氣質、思想、價值觀等可以被視為是社會性別氣質展現,而人們在不知道對方生理性別時,用對方社會性別氣質展現所推斷出來的社會性別去對待對方,這就是社會性別差異對待。
賢貓
@cutesagecat
Sat, Dec 28, 2019 4:58 AM
但是若是已經知道對方生理性別是某性別,那麼不論對方社會性別氣質展現是什麼,人們多少還是會以生理性別去對待對方,這就是生理性別差異對待。
生理男性體格及力量較大,也因此被賦予勞力,傳統農業社會家庭也因此而重生理男輕生理女,這些都是生理性別差異帶來的問題,而不是性別認同或心理性別的問題。
那這種生理差異對待及生理性別認同能夠像社會性別認同及心理性別一樣被瓦解嗎?
理論上瓦解社會性別,社會性別認同及心理性別能被瓦解,瓦解生理性別,或許生理差異對待及生理性別認同就能被瓦解,然而文章作者只打算瓦解性別認同及心理性別,沒打算瓦解生理性別,所以生理差異對待及生理性別認同就不可能被瓦解,生理差異被區分,生理差異對待及生理性別認同就會存在,這些都是文章作者忽略的。
賢貓
@cutesagecat
Sat, Dec 28, 2019 4:58 AM
文章作者「不認為跨性別存在」,然而精確地說,文章作者的內容只能認為[社會跨性別者會隨著社會性別瓦解而消失]而已。
以上談了生理性別差異對待,使得只要生理性別能被區別及確立,生理跨性別就不會消失。
下一篇,我會再談這篇文章作者的其他問題。
載入新的回覆
先放上我要分析的文章,是另一個別人的粉專針對跨性別的想法:
[社會頭條一寶 2.0:
為什麼我不談[性別認同]?
因為[性別認同]正是性別解放需要瓦解的觀念,而不是予以建構、強調其流動性,實則鞏固洗性別框架。
我想問題的重點不是跨性別打扮成怎樣,而是討論什麼是「心理性別」?怎麼產生出「我覺得自己是男生/女生」的意識?
一個男人認為自己是女人,想做被歸類於傳統女性的行為、打扮,是不是基於,某種打扮氣質行為,先被社會定義為生理女性應當做的?
因為每個生理性別,都不應該被刻板地定義應該長成怎樣。當我們開始用心理性別來定義男人、女人,讓跨性別看似跳躍了傳統的性別框架「一個男/女人的內心是女/男人」,實則鞏固了女性和男性的分野。
到底要怎麼辨識一個人的心、思想是男人的?女人的?我們怎麼定義男人、女人的心?
「認為自己生錯性別」不是一個尚未社會化、認知到性別差異的孩子會有的意識。也就是說這個意識不是天生,一個男人和女人的心也不是,而是透過以生理性別區分的社會化過程,例如:女孩子腳不要打開、男生走路內八很娘,所拉開的集體差異性。
當我們期待不再發生,打扮、氣質不符傳統女性樣貌的女人,被趕出女廁所。卻又加強女性是什麼樣態、需要經過社會化後的女性行為,才能進入女廁,都讓男人、女人更無法從性別框架中解放。
如此一來,跨性別也不再需要和女性搶奪空間與資源,佔據他們根本生理上不會有的「月經/懷孕特權」。
我想一部分的人會把這番言論定調為「排跨」,但「不認為跨性別存在」並不是「否定、排擠跨性別」,而是透過我們長久分析父權,如何定義、分離性別的分析,推論出「在性別解放之下,當生理性別,不再跟社會行為形成連結,跨性別的情形就不存在了」。
從心理學的自我認知發展過程,孩子不會區分自己跟他人,他的世界只有自己,而逐漸的透過他人的反應跟回饋,才長出自己跟他人的認真。
人也會透過這些回饋定義自己,我是男生要玩車車、用藍色的東西,因為爸爸也是男生,他開車且穿藍色的衣服。我是女生,因為我有月經,而且從月經文化中感受到壓迫。這些都是透過社會化習得的。
基於生理性別的不同,就足以造成心理與文化上的重大差異,例如男生們和女生們的聊天內容不同,不是因為大腦或心理嚴重差異,而是在社會化過程,他們因為生理性別而被給予不同的成長過程,導致的行為差異。
因此這個脈絡要強調的是,排除社會文化影響,男人的、女人的心可以更廣,更沒有框架,但不管怎麼排除,不可能根除生理上的差異。例如懷孕、分娩怎麼影響女性的生理與心理狀態?這是男跨女永遠不可能體驗、被影響,所以這個心理性別分類就失去了意義。]
---------------------------
溫柔哲學:
[氣質表達其實就是主要的性別框架(刻板印象),社會性別男該像社會性別男,社會性別女該像社會性別女,偽娘該像偽娘,人類在定義各式詞彙時,就必然區分出了各種框架,問題在於這些框架能否不成為規訓,能否只是自我認同、個人追求,而不是去規訓其他人也必須要符合這些框架。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詞彙定義,不同對性別氣質的理解,打破性別框架的意思,其實是去接納及尊重各種不同的定義,而不是要求所有人都放棄自己追尋的自我認同。
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自我認同,且不去否定、規訓、干涉他人的自我認同,用接納及尊重,來達成打破性別框架的目的。]
更詳細內容:
我的括號內是我在11月29日時就提出來的想法,而我要分析的這篇文章也提到性別認同、心理性別其實就是性別框架(刻板印象),如果我要分析的這篇文章的作者所謂的性別認同及心理性別是指社會性別認同的話,那麼沒錯,確實是性別框架。
只用陰莖、睪丸、胸部、子宮、卵巢就定義了生理性別只有男、女、雙性,太過簡單粗暴了。
再來要談的是,文章作者所談的跨性別,是指什麼跨性別?
在不同的定義下,跨性別的涵蓋範圍會不同,例如維基百科的定義是:[性別認同或性別表達與他們的指定性別不同],在這定義下,手術更改生理性別後的人也算跨性別者,但如果定義成[性別認同或性別表達與他們的生理性別不同],那麼手術更改生理性別後的人就是那個更改後的生理性別了,而不是跨性別者,這是由個人去作自我認同的。
然後對於生理性別認同為男性的手術後者來說,他們圖的會是原生男性才會有的體格(兵役、勞力、壓迫他人)特權嗎?
其實社會性別認同、生理性別認同,都有著確立身分的目的,那為何要確立身分?
因為社會用身分來作差別對待,這裡就把以性別差異來作差別對待的現象,叫做”性別差異對待”好了,分為生理性別差異對待、社會性別差異對待。
而文章作者只提到了性別認同、心理性別是性別框架(刻板印象),卻同時在支持生理性別可被確認的狀況下,忽略了生理性別被確認就可以產生生理性別差異對待了,根本不需要性別認同、心理性別的性別框架(刻板印象),也不需要社會性別、性別氣質的性別框架(刻板印象),這些是文章作者忽略掉的情況。
想被當生理男性對待的已手術者,會一定要搶體格(兵役、勞力、壓迫他人)特權嗎?
我認為文章作者用原生女性特權來懷疑生理跨性別者能否在心理上是女性,是很不好的作法,想被當成某種生理性別對待,並不一定是想搶那些特權,更多的是想要其他社會上在生理性別上的差異對待,而不是那區區幾項特權。
既然都強調社會性別不該與生理性別綁定,那麼生理性別差異對待,及社會性別差異對待也該分開來談,舉個例子,行為、動作、外觀、化妝、裝扮、談吐、氣質、思想、價值觀等可以被視為是社會性別氣質展現,而人們在不知道對方生理性別時,用對方社會性別氣質展現所推斷出來的社會性別去對待對方,這就是社會性別差異對待。
生理男性體格及力量較大,也因此被賦予勞力,傳統農業社會家庭也因此而重生理男輕生理女,這些都是生理性別差異帶來的問題,而不是性別認同或心理性別的問題。
那這種生理差異對待及生理性別認同能夠像社會性別認同及心理性別一樣被瓦解嗎?
理論上瓦解社會性別,社會性別認同及心理性別能被瓦解,瓦解生理性別,或許生理差異對待及生理性別認同就能被瓦解,然而文章作者只打算瓦解性別認同及心理性別,沒打算瓦解生理性別,所以生理差異對待及生理性別認同就不可能被瓦解,生理差異被區分,生理差異對待及生理性別認同就會存在,這些都是文章作者忽略的。
以上談了生理性別差異對待,使得只要生理性別能被區別及確立,生理跨性別就不會消失。
下一篇,我會再談這篇文章作者的其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