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之間好難說出感想,先提一下字幕的問題好了。 ex-(前)沒有翻出來,會影響對於角色狀態的理解、華爾街股市崩盤的高峰是10/29,好像翻成10/25。 另外朋友說翻譯似乎沒有區分出意第緒語跟希伯來語的差異,由於猶太聖書跟經書皆由古希伯來文(猶太族群所謂的神聖的語言)寫成,男子成年禮朗讀須熟悉,而意第緒語被認為是女性德語,主要使用者是女性和未受教育的男性,在錫安主義者眼裡是次一階的語言(一開始是德國猶太人因不熟悉拉丁文而創造,後來主要流傳在中、東歐猶太族群裡,又因為流亡遷徙的緣故融合各地語言) via https://web.uri.edu/...
一九九九年四月,北約進攻了南斯拉夫的首都貝爾格勒,德國哲學家哈伯瑪斯發表一篇引發學界及政界激辯的文章〈獸性與人性〉(Bestialität und Humanität),支持西方勢力出兵,主張倘為解救正在受迫害的少數族群,則入侵主權國家並非違反國際法,反而是正義之戰,符合超越國際法的普遍價值。而漢德克當然反對這種立場,他認為西方國家是偽善的。不過,我認為即便漢德克再怎麼支持民族主義(甚至法西斯主義),即使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確實有帝國主義的傾向,甚至即使如他所說,北約的轟炸造成無辜者的死傷,也不能無視米洛塞維奇在巴爾幹半島引發的無數死傷及所犯的戰爭罪行。
燃燒女子的畫像 Portrait of A Lady On Fire 電影海報也太美了吧🔥 設計師:Akiko Stehrenberger AKIKOMATIC LLC 我對她做的Thelma、We need to talk about Kevin、Funny Game超有印象。 是枝裕和的比海還深,還有Mary Queen of Scots。 她還有DP2的海報XD
King Lear另一個版本是Simon Russell Beale主演,用失智症角度切入年老李爾王的偏執與暴怒我也挺喜歡的。 Miss Julie是瑞典劇作家史特林堡所寫(想到柏格曼在芬妮與亞歷山大裡酸他一把XD)電影改編的版本是Jessica Chastain跟Collin Farrell共演,回歸舞台上感覺滿值得一看的,畢竟電影本身也是很三幕劇結構。
神剪手voordeel的新影片是watchman(我還沒看)但配樂下的拍點跟畫面搭配得真好,喜歡關於mask的口白。 因為太在意配樂就去找來聽,是影集succession 繼承之戰的主題曲,作曲家是Nicholas Britell,最近幫netflix的The King譜soundtracks,他最有名的作品應該是Moonlight跟If Beatle St. Could Talk(Vice/The Big Short/Basis of the Sexes也是出自他的手筆)
生活如此貓。
在每個月一次的開放日遇到凱道有國會聯合政黨(妙禪的seafood妙天那個)和韓的聯合造勢讓人崩潰,更別提沿街發送帽子、旗幟的志工年輕到毛骨悚然。
以前有在台大醫院站被韓國遊客問過where is Taipei guest house,我知道就在西址舊院對面,但從來沒進去過凱達格蘭大道1號,這次是終於如願了。
猜測門口那像鬍子或銀杏葉的圖樣是蝙蝠。
台北賓館是日治時期的總督官邸,為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下令興建(前三任總督各有居所),中途曾因為斥資甚高,一度撥用建造台灣神社的經費,時任民政長官的後藤新平也在日本國會說明建造的緣由(凸顯殖民統治的皇威)。
賓館該處原本是清朝巡撫劉銘傳建的台北大天后宮,拆掉後只有留下石獅雕像放在通往日式庭園的階梯旁。
至於台灣神社被國民政府拆除了,現址就是圓山大飯店。
摺頁手冊上的平面圖。
只有開放洋館和庭園,號稱造景是草寫的心(象徵一心向天皇)的日式庭園只能停在石道上往内眺望,仔細看了看有馬廄耶,但其實想到當時是新舊並蓄的大正年間,再加上台北復興崗當時是賽馬場,似乎不怎麼意外。
建物一開始是走文藝復興風格,強調對稱,沒想到建成啟用十年左右,本身木造結構遭白蟻嚴重蛀蝕,於是二次修葺時有改成鋼筋混凝土墊底還有磚造等工法,屋頂改成馬薩式,整棟洋館的風格也改成巴洛克,有並列的雙柱(鋼柱外有砌磚圍起來,再敷上水泥弄成仿石雕的柱子)
內裝是漆喰壁(似乎是上漆後用光照會平滑如鏡的技法,沒有陰影)加上鑲金箔。
地板有用四種不同木料拼成的,也有透心磚,即燒製後整塊磚從外層到內心都是同個顏色,因此儘管經過歲月磨損仍不會變色。
大理石材因為當時還沒探勘到東部有,所以全是進口,宅邸內有17座壁爐,上面的花紋貼磚則是來自英國。
比較特殊的一些裝飾如彩繪花窗、天花板線腳,由於前期日本殖民的策略是工業日本、農業台灣,可以看到匠人手工捏製的圖樣是蔬果花卉為主,甚至也有台灣的梅花鹿。(不是漢尼拔)
當時裕仁皇太子來台有登上鑄鐵的旋轉梯眺望台北城景(九份有個太子賓館也是為了接待皇太子夫婦),好像還舉行了提燈遊行讓太子在陽台對民眾揮手。嗯。
庭園有時舉辦園遊會、使節會晤,看歷史照片還有親王接見原住民(不確定是招安還是平埔各族)
肯洛區的Sorry We Missed You院線11/15上映,也有跟勞工影展在11/10合辦包場特映。片商有要到導演跟編劇簽名的場刊!
旁邊的史達林死了沒竟然是graphic novel,還說如果我們要等露天電影的活動可以借去看,也太感人。
轉亞伯特
有Arthur Miller的The Crucible,劇本的背景是1692年美國麻州Salem的女巫審判,Miller藉此反應1950年代麥卡錫主義下的反共排外與審查的恐怖風氣。
我第一次看這劇就是Richard Armitage(哈比人的Thorin)主演的2014年NT Live這一版,沒想到可以在大螢幕上重溫了。
還有25週年的悲慘世界TT
原來是今天開播嗎(台灣的HBO似乎是明早十點),改編自菲力普.普曼的黑暗元素三部曲之黃金羅盤,卡司讓人期待的His Dark Materials
電台也可以在其他平台聽到:
SoundOn
為此我還找了全台唯一一篇相關研究論文來看:法警執行槍決經驗之告白-以敘說分析為取向
募集到12/1,如果年底整理衣櫥有要淘汰的完好男性或中性衣著(以前有去收二手衣的NGO當過志工,舊衣不代表破損的垃圾啊⋯⋯)可以寄給漁會,或拿到燦爛時光書店。
詳情:
新譯版的神經漫遊者(Neuromancer)可以買到哩
跟朋友討論到林區明年要出版的自傳,據說中文書名在夢中是他親筆寫的,朋友一語道破這不是畫畫(描字)嗎,不然怎麼會有明體筆劃的勾勾XD
之前看了有些對壘的爭論,我覺得雙方光是對於電影的預想,那頻譜就沒有對上。
建議看完全文,我覺得是他對於自己電影觀/產業界/過去歷史與未來趨勢的一封有愛憎、無奈和期待的情書。
黃之鋒與Jason Y. Ng(法政匯思召集人、前香港筆會主席)合著的Unfree Speech將在明年二月由企鵝出版社發行,執筆導論的是艾未未。
已經可以預購:
讀完文章又剛得知迪士尼有意請羅素兄弟接手SW,真是不勝唏噓...
應該說我覺得一開始的癥結點不在美學(就跟不同時期、地域、受誰影響深等有關)、大眾與分眾的品味、誰夠格當gatekeeper等,他也不是像之前坎城熱議串流平台播映的電影是否能入圍,畢竟他的Irishman也是在Netflix上放送的,而是當左右電影全貌的是資方,導演能否在市場取向、票房壓力、觀眾偏好、試片反應裡為自己的聲音爭取到多一點空間,還有商業考量怎麼洗牌了首輪電影院的放映分配,排擠了獨立製片。
另外這是God's Own Country(春光之境)導演的推:
SW...才剛送走D&D不是嗎......
主辦奧斯卡的影藝學院取消奈及利亞代表Lionheart角逐外語片的資格,原因是規章裡載明主要對話應為非英語,但有趣的是,奈及利亞的官方語言是英語。
製片Ava DuVernay的推:
不過,今年初左右影藝學院才修改了獎項名稱,他們認為「外語片」已經過時,用「國際特色電影」取代,規則卻都沒更動就是。
via
剛好跟友昨天給我看的新聞放一起,前東德城市德勒斯登是極右團體的崛起地,像是PEGIDA(愛國歐洲人反西方穆斯林化運動),而薩克森邦有將近30%在今年大選支持極右黨AfD。
Sorking說在TSN殺青後,他們私下播映了初剪版本給當時臉書的營運長Sheryl Sandberg看,影片放在中途,Sandberg站起來對著站在房間後面的製片說:「你怎麼能對一個孩子做這種事?」(Sorking很酸的附註:你當時26歲,但沒關係,我了的)
「我希望你的營運長走進你的辦公室,挺身向前(就像她在暢銷書裡希望我們做的那樣),且說:『我們怎麼可以對成千上萬的孩子這樣做?』」
Facebook 主管強調「這功能是為確保只有台灣人申請的帳號和新台幣,才可以刊登政治相關廣告」。Facebook 規定顯示,所有鎖定台灣的廣告主都必須先完成廣告授權程序,才能刊登社會議題、選舉或政治相關廣告,廣告主必須在台灣完成包括提供由台灣核發且仍在效期內的最新證件等授權程序,並在廣告附上「出資者」免責聲明。
「本質上,我們都居住在同一個國度,就叫做資本主義。」(奉俊昊,2019)
via
到12/1
這幾首歌很適合假日上午,然後Mumford & sons下週就在台北辦演唱會了
未來如果威秀有上,就算場次時間爛到得走回家都還是推薦去看。
ex-(前)沒有翻出來,會影響對於角色狀態的理解、華爾街股市崩盤的高峰是10/29,好像翻成10/25。
另外朋友說翻譯似乎沒有區分出意第緒語跟希伯來語的差異,由於猶太聖書跟經書皆由古希伯來文(猶太族群所謂的神聖的語言)寫成,男子成年禮朗讀須熟悉,而意第緒語被認為是女性德語,主要使用者是女性和未受教育的男性,在錫安主義者眼裡是次一階的語言(一開始是德國猶太人因不熟悉拉丁文而創造,後來主要流傳在中、東歐猶太族群裡,又因為流亡遷徙的緣故融合各地語言)
via https://web.uri.edu/...
以前下班衝NTLive研究出來的捷徑都是走天橋,如果是世貿中心/101那一站,就從4號出口走到101 B1星巴克,進去後上二樓,一直走到見往威秀的天橋指示,透過天橋穿過ATT 4 Fun,就直達威秀2樓。(但散場超過11點就只能走平面道路,不然101警衛會有點困擾)
如果是市府站就從阪急上二樓天橋,穿過信義微風和新光(之前聽在那邊工作的朋友才知道A8、A9、A11的數字是門牌號碼 無用知識 )直達威秀2樓。
我覺得外國遊客會去保安宮廟埕點小吃很少見,而且他直接跟老闆說要吃雞卷(他是說台語,記得他也會中文)還說了名字的由來,我記得以前PTT有人科普過是剩/多餘腳料捲的意思,跟雞無關,劇組挺用心的XD
via 香港經濟日報
有時候真的不知道要說什麼。澳洲跟中國過從甚密早不是新聞。
「現實愈困頓,錯覺就需要被建得更高。錯覺的高牆拒絕了未來,韓粉只好從過去的回憶裡,撈取可供取暖的符號,維持心裡唯一的感情連繫,韓國瑜旋風把這群時代的遺民全都捲了進來,一同過著一個二手的時代,但他們仍如此自信,相信自己終於站在歷史的浪頭上。」
他們最近的行動是把連結法國跟西班牙的AP-7高速公路堵起來,以公民不合作運動的方式抗議西班牙警方逮補獨立黨領袖,呼籲西班牙政府坐下來談,卻遭兩國的鎮暴警察以槍枝、警棍跟胡椒噴霧驅離,總計逮補至少20人。
由於挪威法律體系沒有行政訴訟,也沒有訴願先行程序(可以繞過訴願直接上法院的意思),諮詢過當地律師,對方是建議還是要先走complain(類似台灣的訴願)向政府表達,挪威制度規定機關在收到complain後兩個月內(此案等了11個月),一定要給予正式回應。
先走complain是因為一來如果政府要修復可以不用等到上法院,二來是可以根據回函的論點,觀察此案的癥結在哪。
而挪威政府回應是因為註記台灣或中國享受的權利同等,沒有損害談何救濟。
實際上,持台灣護照者入境挪威不需要簽證,海關查驗時對台灣籍或中國籍已然有異。取得居留證後,這樣的一體性註記也會造成移民機關的困擾,可能會有不當遣返的疑慮,不僅不符比例原則的檢驗,也不符合最小侵害原則,論行政目的而言,註記為台灣也不會不遵循該國外交政策(比如許多網站也將國籍欄位改成country-area作為妥協)
目前進展到訴狀交換,法院尚未公佈庭期,按照往例是起訴狀送進去後三到四個月就會停止交換訴狀,在一個月內就會開庭,但可能因為非典型案件,法官覺得棘手而不會按以往的庭期走。目前還沒收到開庭通知,只是有可能會在明年一月進行一審。
此案預期的可能結果是敗訴,最糟的情況是實體判決敗訴,但較有機會發生的是程序駁回,比如政治因素法院不受理,而維持原樣,不過這個運動的發起初衷本來就不是求勝訴,背後更大的意義是在於讓國際看到有人在乎這件事,不願被拴進這樣的一中框架裡。
另外是韓國人的共感也來自於他們1987年六月學運的大學生刑求致死一案
千呼萬喚始出來林務局的桌曆、月曆跟手帳從今天中午開始在國家書店和五南文化預購,有些是限量商品。
via
我覺得能以言廢陳了,作為一個特派我也是???
「漢德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各界貶損的聲音不斷,因為他曾出席米諾謝維奇的審判和葬體,詆毀他的人認為他是『大屠殺的否認者』,獲獎是對獎項的汙辱。但這些人可能都沒讀過他的文學作品,尚不清楚他對德語文學的貢獻......」
呃,不是認為他是,他就是否認genocide。然後她說沒讀過作品的那些人包含德語文學圈的作家、文學獎得主Jelinek、魔鬼詩篇的作者Rushdie、失控的作者Kunzru等。說他們沒看過w
九〇年代南斯拉夫戰爭發生後,那起爭議的表態重擊了詩人。漢德克支持鼓吹賽爾維亞民族主義的米洛塞維奇,被歐洲文壇、政壇、新聞界圍剿,甚至,教會將他驅逐。在強大的壓力下,漢德克並未改變立場,堅持認為這位西方媒體所稱的「巴爾幹屠夫」並未犯下「滅絕種族」罪。後來,他更出席米洛塞維奇的喪禮,致悼詞時他說:「我看見,我聽到,我感受,我記得。所以我今天到場,站在南斯拉夫旁邊,站在賽爾維亞旁邊,站在米洛塞維奇旁邊。」
南斯拉夫戰爭成因複雜,不只有民族主義、種族主義因素,甚至牽涉世界政治局勢變化、美國與北約在東歐的佈局及與俄國的角力。對於那些造成死傷無數的戰爭,支持者與反對者之間難有定論。
二〇〇七年,在接受另一位奧地利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艾芙烈・葉利尼克(Elfriede Jelinek)的訪談中,兩人談起這個政治爭議。葉利尼克說,漢德克因為南斯拉夫問題成為「受憎恨的對象」,即使是賽爾維亞人,大部分也不認同米洛塞維奇之作為,何以漢德克如此堅持?漢德克也承認,很長一段時間,出版界避免與他往來,他受到威脅,甚至在法蘭克福劇院上映其劇作時,抗議民眾在入口抬棺。但即使如此,漢德克依然不為所動。
賽爾維亞的作家碧莉亞娜・施碧雅諾維奇(Biljana Srbljanović)批評他,對於巴爾幹半島上反對派如何遭到屠殺一無所知。他反駁認為每個國家都存在著暴行,不該只找米洛塞維奇負責;而施碧雅諾維奇可恥地為西方入侵軍事行動粉飾太平,他稱之為「西方之娼婦」(Westhure)。
我不能不想起那也在法西斯主義前失足過、且一生未表示歉意的思想者海德格。「那能思想偉大事物者,必是鑄大錯者」,海德格於戰爭結束不久寫下的這句話,也許是唯一一次道歉(Entschuldigung),或者說,「除去罪責」(Ent-Schuldigung)的嘗試。這句話除了用在他自己身上,似乎也能用以形容那剛剛拿下文學桂冠的奧地利人。
司馬中原最新創作的鬼故事XD
via
出自二戰後追緝納粹戰犯的法蘭克福總檢察長鮑爾(Fritz Bauer),曾著《抵抗國家公權力》一書。
東大安田講堂事件的指揮官佐佐淳行,過去曾派駐香港,與港英警察和各國駐外武官有交流。剛好佐佐駐港期間遭遇到「六七暴動」,而被日本官方要求針對港警鎮暴進行研究觀察,還在現場撿拾催淚彈等物送回日本分析。隔年去西貢度假時還又碰上新春攻勢、親身參與了一場日本大使館的守城戰;後來日本的學運佔領激化,佐佐被派回日本,同時也將在香港觀摩得到的鎮暴戰術帶回。
而這件事也由於電視普及,成為日本傳播史收視率極高的直播事件,社會大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加強了社會體制內的自我規訓吧。
雖然我猜想他們的評估是根據當地醫院能否運作、醫護短缺、醫療用品不足等項目,而由於香港各級醫院仍有運作(不過有醫院遭警射入催淚彈而無法救人得先自救)所以他們才沒有實體行動、吧。
但作為標榜絕對中立的人道NGO(歷年來都會有邀請香港人捐一日所得的活動),抗爭數月卻連譴責的新聞聲明都未發,或是給予支持,會落到今日犯眾怒的下場實在唏噓,然後公關稿不嚴謹也是⋯⋯
在這之前他單純分享其他國家案例時,也有提到醫療系統的評估,所以我想這應該是癥結之一。
MSF我記得只有正職的行政,常駐的醫師和醫檢師/化驗師可能很少,大多還是有正職工作(類似路竹會那種義診)所以我想一部分入會的香港籍醫師正在各自的崗位,可能就沒有接派駐海外的任務了。
通常MSF選擇的國家如果有其他組織挹注,經過協調之後就不會介入,以免資源的重疊跟浪費,在現有的醫療體系沒有崩潰的前提下,他們不會正式出動,並不是針對香港。
我覺得聲明稿沒有解釋到這一塊,MSF現階段也可以做得更多,像是利用既有影響力,譴責港府且施壓,跟港人的預期落差應該在此。
贊助人、會長及主席成員 | 香港紅十字會
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norms are violated in Hon...
標題中譯為〈國際人道規範在香港遭到違反/侵犯〉,爬梳了港警如何阻礙救援、違反公告的承諾、逮捕拘留人道救援的自願者、攻擊抗議學生。
12/1啟售。
台灣國際藝術節
我的媽呀 Ludovico Einaudi 要來台灣(嚇壞)(必須去啊)
魯多維柯.艾奧迪《散策七日》音樂會
京劇梅派的傳人魏海敏,攝影師張照堂
朱利安.戈瑟蘭《玩家、毛二世、名字》
這次最長的劇場演出,總共是9小時20分鐘,有兩次中場休息。
演唱/聲音演出:魏如萱、柯智棠、許含光、脆樂團、洪佩瑜、夏宇。
NTLive明年的兩檔新劇,一個是James McAvoy要演新版的大鼻子情聖(Cyrano de Bergerac),導演是今年導Betrayal(抖森、Charlie Cox和Zawe Ashton共演)的Jamie Lloyd;另一齣是東尼獎提名編劇Luke Kirkwood的新作The Welkin,誰怕吳爾芙的導演,由Maxine Peake飾演一名被控犯下謀殺案的懷孕女子,要如何在十二位已婚婦女組成的陪審團前自證清白。
Timothée Chalamet Starring in a Play | W Magazine
電影海報也太美了吧🔥
設計師:Akiko Stehrenberger
AKIKOMATIC LLC
我對她做的Thelma、We need to talk about Kevin、Funny Game超有印象。
是枝裕和的比海還深,還有Mary Queen of Scots。
她還有DP2的海報XD
有個推:Apparently this is supposed to look like two women kissing but I thought it was a vagina? Both fine.
真的,BOTH FINE!
http://literature.award.taipei/...
在捷運上台北文學獎散文評審獎(歡迎來到永無島)的節錄,找了全文來看。
我比較擔心迷失男孩啊⋯⋯
King Lear另一個版本是Simon Russell Beale主演,用失智症角度切入年老李爾王的偏執與暴怒我也挺喜歡的。
Miss Julie是瑞典劇作家史特林堡所寫(想到柏格曼在芬妮與亞歷山大裡酸他一把XD)電影改編的版本是Jessica Chastain跟Collin Farrell共演,回歸舞台上感覺滿值得一看的,畢竟電影本身也是很三幕劇結構。
BBC - Festive Highlights for 2019 on BBC Radio and B...
> 新年的時候Cillian會回歸radio 6當DJ。
> 聖誕節的時候,Neil Gaiman會在交響樂團的襯托下朗讀,特別來賓DT會展示好預兆的素描,Amanda Palmer則會演奏A Nightingale Sang In Berkeley Square。
因為太在意配樂就去找來聽,是影集succession 繼承之戰的主題曲,作曲家是Nicholas Britell,最近幫netflix的The King譜soundtracks,他最有名的作品應該是Moonlight跟If Beatle St. Could Talk(Vice/The Big Short/Basis of the Sexes也是出自他的手筆)
看到Dæmons製作的幕後花絮,開始思考我的伴靈(?)是什麼,應該是極地的企鵝吧
沒有蘭心大劇院啊⋯⋯
遠方的文學論戰 — 《渺小一生》
咦原來有論戰?(存參)
台灣文學金典獎頒獎小記
值得進一步省思的是原住民華語詩、評審、得獎者,他們在典禮上發出了一些異音。卜袞對司儀馮翊綱稍做調侃,提及相聲作品中對原住民呈現的刻板。但同時又說因為相聲而學會「更標準的國語」。另外,他也談到在母語以外學習的第二個本土語言是台語,華語反而是更後來到台北才開始學習,並提及在旗山看說唱的那段時光。當晚的表演就是微笑唸歌團的說唱,馮翊綱也強調了台語唸歌和相聲同為說唱藝術。
另外,他談到曾到中國參加「少數民族文學」交流活動。在那場活動上,有原住民作家在自我介紹時說:「我終於來到我所學習的語言的祖國」。卜袞並未直接做評論,但說當時他在心裡罵了台語的三字經。原住民華語詩寄於華語之下,範疇更微妙了,作品沒有隱含身份或歷史的思考算是原住民華語詩嗎?
夏曼藍波安則講到他的「華語書寫的力有未逮」。這方面和卜袞在講原住民華語詩的部分呼應。在年輕世代語言能力大幅下滑的狀況下,卜袞同樣鼓勵其他原住民創作者用華語書寫,他認為這也是原住民歷史的一部份,同時也能寫出原住民語言斷層之處。而在背後的,還有「華語本土化」、「華語原住民族語化」的意涵,對台語、客語書寫者,也有參考價值。就算語言本身真的衰弱了,至少也要入侵華語,打破標準霸權的地位。
幾乎忘記RA這版本的情緒強度很高TT
終幕的自我詰問與旁人拉扯,或許可以跟A Hidden Life放在一起比較,但熔爐是側重在先入為主的成見怎麼影響取供、蒐證、曲解眼前所見跟所不見,導致偏狹的推論,以至於涉入其中的人力圖把過程合理化,不然等同承認自己鑄下的大錯。
之前玩朋友手遊版的瘟疫公司,發現自訂名稱不能亂取。順帶一提,這場全人類都被殲滅了⋯⋯
後來我玩了黑死病的回合,感染完全人類再等待死亡的同時,解藥也被開發出來,所以後來輸了。
雖然台灣鼠疫桿菌已經絕跡很久,有看到一位小兒科醫師的說法,我部分不同意,尤其在報告時效的部分應該兩天內會給結果。如果疾病進程沒有飛快,或許感染科醫師能及時給予正確診斷,投Streptomycin或Gentamicin治療,但前期推斷跟患者是否告知旅遊史等相關。
看到中國目前的防疫策略覺得應該是失控了⋯⋯(每次讀到中國團隊發表的疾病paper都覺得個案數或嚴重度很恐怖,類似的國家還有印度)
瘟疫公司沒有新加坡跟台灣就是,不過玩過全境擴散試玩版,覺得如果是像measle或Rota,大家應該都中招了。
近來幾個國家麻疹疫情特別嚴重,也有部分跟反疫苗謠傳有關,已經到公衛危機的嚴重度。不過麻疹疫苗要重新boost就是,我就是打了抗體效價很快會掉的體質(雙手一攤)
然後疫苗有很多種,我是覺得一部分針對所有疫苗的傳言跟不良反應有關,同時有真實,同時也有誤解,因為證實有關聯性跟注射的時序不一定有絕對的關係,如果藥害救濟賠償也不一定代表是疫苗所致,有可能從寬補償。
現在想想或許是科學教育本身不會仔細談論負面效應的部分,不是工廠和科技污染那種,而是科學不是純粹美好、正面、帶來福祉,認知技術的特色,同時也要清楚技術的極限跟缺陷,問了錯誤的問題就會不知不覺貼合它的邏輯去想,試圖把不合理的疑慮都擠進框架裡去。
重看熔爐讓我想到這部分吧,應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