だが断る■情報屋こおり
寫作 戲劇 個人觀點
也來談論一下之前的「怎樣才是文筆好」議題
簡單說一下我的結論:「能讓觀影體驗好的,就是好文筆。」
だが断る■情報屋こおり
其實很多時候我覺得這些都是假議題。是一個問題的表徵(標)而不是實際病灶(本),就像有時候明明有些人心裡已經有答案了,卻還是想去問神明、想得到神明(第三者)的肯定或安慰一樣。
你是真的不知道問題在哪裡,還是不想面對?
每次聽到這種問題我就啞然失笑。
你太過恐懼,恐懼到拒絕思考,把所有的問題摻做同一個問題,揉成一個巨大的毛球,然後再去期盼能用一個方法或一個救世主來解決,這不是很可笑嗎?
問題就像打結的頭髮,炸毛很難看,你也不能每次都剃光頭,你要耐心地花上一段時間把它們由下往上的梳開,頭髮才會好看。
文筆也是一樣,它就像是一個精密的鐘錶,是一個由很多小齒輪組合而成的大議題。如果你的錶有問題,就得先理解鐘錶的構造,然後找出有問題的零件把它修好,是不是?
だが断る■情報屋こおり
「你付出這一切,真正想追求的究竟是『文筆』,還是『被愛』?」我希望大家先捫心自問一下這個問題。
不是說追求哪一個比較高尚、追求哪一個是錯的。而是你要對症下藥,想要什麼就配點在哪裡,配點在A上再來靠杯B沒有上升,這就很莫名其妙了。但87%的人問題就出在這裡
だが断る■情報屋こおり
接著,面對問題我們要思考的是:
「什麼叫做好?什麼叫做不好?」
「我該如何客觀地檢測好壞與進步,這個東西可以被評量、量化嗎?」
如果考試的分數能呈現出你學習的程度在哪裡、有沒有進步,那麼作品能不能比照處理呢?
就算美醜好惡這種東西是主觀的,但電影都能夠評分了,沒道理你的創作不行吧?
だが断る■情報屋こおり
而可以納入評量的常見項目有:(包含但不限於)
1.詞藻(劇本或對白)
2.敘事方式(分鏡)
3.劇情(飽滿、流暢度、深度等)
4.人物
5.讀後滿足感
だが断る■情報屋こおり
我的作品不吸引人,一定是因為詞藻不夠好的關係(X)
我的作品不吸引人,一定是因為這1~5部分某些環節的表達力不夠好的關係(O)
詞藻這種東西,就像衣服或錢。舉些政治不正確的例子,
如果鄧家華穿著當季最貴的名牌西裝,你就會跟他交往嗎?
如果陳菊穿著爆乳黑絲,你就會跟她交往嗎?
郭台銘有這麼多錢,林志玲就決定嫁給他了嗎?
如果對方是個有錢的無腦草包,你願意和他結婚相處一輩子嗎?
詞藻有用,但不是救命丹。詞藻掩飾不了你的作品本質是個草包的事實,頂多只能讓它比較像個裝置藝術品,然而醜媳婦總得見公婆,醜作品總得見觀眾的。所以內容仍舊是最重要的。
だが断る■情報屋こおり
如果你想要增進你的1~4,改善專業技巧的部分,就拿著你的作品去和其他作者(導演)商量,他們的專業技巧比普通人好,對於光影、色調、分鏡、畫面構成、各種東西進入鏡頭(段落)的先後、都會得到很好的建議。
如果你想要增近你的5,就拿著你的作品去和其他讀者(觀眾)商量,他們與導演端相反,是比較見林不見樹,所以能欣賞森林美的族群,能給你雖然較淺但是較廣也較大眾傾向的建議。
問題是你不敢問啊,你玻璃心啊,你聽完批評就要彈粗奶罵人啊。最近才有一個導演覺得自己好棒棒,全世界都在跟他講為什麼片子很難看,第一次爛沒關係,要怎麼改進,結果他就彈粗奶罵人的導演啊。你這種態度不就跟他沒兩樣嗎?
だが断る■情報屋こおり
我是一個蛇院鷹院混合的人,所以我講話難聽又自律要求高。
站在醫生的角度我真的是很不齒你們這種態度,嘴上說什麼「作品是你的孩子」,結果孩子身上長了膿瘡的時候,明明吃個藥開個刀幾個月就能康復的毛病,你們卻嫌丟臉不肯帶他出來就醫,讓他醜一輩子。這叫做愛嗎? 如果連她的屎都不肯吃,還敢說什麼你愛她?
だが断る■情報屋こおり
如果你想增進技巧,我覺得最低的要求是:你要進行這個評價系統/評議委員會、你要給我去讀戲劇概論的書籍來增進理論、接著看個20部以上的名作電影來增進品味。這個要求已經很低了,辦不到的就滾蛋。
真D有用。
你要在看片子的時候記下來:
1.我覺得哪個部分最好看,為什麼?
2.我覺得哪個部分最難看,為什麼?
3.如果我是導演,我覺得哪個部分怎麼改動,看起來會比較舒服一點?
4.有沒有什麼我想在這部片裡面看到,但導演沒討論到,我覺得可惜的部分?

所以我最近開始瘋狂看大片,每天吃飯看一部,修養自己的品德陶冶自己的品味,HEN爽。
透過這一輪大片的洗禮,你就會多了解一點觀眾喜歡或討厭什麼,照著這個感覺去蕪存菁調整一下自己的作品,再加點偷來的技巧,就會產生進步。
だが断る■情報屋こおり
我需要你去讀戲劇理論。
你必須明白什麼是圓形人物、扁型人物、兩者間的優劣與適合使用的時機、如何能讓角色生動或強烈。
你必須明白何謂藝術性、何謂娛樂性、明白藝術性跟娛樂性兩者之間就像美味與健康一樣難以兼得。
你必須明白不是市面上什麼套路多就代表大家喜歡看這種類型、明白觀眾想要看的是什麼。台灣的本土連續劇做得像屎,不代表台灣人都喜歡吃屎。很多人希望看到的題材,電視台都不拍。這些題材是什麼呢?如果不知道的話,就給我去田野調查。那塊新大陸就是你的了。
だが断る■情報屋こおり
接下來我要你明白所謂的篇幅限制。
你的頁數或片長越多,要燒的成本就越多。
你必須明白今天我只有90分鐘給你拍片,請說服我,你想放的這個場景,例如拍天空、拍建築、拍吃飯、拍打蒼蠅,它有什麼非放不可、不能刪、一定要刪減別的劇情給你時間放這個的原因?
如果這個人對主線劇情完全不重要,那你告訴我,為什麼要給你鏡頭一直拍他?
在這裡又會考到你對於劇種的瞭解,例如群像劇可能就是一種例外。所以你必須讀戲劇理論。
だが断る■情報屋こおり
觀眾的注意力是有極限的,所以花過長的時間來拍不重要的東西會導致觀眾覺得黑人問號,不曉得這個片子到底想要說什麼。這個人明明只是配角但鏡頭卻比主角多?你花了一堆時間講建築結果結果之後根本用不上?或許你拍得很爽,你覺得充滿藝術性,但觀眾的滿意度就會直線下降。例如我剛剛說的某吃飯和拍蒼蠅,就會招致部分惡評。
因此我個人不是很喜歡爆字數爆成本的華麗詞藻。雖然很想舉幾個真人當例子,但在這裡講會被當事人發現,所以請私下詢問我謝謝
だが断る■情報屋こおり
替代方案就是我從最近的飄版找一個範例,這兩篇是同一個人寫的,但是觀影體驗有相當大的不同
【第一組】
[創作] 洛津渡-第二回-幽寺聞古
[創作] 洛津渡-第三回-洛津始渡
【第二組】
[經驗] 茶桌異聞-無燈矮屋
[經驗] 茶桌異聞-四色牌桌
だが断る■情報屋こおり
第一組有點《陰宅筆記》的味道,詞藻比較華麗,但老實講,當他講到建築或者一些瑣碎道具情報的時候我都在ZZZ,畢竟不重要。
第二組整個系列我倒是看得滿開心的,如果要給我一筆經費,我會買作者的第二組,不會買第一組,不過見人見智啦。
雖然是個人觀點(這點我要再次強調一下),但我很喜歡一個重要的概念:「重要的事情,不要由作者告訴觀眾,而是讓畫面來告訴觀眾。」
你可以用對白、行為、色調或者驚嚇場景來讓觀眾明白「這個地方很恐怖」、「這個人很恐怖」,不是要告訴觀眾「這個人很帥」,而是透過身旁的反應來告訴觀眾「這個人帥成怎麼樣」,才是一個成功而且會讓觀眾信服的敘事方式。個人認為啦。
だが断る■情報屋こおり
我需要你去讀戲劇理論。
你必須明白觀眾不喜歡不確定的東西。
觀眾不喜歡你花了太多篇幅在配角上,因為他們會不確定誰才是主角。
觀眾不喜歡恐怖電影的原因,是因為他們不確定鬼怪會在什麼地方冒出來。
觀眾不喜歡DC丑爺的原因,是因為他們覺得丑爺問了太多怎麼選都是錯的問題,例如電車和炸船。觀眾已經被傳統價值觀餵養得很智障,喜歡事情一定要有非黑即白的「正確」答案,害怕「犯錯」,所以丑爺的問題是討人厭的。
但反過來講,「不確定」會造成「不安」,因此想製造不安感的時候,這個手法是可以被考慮的。
だが断る■情報屋こおり
換句話說,觀眾喜歡確定的東西。這算是一種心理學。
例如反派就一定毫無一絲良心,他們都是壞透了、不可教化、不能悔改、不知道為什麼但總之一定到征服世界、生靈塗炭的人。正派就一定要是不說謊、不犯錯、即使會害死身邊親友也要以世界正義為要務的人。其實就是扁形角色,所以拜託你多讀點書
同樣的概念也能從政客上證實。
民眾不會喜歡一個說「我的政見就是讓大家能以當台灣人為傲」這種話的人,因為我根本不知道你打算怎麼去做、我們又會得到什麼。但如果你說「我的政見就是把所有有色人種全都趕出美國,幫白種人把工作搶回來,我白種我驕傲,大家說好不好!」,這個就很具體,會得到很高的群眾評價(即使不道德)
所以意識流的作品不討喜就是這個道理,它們常常沒有明顯的主要訴求→不確定→不安/不滿
だが断る■情報屋こおり
說到陳述建築,我想提到的特例就是新本格推理小說家綾辻行人的《殺人館》系列。
他非常有陳述建築的熱忱,某種程度上來講也算是建築廚雖然作者是教育系出身的,被推理小說界耽誤的麻將名人,而建築的陳設的確也是跟劇情或手法有那麼一點關係。那麼它是怎麼陳述整棟樓的格局設計卻又不讓觀眾睡著的呢?
答案是,在正文前畫出2~3頁的建築格局圖。下圖為《殺人時計館》的卷頭附圖
https://i.imgur.com/yjLF5mI.jpg
這也不失為一種可用的方法。不過附圖給你也沒用,最後作者還是會宇智波騙你
だが断る■情報屋こおり
前面提到過,藝術性跟娛樂性通常不能並存,作者必須對此有足夠的認知及心理準備。不要再給我選一邊然後哭說得不到另一邊,是在哈囉?看我的智商重整杖!
例如《安達魯之犬》就是一部超屌的超現實主義電影,劇情是三小?那種東西能吃嗎?但是它的話面很獵奇、很屌。藝術價值真的很高
雖然這個例子也政治不正確,但另一個容易瞭解的比喻就是DC和MARVEL,DC拍的常常是老蝙和丑爺這種人性道德選擇題,好人舖橋造路無屍骸,壞人殺人放火金腰帶,你只是想好好活著,這些機掰人就會一直來弄你,你今天吃牛就會害死牛,吃菜就會害死菜,總得要殺一邊,讓大家幻想的公正世界理論全都去吃大便,太接近現實生活,所以普遍得到的評價是DC的電影比較沉重致鬱。
だが断る■情報屋こおり
而相較之下,MARVEL就是比較善惡分明、比較公正世界理論一點的戲路,探討的議題沒有DC那麼深,可是打鬥節奏明快、英雄立場也很明確,所以普遍得到的評價是DC的電影比較無腦爽片。
當然兩者我都喜歡啦,但是…普遍的觀眾評價就是這樣。
你做得越高深越抽象,就越曲高和寡、越一人樂。就和《愛情嚮導上野先生》裡說過的一樣,「兩者都是同好的話也就算了,除此之外,需要解釋才會懂的笑話,就是不好笑的、失敗的笑話」
だが断る■情報屋こおり
我們來舉一個因為使用抽像手法所以會比較曲高和寡、很多人沒辦法順利GET到點的例子,從此噗內節錄
ಠ_ಠ - 本帳比較多人所以來問問大家ㄉ想法(但原噗84我發ㄉ)
turtle2213:
李昂就擅長用粗白的性相關詞彙,形成一個強烈的感官刺激(可以去看看她的〈北港香爐人人插〉)
「那花事實上干擾著睡眠。
只要一側身,別在前胸的小白花鈴蘭花串與闊片長葉,便齊擺盪向一邊,橫向的花串極易被彎折、壓斷,便只有以手扶正讓它維持向上豎起、或向下吊掛的姿態。

當清晨的陽光到來,飽吸依附身體的如熔漿洶湧的熱息,那白花小鈴蘭的鈴鐺花身有若也逐漸熱解,分泌出濃稠的黏液,糊滿凹深的花瓣圈維小口,便不再能張開嘴搖出一波又一波濃香,沈沈的睡去就此不再醒來。」〈帶著貞操帶的魔鬼〉李昂
だが断る■情報屋こおり
我個人覺得它的譬喻方式巧妙得令人莞爾一笑,因為我聯想的能力比較好,有GET到他的點。但是聯想能力比較差的人就讀不懂,以為作者只是在描述一串花。不知道突然寫一串花是想要欉三小。
然而我解釋一下,什麼樣的東西會擺左擺右都不舒服,會在早晨分泌出濃稠的黏液呢?對,就是懶叫。作者這一段在寫懶叫。
白話翻譯:「懶叫這種東西擺左擺右都不舒服,煩到會失眠。早上的時候還會晨勃,但是射出來軟下去之後懶叫就會乖了。」
不過在電影裡可能真的會拍花,然後再被觀眾幹譙為什麼要花30秒聚焦在一朵花上
所以寫文啊漫畫啊電影啊,其實都是很由各種複雜的小齒輪聚集起來合力工作之下的產物,沒有什麼改個詞藻治百病的事情。
祝福大家繼續精進,並且在這些天秤中找出作者與觀眾都能盡歡的平衡點!謝謝大家!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