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rock
@sitrock
說
Mon, Nov 18, 2019 5:15 PM
2
遲來的烏鎮戲劇節工作心得
我負責整個戲劇節中第七屆青年競賽,說是青年倒是範圍很廣,35歲以前或是沒有發表過任何導演作品的人都可參加。最值得拿出來說的便是第五屆的冠軍作品後來更是被表坊改編成《花吃花》
表演工作坊
sitrock
@sitrock
說
Mon, Nov 18, 2019 5:30 PM
一隊最多5人,30分鐘長度的作品徵選,最後從538份作品中選出了18個作品,感覺上必然是萬中選一的感覺,實際上還是有架構十分脆弱的作品出現,像是30分鐘想把三條故事線跑完的作品、比起戲劇更像脫口秀的演出。
全部看完當下真覺得自己應該也能寫出足夠入圍的作品
sitrock
@sitrock
說
Mon, Nov 18, 2019 6:05 PM
當然大部分的作品還是非常優秀而且各有特色,有仿劇、傳統戲曲、完全沒台詞的演出、有以演員的肢體動作來取代道具(專有名詞忘了)和酷炫的影像作品,本來我以為會看一堆表演課呈現,卻大開眼界
sitrock
@sitrock
說
Mon, Nov 18, 2019 6:26 PM
劇本方面,有2個同志相關的劇本,一個在尋求父親的諒解和期望有朝一日能結婚的訴求,另一本則是在講變性人無法被回應得愛情,彷彿看到一些台灣以前小劇場作品的影子
不得不說,ACG對中國的侵蝕真的非常嚴重,2個劇本直接在講肥宅問題,3個劇本則有間接提到。
但是戲劇作為對社會與政治批判的部分則是淺淺的隱藏在一兩個作品當中....
sitrock
@sitrock
說
Mon, Nov 18, 2019 6:48 PM
18組作品合計會演三次,最後會選出6組的作品進入決賽,而這次進入決賽的作品都不出所望,其他作品雖然都有特色,但是綜合來看還是與入圍作品差了一點。
而入圍的作品將在決賽那天在演出一次讓評審評分。
不過最奇怪的事情發生了,一個我非常看好的作品竟然在決賽的時候硬生生拔掉了戲劇作品中conflict的部分,導致整個作品失去渲染力,實在不相信導演或編劇會做出這種選擇
sitrock
@sitrock
說
Mon, Nov 18, 2019 6:58 PM
像是自我了斷一般,6個作品變成5個作品在競爭,最後由一個我個人覺得缺乏一點文學性的普通作品勝出,相較於其他作品強烈的風格與特色,勝出的作品真的少了一些特色、劇場元素和文學性,但是我也是第一次看到青年竟演,也許這裡的評判風格就是這樣,只能為其他隊伍感到惋惜。
載入新的回覆
我負責整個戲劇節中第七屆青年競賽,說是青年倒是範圍很廣,35歲以前或是沒有發表過任何導演作品的人都可參加。最值得拿出來說的便是第五屆的冠軍作品後來更是被表坊改編成《花吃花》
全部看完當下真覺得自己應該也能寫出足夠入圍的作品
不得不說,ACG對中國的侵蝕真的非常嚴重,2個劇本直接在講肥宅問題,3個劇本則有間接提到。
但是戲劇作為對社會與政治批判的部分則是淺淺的隱藏在一兩個作品當中....
而入圍的作品將在決賽那天在演出一次讓評審評分。
不過最奇怪的事情發生了,一個我非常看好的作品竟然在決賽的時候硬生生拔掉了戲劇作品中conflict的部分,導致整個作品失去渲染力,實在不相信導演或編劇會做出這種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