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rmcat
把最近這幾個月來對於組裝用來玩老遊戲的老電腦的心得整理一下

與其說是分享經驗,不如說是整理並記錄自己的思考過程
dormcat
先從 DOS 遊戲說起

在 Windows 95 成為主流作業系統之後,DOS 遊戲還不斷持續推出了好一陣子,因為 Windows 95 這個平台一開始對於遊戲開發並不是很友善,而遊戲開發商對於 DOS 早就駕輕就熟,要直到 Windows 98 / DirectX 的組合成為主流之後 DOS 才逐漸淡出遊戲市場

幾個知名大作,像是1995年12月的 Warcraft II: Tides of Darkness 及1997年10月的 Fallout,還有我最喜歡的國產RPG《阿貓阿狗》(1998年二月,超晚的)都是 DOS 遊戲,雖然可以在 Win95/98 的 DOS 模式下運行
dormcat
所以如果要組一台跑 DOS 架構且能涵蓋1989~1998這十整年的幾乎所有 DOS 遊戲的主機,有很多軟硬體上的限制必須要考量,而且有些不同的限制會互相制肘,再加上功能正常的老零件可遇而不可求,常必須做出妥協與取捨
dormcat
當然要在 Ryzen 上裝 DOS 也不是辦不到
LGR - Installing MS-DOS on a New Gaming PC!
但別指望有音效,畫面也不一定能正確顯示,或是解析度會受限(這與 DOS 晚期的 VESA 顯示模式有關,後述)
dormcat
既然是要玩老遊戲,顯示卡大可以排除 AGP 或 PCIe 介面,只要看 PCI 介面的顯示卡就很足夠了;同時期除了顯示卡之外,多數的介面卡還是以 ISA 介面為主,而這也一併會影響到主機板、晶片組、CPU、甚至電源供應器等等的選擇
dormcat
另外一個考量就是對於 Windows 3.1 的支援:在 DOS 下玩遊戲不用另外安裝啥驅動程式,但進 Windows 3.1 如果不裝專屬的驅動程式的話就只能用 640×480×16色 的最低解析度,雖然對玩遊戲的影響不大,但會錯失很多當年推出的大量優質電子書
dormcat
如果不考量屬於附加3D加速卡的 Voodoo / Voodoo2,這樣篩選就只剩下
3dfx: Voodoo Banshee, Voodoo3
ATI: Rage XL, Rage 128
Matrox: G200
nVidia: Riva 128, TNT
S3: Trio, ViRGE, Savage4 Pro
dormcat
支援 Glide 的 Voodoo3 當然是最上之選,但台灣難找,國外狀況好的卡很貴;Banshee 就好找得多,2D表現普通但至少也支援 Glide

ATI 與 nVidia 的評價跟今天的這兩家差不多,2D與3D表現都OK且平衡,二手也不算難找

G200 號稱是2D王者,但台灣罕見,3D也不突出

S3 在 Trio 時期是中低階市場霸主,86C764/765/775的普及率有如現在的內顯,但 ViRGE 與 Savage 的驅動程式一開始都沒寫好,雖然在後來有所改善,但已經錯失3D顯卡市場的良機
dormcat
音效部分,如果願意砸大錢與花時間,可以找 Roland 的 MT-32、CM-32L、MPU-401、LAPC-I 等等……

但對絕大多數的玩家來說,相容性最高、貨源充裕、價位合理的,還是 Creative Labs 的 Sound Blaster 系列,其中以 AWE32 作為 ISA 介面的旗艦,不過很少遊戲能充分利用它的 Advanced WavEffect 處理器,所以任何16位元的SB都很夠用

當然還有率先使用 wavetable 的 Gravis UltraSound 或是16位元先驅 Pro Audio Spectrum 等等,但前者不便宜,後者數量有限,而且兩者的相容性都不及SB;對老遊戲來說,相容性比起性能更重要
RX78
小弟手上還有 voodoo 1 (pci add on) , voodoo 3 agp , voodoo 5 pci
dormcat
RX78 : V5 PCI 版,這超級稀罕的
dormcat
對了,前面提到的 VESA 問題,在一些高解析度的後期 DOS 遊戲常會碰到
https://www.youtube.com/...
S3 Trio64V/V+/V2 在這方面的相容性很高,但3D對它們來說就是妄想
dormcat
那既然顯示卡與音效卡的年代選定在這個時期,主機板與CPU的搭配就不建議使用帶有AGP的主機板搭配 Pentium II (Slot 1) / K6-2 (Super Socket 7) 或更晚期的型號,而以不帶AGP且搭配 Socket 7 這個能兼容最多種CPU的「萬用插槽」的主機板為上

但這又會牽扯出另外的問題:電源供應器與主機板尺寸,因為這時期的電供與機殼設計剛好正要從AT轉換為ATX;如果能找到使用ATX電源與機殼的主機板就不用擔心電供老化或是機殼設計不良或缺件的問題,因為都可以用當代全新的產品

還有就是CPU核心電壓:Intel 在加入MMX指令集的 Pentium 改用 2.8V 的核心電壓,而比較早期的主機板無法切換
dormcat
續~

搭配 Socket 7 並支援上述的 Pentium MMX / K6 的主機板晶片組,最適合的就是 Intel 430TX 了,也是 Intel 為 Socket 7 設計的最後一款晶片組,特點是支援USB與UDMA-33,而且供電與尺寸也多屬於ATX規格;如果 430TX 或是相容的他廠晶片組不可得,退而求其次的是 430VX (少了UDMA-33支援)或是 430FX (比VX再少了USB),不過這兩者多數都還是使用AT規格的供電與尺寸;430HX 則是面向高階專業機種的晶片組,支援最大512MB的RAM且全部都 cacheable,但相對昂貴且稀少,不過如果能以低價入手就很幸運,儘管另外三款的64MB cacheable 上限對 DOS 來說都絕對夠用了
dormcat
更早的晶片組就不推薦使用,因為主機板上就沒有整合的 IDE/PATA 磁碟機控制器,必須再加裝只能提供一條 primary master + slave 的通道,沒有 secondary 可以用;這就牽涉到儲存裝置的課題

由於 DOS 的 FAT16 原生支援的最大單一邏輯磁碟機的上限是 2GB,而且不會進行頻繁的大量讀寫,所以用 2GB 以下的記憶卡(現在應該每個人手邊都有閒置的小容量記憶卡)透過轉接的方式就成了簡易的「固態硬碟」,方便與現在的電腦傳輸檔案;CF卡因為本來就是 PATA 的縮小版,所以轉接介面甚至不需要任何晶片,不過SD的轉接就需要晶片
dormcat
軟碟機與光碟機在 DOS 時代都還是很重要的輸出入裝置,強烈建議各保留一台在機身上

現在軟碟機可以用 GOTEK 的USB軟碟模擬器搭配隨身碟來解決,但我實在搞不懂為何這款國外老機玩家幾乎人手一台的裝置在台灣居然買不到

最早的單倍速、二倍速光碟機多需要搭配專屬介面,而且常常搭配音效卡使用,把光碟機的專屬介面安裝在音效卡上(常見的是 Mitsumi、Panasonic、Sony 三種;二倍速主流是 Panasonic CR-563-B),或是使用高階的SCSI介面,要到四倍速時代才跟IDE/PATA合流,例如 NEC CDR-273 或是 Sony CDU711

至於主機板上的USB介面,除非要安裝 Win98 雙系統,不然基本上沒有能力傳輸檔案,只能用來連接新一代的鍵盤與滑鼠
dormcat
由於軟碟容量太小,光碟機又多屬唯讀(DOS 之下是可以使用燒錄機與燒錄程式,但要到 Windows 時代才普及),除了用記憶卡轉接(在 DOS 之下不可熱插拔),另一個方式就是接網路,甚至可以不用 router 就直接架一個小型區網
YouTube
雖說用 DOS 的命令列介面就可以使用 IPX 或 NetBEUI,不過用 Windows 3.1 搭配 Trumpet Winsock 的 TCP/IP 應該更符合現代人使用網路的方式,還可以使用瀏覽器上Web
dormcat
顯示器如果能找到堪用的CRT,特別是 Sony Trinitron 15" 或 17" 的話是最好不過,因為現代的LCD就算可以調整畫面長寬比,碰到不是整數倍放大時也會有插點的問題,畫面不會太好看,而且有些LCD對類比訊號處理的方式不是很好,會出現鬼影,所以還是原生 4:3 且沒有插點問題的CRT最好,不然如果可以找到 4:3 的LCD也好過 5:4 或 16:9
dormcat
這篇跟我的思路差不多
Socket 7 Builds - Vogons Wiki
VOGONS 是 "Very Old Games on New Systems" 的縮寫
rîch1ïû
這篇好熟悉啊,雖然我不會想再去碰老電腦,不過某種程度也是我的人生一部份
你要不要整理一篇部落格呢?
dormcat
rîch1ïû : 現在讀部落格的人都很有限了 XD 直接發在SNS平台反而會讓更多人看到
rîch1ïû
看到不表示有用啊 XD
dormcat
另外在查資料的過程中還發現不少有趣的現象,特別是因為這段時期很多標準處於過渡期(特別是RAM從 72-pin EDO 過渡至 168-pin SDR SDRAM、電源與主機板尺寸從AT過渡至ATX),所以新舊混搭的情況很普遍
https://images.plurk.com/5ODu33R0Vqx6h6OCLaVNxl.jpg
像這張華碩 TX97-E 主機板用的是 430TX 晶片組,電源與RAM插槽都是新舊兼具(RAM須避免EDO與SDR混插),但構型與尺寸卻是舊的 Baby AT,最大的缺點就是CPU插槽在介面卡插槽後方,這在CPU不需要散熱器的年代沒啥大問題,但CPU在普遍配備散熱片與風扇之後會讓在其前方的介面卡插槽無法使用長卡
Baby AT motherboard Definition from PC Magazine Ency...
甚至連AGP出現後還保有這種設計,但避開了顯卡的位置
dormcat
rîch1ïû : 也是,而且部落格對搜尋引擎的 spider bot 比較友善
dormcat
跟 TX97-E 差不多時間的 TX97-X 就先進得多,不但採用ATX構型、捨棄了AT電源接點,鍵盤與滑鼠也改用 PS/2 接頭(TX97-E 用的是傳統的 DIN-5 接頭,且只有給鍵盤的份),序列埠與並列埠都已經內建在主機板背部的標準位置上(TX97-E 還必須用排線連接),甚至還有兩個USB
https://images.plurk.com/1m8GQ4TGCS9TWuLywv2c10.jpg https://images.plurk.com/5uWn0x8ky4B7asW23D4ySi.jpg
dormcat
已經跟當代的主機板相去不遠,而且可以使用現代的機殼與電供
dormcat
rîch1ïû : 突然想到還可以拍成 YouTube 影片,但那會很耗時間
dormcat
最後做個整理:
MB: 首選 Socket 7 + 430TX + ATX,次選 430VX 或 430FX 搭配 Baby AT
CPU: 首選 Pentium MMX (P55C) / K6,次選 Pentium (P54C) / K5 或同期他廠 CPU(例如 Cyrix 6x86 系列)
RAM: 64MB EDO RAM or SDR SDRAM
顯卡: 首選 Voodoo3,次選同期的 3dfx/ATI/nVidia/S3 支援 Windows 3.1 的3D加速卡
HDD: 首選 ≤2GB 的 CF/SD 透過轉接卡模擬傳統硬碟,次選同大小的傳統硬碟
CDROM: 4~52倍速,使用標準 IDE/PATA
FDD: 首選 GOTEK USB FDD 模擬器,次選一台 3.5"
dormcat
啊,忘了音效卡:首選 Sound Blaster AWE32 或其他 16-bit ISA 型號,次選同時期的相容音效卡;不在乎金錢與時間可以嘗試 Roland
dormcat
我目前的配備:
Intel Socket 5 + 430FX + Baby AT (但MB上的電源插槽居然是 ATX 的!不過機殼電源開關仍是 AT 的伸縮設計) + Intel Pentium P54C 120MHz (外頻60改66,倍頻x2不變,故等於超頻至133) + 64MB EDO RAM + S3 Savage4 Pro 16MB PCI + Sound Blaster AWE32 + Seagate Medalist 540MB (準備改成 CF 1GB) + AOpen 52X CDROM + 3.5" FDD
rîch1ïû
dormcat : 如果你收集的實體電腦夠全,應該是可以拍影片無誤
RX78
如果你真的要繼續收集下去,我找機會把那張 voodoo5 帶回去給你
dormcat
rîch1ïû : 問題是我根本沒有這麼多裝備啊;許多歐美 YouTuber 的閒置零件都是一整間車庫的等級,而且擺著不管也不會壞,但台灣根本辦不到,一來空間太值錢,二來濕度太高
dormcat
RX78 : 您的心意我非常感謝,不過我應該用不到它,因為我手上沒有幾個遊戲有針對 Glide 優化
當年玩得最認真的大概是 Ultima: Ascension 吧,不過它的故事線跑過幾次之後應該不會再特別為了 Glide 重玩了
RX78
rîch1ïû
新遊戲都沒力氣玩了還老遊戲
dormcat
rîch1ïû : 正是如此,不過手上倒是有些買回來還沒玩過的,像是 Ultima 1-8 合輯(太耗時)、幾個空戰飛行模擬(壓力大+沒搖桿)、還有像是 Capitalism II 與 Harpoon II 這些光是上手的學習曲線就很陡峭的......
rîch1ïû
唉唉,我老遊戲都看影片了

以前玩壞最多搖桿的是 Tie Fighter vs X-wing ...
開著 Tie 屠殺 X-wing 好爽的
dormcat
rîch1ïû : Computer Gaming World 中文版介紹 Tie Fighter 的專欄讓玩家從帝國的角度看反抗軍,讓我印象深刻:「反抗軍表面上打著自由平等的高尚旗號,骨子裡還不是想取代帝國的政權自己當家;帝國想要成就偉大的事業,對這些武裝叛亂分子當然必須用重典嚴懲,這有什麼不對?」
rîch1ïû
等等真的有這東西嗎 wwwwww
dormcat
rîch1ïû : 如果那期雜誌沒被我回收掉,我下次回老家應該還能找出來
dormcat
唔,我前面說的那句「但MB上的電源插槽居然是 ATX 的!不過機殼電源開關仍是 AT 的伸縮設計」顯然是被騙了;它很可能是 Dell 當年惡名昭彰的特規電源設計
VOGONS • View topic - A Permanent Solution to the De...
Dell Optiplex 9020 Power Supply Upgrade | 24 pin to ...
Dell proprietary (non-standard) ATX design | Dell pr...
由於 Dell 出貨量極大,有本錢讓 Intel 幫它製作修改電源接頭的主機板;不過目前我找到的資料都是 ATX 時期的特規電源,沒有看到 AT 時期的詳細型號與照片
dormcat
這片把挑選顯卡的部分說得差不多了
PCI Graphics Card Roundup S3 Cirrus Logic Trident Ts...

另外 Matrox 的卡在台灣比我想像得要好找,也沒有那麼貴
dormcat
但是台灣在露天的賣家在拍照與描述上真的非~常地隨便,都9012年還用那種400x300的商品照,敘述也很不精確,常只有品牌名,商品名稱與內部編號都沒寫(因而搜不到);eBay的賣家相對就好很多
dormcat
DOS 時代的顯卡以 Tseng Labs 最有名,Cirrus Logic 與 Trident 也很多人用,但 S3 Trio (86C764) 那枚三合一的晶片(整合繪圖核心、隨機存取記憶體數位類比轉換器 (RAMDAC)、時脈產生器)一出來就把另外三家打倒:Tseng Labs 技術員工在1997被 ATI 買下,管理階層則轉投資生醫;Trident 在改幫數位電視做晶片後於2012破產;Cirrus Logic 還活著,但也完全退出顯卡市場,專注於音響訊號處理晶片
dormcat
rîch1ïû : 貼到部落格後,點閱數還不到兩打 很多人根本沒用過 RSS,只知道 app 推送
rîch1ïû
Yes, 等人 search 吧 ..
dormcat
ATI Rage Fury MAXX Dual Chip Monster Cross Fire Ance...

看來 ATI 在 GeForce 剛出時被打得蠻慘的,一度連 Matrox 都比不過
BetterMove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