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吾之刀無窮盡🐺策雲圖•狩夜望
在思考一件事情,人在走路的時候是很直覺、憑感覺的,突然走錯路的反應就是趕緊回頭、在有死角的地方轉彎自然是直接切過去,有人來就會迎面撞上,想到什麼,人的判斷就是很直接
掰噗~
不會吧? :-&
信吾之刀無窮盡🐺策雲圖•狩夜望
但是為什麼開車騎車需要講究道路教育,就是要抑制這種憑感覺判斷的可能性,轉彎要到路口中心、走錯路不能馬上迴轉…這些都是違反感覺判斷的觀念,但是儘管靠著這些觀念,仍然不能完全減少用感覺判斷的情況發生,所以,道路設計就像在防範未然,正是防呆設計,配合教育共同降低出錯的可能性,除此之外,在規劃上,反而更需要貼近直覺與人性化,讓用路人能盡可能減少需要動用思考的機會
信吾之刀無窮盡🐺策雲圖•狩夜望
當開車的教育只重視訓練技術而不是觀念的時候,就有本末倒置的情況發生,自以為很會開,其實一直用著錯誤的觀念,於是反而提升用路危險的機率
傷亡率提高,政府卻試圖增加技術的門檻,這與頭痛醫頭,手痛醫手的行為無異
信吾之刀無窮盡🐺策雲圖•狩夜望
至於機車的教育又是另外一回事,繞一圈就出來與教幼稚園騎車沒兩樣,連技術都談不上,然不管是開車騎車,技術皆是其次,觀念遠比技術重要多了
信吾之刀無窮盡🐺策雲圖•狩夜望
好比若憑感覺騎車,前方若有障礙物,第一個反應是直接繞開
但,有學到觀念的人,會盡可能越早去觀察遠方可能有障礙物,然後慢慢減速,觀察左後照鏡,再三確定無車流打方向燈,邊觀察邊切出去
信吾之刀無窮盡🐺策雲圖•狩夜望
但儘管靠觀念去減少傷害,也不能只是單一個體在執行,而是要整個用路環境皆如此,如此才能有後車發現外側路上有障礙物,並提早判斷外側車輛有切換車道的可能,看到方向燈減速並告知允讓,而非無視繼續靠感覺行駛,如果雙方只是一直想往前衝的話,自然就會發生車禍
信吾之刀無窮盡🐺策雲圖•狩夜望
所以正常來講,即使行人貪方便違規,無論是否有錯在先,身為考取駕照,接受觀念與訓練之後的駕駛或騎士,更有義務承擔責任,因為你比行人懂得更多,更知道如何避免依賴感覺用路,你知道儘管行人錯了,你也不會去傷害他們,你寧可保護他們,因為你拿取了駕照,就要共同維護用路的環境

可悲的是,現況台灣的駕照有跟沒有一樣,並不是一個"通過安全教育的畢業證明",而是"通過考試保證班的紀念門票"
信吾之刀無窮盡🐺策雲圖•狩夜望
而購買車輛的並不需要這張紀念門票,也不需要提供車庫證明,你需要的只是足夠配得起它的錢,這張紀念門票的功用,就只有在出大事時,才會顯得無比珍貴,至少得先向社會證明,你可是有付錢才拿到這張入場門票的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