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thonian
《兒童藝術治療》,Edith Kramer
理論書,寫心得太難為我了,先單純節錄有意思的內容
不讀會死
chthonian
https://images.plurk.com/1gCdvDb5UdEuzlmAtx09mi.jpg https://images.plurk.com/5qQGB4tTz6MBVvy17trxJe.jpg https://images.plurk.com/31sCO8xPMF3uStvJyoKrgn.jpg
因為現在的物資比過去還要容易取得,小孩容意感覺到大人提供的物質玩具獎勵都是種補償,反而不珍惜。
chthonian
https://images.plurk.com/7ETb80RpFcj4Uj95ZxYPfo.jpg https://images.plurk.com/6gCkLwBDzVVWYYTC9jiElh.jpg https://images.plurk.com/6T6QjJnig6adhiX9c1oXly.jpg https://images.plurk.com/7BiSfkMnthOWoxYkCWWch1.jpg
這段我的理解是機械性的創作方式(如成人油畫、著色本、或者只是單純模仿網路的畫圖方法等),雖然能夠打破人對創作表達的害怕恐懼,但因為只是反覆機械性的動作,創作出的作品缺少個人的想法表達,反而喪失意義。

想到以前看書畫曼陀羅,同學覺得厲害,但老師一看就問說是想表達什麼,沒有內容就只是個漂亮圖案而已XDDD
chthonian
https://images.plurk.com/5mEx69liuAUuQz4h5Ni9kJ.jpg https://images.plurk.com/24lDvdcFPWfeuvDEvyRche.jpg https://images.plurk.com/6v6adKILCQcFVO7R6Xz2Sp.jpg
再照這樣下去我要整本都拍
心理防衛機制是為了保護個體的心理平衡,抵危機或恐懼感,人會避免負面的感覺和事實,而在心理防衛裏,這些慾望、衝突、敵意、醜陋的面貌和一切不受歡迎的事實與感覺,都不被接受個體,習慣此機制的人,因此冷靜對禁止事物有了良好的防衛方式,將攻擊本能轉向自己,所形成的罪惡感和強迫行為便連結一起了,並且因為自我防衛而生的滿足感,簡單地避免創作來回應現實,現實不被察覺也不會被扭曲,但被防衛機制轉監督與否定,不被接受到感覺與事實在防衛機制中遺忘——然而,防衛對於躲避不被社會接受的想法和避免不穩定情緒沒有特別幫助
chthonian
心理防衛呈現了對現實生活普遍的恐懼。
重複性的塗鴉創作確實對於減輕焦慮恐懼,但長期來說,並無法成為有效的自我表達工具。
Kramer認為被物質取代愛的孩子,在成長中學習到偽裝自己,因此面對創作常有宣洩情感的重複塗鴉或潑灑顏料的強迫行為。唯有良好的認同,才能真實透視內在影像到創作中
chthonian
遊戲主要來自孩子辦家家酒的能力,遵循某種遊戲規則,而結束於想像力的枯竭。藝術創作的目標是使象徵符號表達想法,創造力來自孩子的期望與幻想,但創作是一種能使個體手眼協調、心智發展和展現情緒指標的複雜自我功能。
chthonian
受訓的藝術治療師可以從創作中鑑定個案的行為與作品,並能將觀察分析的現象與醫療團隊分享。
當視覺符號主要是代替或補充口語,成為個案與治療師的主要溝通方式時,創作性活動是次要且不那麼成功的,這種形式的藝術治療,只能由嚴格訓練的心理治療師或在精神醫學專業督導下的藝術治療師執行。
chthonian
藝術創作有其規則,但作者的外在不限制他的藝術創作上的表現。任何形式的藝術創作活動,表達的是創作者人格中,某些面對真實自我的層面。藝術作品雖不一定透露了全部真實狀況,但有一定可信度。不同圖畫可能表達的是不同情況,有時恰與人格特質相反
chthonian
藝術治療師與孩子創作的關係上,是同盟,並同時提供技巧協助與情緒支持。基本方法就是利用媒材讓孩子創作,在創作的過程中需要避免孩子過度沉溺於幻想與遊戲中。藝術治療師必須了解潛藏在作品中的意義,並對孩子的作品及行為有適當反應。不應也不會直接解析潛意識含意,但能運用專業知識協助孩子創作出含有情緒表達的作品。
chthonian
https://images.plurk.com/37o6Wl00rXFHj43sMP0IYQ.jpg
載入新的回覆